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我院近七年来诊治的4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资料。临床资料男25例,女20例,年龄12—49岁。风湿性心脏病26例(57.8%),其中联合瓣膜病17例;先天性心脏病10例(22.2%);9例(20.0%)病前未见器质性心脏病(以下称正常心脏)。临床表现①发热:起病有发热者41例(91.1%),多为中等热。9例发生于正常心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风湿性心脏炎与瓣膜脱垂的相关性。【方法】用超声心动图检查 110例根据修订Jones标准(1982 )确诊为风湿热并有急性风湿性心脏炎的患者发生瓣膜脱垂的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发现二尖瓣脱垂 77例 (70 % ) ,其中前叶脱垂 5 8例 (5 3% ) ,后叶脱垂 13例 (12 % ) ,前后叶均脱垂 6例 (5 % ) ;主动脉瓣脱垂 2 3例 (2 1% ) ,其中 4例不伴二尖瓣脱垂。总的瓣膜脱垂发生率为 74% (81/110 ) ,与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 6 % (10 /15 4)比较有明显的差异 (P <0 0 1)。【结论】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是我国瓣膜脱垂 ,尤其是二尖瓣前叶脱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风湿热的临床变化很多,但无特異的診断方法,因而在临床上很容易引起漏診或誤診。风湿性心脏炎的診断,亦存在着同样問題。为此,特将我院自1956年7月至1963年12月間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炎58例作一分析,旨在探討风湿性心脏炎的診断問題,并参照文献上所提分型意见,根据本文病例的临床表现及病程經过再加以分型,可能对本病的診断会有所帮助。临床分析一、診断依据及病例选择:我们选择病例的标准,初发性心脏炎(以下簡称初发)基本上按照修正的Jones診断标准,共12例;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源性恶液质患者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源性恶液质患者共28例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分析围术期应对患者采取的处理方法。结果手术结束后,死亡患者有1例,死亡率为3.57%,存活患者有27例,存活率为96.43%。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肺功能不全,有4例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有12例患者出现肾功能障碍,所有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52.44±6.58)d,共有27例患者治疗良好出院,治疗成功率为96.43%。结论术前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源性恶液质患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术中要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对心肌的保护,增强体外循环管理,术后加强对患者心肺功能的支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重视围手术期的营养管理,这些都是保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源性恶液质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与非房颤患者心功能指标上的差异。方法对收治217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需患者,根据有无房颤分为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分别测量左房(LA)、右房(RA)、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等指标。结果房颤组患者无论是左房还是右房,均明显大于非房颤组患者房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明显低于非房颤组房颤组;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均明显低于非房颤组。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房颤患者心功能受损重于非房颤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风湿性心脏炎动物模型 ,观察其心脏病理改变 .方法  73只家兔随机分为 组 (n=11)和 组 (n=6 2 ) , 组应用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静脉感染并结合感染后青霉素肌肉注射 ,根据心肌病理结果将 组存活家兔分为 A风湿性心脏炎组和 B单纯感染组 ;观察各组外周血WBC,ESR,ASO,CIC,CRP的变化 ;应用促凝血活性试验测定感染后家兔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促凝血活性 (PCA) ;应用HE染色和透射电境观察各组心脏病理变化 .结果  A组家兔占 组存活家兔的 4 1.6 7% ,HE染色显示存在粘液样和纤维素样变性、风湿细胞浸润、类阿孝夫小体样肉芽肿和风湿性赘生物形成等病理改变 ,透射电境下所见与临床风湿性心脏炎心肌超微结构相似 ; A组 WBC,ESR,ASO,CIC,CRP增高较 B组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其中 WBC,ESR,ASO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改变 ,其 PCA值显著高于 组和 B组 ,(2 9.0 6± 12 .87) % vs(8.95± 3.2 2 ) %和 (12 .0 9±5 .96 ) % (P<0 .0 1)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家兔风湿性心脏炎动物模型较为可靠 ,风湿性心脏炎的发病率较同类研究明显增高 ,心脏病理特点和实验室结果均证明家兔风湿性心脏炎的存在 ,可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  相似文献   

7.
