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叶兰珠 《基层医学论坛》2013,(36):4839-4840
目的总结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抽取76例合并患有糖尿病的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肝病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1.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糖水平复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对合并糖尿病慢性肝病患者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改琴 《铁道医学》2001,29(6):403-404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针剂对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方法:酒精性肝病50例,随机分为GSH治疗组30例和采用常规疗法对照组20例。经4周治疗后观察肝功能,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胃肠道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黄疸消退,显效率为83.3%,有效率为13.3%,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肝功能恢复及临床症状改善,显效率为15.0%,有效率为45.0%,总有效率为60.0%。两组在治疗中均无不良反应。结论:GSH对酒精性肝病临床症状的改善和肝功能恢复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对54例肝病患者肝穿活检病理组织改变与B型超声声像图进行对照分析,发现慢性肝病声像图与肝组织学改变有一定内在联系。术前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早期肝硬化88.8%,慢性活动性肝炎(CAH)85.7%,慢性持续性肝炎(CPH)55.5%。提示B型超声在慢性肝病中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病与溃疡病合并存在的发生率并不低,但由于肝病的症状往往更为突出,因而使得溃疡病的症状常被掩盖,易造成漏诊及误诊。临床研究表明,慢性活动性肝炎合并溃疡病的几率约为9%~11%,肝硬化合并溃疡病的几率约为16%-20%,但这些患者中能够及时就诊并得到合理治疗的不足半数。由此可见.慢性肝病患者应对可能并存的溃疡病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5.
以第2代抗体法分析急、慢性肝病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并对HCV阳性者以型别特异的逆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C基因分型。在644例肝病患者中,第2代抗体阳性率为肝癌7.3%,急性肝炎3.4%,慢性肝炎6.6%,肝硬化6.6%;非肝病患者106例中,阳性率为3.8%。慢性肝炎HBV感染达89.5%。41例HCV阳性者的C基因分显示:Ⅱ型占85.4%、Ⅲ型7.3%、Ⅱ/Ⅲ混合型7.3%,未见其他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研究对失眠症状采用自拟安神除寐汤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肝郁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自拟安神除寐汤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疗效。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临床中对肝郁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使用我院自拟安神除寐汤治疗,临床效果哦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病毒病原学,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方站:应用ELISA及PCR等方法对71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进行甲、乙、丙、丁、戊等病毒性肝炎检测。结果:乙肝占66.2%,丙肝占2.8%,乙丙混合型肝炎占9.9%,乙丁混合型肝炎占4.2%,未定型肝炎占16.9%,未发现甲、戊型肝炎。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是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8.
慢性肝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慢性肝病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病存在状况、自身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同济医院慢性肝病住院患者共367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124例、慢性丙型肝炎4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122例及其它7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条带法、ELISA法检测自身抗体和自身抗体亚型。结果367例慢性肝病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及AIH/PBC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所占比例分别为9.81%、10.90%、7.63%及4.90%。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及AMA—M2、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检出阳性率各病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O.05)。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antiLKMl)、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anti—SLA/LP)抗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73%、4.1%。未检出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anti—LC-1)。自身抗体总阳性率为20.41%。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ANA检测阳性组AST、TBil与ANA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自身抗体与肝损伤程度有一定相关性。自身抗体及肝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是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检出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不寐亦称失眠或不得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或时寐时醒,严重者则彻夜不能入寐。失眠为多种疾病的症状之一,以神经衰弱者较为常见。笔者通过针剌治疗24例不寐患者,加之正确的护理,效果较为满意。1 临床资料 24例患者中女性15例,男9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5岁。 辨证分型:心肾不交、神志不宁8例,思虑劳倦太过内伤心脾,心神失养型5例,心虚胆怯,心神不安型4例,肝阳扰动型6例,饮食不节,脾胃不和者1例。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270例慢性肝病和对照组103例非肝病患者进行了HBV标志物及抗-HCV的检测。结果显示;慢性肝病HBV感染率为85.2%,抗-HCV阳性率为23.7%,HBV和HCV双重感染率为17.8%,单纯抗-HCV阳性率为5.9%。对照组HBV感染率为14.6%,抗-HCV阳性率为5.8%。126例有输血史的慢性肝病患者抗-HCV阳性率(42.1%)明显高于144倒无输血史者(7.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HBV感染是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HCV次之。HCV感染与输血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酸枣仁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睡眠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酸枣仁汤治疗肝血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在ABO血型中的分布规律。