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肝移植患者术后AR的发生率和治疗结果。结果 21例患者术后因肝功能异常而行38次移植肝活检(术后6~91d),11例15次发生AR,其中8例为单次,3例为两次或两次以上,轻度11次,中重度4次,AR发生率为19.3%(11/57)。20次为单纯保存-再灌注损伤(PRI)。3次为药物中毒。所有AR均经激素冲击或调整FK506剂量后缓解。结论 移植肝活检对于AR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只要给予及时的诊断与治疗,AR一般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996年5月至1998年2月成功地进行了4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前诊断:1例肝炎后肝硬变,3例肝豆状核变性。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和甲基泼尼松龙三联免疫抑制疗法。结果 4例肝移植后共出现5次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清游离IL-2R明显升高,CD4/CD8比值减小,嗜酸性粒细胞增加,2例胆汁IL-2R也升高,而IL-6,IL-8,  相似文献   

3.
血清CINC浓度在大鼠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嗜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在肝移植后再灌注损伤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的作用。方法 施行了3组大鼠原位肝移植。即:(1)ACI大鼠-LEW大鼠组;(2)BN大鼠-LEW大鼠组;(3)LEW大鼠-LEW大鼠组。分别为高度排斥反应组,中度排斥反应组和对照组。结果 大鼠肝移植后血清CINC浓度与正常大鼠相比明显增加(P〈0.001),同时嗜中性粒细胞总数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丙氨酸转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在急性排斥反应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了我中心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的肝移植病例资料,常规于肝移植术前1天、移植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各采集静脉全血,分别测定CD3+CD4+细胞、CD3+CD8+细胞,并计算CD3+CD4+细胞与CD3+CD8+细胞的比值。在符合入选标准的74例肝移植病人中,术后一月内发生排斥反应8例(排斥组),一月内未发生排斥反应63例(对照组),对两组病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排斥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CD3+CD4+细胞和CD3+CD8+细胞的测定值缺乏组间统计学差异,但排斥组CD3+CD4+细胞/CD3+CD8+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用CD3+CD4+细胞/CD3+CD8+细胞比值评估机体免疫抑制的水平,可能是预测排斥反应更为敏感的指标,并且能为寻求理想的免疫抑制状态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急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后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导致移植物失功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就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现室检查和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后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导致移植物失功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就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现室检查和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侵入性检查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肺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告1例单侧(左侧)肺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诊断及处理体会。受者的原发病为肺结节病(终末期)。术后第7、12、28、88天及17个月时共5次出现急性排斥症状,后两次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组织学检查示分别有Ⅳ及Ⅲ级急性排斥病理改变,用甲基泼尼松龙(MP)冲击治疗逆转。认为排斥庆与感染鉴别,一般排斥时体温升高不超过1℃,可行诊断性治疗;TBLB虽可明确诊断,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一般分为超急性排斥(xenogeneic hyperacute rejection,HAR),延迟性排斥(又称急性血管性排斥),急性细胞性排斥和慢性排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差异蛋白质学寻找肝移植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相关功能蛋白.方法 选取SD大鼠与Wistar大鼠,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肝移植的动物模型(急性排斥组)和大鼠同基因移植的动物模型(对照组);使用组织化学方法 对移植肝脏进行形态学观察;利用ELISA检测受体血清细胞因子;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急性排斥组和对照组肝移植后受体大鼠脾脏的淋巴细胞蛋白质,通过软件比较两组蛋白质的质纹图谱,进行差异点分析;选取差异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进行蛋白鉴定;选取部分鉴定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法进行检测,验证蛋白质组学的分析结果 .结果 ELISA检测结果 表明,移植术后3 d同种异体肝移植大鼠血清中IL-2和IFN-γ的表达上调;急性排斥组肝组织HE染色切片证实均有Ⅱ a~Ⅱ b级(Banff标准)排斥反应表现;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出25个淋巴细胞蛋白质在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量发生了改变,其中13个蛋白点表达上调,12个蛋白点表达下调;Western blot法验证结果 显示,其中的2个相关蛋白(β-actin和碳酸酐酶)在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量变化与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 一致.结论 本实验筛选出25个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功能蛋白,其中的β-actin和碳酸酐酶在排斥反应中有重要功能,为进一步系统研究这一免疫学现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寻找可靠而又无创作的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袖套技术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为同种异体移植组,同基因移植组和免疫抑制组,依据病理学变化诊断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光学显微镜定量胆汁细胞学检查,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术后1、2、3、5、7d胆汁中细胞因子IL-2、IFN-γ、IL-4和IL-6基因表达。结果 同种异体移植组胆汁中细胞数持续升高,并出现淋巴母细胞和淋巴细胞,同种异体移植组检测到IL-2和IFN-γmRNA转录,其特异性分别为70%和67%(7/10和8/12),敏感性分别为39%(7/18)和44%(8/18),3组胆汁中均检测到IL-4、IL-6基因表达。结论 胆汁细胞学检查和细胞因子IL-2、IFNγ基因表达检测是急性排斥反应有效而又无创伤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植免疫研究的深入和新型免疫抑制剂不断问世,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移植物的存活,特别是短期存活已有明显提高,但急性排斥反应仍然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发生难治性排斥反应的比例逐渐升高,其较高的移植肾失功率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与30年前相比,我们对于急性排斥反应、难治性排斥反应诊断与监测的策略一直没有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猪胰腺十二指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猪胰腺十二指肠移植术后胰腺和十二指肠粘膜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12头猪作同种异体胰腺十二指肠移植,平均分为未用药组和治疗组,术后定期取胰腺和十二指肠粘膜作普通病理检查。结果 胰腺急性排斥反应时首先并持续损伤腺泡,以后累及胰腺导管,最后为胰管和血管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1996年7月26日为一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施行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术,手术获得成功。但患者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20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由于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急性排斥反应很快得到控制并逆转,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  相似文献   

