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硫酸软骨素酶ABC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对严重脊髓损伤(SCI)大鼠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脊髓横断伤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损伤组25只和治疗组25只。治疗组给予硫酸软骨素酶ABC髓鞘浸润治疗。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观察脊髓CSPGs的表达;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方法观察脊髓GFAP的表达。结果 SCI后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活化增殖,CSPGs和GFAP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脊髓CSPGs和GFAP的表达均较损伤组减少,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软骨素酶ABC能够裂解CSPGs,改善SCI区的微环境,改善GFAP蛋白的表达,是修复SCI,促进神经再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述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在脊髓损伤后修复中抑制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查阅近年来有关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与脊髓损伤相关的文献。结果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是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外基质中重要的抑制因子。结论研究能有效抑制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的方法可能促进损伤后脊髓的再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挤压伤后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 )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方法:①采用大鼠脊髓挤压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脊髓压迫后0h、8h、24h、48h、72h、1周、2周组。对不同时间点的脊髓标本进行 HE染色;计算脊髓损伤区的实际面积;②探讨脊髓挤压伤后CSPGs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变化,并观察CS-56在损伤后的表达及其和GFAP的关系。结果:CSPGs在脊髓损伤后表现出强大的抑制作用,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S-56表达于24h内开始升高,3d后CS-56呈环状分布于损伤区周围,GFAP有少量表达,1周时空洞逐渐出现,2周时空洞轮廓明显,CS-56充填于空洞腔内。结论:分析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NG2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变化有助于确定抑制其分泌的时间窗,为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一定的内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最严重的合并症,长期以来人们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态度是悲观的,常规的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骨髓基质细胞是骨髓内造血干细胞以外的非造血干细胞。近年研究发现这类细胞具有高分化潜能,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为脊髓神经损伤的修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s,CSPGs)是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外基质的组成部分,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正常维持及病理过程中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脊髓损伤后,损伤部位CSPGs的表达明显上调,这主要源于病变部位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CSPGs的上调会限制脊髓损伤部位的轴突再生、传导和再髓鞘化,并且可以促进脊髓损伤中的炎症反应,不利于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因此,抑制CSPGs可能是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对CSPGs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骨髓基质干细胞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后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疗效。方法对BMSCs进行体外诱导,并鉴定。将模型大鼠分为3组,将诱导及未诱导的BMSCs和生理盐水分别注入模型鼠脊髓半切点附近,在3个月内用BBB评分法对治疗情况进行评价。结果BMSCs体外诱导后的细胞经免疫组化检测可证实为神经细胞;进行细胞移植的两组动物死亡率明显下降,神经功能有明显恢复(P〈0.05);并且BMSCs诱导后移植组神经功能恢复较未诱导组明显(P〈0.05);而生理盐水组移植前后评分变化不明显。结论BMSCs诱导组治疗脊髓损伤模型的疗效总体好于未诱导的BMSCs组,前两组的疗效均好于生理盐水组。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9(3):73-75,80
目的观察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SD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建立成年大鼠T9~T10段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除电针组于术后当天进行电针治疗外,3个组均分别于术后7、14、28 d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脊髓内CSPGs的表达。结果术后7~28 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脊髓损伤邻近组织内CSPGs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脊髓损伤邻近组织内CSPGs表达明显受到抑制,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针能显著降低脊髓损伤后CSPGs的表达,从而减弱CSPGs对轴突再生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其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ChABC)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修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ChABC治疗组,采用Allen法打击大鼠胸10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伤后即刻和随后每天1次连续1周蛛网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和ChABC。在伤后第1天,第1、2、4周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组织切片中NF200的变化,尼氏染色观测各组脊髓切片中尼氏体和神经元的改变,BBB评分检测损伤的后肢运动恢复情况。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1d和1周给药组NF200着色面积、Nissl染色阳性细胞和BBB评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4周,治疗组要显著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ChABC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提高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且损伤后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因而脊髓损伤防治与再生修复是当今神经科学的重大难题.在临床上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长期以来人们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态度是悲观的.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对损伤脊髓组织的修复倍受关注,尤其是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成为近年研究热点.骨髓基质细胞是骨髓内造血干细胞以外的非造血干细胞,这类细胞具有高分化潜能,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为脊髓神经损伤的修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是成年动物或人骨髓中的非造血组织干细胞,具有多能干细胞的特点,可向多个方向分化.在特定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近几年的实验研究发现,MSCs在体内及体外一定条件下可定向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在体内能与神经干细胞一样迁移至脊髓并进行整合。动物实验显示MSCs在治疗脊髓损伤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COX-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BMSCs并传代。