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启兵  吕志勇 《新中医》2018,50(11):91-93
目的:观察补脾益肠丸联合整肠生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单独给予整肠生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整肠生胶囊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脾益肠丸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积分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6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腹痛、腹部不适、大便性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3项症状积分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血浆VI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浆VIP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补脾益肠丸联合整肠生胶囊治疗腹泻型IBS效果显著,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VIP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莫尼地平、谷维素、补脾益肠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将96例腹泻型IBS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尼莫地平40 mg,谷维素40 mg、补脾益肠丸9 g,每日3次,疗程为4周;对照组口服易蒙停4 mg,每日3次,症状缓解后改用2 mg口服,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联合应用尼莫地平、谷维素、补脾益肠丸治疗腹泻型IBS,从多方面发挥作用,调整肠道功能,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收敛止泻治疗。  相似文献   

3.
郭雅明  张小钦 《光明中医》2011,26(5):961-962
目的观察补脾益肠丸配合解郁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补脾益肠丸配合解郁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5例作为治疗组,并设对照组66例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脾益肠丸配合解郁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固本安肠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病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内服固本安肠汤,对照组内服补脾益肠丸,疗程均为15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2%和66.67%,两组比较,P<0.05。结论:固本安肠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健脾舒肠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 :将 12 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6 0例 ,治疗组采用健脾舒肠饮治疗 ,对照组采用补脾益肠丸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 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8 33% (P <0 0 1)。结论 :健脾舒肠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肠宁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新中医》2004,36(2):28-29
目的:观察肠宁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7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肠宁汤(处方:淫羊藿、柴胡、木香、法半夏、陈皮、玫瑰花、防风、白术、葛根、白芍、黄连、甘草);对照组38例用补脾益肠丸。治疗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能明显缓解主要症状(腹痛、腹胀、腹泻、黏液便)。结论:肠宁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姚波萍 《新中医》2014,46(10):66-67
目的:观察补脾益肠丸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雷尼替丁、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口服补脾益肠丸、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6.1%,观察组为87.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例数10例(21.7%);观察组不良反应总例数3例(6.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脾益肠丸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慢性胃炎具有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调脾理气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调脾理气汤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将80例IB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运用调脾理气汤,对照组40例予以口服匹维溴铵和通便灵胶囊。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5%,对照组有效率87.5%,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调脾理气汤治疗IBS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脾涩肠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益脾涩肠丸(自拟),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25%、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及结肠镜复查积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血清IgM、IgG有明显改善。结论:益脾涩肠丸治疗UC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属于肠道功能性疾病,指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持续存在或间隙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的症候群,由于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迄今未明,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及药物.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宁肠汤为基础方辨证治疗IBS(腹泻型),并以口服补脾益肠丸为对照组,治疗结果显示宁肠汤组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孙海利 《新中医》2016,48(2):205-207
目的:观察补脾益肠丸联合西药治疗结合专项护理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服用匹维溴胺片联合蒙脱石散进行治疗,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脾益肠丸治疗联合肠易激综合征专项护理进行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补脾益肠丸联合西药治疗结合专项护理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疗效,在症状改善情况、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方面均优于西药治疗结合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补脾益肠丸不同剂量对小鼠腹泻模型及母子分离法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的影响,评价补脾益肠丸防治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①分别采用番泻叶和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泻模型,观察补脾益肠丸的止泻作用。②采用母子分离法制备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观测补脾益肠丸对该模型大鼠血清及肠黏膜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结果:①补脾益肠丸中、大剂量可显著减少给药后2h番泻叶引起的腹泻次数;补脾益肠丸中、大剂量可显著减少给药后各个时点(2h、4h、6h)蓖麻油引起的腹泻次数。②补脾益肠丸对模型大鼠血清中MTL和VIP含量无明显作用;补脾益肠丸小、大剂量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肠黏膜MTL含量,增高VIP含量,中剂量可显著增高肠黏膜VIP含量。结论:补脾益肠丸能抑制小鼠腹泻,且可对抗母子分离模型大鼠肠黏膜中紊乱的相关递质或激素水平,从而改善腹泻型IBS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止泻固肠饮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患 ,笔者采用自拟止泻固肠饮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3 6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内科门诊病人 ,按1988年罗马会议提出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确诊 ,按自愿原则分为止泻固肠饮治疗组 3 6例及补脾益肠丸对照组 3 2例。止泻固肠饮组 3 6例中男性 11例 ,女性 2 5例 ;年龄为 16~ 65岁 ,平均年龄为 41.5岁 ;病程为 1.8~ 12 .4年 ,平均病程 4.2年。补脾益肠丸组 3 2例中男性 8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18~ 66岁 ,平均年龄 42 .3岁 ;…  相似文献   

14.
何江进 《新中医》2017,49(6):44-46
目的:观察补脾益肠丸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口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观察组50例则以补脾益肠丸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定症状体征积分与检测胃肠激素胃肠肽(VIP)、酪神经肽(NPY)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腹泻次数、腹痛、大便性状3项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3项积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VI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NPY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IP水平低于对照组,NP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益肠丸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并调节胃肠激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脾益肠丸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补脾益肠丸组单纯采用补脾益肠丸治疗,培菲康组单纯采用培菲康治疗,联合组采用补脾益肠丸、培菲康联合用药治疗。治疗2周后3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第2周末,3组腹痛、腹胀、腹泻、排便不尽感4项症状的相应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后4项主要症状积分均低于补脾益肠丸组和培菲康组(P〈0.05),补脾益肠丸组4项症状积分和培菲康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补脾益肠丸组和培菲康组(P〈0.05),补脾益肠丸组总有效率与培菲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补脾益肠丸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附针合补脾益肠丸治疗功能性腹泻虚证、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功能性腹泻虚证、寒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实验组采用参附针合补脾益肠丸治疗;对照组采用补脾益肠丸口服治疗,15天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总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症状总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附针合补脾益肠丸治疗功能性腹泻虚证、寒证疗效较单纯补脾益肠丸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固肠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用固肠散,对照组30例用曲美布丁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4%、对照组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固肠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脾益肠丸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予补脾益肠丸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对照组60例,予补脾益肠丸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大便性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3.3%、63.3%,腹痛、腹胀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0%、66.7%,排便急迫程度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0.0%,排便频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3.3%,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脾益肠丸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优于补脾益肠丸。  相似文献   

19.
术芍地姜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术芍地姜汤是金实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经验方剂,笔者用本方治疗IBS 40例,痊愈65%、好转27.5%,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补脾益肠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优于对照组。动物实验表明.该方既能缓解肠平滑肌痉挛,抑制肠道运动亢进状态,又能对抑制状态的肠道增加动力,对肠蠕动具有双相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硝苯啶、谷维素、补脾益肠丸治疗肠激惹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硝苯啶、谷维素、补脾益肠丸联合治疗肠激惹综合征(IBS)的疗效观察。方法:158例IBS随机分为四组,治疗组予硝苯啶30mg/d(每日 3次舌下含服),谷维素 60mg/d(每日 3次口服),补脾益肠丸 18g/d(每日 3次口服)。对照组分别予硝苯啶 30mg/d(每日 3次舌下含服);谷维素 60mg/d(每日 3次口服);补脾益肠丸 18g/d(每日 3次口服)。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对IBS总有效率(92.8%),显著优于各对照组(P 〈0.05)而副作用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硝苯啶、谷维素、补脾益肠丸联合治疗IBS有较好疗效,可供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