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对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优质护理组各45例,传统组采用简单护理,优质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满意程度;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时间、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总住院天数;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相对应指标;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率、随访妊娠率。结果优质护理组满意程度、生活质量的相对应指标、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时间、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总住院天数、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率、妊娠率方面相比传统组更好,P <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优于宫腔镜定位下摘除子宫内膜息肉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2月到2005年8月施行宫腔镜电切息肉和宫腔镜定位下摘除子宫内膜息肉术共82例,其中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11例、生育期子宫内膜息肉71例。合并月经过多69例、贫血24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8例、有生育要求者9例。患者年龄23-71岁,平均(39±6)岁;且均行术后随访。结果82例中行宫腔镜电切息肉术52例,行宫腔镜定位摘除息肉术30例。69例月经量过多者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53例、术前贫血患者,术后2-3个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9例不孕症术后6例妊娠。11例绝经患者术后无异常出血。术后随访3年,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复发者1例,宫腔镜定位下摘除子宫内膜息肉术复发者2例。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和宫腔镜定位下摘除子宫内膜息肉术均为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方法,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术中出血少、复发率低等优点。明显优于宫腔镜定位下摘除子宫内膜息肉术。  相似文献   

3.
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宫腔镜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因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在术中及病理被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共42例。结果患者采用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既诊断明确,同时对疾病进行了治疗,且确诊率较盲目刮宫及超声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宫腔镜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较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8例疑似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宫腔镜下的诊断与治疗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根据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7例,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11例,诊断准确率89.81%。宫腔镜电切术后无感染及大出血发生。随诊3~12个月,无复发。结论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开腹,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息肉切除的同时切除病变的子宫内膜可防止息肉的复发。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代替传统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对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病理学诊断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宫腔镜检查活检标本1 708例,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 639例,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 465例,两者诊断符合率89.38%;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病理检查诊断其他病变174例,误诊率10.62%;宫腔镜未诊断子宫内膜息肉,而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69例,漏诊率4.04%。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年龄在24~65岁,高发年龄在35~45岁,子宫内膜息肉在年轻不孕症患者中也可见到。结论对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时段作病理学检查,对明确疾病的性质,制定正确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联合黄体酮胶囊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5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所有患者是采用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转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同时予行诊刮术,术中电切出组织及刮出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2例为单纯行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组;研究组136例为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加服黄体酮胶囊组。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复发率13.12%(16/122);异常子宫出血发生率20.49%(25/122);研究组复发率3.68%(5/136);异常子宫出血发生率5.15%(7/13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25例行宫腔镜检查及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后19例成功妊娠。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符合率为91.5%。结论 1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有较高的临床价值;2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应用黄体酮胶囊可以抑制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改善症状和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可以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导致不孕患者的生育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并评价该手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因子宫异常出血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而行经宫颈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或同时行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者52例,在排除子宫内膜癌后,单发的、小的息肉就可在宫腔镜直视下摘除病灶,对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这样既可治疗彻底,又保留子宫的完整性。结果 5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应用宫腔镜下手术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宫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准确率高,创伤小,并能同时保留子宫,保留生育能力,治疗彻底,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对180例有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58例,并对其行宫腔镜下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腔镜下诊断为单纯子宫内膜息肉55例,子宫内膜息肉伴增生过长3例。对31例子宫内膜息内行宫腔镜下刮宫术,行宫腔镜电切术27例,术后随访3-6个月,临床治愈率98.4%(57,58)。结论 宫腔镜检查能直观病灶,准确定位活检及手术治疗,是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2例行宫腔镜下电切术,并予以孕激素治疗及随访。结果4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结论应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较以往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尤其是应用宫腔镜电切术使多发的、较大的子宫内膜息肉彻底切除,配合孕激素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年间收录的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并对80例患者的子宫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果显示,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有73例彻底康复,5例情况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5%,且在术后对80例患者都进行了24 d的抗生素治疗,均没有出现不良症状。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且创伤小、复发率低、无并发症,值得在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子宫肉膜息肉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春市生殖健康中心医院2007年至2009年来长春市生殖健康中心医院就诊的80例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结果阴道超声发现子宫内膜息肉51例,占63.75%,宫腔镜发现子宫内膜息肉76例,占9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腔镜可直接检视宫腔内病变,是诊断内膜息肉的金标准,阴道超声由于其无创性常被作为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不同术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并发症、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应用宫腔镜不同术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在术后月经量变化中,单纯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及TCRP加药物联合治疗后月经量均减少,与宫腔镜定位后刮宫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复发率低(6%)。不孕症行宫腔镜手术的28例患者中,术后成功妊娠13例。结论:3种方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均安全有效,其中单纯TCRP及TCRP加药物联合治疗效果较好,而宫腔镜定位后刮宫术术后复发率较高。宫腔镜手术去除内膜息肉可以明显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导致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情况和诊断。方法分析门诊确诊的子宫内膜息肉12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103例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合并正常增生期或分泌期子宫内膜,占81.10%;11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存在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占8.66%;9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存在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占7.09%;4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占5.51%。结论宫腔镜结合B超检查增加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有效降低了子宫内膜息肉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经过宫腔镜检查诊断疑似子宫内膜息肉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宫腔镜下实施了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手术结束后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为62例,宫腔镜诊断的准确率达到了96.87%。所有的患者经过宫腔镜的治疗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结论宫腔镜属于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方法,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田琼 《临床医药实践》2009,(2X):107-108
目的:分析宫腔镜\B超与诊断性刮宫诊断子宫息肉的准确性,从而分析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2004年10月~2009年10月,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745例,其中84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全部病例在宫腔镜检查前均行B超检查,并对全部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诊刮和电切术,术后送病检。报告子宫内膜息肉74例,诊断符合率达88%,宫腔镜检查及电切均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检查较B超及诊断性刮宫更准确、直观,可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官腔镜技术在子宫内膜息肉中诊断价值及治疗作用.方法对3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结果在宫腔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30例均与病理诊断相符合,符合率达100%.结论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彻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阴道B超与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阴道B超与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优劣。方法选取50例已确诊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进行阴道B超与宫腔镜检查。结果宫腔镜发现子宫内膜息肉30例,占60%,阴道B超发现子宫内膜息肉20例,占4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准确性高于阴道B超,但其费用高及操作较阴道B超复杂,阴道B超可用于普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电切割术后放置曼月乐环预防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收治的120例行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电切割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组在宫腔内放置曼月乐环,后组不放置,分别在半年、1年、2年比较两组患者月经模式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月经量、月经持续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电切割术患者宫腔内放置曼月乐环,对预防术后复发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O-LYMPUS OUT-S7宫腔镜、OLYMPUS UES-40电切系统,对96例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治疗。结果 96例息肉完全切除,术后因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子宫异常出血均治愈,月经均恢复正常。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致子宫异常出血,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切除治疗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12月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18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术中指标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切除术应用于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治疗中,能够从根本上治疗内膜再生问题,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复发,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