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防风对黄芪中主要活性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大鼠肠道菌群中代谢的影响,从代谢的角度探讨黄芪-防风药对配伍应用的科学内涵。方法?通过肠道菌群实验比较不同时间点黄芪组和黄芪-防风组以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单体组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防风组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的浓度。结果?与黄芪组相比,不同时间点黄芪-防风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浓度均增高,毛蕊异黄酮的浓度均降低。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组相比,不同时间点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防风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浓度均增高,毛蕊异黄酮的浓度均降低。结论?防风能抑制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转化为毛蕊异黄酮的水解反应,减缓其代谢。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定量分析比较野生与栽培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苷的质量分数差异,为评价不同来源的黄芪药材的质量差异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批野生与12批栽培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苷的量。色谱条件:ZORBAX SB-C18色谱柱(150 mm×4.6 mm,3.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20 nm;柱温:250 ℃。结果 毛蕊异黄酮苷的工作曲线为Y=14 739X-5.89, r=0.999 2,线性范围为0.010~0.015 μg,加样回收率为104.7%,RSD=0.78% n=6)。10批野生与12批栽培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苷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21 mg/g和0.24 mg/g。结论 本方法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较好,可作为评价野生与栽培黄芪药材质量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梭果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含量测定方法,为完善梭果黄芪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Agilent TC-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水(含0.2%甲酸)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30.025 X+5.1096(r=0.999 7)和Y=58.24 X-94.279(r=0.999 7);线性范围分别为5.52~110.40μg/mL和5.54~110.72μg/mL;样品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的总量在0.0053%~0.0179%之间。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梭果黄芪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黄芪散黄芪药材中皂苷类成分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HPLC-ELSD法、UV法控制黄芪散中黄芪的质量。结果采用HPLC法及HPLC-ELSD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的质量分数,各有效成分完全分离,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分别在0.68~4.52μg、1.96~9.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是98.85%、98.43%,RSD分别是1.08%、1.31%( n=6)。采用UV法测定黄芪散中总皂苷的质量分数,吸光度与其对照品的质量浓度在4.9~49.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90%,RSD为1.35%( n=6)。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较好控制黄芪散中皂苷类成分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中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素的含量.方法:依利特Hypersil ODS 2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相为乙腈-甲醇(体积分数 9∶1),B相为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 μl.黄芪药材以甲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20 min.结果: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素色谱峰的理论塔板数分别为50 134和25 258.回归方程分别为Y=58 924 X-12 352,r=0.999 9和Y=9 237 X-124 447,r=0.999 9,线性范围分别为2.022~101.1 μg/ml和38.04~1 522 μg/ml.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素的日内和日间RSD均<2.0%,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202 2 μg/ml和1.522 μg/ml,加样回收率结果分别为98.34%,RSD=1.33%(n=3)和98.84%,RSD=0.12%(n=3).测定了10批次黄芪药材的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素的含量.结论:该方法稳定简便,结果可靠,能够用于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素含量测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抗瘤增效方中指标性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盐酸小檗碱在浓缩过程中的热稳定性,制定浓缩工艺参数,并以特征图谱法进行验证。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抗瘤增效方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在60~90℃范围内,考察常压和减压浓缩状态下抗瘤增效方的热稳定性规律,以确定提取液的浓缩工艺参数,并建立HPLC特征图谱对浓缩工艺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在60~90℃范围内,常压或减压浓缩8 h过程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盐酸小檗碱的转移率保持稳定。结合生产实践,初步确定抗瘤增效方的浓缩工艺为70℃减压浓缩。所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含有10个共有峰(包含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盐酸小檗碱),特征图谱相似度0.93,峰面积变化率20%。结论:抗瘤增效方浓缩过程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盐酸小檗碱均无明显的热敏性,70℃减压浓缩的工艺条件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并比较不同生长方式、不同产地黄芪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黄芪样品中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浸出物含量。对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性分析,应用模糊数学法构建综合评价函数,建立综合评价法,以此综合评价药材的质量。结果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多糖在多年生传统黄芪中的含量明显高于2年速生栽培黄芪,黄芪甲苷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浸出物含量在传统黄芪中分布比较均一,而在栽培黄芪中比较离散。传统与栽培黄芪中四种类指标成分即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多糖和浸出物的相关性不同。通过综合评价分析,山西恒山地区的传统黄芪综合评价函数值较高。结论所建立的综合评价法具有整体、直观和客观性,传统黄芪与2年生栽培黄芪在指标成分含量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芪蛭降糖胶囊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组方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70%乙醇溶液提取、D101大孔树脂富集,以硅胶GF_(254)板为吸附剂,三氯甲烷-甲醇-水为展开系统,紫外显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S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检测波长260 nm,流速1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薄层色谱斑点分离效果较好(Rf=0.44),斑点显色清晰且无干扰、重复性好;高效液相色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峰分离良好,线性方程为Y=1035.8X+509.89(r=0.999 6,0.716~3.580μg),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芪蛭降糖胶囊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扶正润肠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规定及相关文献,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扶正润肠丸中黄芪、肉苁蓉、熟地黄等3味中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扶正润肠丸中指标性成分松果菊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结果TLC定性鉴别方法能够有效鉴别3味药材,薄层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松果菊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花糖苷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246×108X-1.730×104(r=0.9995)、Y=6.998×108X+5.119×103(r=0.9996)、Y=2.948×108X-1.687×104(r=0.9996),线性范围分别为1.1×10-3~7.7×10-2,2.950×10-5~2.065×10-3,1.33×10-4~9.31×10-3mg/m 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04%,99.80%,100.32%,RSD分别为1.16%,1.47%,1.19%; 20批样品含量测定结果中松果菊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花糖苷含量范围分别为22.710~38.226,0.363~0.597,2.970~6.012 mg/g。