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脑合病中医不同辨证分型与血脂的相关性以探索心脑合病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982例确诊为心脑合病(本研究中特指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运用频数、构成比、百分比、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血脂和心脑合病各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和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中血脂异常的百分比较高,二者与非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和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具有相关性,血脂可以作为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的客观化指标,临床可以通过调控血脂防治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需进行在心脑合病辨证分型基础上的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糖对心脑合病发病及各证型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以全国11家分中心的心脑合病患者982例为研究对象,运用频数、构成比、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心脑合病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卡方检验等方法对心脑合病主要证型及血糖间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1)心脑合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半身不遂(93.69%)、胸闷(93.18%)、肢体不遂(93.18%)、乏力(85.03%)、头晕(80.75%)、身体困重(80.45%)、神疲(79.84%)、少气懒言(74.34%)、胸痛(69.25%);(2)血糖与心脑合病密切相关,982例患者中既往有糖尿病病史与心脑合病主症同时出现的置信度高达75.87%,血糖异常与心脑合病主症同时出现的置信度高达76.31%;(3)血糖在心脑合病主要证型(痰瘀互结、风痰阻络、气虚血瘀、气阴两虚)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血糖与心脑合病发病密切相关,但在其主要证型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不同时间点通过舌诊仪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舌象进行测量,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中医辨证诊断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采用舌诊仪对舌苔颜色、舌苔面积、齿痕、瘀斑、裂纹、点刺相关的10个指标进行采集与分析。首先比较冠心病痰瘀互结证、非痰瘀互结证患者入院当天(第0天)与健康人舌象的指标;然后对入院治疗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非痰瘀互结证患者在第0、5、10天舌象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共采集149例患者,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8例,最终纳入141例,其中痰瘀互结证83例,非痰瘀互结证58例,另设置健康人组22例。对其中39例(痰瘀互结证组24例,非痰瘀互结证组15例)进行了3个时点的重复测量。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组与健康人组比较,舌苔面积、舌苔G值、齿痕数量、齿痕面积、裂纹数量、裂纹长度、瘀斑数量、瘀斑面积、点刺数量、点刺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组与非痰瘀互结证组比较,齿痕数量、齿痕面积、瘀斑数量、瘀斑面积、点刺数量、点刺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相同证候类型患者舌象指标在3个时点比较,除痰瘀互结证组点刺数量、点刺面积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舌诊参数提供了中医诊断客观化、量化的指标,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人群一般分为以下五种常见辨证分型:阴虚阳亢证、气血两虚证、痰瘀互结证、肾精不足证、肾阳亏虚证。笔者针对高血压病人群,结合多年的中医慢病健康管理和中医治未病临床实践观察得出,东北地区高血压人群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阴虚阳亢证、痰瘀互结证关系非常密切,有必要针对其进行中医调养。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左室重构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左室构型与中医证型血瘀、痰瘀互结关系。将112例高血压诊为血瘀、痰瘀患者以超声检测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心脏结构并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 I)、相对室壁厚度(RWT),分析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及左室不同构型与血瘀、痰瘀证关系。结果痰瘀组颈动脉IMT较血瘀组明显,痰瘀组左室构型以向心性肥厚、离心性肥厚为著。说明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左室构型改变以痰瘀互结证为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微型积证"理论基础上,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提高动脉粥样硬化辨证论治水平。方法:1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通过四诊辨证为气滞痰瘀互结证、气虚痰瘀互结证、血虚痰瘀互结证、阴虚痰瘀互结证、阳虚痰瘀互结证证型,同时采集患者年龄、血脂水平、内膜-中膜厚度(IMT)以及斑块积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各证型分布有差异,其中气虚痰瘀互结证比例最高,血虚痰瘀互结证比例最低。平均年龄存在差异,其中气虚痰瘀互结证平均年龄最大,阴虚痰瘀互结证次之,气滞痰瘀互结证平均年龄最小。各证型之间的血脂水平具有差距,其中气虚痰瘀互结型总胆固醇(CHO)水平最高,与气滞痰瘀互结、血虚痰瘀互结及阳虚痰瘀互结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痰瘀互结证以及阴虚痰瘀互结证IMT均高于其他三种证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痰瘀互结证斑块积分较其他四个证型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瘀互结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基础,各证型在平均年龄、血脂水平、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积分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梳理中医药标准文献中不同疾病痰瘀互结证的治疗认识,对其共性特点和规律进行挖掘和可视化展示,为痰瘀互结证治疗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支持。