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痔来自于直肠下端的肛垫.肛垫是肛管的正常组织结构,由于长期久坐久站,便秘或腹泻等致使肛垫移位为病态,即产生痔.轻者可无任何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出血,脱出嵌顿或血栓形成等.凡来医院就诊者都具有比较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感到痛苦,而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1998年意大利学者Lon-go[1]首先报道了运用吻合器治疗环状脱垂痔的新技术PPH手术。2000年6月,姚礼庆教授完成国内首例PPH手术。PPH手术原理基于对肛垫学说的全新认识。Thomon提出的关于痔的新概念奠定了痔的现代概念的理论基础。他认为痔是直肠下端的唇状的肉赘或肛垫,是人  相似文献   

3.
刘俊 《云南医药》2013,(3):245-247
<正>痔是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或称肛垫,是每人皆有的正常结构;它呈右前、右后及左侧三叶排列,宛如心脏的三尖瓣,协助括约肌维持肛管的正常闭合;其病理性肥大即谓痔病。当长期或反复的腹内压增高,干扰了盆底肌的生理机能,再加上Treitz肌退行性变或动静脉吻合调节障碍,使肛垫下移,从而产生了痔病的症状。痔治疗的原  相似文献   

4.
王海梅  贾志儒  王占琴 《河北医药》2011,33(17):2716-2716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主要用于治疗严重出血的Ⅱ度痔、Ⅲ度及Ⅳ度的脱垂性痔、直肠黏膜内脱垂。PPH术不切除肛垫,术后精细控便能力不受影响。具有手术操作简  相似文献   

5.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是由Longon[1]在1998年首次提出通过直肠下端黏膜下层组织环形切除术,切除治疗Ⅲ、Ⅳ期脱垂内痔的新方法。PPH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方法完全不同。理论上术后无肛门疼痛,不切除肛垫,术后精细控便能力不受影响。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  相似文献   

6.
直肠黏膜环切吻合术(PPH)是在"肛垫学说"的理论基础上设计的一个新的术式,意大利的Longo于1998年首先将此技术痣的脱垂,认为直肠黏膜环切吻合术(PPH)环形切除直肠下端2~3cm黏膜和黏膜下组织,恢复直肠下端正常组织解剖结构,即肛垫回位,同时黏膜下组织的切除,阻断痔上动脉对痣的血液供应,术后痣体萎缩。  相似文献   

7.
痔疮的病因与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局部肿块。即肛垫不等于是痔,痔等于肛垫病理性肥大。这一定义是重新认识痔的基础(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于2000年4月在四川成都召开的《痔诊治暂行标准》研讨会上对痔的定义)。肛垫是直肠肛门正常解剖的一部分,普遍存在于所有年龄、男女性别及各种族的人身上,不能认为是一种病;只有合并出血、脱垂、疼痛、嵌顿等症状时才能称为“痔”。  相似文献   

8.
刘艳华  王芝静 《河北医药》2012,34(7):1111-1112
痔疮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在我国发病率为46.3%[1].近年来已被广泛接纳的"肛垫学说"认为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的血管垫,并非病理改变.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肛垫下移,并产生症状时才被称为痔病.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是基于肛垫下移引起痔病这一新认识而发展的一种新手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于治疗Ⅲ~Ⅳ期痔及以内痔为主的环状痔,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但PPH术后出血也不容忽视,有报道统计其术后出血发病率为1%~5%[2].本文就我科PPH术后出血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是1998年意大利学者longo,根据肛垫下移学说,首先提出采用吻合器经肛门环形切除直肠下端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再将其对端吻合,而不切除内痔,肛管皮肤及齿状线等组织。治疗Ⅲ-Ⅳ期环形内痔脱垂的新  相似文献   

