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延胡索乙素对慢性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粘着酶激酶FAK、ERK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常压低O2高CO2舱制备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延胡索乙素ip 40mg/kg。右心导管法测肺动脉压;光镜下测定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PAMT);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2)、Ⅰ型胶原的表达量;原位杂交法检测FAKmRNA、Caspase3 mRNA的表达量。结果:延胡索乙素组mPAP显著低于低O2高CO2组;延胡索乙素组的WT/TA、PAMT也显著低于低O2高CO2组;延胡索乙素组肺细小动脉ERK2、I型胶原的相对含量、FAKm-RNA、Caspase3 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低O2高CO2组。结论:延胡索乙素能明显抑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延缓肺动脉血管的重构,抑制FAK表达、增强Caspase3的表达可能是其重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延胡索乙素(dl-THP)对慢性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 大鼠每天置于低O2高CO2舱中8小时造型.4周后,右心导管法测肺动脉压(mPAP);光镜下测定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 )、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核密度(SMC)、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PAMT )等反映肺血管重建情况的指标;免疫组化法检测Ⅰ型胶原的表达量;原位杂交法检测c-jun mRNA、c-fos mRNA的表达量.结果:模型组的mPAP显著增高,光镜下WT/TA 、PAMT、SMC显著增高;肺细小动脉I型胶原的相对含量显著增高;肺细小动脉c-jun mRNA、c-fos 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dl-THP治疗可抑制上述病变发生.结论:延胡索乙素能明显抑制肺动脉血管的重构,而抑制c-jun mRNA、c-fos mRNA表达可能是其重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常压慢性低O2诱发的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O2、低O2+红景天苷(低、中、高)组。采用图像分析、免疫组化技术,透射电镜等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指数、肺小动脉显微和超微结构,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低氧组mPAP、右心指数、肺小动脉显微结构指标:管壁面积/管总面积、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核密度、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肺血管重建,肺小动脉Ⅰ型胶原表达增加。红景天苷可减轻上述改变,高剂量组尤为显著;但Ⅲ型胶原各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红景天苷可降低慢性低O2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减轻肺血管结构重建,其机制与抑制肺动脉Ⅰ型前胶原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药延胡索中提取的生物碱(dl-tetrahydropalmatine,dl-THP)除具有神经系统药理作用外,在体循环系统的研究中还发现THP可使大鼠出现明显的降动脉血压作用,对细胞增殖也有抑制作用。慢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肺血管重构是肺动脉压力持续增高的主要原因。故我们采用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延胡索乙素对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变化及红花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制备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β1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TGF-β1 mRNA表达量。结果:(1)光镜下慢性低O2高CO2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红花组肝组织脂肪变性不明显;(2)慢性低O2高CO2组大鼠肝组织MDA较正常组显著升高,而SOD显著下降,红花组大鼠肝组织MDA较慢性低O2高CO2组显著降低,而SOD显著升高;(3)慢性低O2高CO2组大鼠肝组织TGF-β1及其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红花组大鼠肝组织TGF-β1及其mRNA表达显著低于慢性低O2高CO2组。结论: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状态下大鼠肝脏组织脂质过氧化增加,TGF-β1及其mRNA表达增加,红花注射液能减轻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肝脏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并减少TGF-β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重构的影响。方法:将二级 SD 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组及低氧加灯盏花素组,低氧时间为4周。采用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研究灯盏花素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重量比[RV/(LV+S)]、肺细小动脉显微和超微结构、肺动脉管壁Ⅰ、Ⅲ胶原和Ⅰ、Ⅲ前胶原基因的影响。结果:(1)低氧组 mPAP、RV/(LV+S)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氧加灯盏花素组 mPAP、RV/(LV+S)显著低于低氧组(P<0.01)。(2)光镜下低氧组肺细小动脉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MT%)、管壁面积占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中膜平滑肌细胞核密度(SM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氧加灯盏花素组 MT%、WA%、SMC 显著低于低氧组(P<0.01);电镜检查显示低氧组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胶原纤维丰富,低氧加灯盏花素组肺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较低氧组明显为少。(3)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显示低氧组肺细小动脉(直径约100~200μm)Ⅰ型胶原及Ⅰ型前肢原 mRNA 平均吸光度值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 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Aplin—APJ系统在大鼠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初步探讨Apelin在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复制不同时间的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动物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低氧1用组(1H组),低氧2周组(2H组)、低氧4周组(4H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Apelin、APJ蛋白在肺小血管中的组织定位。结果A.pelin-36蛋白在肺细小动脉的表达主要在血管内膜与外膜上表.中层平滑肌细胞基本无袁遮。NC组肺内肌型动脉Ape/in蛋白的表达内膜比外膜强(P〈0.05);肺内肌型动脉内膜低氧1H组、低氧2H组与外膜1H组.2H组Apelin蛋白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4H组肺细小动脉外膜表达明显强于内膜(P〈O.05);肺内细小动脉APJ表达。