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关于“治未病”思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中,"治未病"思想由来已久,从古至今都一直为各医家推崇,被视为治病救人的最高层次。目前,"治未病"思想可以指导多种疾病的防治,无论在预防、治疗,还是康复阶段,都可以体现出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文章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已愈防复三个方面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脏病(CKD)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内经》中"治未病"的实质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概而言之,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即未病之时,固护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已病之时,防止疾病传变;病情缓解之时,预防复发。分别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几个方面来论述《内经》中"治未病"理论在慢性肾脏病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有病防变、愈后防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 a。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文章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注重养生,有病早治、重视整体,既病防变、全面调理,愈后防复、寓养于治等多方面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防治策略,以期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不断丰富"治未病"的内涵,为维护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状态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以中医治未病之养生内涵,根据四时、阴阳变化揭示中医治未病养生的相关理论及"治未病"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治未病干预防治的着眼点在于"消患于未兆""济嬴列以获安"。通过养生健体,消除未起之患的使动、促发因素,恢复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身心和谐的健康状态。体证合一,实施早起干预、治疗,防止其向疾病的转换。更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来调养精神情志和生活起居,使体健神旺,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最终达到"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养生保健目的。  相似文献   

6.
张云鹏主任医师临床擅治脂肪肝。体现在重视病因、善究病机;掌握病期、注重辨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整体、综合施治的临诊思路。  相似文献   

7.
张云鹏主任医师临床擅治脂肪肝。体现在重视病因、善究病机;掌握病期、注重辨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整体、综合施治的临诊思路。  相似文献   

8.
燕军  孟江  蒋素英 《中外医疗》2010,29(13):142-142
从"治未病"理论出发,阐述"治未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意义,如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的具体措施,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也谈治未病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先进和超前的思维,是人类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最高境界。但就"已病"与"未病"的涵义,中西医对其认识有一定差异,致使"治未病"的范围与思路受到一定影响。故从"有症未病"和"有病无症"两方面探讨中西医对"已病"和"未病"认识的差异。并从无病、病而未发、以体质推测欲成之病、已病测证、截传防变几个方面阐述治未病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探讨"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肾病防治中的作用,以期延长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予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治疗组在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参苓白术散,疗程为60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CT、肝功能、血脂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CT肝脾密度比值、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热性惊厥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急重病,防治小儿热性惊厥,应当遵循病证结合、既病防惊、未病防病的原则。急性发作期以止痉为先,辨热、痰、惊、风四证,以清热、豁痰、镇惊、息风为基本治法;起病初始尽早采用解热、镇惊药物如羚珠散等,防止热甚生惊;发作间期调整患儿体质,自拟金屏汤补肺固表、养心平肝,从而达到未病防病,预防外感发热,减少、减轻惊厥发生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1-3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肝功能异常者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联合常规益生菌,对照组只单纯予常规护肝药或随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T淋巴细胞指标(CD3~+、CD4~+、CD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ST、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益生菌能够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肝功能预后,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硫普罗宁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酶(ALT、AST、GGT)和血脂(TG、TC)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AST、GGT及TG、TC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患者各指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在组间比较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的下降幅度要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食欲下降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6.66%,对照组患者为16.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肝炎性脂肪肝临床治疗的超声诊断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肝炎性脂肪肝患者(研究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另选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20例肝炎性脂肪肝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全程超声检查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超声检查正常9例(45.0%)、轻度脂肪肝7例(35.O%)、中度脂肪肝3例(15.0%)、重度脂肪肝1例(5.0%),超声检查正常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超声检查正常2例(10.0%),轻度脂肪肝9例(45.0%)、中度脂肪肝7例(35.0%)、重度脂肪肝2例(10.0%),治疗后超声检查正常率高于治疗前,但明显低于研究组(P〈O.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肝大0例(0.0%)、腹胀2例(100.0%)、肝区不适2例(100.0%),3项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得到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肝大5例(25.O%)、腹胀7例(35.0%)、肝区不适7例(35.0%),3项症状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且症状改善效果均较研究组差(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用于肝炎性脂肪肝临床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者脂肪肝超声检查结果,值得在肝炎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肝消脂Ⅲ方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NAFLD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疏肝消脂Ⅲ方胶囊,对照组服用水飞蓟宾胶囊,2组均以12w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代谢、肝脏B超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血脂代谢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消脂Ⅲ方胶囊治疗NAFLD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CDDI)治疗他莫昔芬(TAM)所致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TAM治疗后出现脂肪性肝病的乳腺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除基础治疗外,给予CDDI 80 mg?d-1静点,疗程4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酶学、血脂、肝脏影像学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2.3%
,对照组总有效率2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虽有轻度变化,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CDDI对TAM所致脂肪性肝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脂肪肝发病率日渐升高。脂肪肝已成为当代肝病领域的新挑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治疗上尚无特异性药物。本文从病因病机、辩证论治、临床验证等方面,综述近年来脂肪肝的中医研究概况。认为中医药在脂肪肝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提出一些思考,旨在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将患者完全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硫普罗宁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井底丹参、静推维生素 C 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清转氨酶水平及血脂等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转氨酶水平、总胆固醇含量及三酰甘油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更接近正常水平,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邹氏肾科医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根据《内经》相关理论结合团队临床实践对常见肾病的中医证治思路进行探讨,认为肾气不足为肾病发病之因,肾元衰竭是发病之本。临床中需注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治病必求于本。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从脾肾、从肝肾、从肺论治肾病,常用治法有健脾温肾、扶正渗利、清肝解毒、养肝滋阴、平肝潜阳、疏肝活络、疏风宣肺、清热宣肺、清热利咽、和法缓治、活血化瘀、疏滞泄浊等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