方法:将13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对照组65例和治疗组65例,治疗组采用酸枣仁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将130例患者按睡眠障碍特征分为难入睡、多梦、早醒、睡眠间断、彻夜不寐五种类型,观察各睡眠类型在ABO血型的分布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积分、SAS积分、SDS积分的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反跳性。结果:各睡眠障碍类型患者在血型构成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型血主要分布在多梦型;A型血主要分布在多梦型和难入睡型;B型血主要分布在难入睡型;AB型血主要分布在彻夜不寐型。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73.83%,对照组有效率为61.54%,具体体现在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等方面。治疗组不良反应(7.69%)及反跳性失眠(3.08%)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38%、反跳性失眠发生率12.31%)。结论:肝血虚型慢性乙型肝炎伴睡眠障碍患者的ABO血型分布在各睡眠障碍类型间存在差异。酸枣仁汤改善肝血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睡眠障碍疗效显著具有不良反应少、反跳性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杨柳 《中外医疗》2013,(29):151-152
目的 分析研究脑卒中失眠患者病理因素和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 对2010-2012年该完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影响失眠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应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5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影响因素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精神及情绪状况、环境因素、疼痛、躯体疾病及服药因素是影响脑卒中失眠患者的主要因素;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睡眠情况、药物辅助睡眠患者数明显要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境、情绪、疼痛、药物治疗及病理性因素等是导致脑卒中患者失眠的主要原因,有效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卒中失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改变不良的行为和习惯,从而有效改善脑卒中失眠患者的睡眠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用针灸联合中药内服辨治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经中医临床辨证为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于睡前半小时给予艾司唑仑片1 d 1 mg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联合中药汤剂内服进行辨治,4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的改善情况,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对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比较睡眠各项积分的变化情况及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8.3%,观察组有效率为90.4%,对照组的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等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以观察组的改变程度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7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汤剂内服辨治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睡眠深度,调畅患者的情志,是中医内外治法的有效结合,副作用少,突显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疼痛科慢性疼痛初诊且尚未治疗者失眠现状,分析发生失眠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2019年1月至6月对玉溪市人民医院疼痛科住院患者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并统计分析431例患者基本信息,用日本尼普洛知觉痛觉定量分析装置NIPRO Painvision(PS-2100)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了解疼痛程度,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了解焦虑、抑郁的发生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评估睡眠质量。  结果  431例慢性疼痛病人中226例最近1周失眠,失眠率52.44%(95%CI:47.72%~57.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失眠风险是男性的1.832倍;≥ 60岁的病人失眠风险是18~30岁的6.821倍;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病人分别是无抑郁病人的4.181、19.381和21.688倍;重度疼痛患者失眠风险是轻度疼痛病人的13.954倍;疼痛部位 > 1个的患者失眠风险是仅有1个疼痛部位病人的3.762倍;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慢性内脏/头/面部神经疼痛、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癌性相关疼痛病人的失眠风险分别是慢性创伤和术后疼痛的2.150、2.670、25.067和38.052倍;相较于疼痛病程 < 1 a的患者,疼痛病程为1 a~和3 a~的患者失眠风险分别降低67.00%和69.70%。  结论  慢性疼痛患者常常伴发焦虑、抑郁,导致失眠,对易于出现失眠的人群,需特别加以关注和心理疏导,及时缓解、控制疼痛以减少失眠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冠心病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2例冠心病伴失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及失眠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体外反搏治疗。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及治疗后30d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比较各时间段两组PSQI总分、各维度得分,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在干预后30 d ,观察组 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能有效减轻冠心病患者失眠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Chronic insomnia is associated with many physical and psychiatric illnesses, and its underlying aetiology needs to be identified in order to achieve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OSA) and 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 (PLMD) are common primary sleep disorders that can lead to chronic insomnia. Patients with these conditions are evaluated using polysomnography (PSG).

