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金枝  文飞球  吴本清  李志光 《广东医学》2006,27(10):1529-1530
目的控讨新生儿Ⅱ度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及预后。方法收集7例新生儿科住院的Ⅱ度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预后。结果先生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死亡;室间隔缺损手术后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随访1年,患儿无明显症状,能正常生活;低血钙致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1例予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后治愈,1例因伴肾功能衰竭死亡;先天性心脏病致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早产儿并发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放弃治疗。结论先天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差;获得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心脏外科手术造成的心肌和传导系统的损伤,不伴有阿斯综合征或心力衰竭者,预后好;部分性房室传导阻滞应积极寻找病因,以低血钙、先天性心脏病多见,应对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不同恶性心律失常的构成比、伴发疾病、药物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儿科诊断的70例恶性心律失常儿童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恶性心律失常及不同伴发疾病统一的诊断标准,分析不同心律失常构成比及伴发疾病。分析不同恶性心律失常年龄分布特征。按照治疗结局,将其分为难治性心律失常组与非难治性心律失常组,运用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种类心律失常发生难治性心律失常的概率。 结果 70例恶性心律失常患儿中,男45例,女25例,心房扑动5例,房性心动过速12例,房颤合并房性心动过速1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40例。不同心律失常各年龄段均有分布,房间隔膨出瘤全部见于新生儿。不同心律失常伴发疾病不相同: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多与呼吸道感染相关,房性心动过速多合并心脏明显扩大,心房扑动部分合并房间隔膨出瘤,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与心肌炎发生相关。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难治性心律失常的概率明显小于房性心动过速及传导阻滞(P<0.01)。心房扑动发生难治性心律失常概率与房性心动过速及传导阻滞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 结论 不同种类恶性心律失常构成比、伴发疾病不同,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房性心动过速及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1例早产儿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1例早产儿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胎龄35+1周早产儿,因产前B超提示胎儿心律不齐紧急剖宫产,出生体重2380 g,Apgar评分1分钟8分,生后心音低钝,心率76次/分,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P-P间期匀齐,可见QRS波脱落,呈2:1传导,QT间期延长),以阿托品0.03 mg/kg静推后心率无明显变化,给予异丙肾上腺素0.1μg(kg·min)持续静滴,查电解质示低钙血症,予补钙治疗1天,心律失常略好转,仍偶有发作。患儿家属担心预后不良,放弃治疗出院。结论新生儿发生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较少见,掌握其临床特点和心电图表现有助于临床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心律失常并不少见 ,出生时心脏传导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生理功能不完善 ,易发生心律失常 ,随着年龄增长 ,发育逐渐完善而自行消失。但严重的心律失常要及时处理。现将我院遇见的 16例新生儿心律失常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10例 ,女 6例。早产儿 2例 ,新生儿 14例。第 1天发病 6例 ,第 2天后发病 10例。心电图诊断 :房性早搏 1例 ,频发房早部分未下传 1例 ,室性早搏 7例 ,窦性心动过缓 5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例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伴随疾病 :窦性心动过缓及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类型和预后。方法:对2008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科住院并诊断为心律失常的52例新生儿进行临床分析和随访。结果:窦性心律失常23例(44%);窦性心动过缓10例,窦性心动过速13例。异位心律29例(56%);房性室颤9例(频发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室性早搏6例(频发3例);室早并行心律失常1例;室性心动过速4例。各种传导阻滞5例(9%);不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2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例,II度AVB(文氏型)1例,m度AVBl例。转归心律失常消失43例,占82%(43/52);失访3例,1例死亡。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多为良性.以窭性心律失常和旱搏常见.预后良好:室性心动过速如原发病严重则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低血钾多出现主动性心律失常 ,而高血钾易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笔者近年遇到 6例低血钾致房室传导阻滞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6例 ,男 4例 ,女 2例。年龄 1 9~ 6 8岁 ,平均 47.3岁。患者血钾 1 .4~ 2 .8mmol/L ,平均 2 .2 5mmol/L。1 .2 病因 周期性麻痹 2例 ,急性胃肠炎 1例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2例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1例。1 .3 心电图结果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3例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2例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1例。患者经补钾及病因等治疗血钾恢复正常后 ,复查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消失。2…  相似文献   

7.