Mathew  S.  Channon  K.  M.  Alp  N.J.  马超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7,3(7):56-56
本文报道1例有晚期风湿性心脏病全部临床特征的27岁非洲女性患者及其心脏影像检查结果。该病例表明风湿性心脏病对年轻成年患者具有持续致命性作用。在英国,对风湿性心脏病的恰当诊断和治疗仍与此疾病高危移民的不断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病变(或兼有主动脉瓣膜病)合并三尖瓣相对闭锁不全者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同时因风湿性三尖瓣膜炎而引起三尖瓣狭窄兼关闭不全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却很少见。兹将我院收治的患风湿性心脏病的病人、其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均有狭窄兼关闭不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5,(8):994-995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1-7(Ang1-7)的浓度与心房颤动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探讨Ang(1-7)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房颤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及房颤的预防及治疗新的靶点。方法:收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AF组24例,SR组22例)外周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Ang(1-7)、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分析两组间的差别及相关性。结果:在AF组,1左心房直径明显大于SR组(P<0.05);2血清Ang(1-7)浓度显著低于SR组(P<0.05);3血清AngⅡ浓度明显高于SR组(P<0.05)。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中,Ang(1-7)可能通过减弱AngⅡ的作用,抑制心房的重构,对于房颤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膜抗原在淋巴细胞贴壁抑制试验中诊断风湿性心脏炎的特异性。方法 用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膜抗原和 1%植物血凝素 (PHA)作为刺激物 ,分别测定 38例健康对照组 ,30例风湿性心脏病活动组 ,2 4例风湿性心脏病静止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贴壁抑制百分率 (LAIP)。结果 在特异性菌膜抗原刺激下 ,风心活动组LAIP为 ( 34.47± 4.5 6 ) % ,显著高于风心静止组 ( 12 .5 0± 3 .73) %和对照组 ( 13 .5 6± 3 .31) % ,而后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受PHA刺激后 ,风心活动组LAIP为 ( 8.95± 2 .5 2 ) % ,风心静止组 ( 6 .2 3± 1.6 1) % ,对照组 ( 7.5 1±3 16 ) % ,三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以链球菌菌膜为促凝刺激物的LAIP试验在判断风湿性心脏炎方面具有特异性 ,其特异性取决于所用的刺激原为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11.
于1965年修订的Jons氏诊断标准(表1)中,对风湿病的各种症状做了较详细的记载,而对风湿性心脏炎的诊断标准做了如下的说明: (1) 不管有否风湿病或风湿性心脏病史;只要在心尖部出现有意义的收缩期杂音或舒张中期杂音或在心底部出现舒张期杂音或既往有风湿病或风湿性心脏病者,心脏杂音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明显的变化。 (2) X线检查显示心脏明显扩大; (3) 出现心包摩擦音、心包积液,或在心电图上出现明确的心包炎所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接受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1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9月11日至2017年10月20日,其均接受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治疗,根据其治疗时间的差异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对比2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干预后的生存质量(自理、运动、疲乏、疼痛、睡眠、食欲)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接受康复护理,可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提高,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风心病患者心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阳  杨军民  郭燕丽  杨康  廖克龙 《重庆医学》2004,33(12):1790-1791,1793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 以及基于此技术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定量测量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各部分各时相运动速度、幅度,分析心肌舒缩功能的规律,以指导临床.方法对20例正常成年人及2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运动情况进行测量及分析比较.结果 (1)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心脏各腔室均有增大,尤其是心房(P<0.01);左右心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百分率(FS)则明显较正常降低(P<0.01);(2)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心脏二尖瓣环、三尖瓣环下移距离显著减小(P<0.01);患者室间隔、左室外侧壁、右室外侧壁大部分有关舒张、收缩指标均低于正常(P<0.01).