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PBL教学法在温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病学属于中医主干学科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和指导作用,如何在温病学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够解决临床医疗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是我们长期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在温病学教学实践中引入了PBL教学法,为加强《温病学》教学工作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中医临床人才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将实践体会报告如下,欢迎教师、学生指正。  相似文献   

2.
《温病学》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属于中医主干学科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和指导作用,加强《温病学》的教学工作对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总结《温病学》教学的实践体会,提出了"5个结合"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属于中医主干学科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和指导作用,加强中医经典教学对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学校贯彻"读经典、做临床"思路,通过开展中医经典教学、强化中医临床技能的改革,在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温病学>作为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理论、临床、实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温病学>课程作为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目前的学科专业目录,<温病学>已与<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一道,组成了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温病学>课程教育面临严峻挑战.温病学界不得不对<温病学>课程将如何发展,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笔者谨就本科层次<温病学>课程的改革,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谈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5.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预防与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病学》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中医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兹就《温病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 ,谈几点粗浅体会 ,以抛砖引玉。1 适当联系现代医学知识 ,帮助理解  在清代 ,温病学的因症脉治就已形成完整体系 ,成为了独立学科 ,其理法方药来自于实践 ,又经受了实践的检验 ,无疑是有其真正的科学性 ,但是由于时代、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不同 ,对于有些《温病学》的表述方法 ,学习数理化的现代中医学生不一定容易接受 ,甚至会产生…  相似文献   

6.
《温病学》是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历来是中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当前中医教育面临严峻形势之际,有必要对提高《温病学》教学质量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确认中医"四大经典"书目界定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中医"四大经典"书目界定众说纷纭的现状。在建立中医"四大经典"书目界定标准之后,对中医"四大经典"书目做出科学的界定,即中医"四大经典"书目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并进一步对《温病学》《本草纲目》不可入中医"四大经典"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医本科生开展温病学实验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在中医专业本科班中开展温病学实验课,将抽象的经典温病理论结合实验进行教学,以"学生与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有利于提高温病学教学质量,促进温病学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基于问题学习在温病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理念已在温病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它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中医知识的整体连贯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有助于优秀中医人才的培养。今后应进一步提高问题设计的合理性,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完善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提高PBL教学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0.
《温病学》是对近千年中医药防治急性外感热病临床经验的高度总结。在《温病学》教学中,为了达到"理论联系临床、紧密地结合临床、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目的。防止教学与临床脱节,单纯为教学而教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案例式教学的实践探索。通过研究发现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五年制本科生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值得在临床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经典必修课程,近两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且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伤寒论》的理论何以能经久不衰?为什么对临床各科都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其根本原因是《伤寒论》中所体现、所揭示的辨证思维方法,对中医理论与临床具有着普遍的指导作用。研究《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法是进一步深入学习《伤寒论》的主要内容,通过领悟《伤寒论》原文中蕴含的临证思维规律,将有助于提高临床辨证能力和治疗水平。因此在系统学习《伤寒论》课程之后,我们开设《伤寒论思维与辨析》选修课。试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伤寒论》辨证思维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运用《伤寒论》辨证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介绍作者开设《伤寒论思维与辨析》课程的实践过程及体会,同时对教材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运用实验研究文献,证明<伤寒论>方证原理,证明<伤寒论>方证原理,启发求异思维,开拓科研思路,结合实践,编著<实验伤寒论>一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3.
柯雪帆教授长期专注于《伤寒论》的教学与研究,且善于总结《伤寒论》的临床经验,提出新见解;同时认为《伤寒论》编次顺序应尊重宋版,要重视《伤寒论》经典价值,提倡逐字体会《伤寒论》。在研究中,发掘出了《伤寒论》中医腹诊体系和仲景药物剂量换算规律,还于细微之处解读出仲景医德观,并进行了仲景学说与日本汉方医观点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一直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教学的主干课程。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辨证论治成为《伤寒论》教学最薄弱的环节。创新《伤寒论》教学通过提高《伤寒论》专业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多途径加强经典与临床的联系、开设选修课等方法,将《伤寒论》的教学始终置于临床氛围之中,不断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应用经方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伤寒论》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金东明教授在中医经典《伤寒论》博、硕、本教学、临床与研究经验中,对如何讲好课,从开头与结尾、内容与时间、教材与己见、讲课与讲演、板书与 PPT、集中与展开、安稳与热烈、掌控与应激、传授与演练、直叙与出彩、教师与导师、医技与医德、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等方面,首次从中医药高校教学角度系统探讨《伤寒论》教学针对各专业、博硕本三级讲课;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6.
中医《温病学》PBL教学模式构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病学》PBL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初步探索《温病学》PBL教学实施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教学效果的考核及评价体系的建设等,为其他中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思路。同时,随机抽取了2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教学实践。结果显示,通过PBL模式教学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其自觉学习的习惯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表明PBL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是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学习团队,充分挖掘每名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认知、心理、情感上都与学习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结合《伤寒论》的学科特点,首次在《伤寒论》本科生教学中开展了TBL教学,认为TBL在本科生教学中存在一定的优势:教案适度引导,学习有的放矢;自学与交流互补,学习事半功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占用课时少,掌控灵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整理并学习《医宗金鉴·伤寒论注》中对比方法的运用。[方法]认真阅读《医宗金鉴·伤寒论注》,采用文献整理方法,从病证、方药、煎煮法三个方面总结梳理其中对比方法的运用。[结果]《医宗金鉴·伤寒论注》屡用对比方法解释经文,主要有明示六经辨证、订正经文字句、明确方药之用、佐证病证之由、明煎煮法内涵、释用药之真意六个方面的作用,并应用对比方法对《伤寒论》经文次序、字句进行了订正,对六经病证纲领、病证缘由进行了阐述,还指出了方药煎煮法的重要性。[结论]吴氏通过运用对比方法来注释经文方药,实为一种以经解经的方法,该书中多有真知灼见,值得进一步总结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伤寒论》养阴保津治法有全面的认识,探讨了《伤寒论》中各种养阴法。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1]阳明病篇中论述下法的内容全面详实,文章主要是结合《伤寒论》当中的相关条文对承气汤方的应用规律和组方法则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临床实践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辨证,从而验证《伤寒论》阳明病相关内容的治则治法理论在临床实践,特别是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