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等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FasL)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1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应用PGE1等治疗前后的血清sFas和sFasL含量,并与3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果各种慢性乙型肝炎(包括重型肝炎,重度、中度和轻度乙型肝炎)的血清sFas及sFasL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5和P<0.01)。PGE1等治疗后,重型、重度、中度和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Fas及FasL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PGE1等治疗可能具有抑制Fas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霉酚酸酯(MMF)治疗进展迅速的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以阻断重型肝炎的发生.方法进展迅速的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前列腺素E1及新鲜血浆、白蛋白等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MMF治疗.结果MMF治疗组治疗好转率为88.2%(30/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4%(17/26,×2=4.53,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19.3±6.3)d,对照组为(27.3±5.8)d,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4.98,P<0.05).治疗组有5.9%(2/34)发展为慢性重型肝炎,对照组重型肝炎发生率为26.9%(7/26),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5.12,P<0.05).未观察到MMF有明显诱发继发感染、消化道出血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等毒副反应.结论 MMF能安全地用于治疗进展迅速的慢性重度乙型肝炎,能有效地阻止其向慢性重型肝炎发展.  相似文献   

3.
IL-18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转归过程中自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2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在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18水平.另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作为对照.结果 2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和27例CHB患者外周血中IL-18分别为(343.846±200.828)pg/ml、(208.662±116.062)pg/ml,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IL-18水平较C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9,P<0.01).在抗病毒治疗的50 d内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第一次检测的IL-1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随访过程中发现死亡组患者IL-18水平随着病情的恶化呈上升趋势,存活组患者则随着病情的好转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HBV-DNA为(6.68±6.97)log10 copies/ml,CHB组HBV-DNA为(6.91±7.17)log10 copies/ml,两组无统计学差异(t=-0.913,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4+计数与CH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8+计数与CH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L-18可能参与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调节,在本病转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重型乙型肝炎血清总胆汁酸 (TBA)水平与肝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对照组、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亚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80例好转患者治疗前、后 ,存活组、死亡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结果 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亚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TBA水平与Alb呈负相关 ,与ALT、TbiL、PT呈正相关 ;重型乙型肝炎死亡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 (P <0 .0 0 1)。 80例好转患者血清TBA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低 (P <0 .0 0 1)。结论 血清TBA水平是反映肝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 ,对了解重型乙型肝炎的病情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9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拉米夫定.结果 治疗组有效38例,无效13例,有效率74.5%.对照组有效21例,无效25例,有效率45.7%.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拉米夫定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停药后出现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NA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停药后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物化学指标、HBV DNA、HBV标志物和治疗用药过程。分析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NA治疗停药后出现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的危险因素。 结果 NA治疗停药后出现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中位数较非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 HBV DNA水平较非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高,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则较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水平、抗HBV治疗疗程为停药后发生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相关因素。 结论 抗HBV治疗停药后,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类似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HBV DNA水平及抗HBV治疗疗程为停药后发生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膦甲酸钠(PFA)治疗慢性重度和重型乙型肝炎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重型16例,重度20例,全部患者HBsAg、HBeAg、HBV-DNA均阳性。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3.0g静滴,每天一次,疗程28天。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乙肝病毒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16例慢性重型乙肝有11例存活,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20例慢性重度乙肝临床症状全部恢复,31例存活患者肝功好转,其中2例HBsAg转阴,13例HBeAg转阴,5例出现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14例HBV-DAN转阴。用药期间有6例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头痛,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 膦甲酸钠具有明显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降低血清病毒水平,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炎恢复,副作用小,可用于治疗慢性重度和重型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分子再吸附循环系统(MARS)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内科综合及MARS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联合应用拉米夫定,通过比较两组临床症状、TB(总胆红素)、PTA(凝血酶原活动度)及HBV DNA含量,了解拉米夫定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TB、PTA及提高治疗有效率、HBV DNA阴转率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拉米夫定在MARS等的治疗基础上可能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伴重度郁胆是目前肝病治疗难点.我们试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郁胆病人42例,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CHB)病程长,反复发作,易发展为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变、肝癌.