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人工检索《中医内科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诊疗方案》《神志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指南》等包含痰瘀互结的教材、指南等著作,期刊文献及著作类文献的检索日期均截至2021年11月30日。采用SPSS Modeler进行矩阵共现,采用Aprior建模,最后利用Gephi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通过图谱检索发现胸闷、乏力、皮下肿块、皮肤麻木是不同疾病痰瘀互结证常见的临床症状,舌质紫暗、瘀斑、舌苔厚腻、脉涩是不同疾病痰瘀互结证常见的舌脉,化痰、活血、祛瘀、通络是不同疾病痰瘀互结证常见的治法,半夏、茯苓、桃仁、甘草是不同疾病痰瘀互结证常用的中药。结论 痰瘀互结几乎可见于临床各系统疾病,中医诊疗应既注重共性药物的使用,也关注不同疾病特色治法方药的发现,未来可进一步构建宏观与微观融合的痰瘀互结知识图谱,为痰瘀相关疾病的综合应对提供辅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见五种证型不同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肪肝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208例,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证68例、湿浊内停证37例、湿热蕴结证47例,脾肾两虚证31例以及痰瘀互结证25例,同期选择健康对照组60例,比较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占比关系及相关生化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结果脂肪肝程度从轻到重排序: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湿浊内停证→脾肾两虚证→痰瘀互结证。轻度脂肪肝湿浊内停证中TC、ALT指标外,其余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四项生化指标(TC、TG、ALT、HOMAIR)在各中医证型间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证的TC、TG与其它三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与TC(r=0.14,P=0.00)、TG(r=0.13,P=0.01)有显著相关性;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ALT升高较其他三证型明显,痰瘀互结证与ALT(r=0.11,P=0.02)有显著相关性;湿热内蕴型HOMA-IR较其它四证型升高明显,湿热内蕴证与HOMA-IR(r=0.14,P=0.02)有显著相关性;痰瘀互结证患者HGB指标有80%高于正常值,湿热蕴结证有72.34%高于正常值,与其它三证比较占比率上升。结论脂肪肝中医证型与生化指标具有相关性,生化指标的检查结果能有效地帮助临床进行分型诊断,能够为患者病情的发展以及预后提供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痰瘀同治为法,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观察化痰脉通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入选符合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如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CCB、ARB或ACEI、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血运重建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化痰脉通片,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血脂4项并进行中医证侯积分测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改善上,治疗组积分比对照组下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脉通片不仅能降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TC、LDL-C水平,还能改善痰瘀互结情况,减轻病人临床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冠心病痰瘀证候与临床四诊信息的相互关系,为其分类及规范化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匹配矩阵、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200例冠心病患者痰证、瘀证、痰瘀互阻证及非痰非瘀证46项临床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不同痰瘀证候舌、脉象与非痰非瘀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中医病机脏腑定位于心和肾,以心气虚为主,兼肾气虚,痰证患者尚多伴脾气虚;在46项临床症状中,仅15项症状在痰证、瘀证和痰瘀互阻证中相伴出现频率较高。除共有的本虚证外,痰证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白腻苔和滑脉,尚见胸脘痞满和腹胀等;瘀证则以紫舌、舌生瘀斑为主,尚见痛有定处;痰瘀互阻证则兼上述两种证候的主要症状。结论综合应用匹配矩阵、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可以获得有关冠心病不同痰瘀证候主要临床特征及脏腑定位的信息,对冠心病不同痰瘀证候辨证及其分类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069例冠心病心绞痛证候因子分析方法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冠心病心绞痛69个症状进行分类研究。方法在5家医院多中心、大样本收集1 06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记录中医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公因子进行分类研究。结果经过因子分析,共提取出6个公因子,经中医辨证后分别是气滞血瘀、气阴两虚、气虚血瘀、气虚痰浊、心肾阳虚、心脾两虚。其中气虚血瘀证最多,占33%;然后依次为气虚痰浊,占22%;气阴两虚,占17%;气滞血瘀,占11%;心肾阳虚,占11%;心脾两虚,6%。结论气虚、血瘀和痰浊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瘀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不同血瘀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50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组(36例)、痰浊血瘀组(45例)、血虚血瘀组(30例)、气滞血瘀组(18例)、热毒血瘀组(14例)、寒凝血瘀组(7例)。