结论 (1)DTI/QTVI技术操作简单,表现细节能力优异,适合于观测心脏运动;(2)同时从左右心舒张、收缩功能来评价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更为全面、准确;(3)风心病患者心脏运动协调性、舒张、收缩功能较正常有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总结结缔组织病(CTD)心脏瓣膜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8例确诊为CTD患者,其中白塞病5例,均为男性,年龄(30±8.60)岁,类风湿关节炎5例,男1例,女4例,年龄(55.4±11.93)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6例,男2例,女4例,年龄(30.2±27.56)岁,强直性脊柱炎1例,男,25岁,皮肌炎1例,女,27岁,均经临床体检、胸部X线、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B超等检查确认有心脏瓣膜损害,对其瓣膜损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白塞病5例均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部分合并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类风湿关节炎5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均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较少见。强直性脊柱炎和皮肌炎各有1例均有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和二尖瓣关闭不全,18例中未见有侵犯三尖瓣者。结论 CTD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瓣膜损害,需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相鉴别,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一种风湿活动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对已有风心病患者如何判断风湿活动,既往根据左心耳活组织病理检查有无阿孝夫小体来反映机体有无风湿活动。目前多数学者仍把阿孝夫小体视为特定的风湿病损,可以反映心脏有活动风湿病变存在。文献中把临床上没有风湿活动表现而心耳有阿孝夫小体者,称为亚临床型风湿性心脏炎,或称为潜在性风湿性心脏炎,我们建议称为“隐匿性风湿性心脏炎”。  相似文献   

16.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热引起的急性风湿性心脏炎致心脏瓣膜的炎症性损害,形成瓣膜增厚、粘连。本病多见于年轻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手术和未心脏手术及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5例风湿性心脏病孕妇妊娠结局进行回顾分析。1)根据孕期是否进行心脏手术分为心脏手术组10例(A组),未手术组15例(B组),对两组围产儿进行分析。2)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分为Ⅰ级组7例,Ⅱ级组9例,Ⅲ级组7例,Ⅳ级组2例。观察各组的围产儿结局。结果未心脏手术组与心脏手术组比较早产、FG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Ⅰ级与Ⅱ级组足月分娩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手术后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围产儿结局不良,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及心房纤颤容易诱发心力衰竭,危及母婴生命,不宜妊娠。  相似文献   

18.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下简称风心病)患病率高,在成人心血管病中的发病率为40%,该病主要累及40岁以下的人群,国内成人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有1/3~1/2无明显风湿病史,瓣膜增厚几乎见于所有风湿性心脏炎患者,以二尖瓣狭窄最为常见,其所致的左心房扩大常规检查手段为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为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所致左房扩大的诊断价值,笔者对我院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诊治的47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所致左房扩大的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西宁地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及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外科住院的风湿性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36例,分为消融组和对照组(各18例),消融组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及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对照组仅行瓣膜置换术。对两组患者的近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消融组18例患者术后恢复窦性心律16例,房颤心律1例,结性心律1例;随访8个月,15例维持窦性心律,3例阵发性房颤心律。对照组12例术中心脏复跳后即为房颤心律,6例心脏复跳后为窦性心律,术后24h~3天内均转为房颤心律,应用胺碘酮不能恢复窦性心律。两组术后左房内径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消融组术后左房内径小于对照组(33.06±2.88)mm比(36.16±2.43)mm,P<0.05。结论:高原地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房颤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及双极射频消融治疗近期疗效确切,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对妊娠与分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的病例资料,孕前行心脏手术设为A组,未行手术组设为B组,比较两组心功能、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心脏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妊娠期并发症明显减少,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足月分娩孕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无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B组围产儿死亡2例,产妇死亡2例;剖宫产是两组的主要分娩方式。结论心脏手术后明显改善风湿性心脏病孕妇的心功能状态,降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择期剖宫产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分娩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