我们应用干扰素alb(IFNalb)联合拉米夫定(3TC)治疗17例慢性乙性肝炎,与单用IFNalb的治疗的21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各类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FasL)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118例各种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Fas、sFasL的含量,并与30例健康献血者比较.结果重型肝炎(FH)、慢性乙型肝炎(CHB)重度、中度和轻度的sFa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1,0.01,0.05),其升高的顺序为FH>CHB重度>CHB中度>CHB轻度(P<0.01,0.05,0.01),sFas与总胆红素(TBil)呈显著性正相关(r=0.605,P<0.01);FH和CHB重度的sFas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结论sFas、sFasL的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轻重有关,监测两者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选择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及综合治疗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HBV-DNA阴转率、生存率及恩替卡韦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ALT、TBIL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凝血酶原活动度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43.75%,生存率为75.00%,并且未发现严重毒副反应病例;对照组HBV-DNA阴转为0例,生存率42.8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生存率及HBV-DNA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有效并且较为安全,可以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中HBVDNA定量与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43 8例乙型肝炎 (其中慢性轻中度肝炎 2 47例 ,慢性重度肝炎 78例 ,慢性重型肝炎 2 4例 ,活动性肝硬化 89例 )中HBVDNA定量的变化。结果 HBsAg、HBeAg、抗HBc模式与其它模式比较 ,HB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各组间HBVDNA定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慢性轻中度肝炎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重度肝、慢性肝重型组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HBV复制水平是肝脏慢性炎症活动的条件 ,但肝脏炎症活动程度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状态 ,而不是体内病毒负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在慢性乙型肝炎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白酶时间(TT)检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较:慢性轻度肝炎的PT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中度肝炎和肝硬化的PT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重度和慢性重型性肝炎P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轻度和中度性肝炎的APTT,FIB,TT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的APTT、FIB、TT,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和重型肝炎的APTT、FIB、T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以上结果能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对肝病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忠城  李清  潘晓婷 《广西医学》2012,34(7):873-874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铁蛋白(TRF)、铜蓝蛋白(C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其中轻型慢性乙型肝炎38例(轻型组),中型慢性乙型肝炎33例(中型组),重型慢性乙型肝炎31例(重型组),同期体检健康者62例(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CP、TRF含量.结果 轻、中、重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CP、TRF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CP、TRF含量均低于轻型组、中型组(P<0.05),但轻型组与中型组CP、TR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实质损害加重时血清CP、TRF降低,CP、TRF可作为判断肝细胞坏死程度、治疗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1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92例健康人的TBA血清含量. 结果 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急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重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有显著性差异,而急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炎后肝硬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肝炎血清TBA与ALT 及ALB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肝病患者血清TBA水平升高,其上升幅度对判断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程度及病情预后、选择治疗方案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口服.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HBV-DNA水平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60%(P<0.01).治疗后4周,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存活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降低(P<0.00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升高(P<0.001)、血清HBV-DNA水平降低得更明显(P<0.001).拉米夫定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治疗安全性良好.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占全部白细胞的百分比(简称单核百分比)与慢性乙型肝炎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炎症程度不同的慢性乙型肝炎普通型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单核百分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慢性乙型肝炎普通型97例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16例患者单核百分比[分别为(10.0±2.6)%和(11.6±2.5)%],较正常...  相似文献   

19.
输血传播病毒(TTV)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TTV基因变异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TTVDNA ,收集TTVDNA阳性病例 5 2例 ,其中献血员 4例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5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1例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 32例 ,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方法进行TTV基因变异检测。结果 :献血员、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 ,SSCP电泳条带数分别为 1.2 5± 0 .5 0 ,1.6 0± 0 .5 5 ,3.36± 1.36 ,4 .5 9± 1.83;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组中SSCP电泳条带数显著多于其他组 (P <0 .0 5 )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SSCP电泳条带数显著多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P <0 .0 5 )。结论 :TTV存在基因变异 ,TTV基因变异株的复杂性或称准种感染的复杂性可能是TTV与HBV感染者重叠感染使病情加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天津塘沽传染病医院31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均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变化、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PE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中毒症状明显改善,TB、 ALT、PTA、NH3下降明显(P<0.01),Ca降低(P<0.05),肾功能(BUN、Cr)、电解质(K、Na)、ALB、无显著变化.31例患者总死亡率为45.16%,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P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有肯定和可靠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联合内科基础治疗既可以改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状态,维持内环境稳定,又可以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是一种值得更深入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