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非户籍妇女孕产期保健的直接医疗费用进行调查,了解非户籍妇女产前保健和住院分娩经济负担,探讨非户籍妇女孕产期保健筹资的公平性.方法 选取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间单月在上海市某二级综合医院分娩的所有非户籍人口产妇,共475例,对孕产期保健经济负担进行调查.结果 475例研究对象住院天数平均为5.93天,研究对象平均产前检查直接医疗费用为897.03元.阴道分娩组住院直接医疗费用平均为1 378.26元,各项费用构成占前3位的是手术费、检验费、西药费:剖宫产组住院直接医疗费用平均为3 169.64元,各项费用占前3住的是手术费、西药费、检验费.家庭年收入<2万元组孕产期保健直接医疗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最高.占家庭年收入的22.17%.结论 相对于低收入的非户籍人口家庭来说,非户籍妇女的孕产期保健费用仍偏高,而较高的孕产期保健费用可降低非户籍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妇女产前保健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产前保健作为孕产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孕产妇健康和促进安全分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显示,孕产妇死亡及围产儿死亡、低体重儿、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与缺乏产前保健有关〔1~3〕。规律地产前保健,可以发现和确定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帮助孕妇获得专业服务提供者的 相似文献
3.
截止到2008年底,上海外来人口达642万,其中女性占42.40%。80.00%为育龄期妇女。因此,非本市孕产妇保健成了上海市孕产妇管理的重要对象。本文对2003年至2007年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接产登记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非本市户籍孕妇产前保健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目前孕产妇产前保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对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北京市5所医院进行分娩的4 000名孕产妇产前检查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为88.45%,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5次;首次产前检查时间的中位数为孕22周,仅13.33%的孕产妇在孕早期开始产前检查;孕产妇各项基本产前检查项目的检查率较低,12.41%的孕产妇在孕早、中、晚期均进行了产前检查;②孕产妇首次产前检查时间和产前检查次数受年龄、职业、户口所在地、医疗付费方式、产次等社会人口学因素及孕产史的影响。结论目前研究地区产前保健服务工作存在不足,医疗保健机构应结合人群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产前保健质量,切实做好产前保健工作,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三县农村孕产妇产前保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湖南省农村妇女产前保健的现状,探讨影响农村妇女产前保健的因素,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800户居民,对其中1998-2003年已产妇女共218名进行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发现产前检查的机构以乡镇卫生院为主。初产妇的产前检查率和产前保健率均高于经产妇。影响孕产妇是否进行产前检查的因素包括生育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妊娠次数。 相似文献
6.
项目县农村地区产前保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项目县农村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1223名,运用SAS8.2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前检查覆盖率为95.58%,5次及以上产检率为62.30%,孕早期检查率为47.44%。是否参加母婴保健保偿制是产前检查覆盖率和5次及以上产检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产前检查覆盖率的影响因素还有到最近乡镇卫生院的时间,5次及以上产检率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已有小孩数和家庭硬件设施。孕早期检查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已有小孩数、父亲和母亲的年龄以及怀孩子前1年家庭收入。结论:该地区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率有待提高,是否参加母婴保健保偿制是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产前保健质量、保障其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问卷中的6 285名流动人口孕产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方法有统计描述、χ2检验、Fisher精确性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 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建档率为95.1%,产前检查达标率为88.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本人文化程度为初中(OR = 0.358,95%CI:0.196~0.654;OR = 0.651,95%CI:0.454~0.933)、家庭月均收入3 000元以下(OR = 0.394,95%CI:0.236~0.660;OR = 0.419,95%CI:0.293~0.597)、未接受过妇幼和生殖健康教育(OR = 0.512,95%CI:0.397~0.659;OR = 0.756,95%CI:0.639~0.893)的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档案建立情况和产前检查达标情况均较差,配偶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OR = 0.592,95% CI:0.424~0.827)的孕产妇产前检查达标情况较差;流入东部地区(OR = 1.436,95% CI:1.071~1.925;OR = 1.394,95%CI:1.138~1.708)的孕产妇产前档案建立情况、产前检查达标情况较好,流动范围为跨县流动(OR = 1.481,95%CI:1.106~1.982)的孕产妇产前档案建立情况较好。结论 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相对较好,但仍存在可改善空间,应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产前保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影响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相关卫生工作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409例流动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孕产史、孕早期检查及产前检查次数等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中孕产妇初次产前检查平均孕周为(21.1±9.1)周,早期检查率仅为24.9%,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6.2±3.6)次,≥5次的产前检查率为56.2%。影响产前保健利用及时性的主要有月人均收入及是否经产;影响产前保健利用足够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婚姻、文化程度、配偶有无工作、月人均收入及是否经产。