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倒经在妇科病症中称之为经行吐衄,临床亦称逆经.沈氏《女科辑要》认为此症有升无降,倒行逆施,多由阴虚于下,阳热上冲所致.笔者认为,倒经大多属于肝郁化火,肝火上逆,肺胃蕴热所致;或木火刑金发为鼻衄,热蕴于胃常则吐血齿衄;亦有少数为阴虚生内热,阴虚火旺,水不制火,血不循经而发,挟火循冲脉上行所致,月事不巡其常道,诱发吐衄. 临床倒经的辨证治疗,主要抓住“火”与“逆”之病机.以解郁、清火、降逆、引血下行为主,在抑阴抑阳,清肝凉血,清除肝、肺、胃郁热的同时,佐用引血下行之法,大致药物如:清解凉血类有丹皮、郁金、紫草、栀子、生地、赤芍、旱莲草;引血下行类有牛膝、乌梅等.  相似文献   

2.
<正> 1 釜底抽薪,凉血止衄 “经行吐衄”属实热者,每于经期气血倒行逆上,吐衄量多、色鲜红,同时伴随经量减少或停闭。病在上而缘于下。此时如纯用止血药犹如扬汤止沸,纯用通经如竭泽而鱼。欲治上必取于下,欲止衄必治于本,故宜釜底抽薪。以大黄配牛膝,可泻火降逆,引血下行,使衄止经通。  相似文献   

3.
养阴清火法治疗经行吐衄岑伟良经行吐衄,古称倒经或逆经,是措女子在月经来潮期间或经前经后一二天出现吐血、衄血,而月经量少或不行之病症。古人多以血热气逆为其病因,认为月经来潮时冲脉气盛,血海满盈,如素有郁热者血为热迫,则上逆而为吐衄。笔者在长期的医疗实践...  相似文献   

4.
逆经治验     
逆经亦称“经行吐衄”,是妇女在月经期出现口鼻吐衄的一种证候,现称“代偿性月经”。逆经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血热气逆。血热则易妄行,气逆则血逆而上溢。治该病,应本“热者清之”、“逆者平之”的原则,以清热降逆、引血下行为主。笔者根据  相似文献   

5.
临证便览     
月经来潮前一、二天,或正值经行时,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每伴随月经周期发作,常可导致月经减少或不行,似乎月经倒行逆上,叫经行吐衄,古称倒经或逆经。病机主要是血热气逆,治以清热降逆,引血下行为主  相似文献   

6.
周惠芳教授以国医大师夏桂成调周法为准绳,治疗经行吐衄,牢牢把握经后期、经前期的生理特点以及用药规律,结合辨病与辨证论治,经后期治以滋阴降火、宁心敛精,经前期治以降逆肝火、引经下行,并辅以清热、宁心、健脾之法,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选取了周惠芳教授在临床治疗经行吐衄的验案,并分析其用药规律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常见的冲胃气逆疾病有脑充血、呕吐、吐衄、喘证、膈证、倒经等,张锡纯认为引起此类疾病的病理基础是肾虚、肝火、胃气虚弱等。对于此类疾病,张锡纯喜用降逆药物配合对症的补益之药治疗。降逆药物,张锡纯常取代赭石、半夏,认为两药皆是镇降冲胃气逆的良药,补益药物,能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从根本上治疗引起冲胃气逆的病理基础,另外张锡纯还用升提大气的方法治疗冲胃气逆引起的倒经等病。  相似文献   

8.
经行吐衄,俗称倒经、逆经,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尤以青年女子居多。吐衄多在经前经期发生,以鼻衄为主,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兹结合个人临床点滴经验,对其辨治简述三条,以供同好。一、清肝降逆:经行吐衄之发,主要由于子宫冲任之气上逆,动乎心肝气火,犯乎口鼻之窍所致。所谓倒经者,即指此经血逆行之象。因而治法重在通达月经,清降气火,稍加轻清止血。笔者临床以自拟倒经汤  相似文献   

9.
经行吐衄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行吐衄属中医月经前后诸症范畴,中医辨治有着独特疗效。本文强调了该病的发病机理与内科吐衄有着本质区别,认为该病所逆之血不是局部的络伤血出,而是经血的逆行,故治疗不能循其常理,切勿见血止血,而以清降顺气为主,引血下行。并附2例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10.
谢健  赵淳 《中国中医急症》2000,9(4):172-173
多年来 ,在研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后 ,发现张氏对代赭石研究较深、运用较广 ,尤其是对一些急症如吐衄、中风、喘证、癫狂、痫风等 ,均以代赭石为主药 ,疗效颇佳。兹浅介如下。1 治吐衄张氏治吐衄 ,制寒降汤、清降汤等十余方。张氏云 ,治吐血、衄血 ,“以寒凉重坠之药 ,降其胃气则血止矣。或以温补开通之药 ,降其胃气 ,则血止矣”。方中皆重用赭石 ,疗效颇佳。张氏认为“盖胃腑以腐熟水谷 ,传送饮食为职 ,其中气化 ,原以息息下行为顺。乃有时不下行而上逆 ,胃中之血亦恒随之上逆。其上逆之极 ,可将胃壁之膜排挤破裂 ,而成呕血之证 ;…  相似文献   