METHODS

The PSG records of 106 patients with chronic insomnia who presented to a multidisciplinary sleep clinic in Singapore over a five-year period were reviewed. To examine the utility of PSG in the evaluation of chronic insomnia, the clinical diagnoses of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sleep studi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mong the 106 patients, 69 (65.4%) were suspected to have primary sleep disorders based on clinical history and examination alone. Following PSG evaluation, 42.5% and 4.7% of the study population were diagnosed with OSA and PLMD, respectively. OSA was found in 35.9% of the 39 patients who had underlying psychiatric conditions.

CONCLUSION

This study illustrates that many patients with chronic insomnia have underlying primary sleep disorders. It also highlights the danger of attributing chronic insomnia in psychiatric patients to their illness, without giving due consideration to other possible aetiologies. Clinicians should maintain a high index of suspicion for the presence of other aetiologies, and make timely and targeted referrals for sleep studies where appropriat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慢性失眠中医证型与多导睡眠图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观察湖北省中医院脑病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失眠患者83例,总结一般病情资料、中医证型特点及其多导睡眠图特点。[结果] 慢性失眠的发病率女性略高于男性,且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较高。中医证型主要为阴虚火旺型(43例)、心脾两虚型(40例)。阴虚火旺型和心脾两虚型患者的睡眠效率分别是66.43%、61.71%,均低于正常水平,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进程:与心脾两虚型患者相比,阴虚火旺型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时间延长,睡眠时相后移,但夜间觉醒时间(ATA)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结构:与心脾两虚型相比,阴虚火旺型患者快速眼动动眼睡眠潜伏期时间缩短,快速眼动睡眠期(REM)的占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波睡眠时间(SWS)占比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脾两虚型和阴虚火旺型是慢性失眠临床常见的虚证证型,两个证型多导睡眠图的参数之间存在差异,提示多导睡眠图的参数可以作为中医药防治慢性失眠的客观指标,为后期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继发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继发失眠患者心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0例2型糖尿病继发失眠患者进行睡眠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PSQI总均分为(14.13±3.38)分.根据PSQI总分≥11为睡眠质量差的标准,睡眠质量差者75人,占83.33%(男性28例,女性47例).根据PSQI量表单项评分≥2为该成分结果呈阳性的标准,睡眠质最差者86例(95.56%);睡眠时间不足者38例(42.22%);睡眠效率低者48例(53.33%);有睡眠障碍者90例(100%);入睡困难者81例(90%).相关分析结果:PSQI总分与SCL-90总分间相关系数高达0.40(P<0.01).SCL-90各因子中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均与PSQI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其中,躯体化与PSOI总分间相关系数高达0.40(P<0.01).PSQI各成分中睡眠障碍与躯体化间相关系数高达0.46(P<0.01).多元逐步同归分析表明:影响睡眠障碍成分的心理症状因子主要为躯体化,它可解释睡眠障碍成分得分变异的29.2%.结论 2型糖尿病继发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与心理因素尤其是躯体化症状显著相关,临床上主要采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解决其躯体化症状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导致社区精神病患者失眠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为社区精神病患者失眠的防治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本社区居家康复的精神病患者中选取200例失眠症患者,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与上门随访,通过与患者及其亲友深入交流和沟通,了解总体情况、病情状况、药剂用量。并为患者建立个人信息档案,细致登记随访结果信息表格,对随访结果资料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并分析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结果:难以入睡70例(35%),早醒64例(32%),时睡时醒9例(4.5%),彻夜不眠15例(7.5%);失眠症与精神状况、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身体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相关。结论:控制精神症状,消除疼痛和药物不良反应,加强心理疏导,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是控制失眠的有效措施。做好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睡眠状况监测,可防止意外的发生,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慢性失眠的评价和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慢性失眠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病症,大约有10%~15%的成年人患有慢性失眠.关于慢性失眠病因的研究尚不能得出明确结论,可能与遗传、激素分泌水平以及日常生活习惯有关.失眠不仅可以引起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慢性失眠的诊断应根据患者的睡眠史、用药史、精神疾病史及各种检查结果,有条件时结合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进行评价.目前对于失眠的治疗主要包括非处方药物(OTC)的服用、处方类药物的使用、自服酒精类饮料、认知行为疗法以及褪黑素和一些传统医药疗法.有关慢性失眠的研究资料还比较有限,仍需进行大量的实验室、临床研究工作才能进一步深入了解并解决这一社会公共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