结论:流动孕产妇产前保健利用率低,产前保健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婚姻、文化程度、丈夫有无工作、是否经产及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妇女产前保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20世纪 90年代 ,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地区发展不平衡 ,城乡差距大 ,从总体上看 ,我国妇女儿童的保健服务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农村地区 ,妇女儿童的保健工作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农村妇女产前保健情况的分析 ,寻找阻碍农村妇女进行产前检查的影响因素 ,探讨提高农村妇女产前检查的方法 ,实现“两纲”提出的妇女儿童发展目标。1 资料与方法利用 1 993年及 1 99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过期妊娠发生的产前保健服务利用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嘉兴市在1993—2000年间分娩单胎活产的妇女16033人,其中过期妊娠1008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不同人群计量和计数资料的差异,应用两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过期妊娠妇女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孕早期没有接受早孕检查妇女的过期妊娠发生率(9.1%)高于进行早孕检查的妇女(5.3%)。过期妊娠妇女第一次产前检查孕周[(11.8±6.1)周]晚于足月产组[(10.1±4.9)周]。孕晚期接受产前保健服务妇女的过期妊娠发生率最高(14.0%),其次是孕中期组(9.4%)、孕早期组(5.7%)。妇女职业和丈夫生育年龄是过期妊娠妇女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论孕早期没有接受早孕检查、接受产前保健服务晚的妇女发生过期妊娠的风险高,影响过期妊娠发生的产前保健服务利用因素是妇女的职业和丈夫的生育年龄。 相似文献
11.
影响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的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的社会因素。方法: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根据目的抽样的原则,抽取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以及地方级别的关键知情人士进行焦点小组访谈、个人深入访谈和关键人物访谈。结果:家庭经济贫困的妇女相对经济好的妇女更不容易利用保健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以吸引妇女到医院分娩,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母婴死亡率;交通对孕产妇利用保健服务有很大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是计划外生育妇女利用孕产期服务最主要的障碍;流动妇女对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率低;当地农村仍奉行一些关于生孩子的传统习俗。结论: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政策限制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加强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妇女的管理;对农村妇女进行孕产期健康教育;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流动已婚妇女对计划生育免费基本项目技术服务的知晓、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提高服务覆盖率的有效途径。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月,在上海市17个区(县)以18~49岁的流动已婚妇女为对象,采用概率比例抽样法抽取5193人进行电话问卷调查。结果:获得有效问卷2115份,流动已婚妇女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知晓率为44.2%,接受率为1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生育孩子数、结婚时间、是否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受教育程度、当前婚姻状况与计划生育免费基本项目技术服务知晓率相关。流入时间、是否具有暂住证/居住证、是否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是否知道上海市有提供计划生育免费基本项目技术服务、受教育程度、所生育孩子数与计划生育免费基本项目技术服务接受率相关。结论:上海市计划生育免费基本项目技术服务的知晓率和接受率有待提高,加强信息的宣传或成为提高覆盖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非户籍人口新发肺结核患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情况,为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普陀区新登记并完成治疗的初治非户籍人口结核病患者97例开展问卷调查,并结合病史和报表等资料收集患者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和治疗相关信息。[结果]经政府减免报销后,以患者支付的直接医疗费用、直接费用和总费用计算,占家庭支付能力的比例分别从11.02%、15.60%和23.06%下降至4.97%、6.13%和12.27%,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从15.46%、23.71%和34.02%下降至8.25%、15.46%和25.77%,灾难性卫生支出平均差距从10.12%、15.03%和24.76%缩小为8.23%、12.28%和21.33%,相对差距从65.47%、63.39%和72.79%缩小为53.20%、51.78%和62.70%。[结论]罹患肺结核对普陀区大部分非户籍人口患者家庭尚未造成灾难性影响,但是仍有部分脆弱家庭值得关注。应积极探索综合的保障措施和有效的经济补助形式,切实降低治疗相关费用,从而保护患者家庭免于发生疾病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流动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六区一县流动人口较集中的社区对18~50岁的流动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婚育史、人工流产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回收合格的问卷106568例,既往人工流产占16.2%。既往发生流产的次数和民族、年龄、学历、职业、月收入、婚姻状况、首次性生活年龄、目前未避孕措施和产次均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首次性生活年龄30岁及以上者人工流产的风险降低(OR=0.83,95% CI:0.80~0.86);未避孕(OR=1.21,95%CI:1.16~1.26)或再婚(OR=1.55,95%CI:1.38~1.75)者人工流产的风险升高。结论应加强对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法宣教、指导及流产后服务,特别是对未婚或再婚、未避孕的对象,应加大服务的强度。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特约分娩点孕产妇保健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特约分娩点孕产妇保健状况,为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05年1~12月在上海市南汇区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娩的所有流动人口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病史资料和流动人口分娩登记表信息,对1152例流动孕产妇构成、产前检查次数、分娩方式及分娩费用等进行分析。结果:没有做过产前检查或只有1次产前检查的流动孕产妇占60%,产前检查次数与产次有关(P<0.0001),流动孕产妇剖宫产组平均住院费用为3 387元,阴道分娩组平均住院费用为1105元,结论: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率低,住院分娩费用相对其收入仍偏高,需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降低经济负担,为更多的孕产妇提供限价服务。 相似文献
16.