15.
Wistar-SD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Wistar-SD大鼠原位肝移植(OLT)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的表现及其判断方法。方法 观察大鼠术后生存状况,采用肝功能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法研究OLT模型大鼠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表现,结果Wistar-SD实验组OLT术后发生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实验组大鼠肝移植术后血清ALT,AST,TB于第1~3天及第7天各指标数值呈明显上升,高于对照组各相应时点,差异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star-SD大鼠OLT模型可发生巾,重度急性排斥反应,其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可以说明急性排斥反应是否已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汁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表达水平与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将大鼠分为单纯胆汁外引流组、同种同基因肝移植组和同种异基因肝移植组,后二组行原位肝移植加胆汁外引流,用ELISA法检测未移植时及移植后2、4、7d胆汁中sICAM-1表达水平。结果:同种异基因肝移植组大鼠胆汁中sICAM-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同种同基因肝移植组,且其水平升高与移植术后时间变化呈正相关。结论:检测移植肝组织中sICAM-1的表达水平升高,有助于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并可动态监测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已进一步了解到免疫反应中有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方面,那就是它能使受体破坏来自体外的组织或移植器官。急性排斥反应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细胞、体液因子间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移植物死亡。本文对有关这一现象的一些新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1905年,法国医生Princeteau就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临床异种移植手术。近几年来,由于人同种移植飞速发展,导致供者器官再次严重短缺,所以,自90年代初,异种移植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美国匹兹堡Starzl等[1]预测,器官移植的最终发展趋势将逐渐走向使用动物器官,通过基因工程和其它调节供者器官的方法,将使异种移植的广泛开展成为可能。一、超急性排斥反应目前,临床异种移植最常用、最理想的供者动物是猪。猪与人类的非协调性异种移植的最大障碍是由体液免疫造成的、发生于移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的超急性排…  相似文献   

19.
肝脏移植远期慢性排斥反应九例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远期以黄疸为特征的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 分析9例存活1年以上相关患者的基础病变、免疫抑制方案,行病理学检查、胆管镜检查和B型超声波检查,调整免疫抑制剂浓度,4例患者行相应外科处理。结果 9例患者有6例慢性排斥反应获得有效控制,总胆红素自200μmol/L降至100μmol/L以内、胆汁中絮状物明显减少、胆总管探查及胆管镜冲洗扩张后胆泥减少或消失,2例患者胆总管在扩张并引流后增粗至1.4~1.8cm,其中1例内径扩张至1.2cm。3例重症患者死亡。结论 免疫抑制强度不够是诱发肝脏移植远期以黄疸为特征的慢性排斥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免疫损伤的积累导致肝细胞损害和胆泥形成,胆管壁炎性增厚,内径变小。控制适当免疫抑制剂浓度可预防和减轻慢性排斥反应,提高肝脏移植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免疫生物学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是肾移植的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本文就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有关免疫生物学指标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