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哮喘防治方案提供基础资料,提高支气管哮喘中医药防治水平。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以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技术,调查抽样选的中医院1年内门诊和住院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和演变规律。结果:初步明确了哮喘发作期证型及其内部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哮喘缓解期与发作期证候演变的规律。结论:哮喘发作期证型和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以及哮喘证候在缓解期和发作期之间存在的演变规律可以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分布规律和证候内部特征,从而为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对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中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最常见证候依次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湿热(蕴结)、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气郁结、肝郁血瘀、血瘀证、脾肾两虚.证候要素有:病位方面为肝、胆、脾、肾、胃、中焦、络;病性方面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湿、热、气郁、血瘀、毒、寒、水、痰.结论通过总结本病的常见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要素,为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的标准化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本病证候规范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近20年来以中医药为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18.0软件对该病的证候分布规律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归纳。结果 131篇文献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以脾胃气虚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胃阴亏虛、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虛寒、瘀阻胃络、肝郁脾虛、气阴两虛;主要病性、病因类证候要素为气虛、血瘀、气滞、内热、阴虚;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胃、脾、肝。结论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为本病的证候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回顾性研究法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构成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虚、阳虚、阴虚、痰浊、水饮、血瘀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性要素,心、肺、脾、肾、肝是基本病位要素;心力衰竭的病位证素在不同证候中具有对应的病性类证素。在气虚、痰浊为主的证候中,多与肺相关;在阳虚、血瘀为主的证候中,多与心相关;而以水饮为主的证候中则与心、肺均相关。结论:通过对心力衰竭证候要素及其相关关系的研究,为建立以证候要素为基本单位的辨证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心力衰竭临床辨证提供新的思路,提示临床辨证可灵活组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研制调查问卷,进行临床一线专家大样本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证候特征及证候病机演变规律的问卷调查,建立三维结构化关联数据库;运用频数、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明确证候要素的判断标准,归纳出主要证候要素,其中肾气虚的证候要素在各个阶段均持续存在,贯穿冠心病病变始终,并有其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制调查问卷,进行临床一线专家大样本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证候特征及证候病机演变规律的问卷调查,建立三维结构化关联数据库;运用频数、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明确证候要素的判断标准,归纳出主要证素,其中毒邪的证候要素在各个阶段均持续存在,贯穿冠心病病变始终,并有其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证候分布特点和证候内部特征,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以及分布规律,为证候的规范研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运用SPSS13.0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最常见的证候依次为:痰湿证、肾阴虚证、肾虚痰瘀证、肾虚证、气滞血瘀证、肾阳虚证、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证候要素中,病位在:肾、肝、脾。病性主要为阴虚、痰、阳虚、血瘀、气滞、湿。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主要在肾,与肝、脾密切相关;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以阴虚、阳虚为主,痰湿、血瘀、气滞为标。本研究结果也提示,从证候要素对证候进行研究,将对中医证候的规范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崩漏古代文献的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规律,为崩漏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对崩漏古代文献的研究,提取崩漏的证候要素和靶位,应证组合规律。结果:通过对崩漏古代文献进行研究,提取的主要证候要素是:气虚、内火、血虚、阴虚、血瘀、气郁、阳虚。其靶位为:脾、冲任、肝、心、肾。证候要素组合与临床证候诊断符合率的研究发现7种证候要素可以组合成36种证候形式,涵盖了90.60%病案例数,临床涵盖率较高。结论:虚、热、瘀是崩漏的基本病机;以"证候要素应证组合为核心完善辨证方法体系"构建崩漏辨证体系的新思路,其核心是证候要素。证候要素及其应证组合规律的研究,将功血证候规范的研究回归到根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运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对四诊症状的分析,提取中医的证候/证候要素。[方法]对于临床采集的1787例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37个四诊症状,采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对未经事先辨证的症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得到39组四诊症状的组合,经初步诠释,发现存在有肾阳虚、肝气郁结、肝脾不和、肝胃不和、气阴两虚、心气虚等证候。涉及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主要有心、肝、脾、胃、肾,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有气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痰、湿、热。[结论]通过运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分析方法对基于临床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的一些症状组合可为中医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把握现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布规律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该病的证候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提供有益指导。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VIP)及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3年12月31日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布规律相关研究,纳入相关文献31篇进行分析。结果现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流行病学资料、主要症状、常见证候类型及不同证候间微观辨证相关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仍存在病例采集纳入排除标准不统一、病例来源地局限、样本量偏小、缺少相应的专家调研以及数据挖掘方法较单一的问题。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布规律当进行多中心、大样本、以大课题为支撑的研究,多学会联合形成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更是该病中医规范化研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中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症状,揭示肝胆湿热证的证候特点。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篇文献进行资料汇总,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症状及舌脉分布规律。