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鼻窦曲霉菌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窦曲霉菌病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 2 5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鼻窦曲霉菌病的MRI表现。结果  (1)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鼻窦曲霉菌病 2 5例 ,其中上颌窦 2 0例 ,鼻腔上颌窦筛窦 4例 ,蝶窦 1例。 (2 )MRI表现 :T1加权像表现为中等信号 6例、偏高信号 10例、高信号 4例 ,T2 加权像均表现为低或极低信号改变。结论 磁共振T1加权像高信号钙化为鼻窦曲霉菌病较为特征性的MRI表现 ,此特征对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曲霉菌病的病原主要是烟曲菌,少见者为黑曲菌和黄曲菌.肺曲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PA) 可分为3型:腐生型、过敏性支气管炎型和侵袭型[1].文献报道,PA多继发于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慢性机体功能衰竭患者[2-4]或肺结核、肺囊肿及支气管扩张的患者.而对无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基础病的年轻患者的影像表现报道少见.我院自2007年11月~2008年7月间接诊了22例PA年轻患者,既无肺结核、肺囊肿及支气管扩张、血液系统疾病,亦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长期使用史.现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旨在提高对PA在不同人群及不同发病时期CT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血管IPA的CT表现。结果多发35例;以双肺外周带分布为主39例;病灶形态为结节或肿块38例;伴有晕征21例,其中15例发生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心低密度征13例;反晕征5例;空气半月征或空洞28例,其中49个(67%,49/73)病灶的空气半月征或空洞位于近肺门位置;9例增强扫描病例出现环形强化。17例随访患者中,7例空气半月征、4例空洞分别出现在晕征之后的第2、4周。结论血管IPA的CT常表现为双肺外周带多发结节或肿块影,常伴晕征或空气半月征或空洞,后二者多位于病变肺门侧;CT动态观察诊断意义较大;肿块结节内中心低密度征,反晕征以及增强扫描环形强化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的胸部HRCT的影像特点。结果5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的胸部HRCT均可见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其中1例可见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合并外周支气管扩张。5例均为双侧肺受累,上叶支气管扩张共累及10个肺叶,中叶(或舌叶)支气管扩张共累及8个肺叶,下叶支气管扩张共累及10个肺叶。2例为静脉曲张状、囊状、柱状支气管扩张混合型,2例为囊状和静脉曲张状扩张混合型,1例为囊状支气管扩张。5例患者的扩张支气管内见黏液嵌塞,形成指套样,牙膏状改变,其中2例为稍高密度;3例可见肺实变,2例可见树芽征,1例合并肺纤维化,1例合并肺淋巴结肿大,1例合并胸膜增厚。结论对于具有长期哮喘病史的患者,如HRCT显示有中央支气管扩张,尤其是扩张支气管腔内黏液嵌塞,且较高软组织密度影时,应考虑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血液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CT特征.方法 经临床及痰培养证实的IPA 9例,均行CT检查,5例行2次以上CT复查.分析IPA的CT表现.结果 病变以双上肺及下叶背段多见,多分布于肺野外带及胸膜下.双肺多发结节5例,单发结节2例,胸膜下楔形实变2例,病变周围均见磨玻璃密度,其中1例伴双肺多发有晕征的结节.9例中,结节周围晕征6例,出现空气新月征或空洞6例.4例双肺野可见散在片状磨玻璃密度及斑片状渗出影.5例胸膜下病变引起邻近胸膜轻度增厚.结论 血液病患者IPA发病率较高,该病具有一定的CT特征.  相似文献   

7.
炎症副鼻窦粘膜一旦在 CT 上见到,就属病理性。如果粘膜呈均匀光滑地增厚且累及窦壁的大部或全部,则常系炎性增厚或继发于细菌、过敏、或肉芽肿样疾病的纤维疤痕。细菌性副鼻窦炎常单独累及各窦,并向邻近窦一个一个地延伸。病变的类型多种多样。从单个窦受累到一侧邻近窦受累直至全副鼻窦炎。鼻腔粘膜和鼻甲也可肿胀。但最早的 CT 表现在窦腔内。粘膜增厚常相对匀称。如果窦口被堵,可见窦腔完全无气(不透明)。在阻塞的窦还没完全混浊以前的中间阶级,可见一个气液面。事实上,气液面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细菌性副鼻窦炎,且最常见于上颌  相似文献   

