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并发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研究 ,是控制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而导致血小板、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以及合并出血 ,抵抗力下降导致严重感染而危及生命的有效治疗方法 ,本文对 40例肝硬化 ,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取得较好疗效。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男性 2 9例 ,女性 11例 ,年龄 14~ 5 8岁 ,平均 45岁。 40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 ,病程 3~ 2 0年 (平均 9.8年 ) ,白细胞均低于 4.0× 10 9/L ;血小板低于 10 0× 10 9/L(最低 2 4× 10 9/L ,最高5 1× 10 9/L) ,并有皮肤粘膜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2.
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20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院于 1995年 3月至 1999年 10月 ,采用明胶海绵行部份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脾亢 )患者 ,取得满意疗效。材料和方法住院肝硬化脾亢患者 2 0例 ,男 17例 ,女 3例 ,年龄为 30~ 6 2岁。经血常规、骨髓象、B超或CT检查确诊。临床Child Pugh分级 :A级 7例 ,B级 13例。栓塞前先行脾动脉造影 ,根据脾实质显影计算其栓塞面积 ,了解脾动脉走向 ,然后将导管插入脾动脉远端 3~ 4级分支注入明胶海绵微粒 (2mm× 2mm× 2mm) 30~ 40粒 76 %的泛影葡胺 4~ 5ml,在电视透视下 ,缓慢沿导管注入 ,栓塞后再摄片 ,了解梗…  相似文献   

3.
我们自1987年11月至1990年2月采用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39例肝脏疾病伴脾功能亢进(脾亢),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中4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治疗情况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60~66岁。均为经肝活检病理证实的肝硬化。其中伴腹水2例,食道静脉曲张2例。肝功能均为Child C级。B超示脾面积为80.3~192.9cm~2。骨髓检查为脾亢骨髓象。外周血白细胞平均2.4×10~9/L、血小板平均24×10~~/L、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4.
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4年11月起,我们在动物(狗)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经导管行部分脾栓塞术治疗18例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下称脾亢)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为9~58岁,平均30岁;全部为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脾亢患者。肝功能按Child氏分级:A级8例,B级6例,C级4例;均有牌大、严重血小板减少和/或白细胞减少等。8例有腹水,8例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其中4例有  相似文献   

5.
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方法:14例肝硬化脾亢患者,均行PSE术。结果:10例患者脾亢缓解,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升至正常。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腹痛,发热。14例中3例并发胸腔积液,1例同时并发脾脓肿和胸腔积液,1例并发腹水。结论:PSE术能有效地缓解脾亢,但应注意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术(PSE)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77例Child-Push B级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 行PSE术40例,脾切除术37例,比较术前术后肝功能、血常规、术后并发症。PSE术能改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 的外周血象,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即有明显回升(P<0.001)。PSE术后可出现脾包膜下血肿、上消化道出血、肝性 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但低于脾切除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机率。PSE术治疗肝硬化脾亢,近期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3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以下简称脾亢)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有关脾亢患者应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价目前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们自1996年1月~1998年10月,应用此项技术治疗的30例脾亢患者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文30例患者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30~58(平均40)岁。均系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脾肿大并脾亢患者,经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成功的病例,其中术前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者20例,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10例。诊断符合国内诊断标准。另设对照组25例,为我院1994年6月~1996年10月切脾…  相似文献   

8.
我科 2 0 0 0年对 5例肝炎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实施X线引导下的部分栓塞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例患者中 ,男 2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5 6岁 ( 43~ 71岁 ) ,均有乙肝感染病史 ,2例有腹水 ,经B超、CT检查 ,4例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 ,1例合并有原发性肝癌 ,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均值为 ( 1 76± 0 79)× 10 9/L ,血小板均值为( 2 2 0± 6 3 )× 10 9/L。术前 3d口服甲硝唑 ,以抑制肠道细菌的生长。手术在X线监视下进行 ,常规股动脉插管 ,在X线引导下将明胶海绵注入脾动脉分支行选择性栓塞 ,术后股动脉穿刺点用无菌沙布加…  相似文献   

9.
2000年以来,我院对42位脾亢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手术,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42例患者,男30例,女12例,年龄23~60岁。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乙型失代偿期)并脾功能亢进。伴食管静脉曲张20例,少量腹水7例。B超脾厚40~69mm,平均57mm。实验室检查:42例血小板均下降(23×10~9/L~80×10~9/L),30例白细胞<4.0×10~9/L,25例红细胞<3.5×10~(12)/L。34例作骨髓穿刺涂片均提示造血细胞增生活跃。 治疗方法:充分做好术前准备。2%利多卡因局麻采用Seldinger氏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送至腹腔动脉先行腹腔动脉造影,观察脾脏大小、血管分布、走向及脾静脉门静脉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3例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前及术后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逐渐提升至正常水平,脾区疼痛的发生率为97.81%,发热发生率为86.34%,腹水发生率为15.85%,均于术后2周内恢复正常,且未出现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理想,方法安全。术前做好详细的病情评估及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重视病情观察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进一步观察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下腔动脉插管对部分脾动脉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观察其治疗作用。结果 本文22例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回升,其中19例恢复至正常水平,3例部分缓解,门静脉及脾静脉回缩,食道静脉曲张程度改善,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增加,脑病发作次数减少,血氨水平下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相似文献   