结果:70篇慢性乙型肝炎关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症状共30个,以尿黄、口苦、纳差纳呆、胁肋胀痛、脘腹胀闷、身黄、目黄、恶心、乏力、口干、大便黏滞、大便干、厌油腻为常见症状。舌象多为舌红苔黄腻,脉象多为弦滑数。结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于2004年5月湖北宜昌拟定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中的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可能存在与临床不符之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文献均常见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进行相关性的定量分析,探索证候要素与症状之间的关联。[方法]运用基于熵的关联度法进行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1)与3种疾病证候要素密切相关的前10个症状中大部分是符合传统认识的。2)同一证候要素在不同疾病会有一些相同症状出现,这些相同的症状主要是舌、脉症状,躯体症状多因疾病的不同而表现有异。3)即使不同疾病会有相同症状出现,它们在不同疾病中与证候要素的密切程度是有所不同。[结论]3种疾病中证候要素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的定量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证候和或证候要素的诊断标准提供一定依据,并提示应将病、证(或证候要素)结合,建立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规律.方法 在10家医院选取2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和作为对照的慢性乙型肝炎者113例,进行证候学调查研究,探讨其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最常见邪实证型为肝脾血瘀证(66.2%)、水浊内停证(41.5%)、湿浊困阻证(37.3%)、湿毒壅盛证(27.6%)、热毒炽盛证(21...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中医证候判定标准和分布规律一直是中医药学科长期追寻的目标。目前多采取"病证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探索具体疾病的中医证候规律。中医证候规律研究只有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以证-方-效这一中医临床诊治思维方式为纲,才更具指导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高发病率的重大传染病,中医药已在控制肝脏炎症、抗肝纤维化、调控免疫、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一定优势,因此,将慢性乙型肝炎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中医四诊信息结构化数据采集平台、规范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开展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的临床再验证等基础性研究,可为中医证候规律研究提供良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对慢性乙肝中医证候蛋白质组学规律的探索研究中,发现慢性乙肝五种中医证型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存在多个蛋白质表达差异,其中,免疫球蛋白J链(IG-J)与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改变有较强的相关性。探讨免疫球蛋白J链作为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可能性,为临床乙肝纤维化的无创伤性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中医临床辨识慢性乙肝中医证候纤维化反应状况提供可供参考的客观化指标,最终为进一步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证候本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我科1989-1990年中收治的婴儿肝炎综合征63例的临床表现、合并症、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婴儿肝炎综合征为一组临床症候群。病因诊断有其重要性。腹部B超检查有助于肝炎和胆道闭锁的鉴别,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并认为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HBe Ag阳性和HBe Ag阴性2种病原学状态下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特点、HBV-DNA水平及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观察分析其相互间的联系,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客观基础支持。方法筛选2012年4月—2014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34例HBe Ag阳性和58例HBe Ag阴性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较HBe Ag阳性和HBe 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特点、不同血清HBV-DNA水平及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结果 HBe Ag阳性平均年龄小于HBe Ag阴性平均年龄,HBe Ag阴性组HBV-DNA水平明显低于阳性组,92例患者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为主,分别占45.7%、33.7%,炎症活动度以G2为主,肝郁脾虚证占33.7%、湿热中阻证占30.4%,纤维化分级以S2为主,肝郁脾虚证占37.0%、湿热中阻证27.2%;瘀血阻络证患者的肝组织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较其余证型严重。湿热中阻证的HBV-DNA水平较其余证型高。结论中医证型与其肝组织病理及HBV-DNA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为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特点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运用于判断慢乙肝纤维化程度提供客观材料。[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丽水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310例慢乙肝患者,监测肝组织病理活检肝纤维化指标,观察上述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310例慢乙肝以肝郁脾虚型居多,其次为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而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都以S2期纤维化为主,瘀血阻络型以纤维化S4期为主;212例轻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相对平和质在纤维化≥S2间具有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及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医证型与客观的肝组织病理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虚实不同证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及T淋巴细胞亚群及病毒复制水平的检测,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虚实辨证分型与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及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抗原特异性CTL及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BV病毒学指标由ABBOTT I2000检测;HBVDNA由ABI荧光定量PCR仪完成。结果 (:1)虚实两组患者特异性CTL细胞的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实证组患者特异性CTL细胞阳性率较虚证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虚实两组CD3+、CD4+以及CD4+/CD8+值均较正常对照有所下降,其中虚证组患者CD4+、CD4+/CD8+水平下降较正常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实两组之间CD4+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证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虚实两组患者CD8+水平均高于正常组,虚证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虚实两组患者病毒复制程度不同,实证组中高病毒载量患者所占比例较大,约为62.2%,虚证组高病毒载量患者所占比例仅为40%,较前者明显减少,虚证组患者病毒复制处于低复制水平,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实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特异性CTL细胞阳性率、T淋巴细胞亚群及病毒复制水平存在有统计学差异,可以为指导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客观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