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演变过程与中医阴火病机理论存在相通之处。脾胃虚弱,元气不足,产生阴火;脾胃元气亏虚,升降失常,脾气下陷,"阴火"上冲,胃络损伤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病机关键。阴火证治疗原则是益气、升阳、降火,从阴火论治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面,探讨浊毒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关键地位,以及解毒化浊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干预癌前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在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下诱发的消化系统疾病,危害性较高。近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患者的病程长且治愈难度较高。中医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为“痞满”范畴,且中医治疗该病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中医药的应用安全性良好,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身体康复。该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专药治疗、中药结合中医外治法等方面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研究、辨证论治研究、专方专药研究等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研究作了综述,肯定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及明确疗效,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诊治现状,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总结、分析、概括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文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作出详尽的阐述. 结论 中医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治疗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治愈率还不能令人满意,今后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林慧光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方法]跟诊学习,收集相关病案,分析林慧光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辨治经验,并附医案佐证。[结果]林慧光教授认为本病多因饮食、情志、外邪等因素引起,导致胃腑失和,脾失健运,气滞血瘀。提出脾胃气虚型、脾失健运型、肝脾不和型、寒热错杂型、胃阴亏虚型等5种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证型及相应治法方药。所举案例,足以佐证。[结论]林慧光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刻的认识,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毛水泉教授临床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毛水泉教授临诊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践,结合历代中医文献有关"痞满""胃痞""虚痞""嘈杂""胃痛"等病证的阐述,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验案举例等方面总结毛水泉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结果]历代中医文献中有关"痞满""胃痞""虚痞""嘈杂""胃痛"等病证的阐述非常丰富。结合现代西医诊断技术,毛水泉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应以脾胃阴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治疗上当以重视健脾、理气、养阴、活血为大法。所举案例显示,此经验可得临床佐证。[结论]毛水泉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继承、有创新,病证相合,疗效确切,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中极为常见,本文拟从病理改变、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诊断指标等几个方面叙述该病在中医临床的治疗,并搜集整理了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则方面介绍了近几年中医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心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析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临床体会。方法:将患者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瘀血阻络、气滞血瘀型、胃阴不足型遣方用药。结果:辨证辨病结合治疗均取得很好的疗效。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本病证候规范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近20年来以中医药为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18.0软件对该病的证候分布规律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归纳。结果 131篇文献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以脾胃气虚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胃阴亏虛、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虛寒、瘀阻胃络、肝郁脾虛、气阴两虛;主要病性、病因类证候要素为气虛、血瘀、气滞、内热、阴虚;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胃、脾、肝。结论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为本病的证候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多因脾胃虚弱,加之饮食损伤、外邪犯胃、情志不畅、劳倦过度等导致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失和.病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虚弱、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寒、热、滞、湿、浊毒、痰、瘀、痈多见.中医药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保护胃黏膜,阻止病情发展.名老中医分别从"阴"伏邪"毒"气机"瘀"痈"等辨证论治,为中医辨治萎缩性胃炎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为饮食不节、情志失畅或外邪等致脾胃虚弱,气血津液失于运化,形成痰、湿、瘀、热、毒等蕴结中焦,而致诸症杂生。其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分为气虚、阴虚、阳虚,标实则包含气滞、血瘀、湿滞、痰阻、热郁等,治当补通结合。“以通为补”理论深刻认识到了胃腑通畅的重要性,强调以通运胃腑来实现补益的目的。陈伟教授运用该法辨证施治,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颇具疗效。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肝气横逆犯胃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之气所致,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湿阻、食滞等为标;临床上可分为脾胃阳虚和脾胃阴虚两型;脾胃阳虚证以温胃健脾为法,药用香仁、厚朴、干姜、川芎、丁香、炙甘草等加减。脾胃阴虚证以养阴益胃为法,方用沙参养胃汤加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临床体会。方法:将患者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瘀血阻络、气滞血瘀型、胃阴不足型遣方用药。结果:辨证辨病结合治疗均取得很好的疗效。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商洪涛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的发生与饮食、肝郁、外邪等多种因素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有关,久病必虚,气血津液生化乏源,胃络失养,日久造成胃腺体萎缩。脾胃虚弱,气血津液生化不足是CAG的发病之本,气滞、痰热、瘀血为发病之标。临证提倡益脾气、滋胃阴以治其本,行气化瘀、清利湿热以治其标,并自拟梅卿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玉真 《中外医疗》2009,28(28):18-19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方法应用健脾益气法、清热化湿法,活血化瘀法、滋阴益胃法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结果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陈福如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方法: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分析,提出消除病因,恢复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祛瘀通络的根本治则及益气健脾、祛瘀通络的治法,以及据法所拟之经验方——萎胃汤,并附以典型病案。结果和结论:益气健脾、祛瘀通络的治法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及发病过程,萎胃汤有助于对此病的控制和逆转,值得我们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董筠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总属本虚标实之证,证型虚实错杂,临床多从脾胃湿热兼瘀阻、胃阴不足兼郁热辨治;治疗上注重调畅气机、化湿清热、活血通络,兼以补虚扶正.用药轻灵,善用药组,注重配伍.严谨辨证,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