10.
柏红  马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3005-3006
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 PPH)最早由意大利的Longo在1998年首先报道,该术式通过特殊的器械在植物神经支配的直肠下端操作,治疗以便血和脱出为表现的痔疮,其原理是根据痔的形成病因来设计的,利用吻合器环形切除内痔上方2~3 cm直肠黏膜和黏膜下组织,一方面使脱垂肛垫向上悬吊,另一方面由于同时切断位于黏膜下层的给养动脉,使痔血供降低,痔核缩小,在不切除肛垫的同时根治性切除出血性内痔.该术式操作简单,具有安全,有效,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我院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行PPH 76例,现将术中的配合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美国强生微创痔疮手术又称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是建立在肛垫学说基础上运用吻合器治疗环状脱垂痔的新技术,于1993年成功研制了一种专门用于治疗Ⅱ~Ⅳ度重痔,不破坏肛垫正常生理功能且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并极大减轻术后疼痛的痔吻合术。通过对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进  相似文献   

12.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是建立在肛垫学说基础上的,运用吻合器治疗环状脱垂痔的新技术。是一种专门用于治疗Ⅱ-Ⅳ度重痔、不破坏肛垫正常生理功能且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并极大减轻术后疼痛的痔吻合术。它通过对直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组织进行环形切除。有效治疗重度脱垂内痔。  相似文献   

13.
痔是常见病、多发病,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可以好转,但Ⅲ、Ⅳ期内痔多有长期便血和痔块脱出,对药物治疗不佳.PPH术是当今治疗Ⅲ、Ⅳ期内痔最新的手术方法.Longo[1]于1998年首次提出了此方法.国内称其为吻合器痔上直肠粘膜环切术.其原理是通过切除肛垫上方的环状直肠粘膜脱垂带.  相似文献   

14.
痔是直肠下端黏膜或肛管皮肤下静脉(痔静脉丛)扩大和曲张而形成的静脉团。常言道"十人九痔",可见其发病率之高。有人认为,患了痔  相似文献   

15.
庞小燕 《淮海医药》2007,25(2):160-162
PPH(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手术,又称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或痔上黏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1],是利用特制的吻合器,通过对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进行环行切除[2],有效治疗Ⅲ,Ⅳ度脱垂内痔、直肠黏膜脱垂等[3],这一创新的手术方法是1958年意大利Longo首先提出,欧美已广泛用于临床,近年刚引入我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肛垫局部组织氧分压评价痔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经皮氧分压测定仪测定正常人群肛门部位的局部氧分压及痔病患者术前、术后肛门部位的局部氧分压.结果 痔病患者肛垫局部组织氧分压比正常人群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痔病患者肛垫局部组织氧分压术后比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痔病患者肛垫局部组织氧分压术前术后的变化可评价痔病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痔是直肠下端,肛管和肛门缘的静脉丛内血管曲张扩大而成的柔软肿块。国内外对痔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术方法多采用痔外剥内扎术。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手术操作时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现将手术中常见错误阐述如下。1 手术的盲目性 首先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术前对肛周及肛管的皮肤切除及保留多少缺乏计划性。另外,还缺乏对不同类型痔核切除方法的计划性。因为肛周及肛管皮肤有限,稍重的痔核与痔核之间的肛管及肛周的皮  相似文献   

18.
痔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素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痔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且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增高,多发人群为妇女及中老年人,危险因素多为便秘、妊娠、饮酒、长期坐立等,主要表现为疼痛、便血以及痔块脱垂,病情发展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是目前治疗痔的一种主要的微创手术方式,该术式基于肛垫下移学说[1],利用特制的吻合器,通过对肛管齿状线以上直肠下端黏  相似文献   

19.
痔疮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痔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症状。肛垫演变为痔的前提是肛垫充血、动静脉吻合管扩张、组织增生、肛垫肥大。导致肛垫充血的原因主要有二:正常肛垫支持肌不能在排便后将肛垫缩回肛管,或者是紧缩的肛门括约肌妨碍肛垫内血液回流。  相似文献   

20.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全称为直肠下端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吻合术(PPH手术),是目前治疗内痔的一种最新手术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一种特殊的黏膜切除吻合器,可以环形切除痔上黏膜,上提肛垫,从而达到治愈内痔的目的。PPH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