正常对照组肺内肌型动脉内膜表达强于外膜(P〈0.05)。1H组、2H组、4H组肺内肌型动脉内膜与外膜APJ蛋白表达积分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细小动脉内、外膜Apelin分布的改变可能与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桂枝茯苓丸对低O2高CO2大鼠肺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及机理。方法:复制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后,右心导管法测肺动脉压;免疫组化法检测Ⅰ型胶原、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c-junmRNA;c-fosmRNA的表达。结果:桂枝茯苓丸干预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桂枝茯苓丸阻断ERK信号通路,可抑制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测量各组大鼠干预后肺动脉平均压(mPAP)、颈动脉平均压(mCAP),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肺动脉流速、肺动脉根部内径,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果肺动脉流速:对照组(49.2±3.1)cm/s、肺动脉高压模型组(78.5±3.3)cm/s,川芎嗪治疗组(61.6±4.2)cm/s。各组大鼠肺动脉根部内径:对照组(2.10±0.05)mm,模型组(2.60±0.02)mm,治疗组(2.30±0.03)mm。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对照组(15.3±2.2)mmHg,模型组(28.0±2.1)mmHg,治疗组(20.5±3.0)mmHg。各组大鼠平均颈动脉压,对照组(135±7)mmHg,模型组(134±5)mmHg,治疗组(136±8)mmHg。标本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大鼠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无水肿坏死,肺动脉管壁结构正常。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肺小动脉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损伤明显,中层平滑肌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多,管腔狭窄明显。治疗组较模型组大鼠肺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减轻,胶原纤维减少。结论川芎嗪可以有效地抑制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肺定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气道滴注脂多糖联合香烟烟雾暴露的方法制备大鼠COPD模型。造模后第29~70天中药组给予保肺定喘汤12.4 g/(kg·d)灌胃,西药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50μg/(kg·d),中西医结合组同时予保肺定喘汤灌胃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正常组、模型组用4 ml(kg·d)生理盐水灌胃。干预后对各组大鼠肺小动脉进行Masson染色并检测管壁内胶原纤维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变化,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及大鼠肺动脉磷酸化Janus激酶2(p-JAK2)和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p-STAT1)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小动脉胶原纤维百分比、α-SMA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增加,血清IL-6含量升高,肺动脉p-JAK2和p-STAT1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西药组、中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肺小动脉胶原纤维百分比、α-SMA阳性细胞表达、血清IL-6含量及肺动脉p-JAK2和p-STAT1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或P0.01);中西医结合组较中药组p-JAK2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保肺定喘汤能有效减轻COPD大鼠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调节大鼠肺动脉胶原纤维和α-SM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川芎嗪是从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根茎中提取的生物碱单体,经临床药理证实,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等作用。可用于多种疾病治疗,现将川芎嗪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应用进展概述如下。1对肺动脉压影响1.1实验研究高志杰等[1]将SD大鼠30只分为:对照组(A),低O2高CO2组(B),低O2高CO2+川芎嗪组(C)。结果:①B组肺动脉平均压(mPAP)显著高于A组(P<0.01),  相似文献   

12.
肺复康合剂对肺纤维化大鼠血清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复康合剂对肺纤维化大鼠血清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Ⅰ组、中药Ⅱ组、西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四组均复制肺纤维化动物模型;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中药Ⅰ、Ⅱ组分别用高、低剂量肺复康合剂灌胃,西药组用强的松灌胃;各组分别检测血清相关指标。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CⅣ)显著高于正常组,各治疗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中药Ⅰ、Ⅱ两组CIV显著低于西药组。结论肺复康合剂可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和增殖,减少胶原纤维及非胶原糖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阻抑肺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组织病理形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LPS,1mg/kg),16h后在气管内滴注LPS(3mg/kg)建立ARDS模型。24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ARDS组(A组)、亚低温组(M组)。ARDS后3h处死动物,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计算肺湿重/干重(W/D)比值,检测肺组织中NF-κB活性及TNF-α含量。结果:A组氧合指数(PaO2/Fi02)在ARDS时及ARDS后1、2、3h与C组相比显著下降(P〈O.01)。3组动物病理形态有明显的不同。A组、M组肺W/D均明显高于C组(P〈0.01),M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1)。A组肺组织NF—κB活性及TNF-α含量明显高于C组(P〈O.01)。