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糖尿宁对NIDDM大鼠的降糖,降脂及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宋菊敏  毛良 《中成药》1993,15(4):25-26
用糖尿宁(大黄、黄连素等)治疗小剂量链脲霉素和高热量饲料诱发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大鼠,发现该药能明显降低高胰岛素血症,改善病鼠的糖耐量异常及多种脂类代谢障碍指标,而且能提高肝脏SOD活性,降低肝脏LPO水平,表明糖尿宁是治疗NIDDM糖尿病及其高脂血症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糖尿心血宁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能量饲料结合低剂量链脲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血糖、血脂及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相关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10 g/kg的糖尿心血宁能明显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糖耐量异常及血脂异常,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GHb,能降低低切变率下糖尿病大鼠的血粘度。结论: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中药复方糖尿宁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N)的防治作用及机理,采用链脲菌素制备动物模型,给予糖尿宁灌胃治疗,观察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红细胞山梨醇浓度、红细胞滤过指数及红细胞电泳时间等变化。结果显示该药能降低血糖,升高胰岛素,加快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山梨醇浓度和红细胞滤过指数及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提示糖尿宁是通过多环节、多途径治疗糖尿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糖尿心血宁对ST2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药效学观察。方法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糖尿心血宁对ST2致糖尿病模型所造成的大鼠心脏、肾脏病变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院糖尿病专科自1994~1996-12月进行糖尿灵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患者均为我院糖尿病专科确诊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的糖尿患者。门诊病例52例,病房病例98例,男79例、女71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65岁;病程2个月至13年。150例患者随机按2:1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证状及舌脉证型等经流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西医诊断标准:按照WHO 1980年制订的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液静点,每天1次,四周后观察两组病人下肢血管回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肢血管变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糖渴宁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热量饲料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 ,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50只随机分为糖渴宁低、中、高3个剂量组、盐酸二甲双胍组(Mfm)和模型对照组,连续给药6周,另设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糖渴宁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FPG),抑制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产生、降低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糖渴宁组与Mfm组比较,各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渴宁可能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候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芪参糖宁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芪参糖宁胶囊,对照组口服消渴丸,均治疗4周为1疗程,分别观察3疗程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芪参糖宁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宁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冠心宁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冠心宁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冠心宁注射液30mL,每日1次,连用3周。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晨间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FIB、TG、CHO、HDL、LDL、VLDL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宁组FIB、TG、CHO、LDL、VLDL明显下降,对照组均无明显降低。结论冠心宁注射液能够有效地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相似文献   

10.
蚂蚁糖尿灵治疗糖尿病320例初步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志成 《江苏中医》1996,17(2):11-13
蚂蚁糖尿灵以蚂蚁为君药,对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有较好治疗作用,对Ⅰ型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本药计治糖尿病320例,达临床治愈256例,好转32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90%。文中对糖尿病分型变通用药作了介绍,并对蚂蚁组方治疗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试论“中药基因组学”与“中药化学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对众多疾病的独特疗效已为人们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 ,其理论基础很难得到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公认 ,因此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给传统中药理论以现代科学理论解释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现代分析化学及一些生物高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 (TCMGenomics)”和“中药化学组学 (TCMChemics)”研究的策略。这一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化学成分来诠释。本文试图从上述观点出发探讨建立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和现代中药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在络脉理论研究中,"络脉"这个核心概念与"脉络"经常混淆使用,甚至被"脉络"取代使用,导致不能正确对络脉理论进行表述。络脉与经脉、血脉等,都是全称的固有传统概念。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又是血脉的分支,络脉又简称"络"。故有经脉之络与血脉之络的区分。由于后人对概念认识混乱,以致经脉与血脉被经络与脉络取代使用,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4.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5.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7.
通过肿节风植物基源、源流考释,为更名草珊瑚提供依据。考查古今有关文献,分析以“草珊瑚”作为本草正名的依据。现代有关中药著作中“肿节风”既未遵照古代本草命名原则,也未依据植物分类命名,以“肿节风”命名欠妥。根据植物分类命名原则,依据《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并结合临床及生活实际需要、中医药文化发展及时代需求,应将其更名为“草珊瑚”更为妥当。“草珊瑚”应替代“肿节风”作为本草正名。  相似文献   

18.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9.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20.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