李敬霞  党米婵  王燕 《医学争鸣》2001,22(23):2208-2208
0 引言 经皮穿刺心内膜临时起搏 ,用于治疗严重心律失常 ,疗效肯定 ,且操作简单 ,适应于急症抢救 [1 ] ,在临床被广泛采用 .对 5 9例临床观察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 心律失常行心内膜临时起搏治疗患者 5 9(男 33,女 2 6 )例患者 ,平均年龄 45 .0 1± 9.0 8(9~ 81)岁 ,心电图诊断 : 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 9例 , 度房室传导阻滞 2 4例 ,三束支传导阻滞 2例 ,窦性心动过缓与窦性停搏 13例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1例 ,宽 QRS波心动过速伴窦性停搏 2例 ,频发室性早搏呈二联律 1例 ,心脏骤停 3例 ,原发室颤 2例 ,预激综合征伴室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45例心律失常新生儿的资料,将结性或交界性心律、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定为良性心律失常组;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Ⅱ度Ⅱ型以上窦房传导阻滞、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定为非良性心律失常组,对比两组患儿的资料,分析病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结局。结果 45例心律失常新生儿,良性心律失常12例(26.7%),多无症状,经病因治疗或抗心律失常治疗后痊愈或好转,非良性心律失常33例(73.3%),均有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类型以快速心律失常为主,共30例(66.7%),死亡4例,未愈2例,常见病因为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窒息。结论 新生儿心律失常中非良性心律失常相对较多,多数有临床表现,常需抗心律失常治疗,预后与原发病及心律失常类型有关,室上性心律失常相对预后好,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2008年收治的12例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血钾平均(2.07±0.69)mmol/L,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合并其他心律失常4例。结论低钾性周期性瘫痪致房室传导阻滞与血钾浓度无明显关系,补钾治疗后,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钙血症致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26例新生儿低钙血症致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儿中,男14例,女12例,发病年龄在生后1—20d。母亲患甲状腺功能亢进者6例,母亲患糖尿病者8例,新生儿窒息12例。26例中有4例合并低镁血症。26例患儿中,22例患儿经过积极补钙及对症治疗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心室率逐渐恢复正常,2例由于经济原因放弃治疗,2例反复出现2:1房室传导阻滞患儿死亡。结论:新生儿低钙血症临床较常见,但引起房室传导阻滞者并不多见,因此在新生儿心率较慢时,特别是心率〈80次,min、临床应用增快心率药物效果差时,应注意动态复查电解质,及时补充钙剂、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1,25-(OH)2D。  相似文献   

11.