分别检测其Hs-CRP、IL-6、Lp-PLA2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p-PLA2水平:气虚血瘀组明显高于痰浊血瘀组、气滞血瘀组、热毒血瘀组、寒凝血瘀组(P〈0.05);血虚血瘀组明显高于热毒血瘀组、寒凝血瘀组(P〈0.05)。IL-6水平:痰浊血瘀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Hs-CRP水平:痰浊血瘀组明显高于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热毒血瘀组、寒凝血瘀组(P〈0.05);血虚血瘀组高于气虚血瘀组(P〈0.05)。结论不同血瘀证型炎症因子水平有一定的变化规律,Hs-CRP、IL-6、Lp-PLA2水平可能成为血瘀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法研究251例稳定型心绞痛的25个常见症状的分类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 方法:收集25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记录中医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进行证候分类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研究。 结果:运用聚类分析法把25个常见症状聚成4类,专家辨证第1类为心气亏虚证,第2类为脾气虚弱证,第3类为气阴两虚证,第4类为痰瘀互阻证,其中心气亏虚证和痰瘀互阻证关系最为密切。应用对应分析法发现气虚和血瘀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痰浊和热蕴以及气虚和阴虚。 结论:气虚血瘀是稳定型心绞痛的核心病机,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见证候要素组合为气虚+血瘀、气虚+阴虚、血瘀+痰浊、心气虚+痰浊+血瘀。同时还提示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是进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研究较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肺像素指数(PI)与肺胀痰热郁肺型及痰浊壅肺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肺胀诊断且辨证分型为痰热郁肺型及痰浊壅肺型两组患者共76例,分别对两组CT肺像素指数(PI-1024~-960、PI-960~-910、PI-910~-800、PI-800~-700、PI〉-700)进行统计;结果:痰热郁肺组肺像素指数PI〉-700较痰浊壅肺组肺像素指数PI〉-700增高,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肺像素指数(PI)中PI〉-700可以作为肺胀痰热郁肺型与痰浊壅肺型较为敏感且客观的分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樊瑞红主任通过定痛救心汤辨证加减,以益气养阴、温阳活血、祛痰化浊法治疗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周立华教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辨证以"痰瘀互结证"为主,重视痰、瘀、痰瘀互结在本病发生、进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同时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病情绵长、复杂、发作凶险,属沉疴痼疾,非重剂不可挽其疾,常用化痰祛瘀类药物,疾病初期用药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中期祛邪扶正并重;后期重以扶正,兼以祛邪,且周教授治疗此病擅用药组、药对,谨守病机,以达速效。  相似文献   

17.
胸痹心痛病中医病性证素与冠状动脉CTA结果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病中医病性证候要素与冠状动脉CTA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借助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现代医学诊断技术,将客观指标与中医辨证有机结合,对235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病性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与冠状动脉CTA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素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胸痹心痛病常见病性证素分布由多到少排列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阳虚、寒凝;血瘀证素和痰浊证素以三支病变为主,气滞证素以单支病变为主;冠心病患者狭窄程度较重者多见气虚证素、阴虚证素、痰浊证素。结论胸痹心痛病中医病性证素分布与冠状动脉CTA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能为临床正确辨证论治、判断病情、拟定治法、调方用药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应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对1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辨证论治,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痰瘀互结型较多,阳虚寒凝型较少。通过治疗后,患者胸闷、胸痛等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88.1%;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P0.05或P0.01),心绞痛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硝酸甘油用量减少(P0.05或P0.01),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8.0%。结论应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对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为冠心病的中医诊疗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寻找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化指标,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对近11年文献中所包含的3021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提取证候要素,运用现代医学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观察中医证候要素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血瘀、痰浊、气虚、阴虚为主,其他次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中以气滞、阴虚证候要素为主,在三支病变中以血瘀、痰浊为主。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同,其主要中医证候要素不同,提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