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方法 11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接受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手术治疗,年龄16~42岁,平均27.6岁.术前病程4~32个月,平均10.3个月.术后定期行双侧踝关节对比稳定检查、应力位X线片及MRI检查,并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表进行功能评分.结果 1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7.5个月(12~37个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平均88.3分(72~96分),其中优6例(55%),良4例(36%),一般1例(9%).术后复查MRI证实重建韧带恢复良好.随访期间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半腱肌肌腱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用半腱肌肌腱移植治疗26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术后石膏外固定,康复锻炼,6个月后进行随访、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1.8年。按AOFAS标准评定,术后结果优8例,良14例,中4例,优良率为84.6%。AOFAS评分从术前平均61.3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6.54分。结论半腱肌肌腱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结合良好康复治疗,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采用腓骨短肌腱重建对踝关节扭伤导致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断裂引起的踝关节不稳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例踝关节不稳男性军人患者,均由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断裂引起,采取腓骨短肌腱结合带线锚钉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以恢复踝关节稳定.结果 按照1979年Mazur等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进行功能评分,结果优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0%.结论 腓骨短肌腱结合带线锚钉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断裂引起的踝关节不稳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半腱肌移植修复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及踝关节不稳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2例,其中男1例,女1例;男25岁,女17岁.左侧1例,右侧1例.患者入院前均有2年以上反复踝部旋后位扭伤的病史.踝部损伤为Ⅲ度(美国足踝外科学院分度);前抽屉试验及距骨倾斜试验阳性.应力X线片显示距骨倾斜平均21°,且在侧位片显示距骨前脱位.2例均采用同侧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结果 2例平均随访8个月.患足局部无肿痛,行走正常,踝关节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良好,患足前抽屉试验及距骨倾斜试验阴性,应力X线片检查显示距骨无前脱位,距骨倾斜角<5°.根据Mazur疗效评分标准,优1例,良1例.患者对踝关节功能主观满意.结论 (1)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是导致慢性踝关节不稳,甚至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常见原因;(2)Brostr(o)m法仍不失为修复新鲜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对陈旧性损伤无效.(3)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修复重建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方法简单,有效,对于治疗踝关节不稳、防止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部分腓骨长肌腱移植重建治疗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8年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患者22例,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17~51岁,平均31.4岁;均为单侧损伤,左侧10例,右侧12例.患者均采用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及腘腓...  相似文献   

6.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与踝关节不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正>踝关节急性扭伤是下肢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其中内翻扭伤占绝大多数,外翻扭伤则较为少见。大多数踝关节扭伤经过不同方法的保守治疗,可恢复正常功能,而少数则后遗踝关节慢性不稳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本文拟就踝关节内翻扭伤外侧韧带损伤后遗踝关节不稳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作者分别对10例无症状的志愿者和27例腓骨肌短肌腱纵向撕裂的病人进行了MR成像研究。志愿者的MR成像用来研究腓骨肌腱和邻近软组织的表现及骨性结构如腓上支持带和后踝沟腓骨皮质的形态。分别有20例和7例病人采用1.5T Signa系统和SP 4000Magnetom系统进行MR成像检查。分别采用线形和方形肢体线圈。病人取仰卧位,足先进,踝部中度屈曲。前者采用T_1W SE(400~500/16~25)和STIR序列(6000/17,反转时间160)成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距骨和腓骨在踝关节中的位置。方法:100名测试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50名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A组),50名为非踝关节不稳疾病、至我院就诊的患者(B组)。每名测试对象行MRI检查,并在横断面上采用2种方法测量腓骨在踝穴内的前后位置:采用轴向踝指数(ax-ial malleolar index,AMI)以距骨为参照物测量腓骨的位置;采用踝间指数(inter malleolar index,IMI)以内踝为参照物测量腓骨的位置。另外,我们还应用一种新的测量方法:踝距指数(malleolar talus index,MTI)来测量距骨在踝穴内的旋转位置。结果:以距骨为参照物时,踝关节不稳组AMI明显高于较对照人群(11.04°±5.66°vs 7.68°±5.38°,P<0.01);但以内踝为参照时,踝关节不稳组IMI与对照人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7.22°±3.44°vs 7.93°±3.36°,P=0.03);以内踝为参照物测量距骨在踝穴内的旋转位置时,踝关节不稳组MTI明显高于较对照人群(89.46°±2.64°vs 85.99°±2.24°,P<0.01)。结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存在距骨内旋现象,但腓骨在踝穴内的位置并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7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均予常规的中频、超短波物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手法整复、电针、肌力训练、踝关节平衡训练等。