陈红 《吉林医学》2012,(6):1279
目的:分析并总结手足口病患儿心电图变化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对60例急诊患儿均进行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异常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心电图异常情况包括各种早搏、ST段-T段异常、室上性异位心动过速及室性异位心动过速、传导阻滞(房室、窦房及束支传导阻滞)。结果:60例中心电图异常者50例,占83.3%,其中32例出现ST段改变,占53.3%,T波低平者31例,占51.7%,窦性心动过速者25例,占41.7%,窦性心动过缓者2例,占3.3%,Ⅰ度、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者24例,占40.2%,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1例,占1.7%。出现房性早博者31例,占30.0%,室性早博者12例,占13.3%。结论:存在一定比例的手足口病患儿发生心肌损害,临床检查过程中需重视早期发现,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1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稚华  陈序 《西部医学》2008,20(4):768-768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DCG)心律失常的特征。方法采用DCG监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68例,对其24小时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168例患儿中,24小时发生室性早搏103例(61.3%),成对室早12例(7.1%),室性心动过速5例(2.9%),房性早搏66例(39.2%),房性心动过速8例(4.7%),Ⅱ度窦房传导阻滞9例(5.3%),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6.5%),Ⅱ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2.9%),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1.2%)。ST-T改变28例(16.6%)。结论DCG检查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新生儿房室传导阻滞的常见病因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0例房室传导阻滞的新生儿的发病原因、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足月儿8例,早产儿1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1例为先天性心内膜垫缺损、3例有多脏器功能损伤),均死亡。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5例(足月儿4例,早产儿11例),其中感染性心肌炎引起1例及2例肾衰合并电解质紊乱死亡,1例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治愈出院,11例早产儿为电解质紊乱引起,电解质紊乱纠正恢复窦性心律,预后好。结论危重新生儿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高,足月儿及早产儿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常见病因不完全相同,部分房室传导阻滞多为继发性,电解质紊乱最常见,尤其是孕周较小的早产儿、超低及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病因明确,积极控制好原发病者预后较好。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近3个月,我们用针刺治疗各种病因所致心律失常20例,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病例情况: 本组20例均系我院内科门诊病人。男9例,女11例。窦性心动过速3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房性早搏5例、室性早搏2例、结性早搏2例、冠状窦性心律2例、阵发性房颤1例、慢性房颤1例、Ⅰ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Ⅱ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全部病人针刺治疗前后做心电图对照。原发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病人36例,年龄35~78岁,平均56.9岁。发生梗塞至入院时间1~24h,有心律失常者12例。经极化加镁液治疗后,6例发生室性早搏病人中,1例用药后1h内早搏消失,4例在3h内早搏消失,1例在4h内早搏消失;2例房性早搏病人,均在用药后12h内早搏消失。入院时无早搏的其他病人,用药后均无心律失常发生。3例窦性心动过缓病人心律恢复正常;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加倍硫酸镁用量,用药24h内转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36h内传导阻滞消失。提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应用极化加镁液对治疗与预防心律失常有着可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以进一步指导相关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951例(男532例,女419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结果,患者年龄6~78(42.5±14.6)岁,心动过速发作史1个月~42年,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69例,计有旁道578条,其中左侧旁道患者462例(分布位置:左游离壁364例,左前壁41例,左后侧壁57例),右侧旁道79例,双旁道9例(右侧6例,左侧3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19例(右侧5例,左侧1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41例,其中260例存在前向跳跃式传导,16例存在逆向跳跃式传导,65例无跳跃式传导。室性心动过速(VT)19例,房性心动过速(AT)22例。射频消融总成功率为97.9%,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高达99.5%。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为1.7%。8例术中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后有2例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交替出现Ⅰ、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后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12例发生假性动脉瘤,1例气胸和1例心包填塞。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尤以AVRT和AVNRT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我院儿科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住院人数为9703人,其中病毒性心肌炎75例,占0.77%;男40例,女35例;1岁以下月例,1~3岁14例,3岁以上40例。病例诊断标准全部符合1994年威海会议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均为急性期患儿。其中轻型51例,中型11例,重型10例。辅助检查: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30例,频发房性早搏10例,Sf-T改变20例,窦性心动过速19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阵发性空上性心动过速2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Ⅱ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2例,心肌梗塞样图型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41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进一步提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水平,减少并发症.方法:分析41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的表现.结果:34例病儿自觉症状全部改善,8例心律失常消失,1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并多次出现心脑综合征.结论:41例心律失常患儿中,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以室性早搏多见.多源性室早、阵发性室上速、Ⅱ°Ⅱ型及Ⅲ°房室传导阻滞虽发生率低,但病情重,预后凶险,临床上应高度重视,早期发现,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对严重心律失常病人连接心电监护仪,观察病人心律、心率的变化,及早发现危险征兆.病人出现频发性、多源性、成联律的室性早搏或R-on-T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时,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相似文献   

20.
安冬莲  冯娟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4):184-184
1995—2007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85例,年龄2个月-14岁,男50例,女35例;暴发性心肌炎10例,合并心肌病1例,心力衰竭伴心源性休克5例,严重心律失常15例,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Ⅱ度Ⅰ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4例,死亡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