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开展不良反应通报制度以来,2004年1月~2006年12月的77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ADR)的药物的品种56个,其中抗感染药20个,其次为心血管药物13个,中成药9个。结论主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胃肠功能失调、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在给药途径中占最高比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探讨引起ADR发生的因素.方法:对2008~2009年我院上报的442例抗感染药致ADR病例报告按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65种,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主要ADR类型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基本药物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上报的73例抗菌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抗菌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引起ADR的抗菌药物6大类15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引发的ADR比例最高,静脉给药方式为引发ADR的最主要途径,ADR临床表现多为各种皮疹、瘙痒、消化系统症状。结论基层医院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抗菌药物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应斌松  王晓君  丁洁卫 《海峡药学》2011,23(12):248-249
对我院2010年收集到的22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229例ADR中,女性ADR发生率略高于男性(58.52%);静脉络药最易引发ADR(86.46%);抗感染药的ADR发生率居首(63.76%);临床表现以皮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集的55例ADR报告从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5例ADR报告中,药物以X线造影剂和诊断药物居多(占52.38%)。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占76.36%)。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占49.09%)。结论医院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特点,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ADR报表质量.方法 对我院的231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汁分析.结果 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较多(93.9%);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42.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50.3%).结论 抗菌药物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钟碧丰  林泽昇 《海峡药学》2011,23(10):233-235
收集我院2010年71例ADR事件,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它们所占ADR的百分比.结果71例ADR中男性(74.65%)多于女性(25.35%),其中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有21例(61.87%),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20例.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  相似文献   

8.
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涉及的药品种类以及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8年5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涉及的药物共19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抗肿瘤药物.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ADR与多种因素有关,遵守个体化原则,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注意观察ADR表现,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丁海燕  王浩 《中国医药》2007,4(1):526-527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加强临床医师用药安全意识,减少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587例ADR报告按发生ADR的患者年龄分布、引起ADR的药物种类、ADR的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7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87例(31.8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为250例(42.59%);ADR涉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284例(48.38%);发生ADR患者中,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者426例(72.57%),口服给药者为161例(27.43%).结论 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注意合理给药方法 ,加强老年儿童患者用药后的观察,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丁海燕  王浩 《中国医药》2008,4(1):526-527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加强临床医师用药安全意识,减少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587例ADR报告按发生ADR的患者年龄分布、引起ADR的药物种类、ADR的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7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87例(31.8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为250例(42.59%);ADR涉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284例(48.38%);发生ADR患者中,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者426例(72.57%),口服给药者为161例(27.43%).结论 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注意合理给药方法 ,加强老年儿童患者用药后的观察,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丁海燕  王浩 《中国医药》2009,4(1):526-527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加强临床医师用药安全意识,减少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587例ADR报告按发生ADR的患者年龄分布、引起ADR的药物种类、ADR的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7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87例(31.8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为250例(42.59%);ADR涉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284例(48.38%);发生ADR患者中,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者426例(72.57%),口服给药者为161例(27.43%).结论 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注意合理给药方法 ,加强老年儿童患者用药后的观察,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丁海燕  王浩 《中国医药》2006,4(1):526-527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加强临床医师用药安全意识,减少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587例ADR报告按发生ADR的患者年龄分布、引起ADR的药物种类、ADR的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7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87例(31.8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为250例(42.59%);ADR涉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284例(48.38%);发生ADR患者中,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者426例(72.57%),口服给药者为161例(27.43%).结论 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注意合理给药方法 ,加强老年儿童患者用药后的观察,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丁光选  赵美珍  宋会英  徐广华  薛斌 《中国药房》2007,18(20):1578-1579
目的:方法: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5年8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收集的236例ADR报告分别从药品种类、年龄分布、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居多(占38.98%),≥60a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30.51%),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70.76%),ADR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6.86%)。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蔡杰  李琼  黎汉坤  苏美霞  郑亮 《北方药学》2015,(12):145-14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报的391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391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涉及药品21个大类,其中抗微生物药物致ADR例数最多,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居多.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特别是对老年病患者、非经胃肠道给药、抗微生物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应引起重视,提高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减少ADR.  相似文献   

15.
王金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9):1428-142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008年1~12月上报的1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发生ADR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涉及器官、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于50岁患者(72例占42.86%)ADR发生率较高;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103例占54.5%)远大于其他药物种类;静脉注射(119例,占62.96%)为ADR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83例,占49.40%),临床表现多见红斑疹、荨麻疹、皮肤瘙痒、静脉炎等.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与上报的情况及特点,解析原因,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通过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上报的27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5例ADR中男女比例各半.14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比例相对较高;ARD临床表现类型以皮肤、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等较轻症状反应居多;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物和中成药占绝大多数;静滴给药途径引起的ADR比例较高.结论:重视对临床医护人员和不良反应监测员的宣传和培训,促进ARD监测工作高质量开展;加强抗感染药物和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根据病情、给药目的和药物性能遴选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8年11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丽 《中国药房》2010,(10):926-92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13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最易引发ADR(59.29%);抗感染药的ADR发生率居首位(46.90%),其次为中药剂制(23.01%)等;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7.17%)。结论:临床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院1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婷婷  田硕  左艳敏  郭婧 《药学实践杂志》2011,29(5):394-395,39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收集的10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07例报告中,涉及药品69种;以抗感染药居多,占48.62%;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81.31%;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5.53%。结论临床应进行必要的用药干预和指导,加强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4日至2007年11月20日共收集到9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类别、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例ADR报告涉及12大类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静脉给药产生的ADR占72.54%,不良反应的种类以皮肤损害最多,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反应。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应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王明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94-1094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736例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08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多,静脉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结论:随着药物品种和使用的不断增加,其不良反应日益增多,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