11.
一、对血证吐衄病因病机的认识张氏认为:“吐血之证,多由胃气挟冲气上逆。衄血之证,多由胃气冲气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云;“阳明厥逆,胃腑气血必有膨胀之弊,此血管所以易破也,降其逆气,血管破者自闭。”指出阳明厥逆,导致胃中气血膨胀,进而血管破裂(络伤血溢)这一演变过程是吐衄发生的主要病理。因此,治疗“毋见血而止血”,须根据“伏其所主,先其所因”的原则,予降逆下气。气为血之主,气降则血管破者自闭,血亦随之而安,不行涩止,出血自宁。  相似文献   

12.
气血失调为妇产科疾病中最常见发病机理之一,其中以气分病变伤及血分者,应用调气法治疗常获良效。何谓调气?张景岳说:“邪气在表,散即调也,邪气在里,行即调也,实邪壅滞,泻即调也,虚赢困倦,补即调也。”兹分述笔者临床应用的体会1 平肝降逆法治经行吐衄 降逆,即降敛上逆之气的方法。临床以肺胃之气上逆,肝气过于升发而上逆为常见。常用方法有肃肺降逆、和胃降逆及调肝降逆。《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此火有实火与虚火之别。若中怀抑塞、木郁不达、郁极化火、肝之气火上逆,可发为吐血、呕血、衄血。《血证论》曰:“盖肝气上干,从浊道则吐,从清道则衄。”冲脉隶于阳明而附于肝,经行时冲气旺盛,此时若冲气挟肝气上逆,气逆火炎、  相似文献   

13.
<正>代偿性月经属中医"经行吐衄"、"倒经"、"逆经"、"错经"等范畴。主要表现为经期或经行前后,有规律地出现吐血,衄血,同时可伴有月经量少或月经闭止不行,症状每伴随月经周期发作。1病因病机本病病机主要为血热气逆,冲任失调。气为帅,血随气行,气郁化热则血热而妄行,气逆则血逆而上溢。经行之际,血不下行而随冲气上逆,出于鼻则为衄,走于口则为吐血。除  相似文献   

14.
经行吐衄以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周期性的吐血衄血,经净后出血停止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月经量减少。经行吐衄因血热因血热气逆而致。肝郁化火、肺胃蕴热、肺肾阴虚或肾虚肝郁均可导致该病,临床上以肝郁化火型最为常见。肝郁化火型经行吐衄的病机为肝郁化火,迫血妄行,治宜行疏肝解郁,清热凉血,方药用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可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扩张咯血为内科急症之一,一般发病急骤,病因复杂。《济生方·吐衄》指出“血之妄行也,未有不因热之所发。盖血得热则淖溢,气血俱热,血随气上,乃吐衄也。”《丹溪心法》曰:“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认为出血由于阳盛阴虚之故。咯血之症,咳或不咳,血自肺系而来,从口中而出,其病机多由气火上逆,经曰:“而血动之由,唯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阳络损伤而血随之上溢所致。气属阳而易动,血属阴宜静。若妄动则为病,“气有余便生大”火性上炎而灼伤肺络迫血妄行是血不循经而上溢,则咯血由此而作。 咯血症之病因,有外因内因之别。外因因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的侵犯,均易伤津动血。内因多伴为七情过极,五志化火,素体阴虚,阴虚火旺,火升则血溢。然而亦有气阴两虚,气不摄血者,临床诊断治疗则根据不同的发病机理进行辨证论治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张锡纯论治吐衄病机从气逆立论,胃气、肝气、冲气上逆是致吐衄的常见原因。论治以降逆为法,降逆清胃、镇肝、固冲是治吐衄的基本治法。用药善用降胃重坠之品。  相似文献   

17.
吐衄、便血为临床常见病证。病情急骤之时,处理颇为棘手。近代名医张锡纯禀承《内经》理论,立法用方源于《金匮·吐衄篇》,并结合他从医数十年之经验,在辨证施治中匠心独具,现就其要旨阐发如下。1 逆病势治法明确1.1 治吐衄当降胃气 张氏治吐衄之大旨,其理论来源于《内经》阳明厥逆衄呕血,其病因乃胃气逆,血亦随之上逆,使胃壁之膜排挤破裂,而致呕血。血随阳明经络上行而衄血。无论证之属寒属热、属虚属实,皆当以降胃之品为主。  相似文献   

18.
半夏应用新探半夏味辛性温,休滑而燥,其除湿化痰,和胃健脾,发表开郁,降逆止呕之功人所尽知。但其作用远不止此。我们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对半夏的功用别有领悟,约述如次。一、消瘀止血《素问·厥论》曰:“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诚以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冲为血海,隶属于此。若胃气逆行,冲气上干,气逆则血逆,而吐衄之疾作矣。是以吐衄多从伤胃论治,以降胃消瘀为第一要义。推降胃气之品,以半夏最捷,故历代医家  相似文献   

19.
《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云:“经不往下行,而从口鼻者出,名曰逆经”。即行经期间出现眼、鼻出血或吐血,同时伴有经量明显减少或不行经,称为“经行吐衄”或“倒经”。笔者在临床上针对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清火”之法,获效甚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释义】牛膝味酸苦,性平.善于下行.是用于弓I血、引火、引阳下行的必选药物。牛膝还有甘味.主人肝、肾之经,功善活血祛瘀,补肝肾而强筋骨。又本品性下行,能通利小便,用于淋证之小便不利;其能引血下行,故能治疗气火上逆,破血妄行之吐血、衄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