M组肺组织NF_κB活性及TNF-α含量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亚低温可改善内毒素性ARDS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减轻内毒素性ARDS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联合大珠红景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盐酸法舒地尔司3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治疗14 d后通过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肺动脉压等指标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Pa O2、Pa CO2、肺动脉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联合大珠红景天能够更好的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病情,两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肺纤平对博莱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纤平对肺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泼尼松)组和肺纤平低、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用博莱霉素注入大鼠气管内制作肺纤维化模型,各组于造模后第1天给予相应药物,分别于第7、14、28天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普通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变化。结果HE染色显示,造模后第14天开始大鼠肺组织肺泡间壁内出现淡染、增生的胶原纤维,肺泡间壁略有增厚,第28天较第14天时病变更加明显;模型组胶原纤维增生最多,各治疗组病变较模型组轻,且Ⅰ、Ⅲ型胶原增生减少(P〈0.05),肺纤平高剂量组给药14天Ⅰ、Ⅲ型胶原增生减少。其减少程度优于阳性药组(P〈0.05)。结论肺纤平可以有效地抑制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胶原的异常增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芝麻素(Ses)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48只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组、Ses低、高剂量组(50,100 mg·kg-1),每组12只.MCT(60 mg·kg-1)皮下注射诱导PH大鼠模型.连续给药4周后,右颈外静脉插管测定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离大鼠右心室(RV)、左心室+室间隔(LV+S)并称重,剥离大鼠胫骨并测量其长度,计算RV/(LV+S)及RV/胫骨长度的比值.HE染色观察肺小动脉病理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肺小动脉胶原沉积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肺动脉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比色法测定肺动脉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丙二醛(MDA)含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肺动脉collagen Ⅰ,NOX2及NOX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Ses连续给药4周后能明显降低MCT诱导的PH大鼠RVSP及mPAP,减轻RV/(LV+S)及RV/胫骨长度的比值,降低肺动脉α-SMA,collagen Ⅰ表达、减轻肺血管及右心室重构.同时,Ses还能明显抑制肺动脉NOX2及NOX4的表达,降低其MDA含量及提高T-AOC水平.结论:Ses能够缓解MCT诱导的PH大鼠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X2及NOX4的表达、进而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贺小英  陈国蓉  庄礼兴  江钢辉  袁青  唐纯志 《新中医》2006,38(10):90-91,F0003
目的:观察哮喘豚鼠气道重构模型气道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蛋白表达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8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电针组、地塞米松组、模型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第1天以10%卵清蛋白注射液腹腔注射致敏,于第15天起隔天用1%卵蛋白溶液超声雾化以激发(共6周)进行造模。干预治疗采用电针背六穴(大杼、风门、肺俞,均为双侧),隔天1次,共6周。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与气道重构相关的细胞因子IGF-Ⅰ在各组支气管和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IGF—Ⅰ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组与地塞米松组IGF—Ⅰ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哮喘豚鼠气道重构模型气道内IGF—Ⅰ的蛋白表达增加,电针豚鼠背六穴能降低气道重构豚鼠模型支气管和肺组织中IGF—Ⅰ蛋白表达,提示电针豚鼠背六穴可通过下调IGF—Ⅰ蛋白表达,以干预哮喘豚鼠的气道重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复方茯苓甘草汤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内p53及PCNA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各组n=10),低氧组(B组)和低氧+复方茯苓甘草汤治疗组(C组)。采用常压间断低氧8h/d。连续21天的方法复制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复方茯苓甘草汤对慢性低氧大鼠肺血管形态学指标、p53及PCNA基因蛋白表达、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①低氧21天后,B组MT%、MA%、PI及p53基因表达较A组均明显升高(P〈0.01),VA%、AI较A组明显降低(P〈0.01);②C组MT%、MA%、PI及p53基因表达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VA%、AI与B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C组除VA%、AI及p53基因表达与A组比差别有意义(P〉0.05)外。其它指标与A组比较差别均无意义(P〈0.01或P〈0.05)。结论:复方茯苓甘草汤可抑制肺血管重建,其机理可能与抑制p53及PCNA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增殖被抑制、细胞凋亡被促进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心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5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肺心通高、中、低剂量组,以2%野百合碱(MCT)按60mg/kg1次腹腔注射复制CPHD大鼠模型。同时给模型组、肺心通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相应药物,连续用药21d。测定大鼠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含量;测定肺小动脉及支气管平滑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肺心通可显著提高CPHD模型大鼠的NO含量;降低ET-1的含量;降低大鼠肺小动脉及支气管平滑肌中VEGF的表达;改善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肺心通对CPHD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保肺定喘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模型组、保肺定喘汤预防组和治疗组采用慢性烟熏和气道内2次滴入脂多糖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保肺定喘汤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在造模前7天和造模第29天开始胃饲受试药物。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3组具有COPD气道重构等病理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中、小气道和肺动脉VEGF蛋白质表达显著增高;支气管肺组织VEGFmRNA表达也显著增高(P均〈0.01)。保肺定喘汤预防和治疗两组,VEGF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0.05)。结论:①VEGF在COPD大鼠气道重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②中药保肺定喘汤可以减轻气道重构,其机制可能与调节VEGF在气道与肺动脉等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