12.
常宏  穆庆岭  吴泰璜  徐健  卢俊 《山东医药》2002,42(22):30-31
原发性肝癌大多伴有肝炎后肝硬化、脾大、脾功能亢进 ,具体表现为血小板严重减少及白细胞数目降低 ,可直接影响肝癌切除后围手术期的顺利度过及术后化疗。临床上一般施行脾切除治疗 ,但常可引发术后诸多并发症以及加重手术打击、肝功损害等。为此 ,本文回顾性分析 1 990~ 2 0 0 2年 46例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外科治疗情况 ,探讨脾动脉结扎术的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4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严重脾功能亢进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除肝癌切除外 ,根据患者手术耐受能力 ,同时分别行脾切除或脾动脉结扎术。其中脾切除组 2 1…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是引起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常见原因,脾功能亢进常常导致患者外周血细胞降低,当白细胞和血小板严重减少时,患者易发生自发性感染和出血,进而加重病情,增加死亡风险.目前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亦无脾亢治疗适应症标准和合适推荐方法,临床上脾亢的治疗方式有:脾切除术,血管介入术,局部热消融及脾动脉结扎术等.血管介入术主要涉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其中TIPS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降低门脉压力,但能否缓解脾亢仍存在争议;PSE对脾亢有一定程度的缓解;TIPS联合PSE应用,在有效降低门脉高压同时对脾亢也能一定程度缓解.本文就血管介入在肝硬化脾亢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用真丝线段行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8例。栓塞主要于脾实质区红髓小动脉,结果所示短期内有明显的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数上升,脾脏缩小,栓塞反应不重。认为是一种较安全、技术不复杂而有效的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方法,对机体侵袭性小,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可代替单纯性脾切除。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及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 ,我们从 1998年 - 2 0 0 1年对 2 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结果显示 ,血小板、白细胞、白蛋白、总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 <0 0 5 )。脾脏肿大、PV、SV的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也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和减轻 (P <0 0 5 )。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转氨酶、胆红素在治疗后 1周、1月、6月后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P >0 0 5 )。因此 ,部分脾动脉栓塞对治疗脾功能亢进及食管静脉曲张具有明显的疗效。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用真丝线段行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8例。栓塞主要于脾实质区红髓小动脉,结果所示短期内有明显的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数上升,脾脏缩小,栓塞反应不重。认为是一种较安全、技术不复杂而有效的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方法,对机体侵袭性小,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可代替单纯性脾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观察术前、术后外周血细胞计数,门静脉、脾静脉管径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PSE术后白细胞、血小板高于术前(P<0.01),红细胞升高(P<0.05),脾亢纠正;门静脉、脾静脉管径较术前缩小(P<0.05),再出血发生减少。[结论]PSE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小、结果可靠的抢救和预防再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利  李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444-1445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脾脏肿大伴血细胞过多消耗,引起患者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1〕。因此,脾功能亢进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脾脏增大、门静脉出现高压、血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引起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尤其是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积极进行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尽管对原发疾病进行有效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但是对于增大的脾脏并不具有多大的意义。脾动脉栓塞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手段,其可以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进而增加肝动脉的血液供应,减少由于脾亢引起的血液有效成分的减少〔3,4〕。本研究旨在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部分脾栓塞缓解门脉高压脾亢及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对缓解门脉高压并脾亢及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并脾亢及胃底食管静脉曲张46例。观察治疗前后门脉压力,血液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肝功能及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变化情况,判断其治疗效果。结果 栓塞范围为40%~90%,术后患者门脉压力明显降低,肝功能GPT下降,外周血象明显改善,血液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升高,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得到缓解,上消化道再出血间期延长。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既可以降低门脉压力,又可以减轻脾功能亢进,缓解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20.
42例肝硬化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1年至2003年,我院选择肝硬化脾亢患者42例,实施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AE)治疗肝硬化脾脏功能亢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使脾脏缩小,脾亢得以纠正,而且保留了部分脾脏功能来维持机体免疫平衡。既预防和纠正了脾亢的并发症,又避免了手术切脾后的“无脾状态”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而感染率增高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