结论 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专属性强、简便、快捷,可用于扶正润肠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渴痹通胶囊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对不同批号样品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溶液采用反相色谱柱岛津Inertsil ODS-C18(4.6 mm×250 mm,5μm)检测,以乙腈:0.2%甲酸水梯度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结果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0.050 5~0.505 0 m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6%,RSD为2.35%。根据本品3批样品含量测定结果,暂定本品每个胶囊含黄芪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C22H22O10)计,不得少于0.038 0 mg。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稳定、可靠,可用于不同批次样品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并以此作为其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黄芪毛状根中黄芪甲苷含量的HPLC-ELSD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转黄芪毛状根中黄芪甲苷含量。方法:利用HPLC-ELSD法测黄芪甲苷含量。结果:转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itreoscilla Haemoglobin gene,vgb)黄芪毛状根、非转基因黄芪毛状根和山西产黄芪药材黄芪甲苷含量差异大。结论:转vgb黄芪毛状根黄芪甲苷含量远远高于非转基因黄芪毛状根和黄芪药材。  相似文献   

12.
治伤丸的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治伤丸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及薄层色谱法对治伤丸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建立了显微鉴别方法及丹参、赤芍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论:此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作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羚羊感冒胶囊中连翘、牛蒡子、桔梗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TLC对处方中的连翘、牛蒡子、桔梗进行鉴别。结果:在所选条件下,上述各药材斑点清晰,易于识别,且阴性样品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靠,操作简便,能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益气逐瘀丸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制定标准。方法:应用显微鉴别法对益气逐瘀丸中黄芪、葛根、三七进行显微鉴别;用薄层色谱法对益气逐瘀丸中黄芪、葛根进行定性鉴别,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益气逐瘀丸中黄芪甲苷的平均含量为0.07mg/g,线性回归方程Y=0.6423X—t.2262,(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8.99%,RSD=I.78%。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益气逐瘀丸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生理盐水,黄芪注射液低剂量(10g/kg),黄芪注射液高剂量(20g/kg)复苏,采用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打击大鼠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实验方法,分为A组生理盐水组12只、B组黄芪注射液低剂量组12只、C组黄芪注射液高剂量组12只,通过检测肺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及测定肺湿重/干重比值(W/D)来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并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影响。结果:黄芪注射液高剂量组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6含量和肺W/D低于低剂量组(P〈0.01),两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并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且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珍珠滴丸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珍珠滴丸中的羊耳菊、甘草、冰片三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分别检出羊耳菊、甘草、冰片的特征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珍珠滴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十二味液化散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主要药材赤芍、丹参、黄柏、陈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简便、准确。丹参酮ⅡA在5.440μg-32.64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663),平均回收率为99、99%(n=5),RSD=0.3。结论:本质量标准所用方法准确可靠,可行性及重现性良好,能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酵母菌发酵对黄芪药材中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浓硫酸法对不同发酵时间下的药材发酵液中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并与传统水煎法中黄芪多糖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传统水煎法中黄芪多糖的产量约为16.1 mg/g,产率为1.61%;微生物发酵法在发酵最佳时间黄芪多糖的产量约为18.4 mg/g,产率为1.84%,两种处理方法对黄芪多糖的产率影响相差0.23%。结论:酵母菌发酵黄芪药材对黄芪多糖含量有一定影响,且其产率与传统水煎方法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5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具有变应性鼻炎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孟鲁司特+酮替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内服自拟中药方(黄芪、白术、防风、山药、山茱萸、熟地、补骨脂、五味子、仙灵脾)。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支气管哮喘症状评分、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及感冒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观察组气道反应性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有效控制临床症状。Bronchodilator Response  相似文献   

20.
黄芪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黄芪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初步探讨黄芪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处理组,以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黄芪处理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予皮下注射黄芪注射液。常规HE染色观察肝脏病变,天狼猩红胶原染色、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观察肝纤维化程度;产色基质偶氮法鲎试剂定量测定血浆内毒素,赖氏法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BA法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结果:黄芪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①肝脏的损伤性改变有所减轻,肝组织HYP及肝纤维化指数(FI)明显降低;②血浆内毒素含量、ALT及肝组织MDA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黄芪可减缓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能为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