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兜铃酸细胞分子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马兜铃酸属于硝基菲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马兜铃属中药中,具有肾毒性和潜在的致癌作用。马兜铃酸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及凋亡;促进细胞周期加速,而导致泌尿道上皮异常增殖;经还原代谢,并与DNA形成加合物,使ras基因和p53基因突变,进而诱发癌变。本文对马兜铃酸的细胞分子毒性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可能的减毒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马兜铃酸的化学结构、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及中成药、马兜铃酸的药理作用和毒性作用、马兜铃酸肾病。通过本文的综述,使医药人员对马兜铃酸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以指导临床安全、合理、规范使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  相似文献   

3.
常菲菲  王友群 《药学进展》2010,34(3):117-124
马兜铃酸广泛存在于马兜铃科马兜铃属中草药中,具有。肾毒性和致癌致突变性。其在体内经一系列硝基还原酶代谢活化后与DNA共价结合形成加合物而诱发癌变,并通过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间质纤维化而导致马兜铃酸肾病。综述马兜铃酸体内毒性产生的分子机制和防治研究进展,探讨相关药物的研发,为马兜铃酸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马兜铃酸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物实验、体外实验、临床研究等方面综述国内外马兜铃酸肾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尤其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以急、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为主的肾损害.提出马兜铃酸的毒性应以预防为主,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时间,同时加强临床血药浓度的监测,从各方面减少其毒性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含马兜铃酸类成分中药导致的肾损害-马兜铃酸肾病近年受到国内外医药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10年来的临床与药学研究,从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特征、相关药物以及马兜铃酸的代谢过程、毒性作用及致病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体外合成并应用多种质谱技术鉴定了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脱氧鸟苷酸(2′-deoxyguanosine 5′-monophosphate,dGp)加合物。AA经酶活化或化学活化后与dGp反应,同时优化反应条件。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以及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精确质量数测定和同位素模式等检测技术对合成样品进行分析。在样品中分别检测到AA-dGp加合物准分子离子峰,子离子谱图提供了加合物结构信息。AA能在体外与dGp形成AA-dGp加合物,质谱分析方法可以快速、方便、准确分析与鉴定AA-dGp加合物。  相似文献   

7.
三氯乙醛的致突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氯乙醛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与水生成水合三氯乙醛。它主要用于有机合成,可做为生产三氯乙醛代脲,三氯甲烷,农药敌敌畏,敌百虫原药的原料,医药上用来制造催眠剂水合三氯乙醛,氯霉素等的原料,用途很广。国外报道可致小鼠肝肿瘤并具有一定的致突变性。1999年国际癌症中心(IARC),最新公布的它是对人类致癌性暂时无法分组的物质,对人类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癌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因应用不当或饮食污染摄入马兜铃酸I所引起的、以进展性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急慢性肾炎称为马兜铃酸肾病或巴尔干地方性肾病。马兜铃酸I特异性损伤近端小管,而对肾脏其他组织细胞未表现出明显的直接损伤作用。因此,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通过有机阴离子蛋白1和3特异性摄入马兜铃酸I,是马兜铃酸I发挥特异性肾毒性作用的关键。近年来对肾小管摄取马兜铃酸I的机制已明确,但参与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顶膜侧转运的蛋白鲜有报道。通过综述马兜铃酸I在肾小管的消除机制,以期为预防和治疗马兜铃酸肾病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马兜铃酸肾病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近年有关研究和报道对含马兜铃酸中药的毒性成分、马兜铃酸的代谢、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方法进行综述,旨在对马兜铃酸的毒理学及马兜铃酸肾病的诊治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10.
汉防己甲素的致突变性及其致癌性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祖维 《毒理学杂志》1991,5(4):276-277
汉防己甲素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tetrandrine(简称汉甲素),英文化学名为dimethylberbaman,CAS为518-34-3,作为药物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咽峡炎、肿瘤、阿米巴痢疾,七十年代后期在我国始用于治疗矽肺。因此对该化合物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根据有关汉甲素致突变性研究资料,利用“致癌性预测和选择试验组合的方法”(CPBS  相似文献   