非户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非户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个别深入访谈的方法,选择在上海市南汇区分娩的非户籍人口孕产妇进行调查。结果:非户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不足。社会经济地位、本人及她人既往分娩经历、妇女的角色与孩子的性别均不同程度影响非户籍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结论:应针对非户籍妇女进行形式多样的孕产期保健宣传教育,包括其家庭成员的教育,在城市建立流动人口平产分娩点对非户籍妇女孕产期保健具有积极意义,政府应支持多部门协作,对非户籍人口实行综合管理,同时在财政上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产前保健状况,探讨农村育龄妇女产前保健的影响因素,为孕产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河北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方法,对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产前保健状况调查,以产前检查地点为应变量使用累加Logistic模型分析产前检查地点的影响因素。结果:76.5%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过产前检查,检查的地点主要是妇幼保健院(42.4%)、其他综合医院(19.4%)。选择检查地点主要原因90.9%觉得交通便利,而未产检的原因61.4%已婚育龄妇女认为不需要或不知道要检查,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对选择产前检查地点有影响(P<0.05)。结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妇女文化水平,进而改善农村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为理论基础,使用"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流出地监测调查(2014)"数据,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偏低,其在流出地和流入地均有卫生服务需求;对于全人群适用的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和健康体检服务项目的利用,流动人口群体内部存在差异;在同一调查点,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存在组内聚集性,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流出地卫生资源配置水平这两个宏观因素和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参保情况、流动范围及就业单位性质等个体微观因素,是影响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的主要因素;不同服务项目的影响因素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结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应强化健康教育和引导干预;不同服务项目利用水平存在差异,应重点关注全人群适用项目和慢性非传染病管理;宏观环境因素和微观个体因素对服务可及性均存在影响,因此在增加服务供给的同时还应从流动人口特征着手,提高其主动性和参与意愿;不同性质就业单位中的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不同,应考虑单位及职业特征对服务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妇女主任对当地不同卫生机构孕产妇保健服务(医疗设备、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态度)的满意度评价及影响其评价的相关因素。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取整群分层随机调查方法,选取四川、甘肃和云南3省,14县(区),120个乡镇,993个农村的妇女主任作为调查对象,就其对当地不同卫生机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妇幼保健站、县医院)孕产妇保健服务评价进行调查,并基于Ordered Logit模型分析影响村妇女主任评价的因素。结果:在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方面,卫生机构的级别越高,村妇女主任对其评价越好。在医务人员态度方面,卫生机构越基层,村妇女主任对其评价越好。影响村妇女主任对不同卫生机构医疗设备、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态度评价的相关因素包括本村孕产妇保健基本情况、村妇女主任个人特征、村级社会经济情况。结论:农村妇女主任对当地不同卫生机构提供的妇幼保健服务总体较为满意,影响村妇女主任对卫生机构医疗设备、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态度评价的相关因素因卫生机构的层级而异。通过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孕产妇保健服务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改善县级卫生机构医疗人员的服务态度、加大农村孕产妇保健服务的供给力度、重点扶持农村妇女主任开展孕产妇保健工作、强化农村妇女主任孕产妇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以提高农村妇女主任对不同卫生机构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政府卫生支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山东省政府卫生支出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资料主要来源于1998-2009年山东省财政数据、医保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运用筹资来源法对政府卫生支出进行测算,并开展国内外比较研究.结果:(1)1998-2009年,山东省政府卫生支出从30.66亿元增加到254.02亿元;人均政府卫生支出从3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