8.
韩丹  廖承德  赵川 《放射学实践》2002,17(6):511-513
目的:探讨鼻空、副鼻窦几种良性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9例(纤维瘤5例,神经纤维瘤6例,纤维血管瘤20例,骨化纤维瘤6例及内翻乳头状瘤12例)病人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进行分析对照。CT扫描采用轴位,层厚及层距5mm,部分病例用静脉闭注强后扫描,测量增强前后肿瘤的平均CT值。结果:各种肿瘤各自不同的病理改变决定了不同的CT特征,它们在发部位,病理变大小,形态,钙化,增强等方面均有不同,结论:根据CT表现可提示诊断,但需要与该部位的其它良性肿瘤及一些早期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肺曲霉菌病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 讨论肺曲霉菌病分腐生型、过敏性支气管肺型及侵袭型三型 ,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曲菌球”、“支气管粘液栓塞征”及“日晕征”。3 .1 腐生型 常继发于肺内原有空洞或空腔内 ,如肺结核、慢性肺脓肿空洞、肺癌空洞、支气管扩张及肺囊肿等。本组继发结核空洞 13例 ,先天肺囊肿及肺脓肿各 1例。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曲菌球 ,即霉菌在肺原有空洞 (腔 )内生长出一个球状软组织影。洞壁形态因病因而异 ,结核空洞多表现为薄壁空洞 ,一般无液平 ,以两上叶多见。慢性肺脓肿及肺癌为厚壁空洞 ,后者洞壁厚薄不均 ,内壁不规则呈“岛屿状”改变。CT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病(PA)临床及CT表现特征,为影像诊断PA提供参考。方法 PA确诊55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了解患者临床表现、基础疾病、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检查情况,总结患者CT影像表现特征。结果PA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喘息为主。多数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17例,约占30.91%,所占比例最高。而高龄、低蛋白血症、长期使用抗生素、长期使用激素为该病常见危险因素。PA的CT影像学表现多样,以晕征、新月征及团片状渗出或实变基础上出现空洞较为典型,另有胸膜肥厚、间质性改变、局限性肺不张、游走性浸润、局限性气胸及淋巴结肿大等表现。结论 PA影像学以晕征、新月征及团片状渗出或实变基础上出现空洞表现较为典型,本身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并发此症。影像科医师应注重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提高PA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内翻乳头状瘤是向鼻穹窿内生长的良性上皮样肿瘤。在副鼻窦内很少见,尚不足此区域上皮肿瘤的4%。内翻乳头状瘤最常见于50~70岁老年人,男性发生率是女性的2~4倍。内翻乳头状瘤在CT上的表现具多样化,无特异性。最常见于鼻侧壁、邻近中鼻甲,向后达钩突。冠状CT扫描显示鼻内肿瘤最准确。肿块为软组织密度,可有钙化。注射对比剂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肿块大小从几毫米到10cm或更大。肿瘤增长可引起邻近骨壁变薄、变  相似文献   

12.
在证实副鼻窦病变上,CT 可解决一些传统性难题,还能提高对副鼻窦周围软组织估计的准确性。由于CT 密度分辨力的改进,而超越平片及多轨迹体层,得以估计软组织、骨及含气腔的隐蔽变化。事实上,CT 最大优点是描绘软组织的能力。并用静脉注射造影剂可估计副鼻窦症变血管性,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部毛霉菌病CT表现特征。方法搜集经手术、穿刺活检或痰培养证实的9例肺部毛霉菌患者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回顾性分析病变的形态、分布、密度。结果 (1)9例中"反晕征"表现3例(33.3%),"分隔征"表现5例(55.6%),"楔形实变坏死征"表现6例(66.7%),"晕征"表现4例(44.4%),"空气新月征"表现1例(11.1%),合并2种或2种以上征象6例(66.7%)。(2)9例中,有糖尿病史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肺结核、慢性肾功能不全、不明原因多年肺部空洞病史、慢性肺部感染各1例。结论免疫功能不全患者,肺部CT出现"反晕征"、"分隔征"或"楔形实变坏死征"时,应注意毛霉菌病可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痰培养证实的13例IPA患儿的临床、CT资料,13例均行胸部CT扫描,并进行了4~10次随访CT扫描.结果 首次CT表现:单发结节2例,多发结节影10例,结节伴晕征9例,胸膜下楔形实变影5例,其中4例胸膜下楔形实变影与肺部多发结节影并存.随访CT扫描结节病灶和楔形病灶内出现空洞或"空气新月征"11例,7例结节病灶和2例空洞病灶周围出现晕征.结论 IPA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观察该病的发展、演变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18.
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鼻腔副鼻窦CT检查方法和肿瘤的形态、密度、窦壁骨质破坏、周围脂肪层侵犯、窦腔外软组织肿块等征象在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作用.材料与方法逐项对比观察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32例和良性肿物139例的CT表现.结果CT冠状位扫描显示15例恶性肿瘤破坏25个窦腔骨壁,20例腔外软组织肿块累及23个相邻部位.轴位扫描发现骨壁受累12例,有20个侧壁骨质显示破坏,15个腔外肿块累及18个相邻结构.恶性组和良性组突出于窦腔外的软组织肿块分别为71.9%和5.0%、窦壁骨质侵蚀性破坏59.4%和14.4%、窦腔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56.3%和13.7%,而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和密度不均匀,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鼻腔副鼻窦腔外软组织肿块、侵蚀性骨质破坏和窦壁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是诊断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可靠征象.冠状扫描观察解剖内容和病变侵犯范围优于轴位扫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MSCT表现。结果:MSCT表现为小结节影(1~3cm)14例(73.6%,14/19),大结节或团块影(>3cm)6例(31.6%,6/19);肺段或亚段分布的实变影8例(42.1%,8/19),磨玻璃影3例(15.8%,3/19);6例(31.6%,6/19)合并CT晕圈征,5例(26.3%,5/19)合并空气新月征或空洞影,2例(10.5%,2/19)可见中心低密度征,5例(26.3%,5/19)合并胸水。结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主要征象是单发或多发的结节伴空洞形成及肺段或亚段的实变,而出现结节晕圈征和空气新月征时,则高度提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相似文献   

20.
朱晓昆 《西南军医》2011,13(4):623-624
目的 评价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例患者的典型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诊断为侵袭型肺曲霉菌病.结论 CT检查对侵袭型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与临床治疗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