11.
马兜铃酸毒理学性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马兜铃酸的毒理实验国内外均有报道,尤其国外在毒理学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大量的实验提示:马兜铃酸的肾毒性与剂量呈相关性;遗传毒性研究提示马兜铃酸具有致突变作用;在对大鼠和小鼠的长期毒性研究中发现:动物可发生局部和全身肿瘤,且肿瘤的发生与给药时间和剂量呈相关性;并发现动物的主要毒性与人的不良反应有相关性.马兜铃酸的相关实验研究提醒有关方面应重视马兜铃酸问题,使传统中药更好地发挥防病治病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重复多次给药毒性研究的三种剂量对马兜铃酸I进行毒代动力学的初步研究,了解在毒性实验条件下马兜铃酸I所达到的全身暴露与毒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安全性评价和毒性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分别灌胃给予大鼠马兜铃酸I 30、15、5mg·kg^-1,每天1次,连续14d,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药物浓度,用DAS药动学程序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拟合并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半衰期(t1/2)分别为(14.29±3.98)、(41.67±21.96)、(144.83±50.43)h,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10±0.06)、(0.08±0.00)、(0.08±0.00)h,峰浓度(Cmax)分别为(3.02±1.72)、(2.39±2.00)、(1.47±0.78)mg·L^-1,曲线下面积AUC(0-24)分别为(8.47±3.08)、(9.36±2.31)、(7.49±0.46)mg·L^-1·h。AUC及Cmax与剂量均不呈比例,且三种剂量的半衰期相差较远。结论马兜铃酸I能迅速吸收入血,随后浓度逐渐降低,于24h后仅存微量。在毒性剂量下,马兜铃酸I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过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具有非线性动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冠心苏合丸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Zorbax XDB C18柱,甲醇:水:醋酸(39:61: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10nm。结果此方法线性关系良好,马兜铃酸A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8%,RSD为1.93%。结论方法简便,分离度较好,结果稳定,可用于冠心苏合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RP-HPLC法测定14种中药材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4种中药材中的马兜铃酸A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 ODS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为1%的冰醋酸溶液(体积比70∶30),检测波长为319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25℃。结果14种中药材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分别为:苕叶细辛0.22 mg.g-1,万源山慈菇0.18 mg.g-1,宜宾防己0.72 mg.g-1,川细辛0.58 mg.g-1,寻骨风0.52 mg.g-1,广西山慈菇0.13 mg.g-1,短尾细辛0.15 mg.g-1,淮通0.94 mg.g-1,关木通0.49 mg.g-1,广元防己3.00 mg.g-1;平昌防己、冕宁防己、穆平马兜铃、北细辛地上及地下部分中均未检出马兜铃酸A。结论应用本实验中所建立的方法对多种中药材中的马兜铃酸A进行检测,为相关药材及中成药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朱砂莲中毒致急性马兜铃酸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名73岁女性患者,因胃部不适服用朱砂莲粉末约20g,10min后出现持续呕吐,经对症治疗未缓解。3d后出现少尿,尿常规显示:pH9.0,Glu( ),PRO(┼┼),KET( )。BUN17.8mmol/L,SCr708μmol/L,UA294.5μmol/L。B超显示双肾弥漫性实质病变。诊断为朱砂莲中毒所致的急性马兜铃酸肾病、急性肾衰竭。给予金水宝胶囊、多巴胺、呋塞米、碳酸氢钠、氢化可的松等治疗及血液透析,患者尿量逐渐增多,肾功能改善,症状消失。3个月后随访,肾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16.
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马兜铃酸肾病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加味附子理中汤对马兜铃酸肾病(AAN)患者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对27例具有脾阳虚证候群的AAN患者应用加味附子理中汤进行治疗,每天1剂,水煎服,4周为1个疗程。第2疗程结束后3d内评估疗效,观察指标为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常规(红细胞、血红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渗透压以及畏寒肢冷、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恶心欲吐、面色晄白、腰酸膝软等临床症状分级积分。结果:治疗后患者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尿NAG酶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尿渗透压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症状分级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4.07%。结论:加味附子理中汤对AAN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青木香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建立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青木香中马兜铃酸A含量。采用HypersilC18色谱柱(2 0 0mm× 4 6mm ,5 μm) ,以甲醇∶1 2 8%四丁基溴化氨∶pH 3 6醋酸 醋酸钠缓冲液 (体积比2∶1∶1)为流动相 ,流速 1 0mL/min ,检测波长 316nm。线性范围 2 0 8~ 10 4 0 μg/mL(r =0 9998) ,样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7 0 % (n =6 ) ,精密度RSD为 1 5 % (n =6 )。该法简便、快速、准确 ,适用于青木香中马兜铃酸A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