取Wistar雌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A组18只(假手术组)、B组27只(细胞培养基对照组)和C组27只(BMSCs组)。B组和C组脊髓损伤后进行DMEM或BMSCs损伤周围区注射。应用RT-PCR法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损伤脊髓组织内COX-2 mRNA的表达及COX-2蛋白分布情况。结果 COX-2 mRNA在A组大鼠脊髓组织中低水平表达。脊髓损伤移植术后,C组COX-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的B组(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A组COX-2仅表达于脊髓内的血管。脊髓损伤后,B组和C组COX-2表达分布则发生变化,主要见于损伤周围区脊髓内的血管和少数脊髓腹侧灰质内的神经元。结论 BMSCs移植能够增加脊髓损伤后COX-2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A为假手术组,B为细胞培养基(DMEM)对照组,C为BMSCs移植组。B组和C组大鼠进行脊髓压迫损伤模型制作。脊髓损伤后, B组和C组大鼠分别给予DMEM培养液或BMSCs脊髓损伤周围区注射。术后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OX-2、VEGF蛋白在损伤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COX-2、VEGF蛋白在A组大鼠未损伤脊髓组织中均低水平表达。B组与A组相比,脊髓损伤后CO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VEGF蛋白表达水平则短暂显著增加(P<0.05)。C组与B组相比, COX-2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结论 BMSCs移植能够增加脊髓损伤后COX-2、VEGF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细胞移植脊髓半横断大鼠脊髓损伤区域后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胫骨及股骨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建立大鼠脊髓右半横断模型,造模后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于模型建立成功后7d,14d,21d,28d手术的大鼠进行BBB评分从而评估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利用RT-PCR观察MBP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模型组(P<0.05);术后随时间延长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模型组BBB评分逐渐增加,14、21、28d时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BBB评分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PT-PCR测试各时间点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和模型组大鼠脊髓中MBP mRNA的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且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骨髓单个细胞移植可提高脊髓组织中MBP的表达,有助于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GDNF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36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每组6只动物.移植或手术后24,72 h和7 d,用RT-PCR方法对GDNF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移植组GDNF mRNA 24,72 h和7 d时都明显高于单纯损伤组(P<0.05).结论:BMSCs移植可使损伤脊髓表达GDNF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联合硫酸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rase ABC,Ch ABC)降解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n=15):假手术组(A组)、Ch ABC降解组(B组)、BMSCs移植组(C组)、Ch ABC联合BMSCs移植组(D组)。4组分别在术后7、14 d观察记录动物情况并处死动物进行标本检测。伤后7、14 d,BBB评分评价大鼠后肢运动感觉功能;伤后7 d 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伤后14 d,HE染色测损伤区总面积;免疫组化法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丝蛋白-200(NF-200)和勿动蛋白A(Nogo-A)的表达。结果伤后7 d各组BB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4 d,4组BBB评分分别为(6.33±1.00)、(7.25±0.96)、(7.33±0.58)、(9.75±0.96)分。D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伤后14 d,HE染色结果显示,4组损伤区均形成空洞,4组空洞相对面积分别为(4.44±0.18)、(3.70±0.21)、(3.23±0.22)、(2.33±0.31)mm2,D组空洞面积显著小于其他3组(P<0.05);伤后14 d GFAP/Nogo-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D组GFAP/Nogo-A表达低于他3组(P<0.05);NF-2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D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伤后7 d 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D组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 Ch ABC联合BMSCs移植可以溶解胶质瘢痕,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并越过脊髓损伤区域,对脊髓损伤后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磷酸腺苷(ATP)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进脊髓损伤(SCI)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8只体重为240~260 g的SD雌性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备T12节段SCI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ATP+BMSCs联合移植组)、B组(BMSCs移植组)、C组(ATP移植组)、D组(空白对照组)。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1、3、7、14、21、28 d采用Tarlov评分评价后肢功能恢复程度;28 d处死大鼠后取材进行SP染色观察SCI修复情况。结果术后各组大鼠均出现后肢瘫痪症状,2~3周开始有不同程度恢复,以A组为最快,B、C组次之,D组最差。术后14、21、28 d各组改良Tarlov评分除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 SP染色观察显示,A、B组可见存活的BrdU标记阳性BMSCs,A组BrdU阳性细胞数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未见BrdU标记阳性细胞。结论 ATP对BMSCs移植修复SCI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软骨素酶ABC(ChABC)对大鼠脊髓横断损伤(SCI)后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SCI+ChABC),对照组(SCI+NS)及正常组。采用T2-8脊髓完全横断模型,术后2周和10周脊髓标本分别行OBT、GFAP、NSE及NF免疫组化染色,术后1、2、3、4、5、6、8、10周进行行为学评分。结果行为学评分,术后3周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疤痕中OBT和GFAP染色低于对照组(P〈0.05),GFAP和NF染色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hABC能有效降低损伤部位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的活性,从而促进SCI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和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s)动员与手术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C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2例SCI患者分别采用BMSCs动员、移植联合辛伐他汀、单独辛伐他汀治疗以及常规治疗。测定各组外周血CD133+CD34+细胞数,并行Barthel指数和ASIA评分,神经电生理及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动员及移植组患者ASIA评分和Barthel指数以及外周血CD133+CD34+细胞数分别显著高于其它2组(P<0.05)。未出现1例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自体BMSCs联合辛伐他汀治疗SCI,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质量,是治疗SCI安全有效方法。自体BMSCs动员较手术移植更简便、无创,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