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前壁及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左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于AMI发病后第三周应用门控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检测两壁左室整体及局部射血分数 (LVEF、rEF) ,轴缩短率 (RS) ,局部轴缩短率 (rRS)。结果 :前壁组LVEF (31 5 3± 10 38% )显著低于下壁组(46 5 2± 8 6 5 % ) ,P <0 0 1;前壁组平均室壁运动积分 (1 86± 0 6分 )亦显著低于下壁组 (2 2 0± 0 6分 ) ,P <0 0 1。结论 :AMI急性期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和室壁运动状态均与梗死部位有关。前壁AMI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程度较下壁AMI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本文旨在应用CK技术评价正常中老年人左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本研究对30例正常中老年人进行CK技术检查.结果不同切面相同节段的心内膜位移无显著差异(P>0.05),测量重复性较好,收缩期心内膜位移(SEM)为8.91±1.3mm.结论CK技术图像直观,测量简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巴酚丁胺负荷核素心室显像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流后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门电路核素心室显像及小剂量多巴酚丁胺(DOB)负荷试验,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再灌注后左室舒张功能进行评价。方法;指标脂用高峰我盈率(PFR)、平均充盈率(MFR)、1/3充盈率(1/3FR),1/3充盈分数(1/3FF)。结果:DOB负荷前后,AMI组PFR、MFR、1/3F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及P〈0.05)。AMI组DOB负荷后上述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体表心电图无 Q波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由于自然再灌注或固定狭窄部位血管痉挛缓解引起冠脉闭塞部位前向血流早期恢复 ,与有 Q波性心肌梗死比较梗死面积较小的结果。假设溶栓后没有形成 Q波的心肌梗死是由于溶栓后梗死的冠脉迅速再通 ,梗死部位前向血流迅速恢复 ,与溶栓后有 Q波形成心肌梗死比较 ,有较大面积的缺血性心肌被拯救 [1 ] ,那么溶栓后没有形成 Q波心肌梗死的局部左室功能不全的恢复应较溶栓后有 Q波形成心肌梗死恢复好。本研究旨在通过梗死面积计算和局部左室室壁运动障碍恢复情况的回顾性研究 ,证实溶栓后体表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院6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资料,探讨溶栓治疗对AMI患者左室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室壁应力与应变的关系评价高血压病左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目的 探索用室壁应力 (stress)与应变 (strain)的关系评价高血压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 5 5例高血压病患者和 3 0例健康人。应用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射血分数 (EF)、心指数 (CI)、重量指数 (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 (RWT) ,并联合袖带肱动脉血压值计算左心室收缩期室壁经线峰值应力 (Pσm)。根据LVMI和RWT将高血压病分为左室正常构型和左室重构两组。在数字化超声工作站中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获取左室前壁心肌 2个节段长轴应变曲线和峰值收缩应变值 (PSS)。结果 ①以EF ,CI表示的心脏收缩功能 ,在高血压病左室正常构型组值中无明显变化 ;而在高血压病左室重构组中下降 ,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②Pσm在高血压病两组中较对照组均有增高 (P <0 .0 5~ 0 .0 1) ,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③高血压病两组左室前壁基底段 (Bas)和中段 (Mid)的 pSS值均显著下降 (P <0 .0 1) ,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④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两组Pσm与PSSBas和PSSMid均呈显著负相关。根据正常构型组Pσm与PSSBas直线回归方程计算 ,在相同Pσm水平 ,左室重构组PSSBas的实测值显著低于预测值及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比值较正常构型组显著下降 ,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彩色动态三维超声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进行局部功能测定,对室壁运动异常区进行定位。结果表明:三维超声法测定左室功能结果与左心室造影法对比二者呈密切正相关,而且三维超声观测的室壁运动异常区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狭窄段支配区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前壁心肌梗塞(AMI)时心率校正后,QT离散度(QTcd)与代表左室收缩功能的主动脉血流速度峰值(PFV)之间的相关性。方法4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发病24小时内常规作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cd,同时作多普勒测定PFV。结果①44例AMI患者中所测的QTcd值与文献报道一致(83.97±43.12ms);②按PFV高低分为三组,每组QTcd均值之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③PFV与QTcd之间存在着负相关(r=-0.7915)。结论急性前壁AMI时,QT离散度与左室收缩功能存在着负相关,即QT离散度越大,而左室收缩功能就越弱。 相似文献
10.