两组治疗均1次/d,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于治疗前后,采用足踝症状功能评估(AOFAS)和平衡功能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踝关节AOFAS评分分别为(86.97±6.05)分和(68.63±16.52)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踝关节AOF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踝关节ATE(17.47±7.30,24.71±8.83)%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力量差(1.36±0.72,2.53±1.20)kg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和P=0.02),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平均力量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改善慢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状况,促进踝关节本体感觉(平衡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陈旧性跟腱断裂尤其是伴有感染者所致跟腱缺损,重建时常因跟腱挛缩十分困难。笔者报告从1992年使用腓骨长肌腱转位重建跟腱断裂后缺损,效果满意。临床资料1.本组共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7~53岁,平均36.2岁。就诊时间:3周~3.6个月,平均2....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方法:3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平均年龄26.4±8.7岁,接受踝关节外侧韧带修复手术。术中证实所有患者的跟腓韧带均缺失,采用距跟外侧韧带距骨止点移位替代法修复跟腓韧带。研究平均随访22.3±4.0个月,术前和术后进行AOFAS评分、Mazur评分、Tegner评分、客观检查(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满意度评分,调查再伤情况。结果:所有患者AOFAS评分、Mazur评分和Tegner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客观检查(抽屉试验和侧搬应力试验)术后均为阴性,满意度评分平均7.4分,无主观不稳和再伤发生,无距下关节(跗骨窦区)疼痛或/和不稳发生。结论: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观察对距下关节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军训伤导致慢性外踝关节不稳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2年7月—2006年11月,采用腓骨短肌腱重建修复踝关节外侧韧带的方法手术治疗14例慢性外踝不稳,术后踝关节应力位石膏外固定6周。结果经4~12个月的随访复查,优9例,良3例,中2例,总优良率85.7%。结论采用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韧带治疗慢性外踝关节不稳疗效满意,可减少慢性外踝关节不稳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总结微型带线骨锚钉在治疗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使用经验。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患者38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强生Fastin RC带线锚钉手术解剖重建外踝韧带。本组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19~32岁,平均(24.1±6.4)岁。结果 38例均获得随访13~25个月,平均(16.8±6.7)个月,术后所有踝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均未出现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关节功能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足踝评分进行评估。术前与术后AOFAS后足评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微型带线骨锚钉解剖重建外踝韧带,有效恢复了踝关节外侧的稳定性,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合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预牵张与否在异体肌腱微创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的疗效差异。方法: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对41例踝关节不稳患者,采用同种异体肌腱微创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手术治疗,根据术中异体肌腱预牵张与否分成两组:预牵张组(n=21)和未预牵张组(n=20)。两组均行异体肌腱微创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预牵张组将异体肌腱编织后置于肌腱牵张器上以80 N预牵张10 min后再行移植,未牵张组将异体肌腱编织后直接移植。术后均给予相同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发热情况、伤口愈合时间、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患者术前术后AOFAS评分、VAS评分。结果:预牵张组的手术时间稍长于未预牵张组但无显著性差异,发热和伤口愈合时间与未预牵张组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的AOFAS评分、VAS评分、距骨倾斜角及距骨前移距离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组间无显著差异;随访结束后,预牵张组疗效优良率为90.47%,与未牵张组90.00%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踝关节外侧韧带解剖重建术时,对移植肌腱进行预牵张并不必须,牵张与否早中期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联合和不联合腓骨肌腱清理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伴腓骨肌腱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31例CLAI伴腓骨肌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7例, 女14例;年龄16~57岁[(32.8±9.6)岁]。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和距骨倾斜试验为阳性。经体检及MRI明确诊断并排除跟腓韧带断裂。其中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联合腓骨肌腱清理11例(改良Brostr?m术+肌腱清理组), 关节镜下单纯改良Brostr?m术20例(改良Brostr?m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2, 6, 12周腓骨肌腱走行区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和术后6, 12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足与踝预后量表(FAOS);末次随访时前抽屉试验;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足踝功能测试(FAAM)评分。观察术后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4~19个月[(11.3±3.5)个月]。