彩色室壁运动分析技术定量评价心肌梗塞患者局部收缩功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彩色室壁运动分析技术对心肌梗塞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彩色室壁运动分析技术对28 例心肌梗塞患者和30 例正常人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心肌梗塞组与正常对照组室壁运动幅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01), 心肌梗塞组病变节段彩色位移消失或明显减弱, 易与正常节段鉴别。并可实时显示室壁位移及位移的时相。图像显示直观, 判断结果迅速。结论: 彩色室壁运动分析技术可作为定量评价室壁运动状态的指标之一, 为临床医生提供更详尽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5 4岁 ,因胸骨后疼痛 2小时伴气急、出汗来院就诊 ,BP 135 /90mmHg ,心率 86次 /分 ,心电图见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 ,V1导联室性早搏呈QR型 ,V2 、V3、Ⅱ导联呈QS型 ,Ⅱ、Ⅲ、aVF、V1~ 5ST段导联抬高 0 .1~ 0 .5mV ,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 ,胸导联T波异常高耸 ,V3达 2 .2mV ,肢体导联QRS电压低下。室性早搏波形显现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图形 (见图 1)。收住院后查心电图见Ⅱ、Ⅲ、aVF、V1~ 5导联异常Q波和QS型 ,V1导联呈qR型 ,Ⅰ、Ⅱ、aVR、aVL、V5、V6 …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42例不同心功能级别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进行检测,并与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结果:DCM全组及各组EF、FS均明显下降,其中心功能Ⅲ、Ⅳ级组相差非常显著:心功能Ⅱ级组SV、CO、C1略增高;Ⅲ置级组SV下降,CO、CI正常;Ⅳ级组SV、CO、CI均下降明显,相差显著。提示:DCM心功能Ⅱ、Ⅲ级时,心肌收缩力下降,但心脏代偿功能好,心排量正常:Ⅳ级时心肌纤维收缩无力,心排严重不足,处于失代偿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检测青、中年肥胖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探讨RT-3DE评价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RT-3DE技术检测40例肥胖者和35例正常人的左室整体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各节段收缩末期容积分数(EDV%),比较各项指标。结果 肥胖组与对照组比较,第9、12节段EDV%值增高(P<0.05);第2、3、4、10、15、17节段EDV%值明显增高(P<0.01)。结论肥胖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减低;RT-3DE技术可以早期发现肥胖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00例无其他心脏疾患左室假腱索的患者心脏收缩功能进行观察,发现左室假腱索对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与有无症状及杂间无关,而与左室假腱索形态分布有关。当左室假腱索沿间隔走行终止于左室流出道时,心脏指数、每分搏出量、射血分数、心轴缩短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非沿室间隔走行者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自然组织谐波成像对冠心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然组织谐波成像(NTHI)技术在对冠心病左室心内膜的识别和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判定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冠心病病人(年龄57±9岁)行常规和NTHI二维超声检查.采用心尖四腔、二腔切面,心内膜识别分4级.左室功能测定应用Simpson双平面方法.28例行X线左室造影检测.结果NTHI改善了52.5%切面的心内膜识别,提高了左室功能的可检测率(92.5%对80%),其结果与X线左室造影相关显著,且相关系数高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r=0.92~0.94对0.86~0.91).结论应用自然组织谐波技术可改善冠心病人心内膜的超声识别,进而增加测定左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7例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及61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分别接受RT-3DE、M型超声及二维超声检查,心梗组分为3个亚组,A亚组:左冠状动脉狭窄(n=19)、B亚组:右冠状动脉狭窄(n=28),C亚组:多支病变(n=20)。分析比较3种方法所测以下参数:左心室整体、局部舒张末期容积(gEDV、rEDV),整体、局部收缩末期容积(gESV、rESV),整体、局部射血分数(gEF、rEF);左心室16节段从QRS波起点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和最大差值(Tmsvl6-SD、Tmsvl6-Dif)。结果 M型超声、Simpson法所测的gEDV、gESV均高于RT-3DE(P均<0.05)。以gEF<55%作为判断收缩功能降低的截断点,M型超声、Simpson法、RT-3DE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6%和43%、98%和52%、98%和64%。RT-3DE局部心功能分析:与正常组对应节段比较,A亚组主要为前壁、前间隔,B亚组侧壁、下后壁、后间隔,C亚组绝大多数节段EDV、ESV增加,EF降低(P均<0.05)。心梗组Tmsvl6-SD、Tmsvl6-Dif、Tmsvl6-SD%、Tmsvl6-Dif%均大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 RT-3DE能更客观、准确地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收缩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且能逐个节段进行局部定量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以肾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多脏器损害的急性传染病,常伴有心脏损害。多普勒超声(UCG)对HFRS左室收缩功能的研究至今国内外未见报道。自1995年3月至1997年3月应用UCG检测50例重症HFRS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根据卫生部1987年EHF防治方案(试行)的标准。并经ELISA法检测EHF特异性抗体IgM证实的50例重症HFRS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0~68岁(平均37岁)。观察组于急性期,恢复期分别进行检测。急性期发 相似文献
19.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不同时期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 30例AMI患者接受PCI治疗,分别于PCI前、治疗后3~7天、治疗后3个月时采集左心室短轴及心尖切面图像。应用STI技术检测各梗死心肌节段应变参数: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峰值(LSpeak、RSpeak、CSpeak)及达峰时间(TPSLS、TPSRS、TPSCS);左心室短轴基底部、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Ptw base、Ptw apex)及旋转角度达峰时间(TPtw base、TPtw apex);并计算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及扭转角度达峰时间(Ptw、TPtw)。另选30名正常人作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MI患者PCI术前及术后各梗死心肌节段LSpeak、RSpeak、CSpeak较正常人减低,TPSLS、TPSRS、TPSCS较正常人延迟;Ptw base、Ptw apex、Ptw较正常人减低,TPtw base、TPtw apex、TPtw较正常人延迟(P均<0.05)。与PCI治疗前比较,PCI治疗后3~7天内各梗死心肌节段LSpeak、RSpeak、CSpeak增高,TPSLS、TPSRS、TPSCS缩短(P均<0.05);PCI治疗后3个月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均<0.05)。与PCI治疗前比较,PCI后3~7天内Ptw base、Ptw apex、TPtw base、TPtw apex、Ptw、TPtw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随着微循环再灌注时间的延长,PCI治疗后3个月时Ptw base、Ptw apex、Ptw较PCI治疗前及PCI治疗后3~7天内均有所增高,TPtw base、TPtw apex、TPtw亦缩短(P均<0.05)。结论 PCI治疗能有效改善AMI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改善明显。2D-STI可准确评价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采用超声检查方式对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5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射血分数(EF)差异性分组,将EF>50%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22例患者纳入A组,EF<50%左室收缩功能降低的28例患者纳入B组,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