改良Brostr?m术+肌腱清理组手术时间为(66.0±4.2)m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关节镜探查术联合自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反复扭伤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关节镜探查术联合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外侧不稳23例.结果 除1例失访外,余22例均按指定时间(术后3、6、12个月)返院复查,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定,术前30-79(49.18±11.28)分,术后3个月75-100(83.82±6.42)分,术后6个月76-100(92.73±5.27)分,术后1年76-100(92.91±5.21)分,随访期间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采用关节镜探查联合自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不稳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踝关节腓骨肌反应时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出踝关节内翻模拟装置,并与DISA-2000肌电仪连接,对腓骨肌反应时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对17人正常踝和11人扭伤踝的测定,证实我们所测得的腓骨肌反应时数据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一致,并具有较高的可比性。这种测定方法具有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的特点,为踝关节扭伤的治疗及恢复期的客观评定提供了一种无创、安全、简便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治疗,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74例患者,其中男43例,女31例;年龄15~63岁,平均39岁.患者至少有半年以上的病史,有两次以上的反复扭伤史.所有患者均行6周以上的保守治疗.4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改良的Brostrom术12例,Myerson法8例,Chrisman-Snook法21例.对其他并发的病理问题需同时处:其中腓骨肌腱滑脱加固术6例,跟腱挛缩延长术9例,跟内翻截骨外移术8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清理打孔13例.结果 本组74例患者,通过术前的保守治疗,21例功能性不稳定的患者症状缓解,53例合并功能性不稳定和机械性不稳定的患者中,10例症状缓解,2例不愿意手术治疗,4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的随访中,有随访资料的39例;33例未手术的患者中,有随访资料的28例.共随访6~91个月,采用Roos功能结果评分法进行结果评判.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86.24,保守治疗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97.34.结论 本组74例患者,通过术前的保守治疗,21例功能性不稳定的患者症状缓解,53例合并功能性不稳定和机械性不稳定的患者中,10例症状缓解,2例不愿意手术治疗,4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的随访中,有随访资料的39例;33例未手术的患者中,有随访资料的28例.共随访6~91个月,采用Roos功能结果评分法进行结果评判.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86.24,保守治疗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97.34.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治疗,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74例患者,其中男43例,女31例;年龄15~63岁,平均39岁.患者至少有半年以上的病史,有两次以上的反复扭伤史.所有患者均行6周以上的保守治疗.4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改良的Brostrom术12例,Myerson法8例,Chrisman-Snook法21例.对其他并发的病理问题需同时处:其中腓骨肌腱滑脱加固术6例,跟腱挛缩延长术9例,跟内翻截骨外移术8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清理打孔13例.结果 本组74例患者,通过术前的保守治疗,21例功能性不稳定的患者症状缓解,53例合并功能性不稳定和机械性不稳定的患者中,10例症状缓解,2例不愿意手术治疗,4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的随访中,有随访资料的39例;33例未手术的患者中,有随访资料的28例.共随访6~91个月,采用Roos功能结果评分法进行结果评判.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86.24,保守治疗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97.34.结论 本组74例患者,通过术前的保守治疗,21例功能性不稳定的患者症状缓解,53例合并功能性不稳定和机械性不稳定的患者中,10例症状缓解,2例不愿意手术治疗,4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的随访中,有随访资料的39例;33例未手术的患者中,有随访资料的28例.共随访6~91个月,采用Roos功能结果评分法进行结果评判.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86.24,保守治疗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97.34.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治疗,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74例患者,其中男43例,女31例;年龄15~63岁,平均39岁.患者至少有半年以上的病史,有两次以上的反复扭伤史.所有患者均行6周以上的保守治疗.4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改良的Brostrom术12例,Myerson法8例,Chrisman-Snook法21例.对其他并发的病理问题需同时处:其中腓骨肌腱滑脱加固术6例,跟腱挛缩延长术9例,跟内翻截骨外移术8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清理打孔13例.结果 本组74例患者,通过术前的保守治疗,21例功能性不稳定的患者症状缓解,53例合并功能性不稳定和机械性不稳定的患者中,10例症状缓解,2例不愿意手术治疗,4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的随访中,有随访资料的39例;33例未手术的患者中,有随访资料的28例.共随访6~91个月,采用Roos功能结果评分法进行结果评判.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86.24,保守治疗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97.34.结论 本组74例患者,通过术前的保守治疗,21例功能性不稳定的患者症状缓解,53例合并功能性不稳定和机械性不稳定的患者中,10例症状缓解,2例不愿意手术治疗,4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的随访中,有随访资料的39例;33例未手术的患者中,有随访资料的28例.共随访6~91个月,采用Roos功能结果评分法进行结果评判.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86.24,保守治疗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97.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