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824例急诊抢救病例分析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志刚  李学慧 《急诊医学》1997,6(2):118-118
  相似文献   

2.
652例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急诊抢救室所救治的危重病人通常罹患多个器官或系统疾病 ,病情变化复杂而迅速 ,仅靠某一专科医护人员参与救治 ,往往会显得顾此失彼、力不从心 ,有时甚至延误最佳抢救时机而导致病情恶化死亡 ,因此如何提高抢救室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仍是当前从事急诊专业工作人员所关注的问题。尽管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 ,其结果仍不尽人意[1] ,因此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我院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 ,以探讨病人死亡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进而提高危急重病人急诊抢救成功率。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近 5年来我院急诊各科共收治各种成人急诊 76 0 5…  相似文献   

3.
急诊死亡病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采忠 《临床医学》2004,24(4):49-50
本文回顾我院急诊死亡病例临床特征.以探讨死亡病人原因.提高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急诊科非创伤性死亡的病因构成和救治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全年急诊科非创伤性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以上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抢救时间、抢救措施等资料进行整理。结果平均死亡年龄为68.1岁,以70—80岁年龄段最多;23.5%的死亡病例小于60岁;非创伤性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猝死、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占58.8%;猝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长。结论①心脑血管疾病占急诊非创伤性死亡病例的大部分;②应重视改善急诊危重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5.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6月急诊创伤死亡病例68例,观察并记录创伤患者的性别与死亡年龄分布、创伤原因、受伤部位、直接死因、救治方法、创伤至死亡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患者死亡年龄以青中年年龄段最多;死亡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刀伤、其它伤;主要创伤器官排位分别为头部、胸部、腹部;直接死亡原因有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其它;救治方法有扩容补液、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支持、心肺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急诊手术;患者死亡时间多在现场至伤后1h内。急诊创伤死亡患者年龄结构、受伤原因等较前有显著区别,在救治过程中要及时改变观念;临床急救工作要更偏重于严重创伤患者,综合评估和分析急救工作相关因素,制定合理有效抢救方案,以进一步提升抢救质量,降低急诊创伤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何丽  宋江美 《当代护士》2014,(5):174-176
目的:探讨提高濒危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本科43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结果本组病例年龄0-40岁7例,40-60岁13例,60-90岁23例;男28例,女15例;死亡原因休克11例(25.6%),呼吸循环衰竭12例(27.9%),脑疝2例(4.7%),肝功能衰竭13例(30.2%),猝死1例(2.3%),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3例(7%),心衰1例(2.3%);参与抢救N1级护士22例,N2级护士19例,N3级护士8例;死亡时间10am-10pm13例,10pm-10am30例。结论应针对濒危患者死亡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急诊科死亡患者的死因以及发病年龄,时间性、季节性等,为急诊医疗工作提供帮助。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我院急诊科死亡患者共1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死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到死亡时间、死因、有无院前急救、是否尸检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年龄〈60岁中男性死亡率较女性高,其中20~29岁之间年轻人死亡率较其他年龄段高;年龄≥60岁后男女死亡比例相当。秋季死亡率较其他季节为高(31.11%)。除秋季以外伤死亡发生率最高外,其他季节均以猝死死亡占第一位。春季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亦较高。本文死亡高峰时间为15:00~18:00。死亡原因排序先后为猝死16.30%,循环系统疾病14.80%,肿瘤终末期12.59%。急诊以肿瘤患者停留时间最长,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者。所有病例呼叫院前急救的尸检率仅2.96%。结论本院急诊科死亡患者有时间、季节特点,死因以猝死和循环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同时本地区居民急救意识高,但尸检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急诊观察室是我国急诊特有的急诊科设置,通常其收治标准为那些病情相对稳定,不需要住院,但又需要短期留院观察的患者;为因病情需要住院治疗而暂时又无床的患者,急诊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h,在我国急诊科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的情况下,急诊拥堵现象在大型综合医院中非常常见,观察室作为急诊科重要的组成部分,留观患者的增多必然为治疗、管理提出更高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10.
周笃盛 《新医学》1996,27(11):599-599,604
抢救重型颅脑损伤中的问题及处理(附179例死亡病例分析)广东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周笃盛重型颅脑损伤发生率高,病死率也高。本院1986年1月~1996年1月收治406例,死亡179例(占44.1%),现将死亡的179例临床资料作一总结分析。临床资料1.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急诊抢救的特点及护理工作。方法观察收治的300例救治患儿,分析、总结患儿的各种疾病抢救类型及护理工作。结果小儿急诊抢救病例中高热惊厥、误服中毒、创伤占了52%。根据小儿急症抢救病例分析,提出对应的防范措施,包括及时有效的抢救、加强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及专业技能水平,与此同时还有不间断地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指导患儿家属合理地进行协助护理,安抚救治患儿等几方面。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和办法,对于保证小儿急救的成功率,拯救患儿的生命,进一步降低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根据急救护理的自身规律及危重患的抢救特点,从正确、动态评估病情;恰当应用与科学管理抢救器材物品;合理、精确使用抢救药物和急诊护士自身素质培养4个方面探讨了预见性护理思维在急诊抢救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明了思维方式的正确应用在急诊抢救中起着关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抢救护理方法与技术,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急诊的抢救处理,常规护理与新型护理结合,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系统性急救。结果43例患者经急诊医疗护理后,41例转重症监护病房,2例死亡,抢救成功率96.5%。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室常见急症,及时、快速、准确地处理患者,系统性地抢救和护理患者,才能提高成功率,也为后续治疗成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5例急诊死亡病人的死因分析及善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急诊抢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本区域急危重症急救的策略。方法:收集2018年07月1日-2019年06月30日1年内所有在急诊科进行急诊抢救的1692位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诊抢救患者中以男性占比较多(占54.7%)。随患者年龄增加,病例数增加,以60-80岁组患者数量最多。在时间规律上,每天上午和一年中的冬春季病例数较多。排在前5位的疾病类别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外伤。急性脑卒中、高危胸痛、严重外伤、消化道出血和中毒等急危重症发病率较高。结论:急诊科应根据急危重症发病规律合理配置资源,建立胸痛、卒中和创伤等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以规范急救流程,加强急诊和医院内各专科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以提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减少急危重症的致死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我院近年急诊死亡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急诊死亡患者的特点,以提升急诊危重疾病的救治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预后,为提升类似老龄化城市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对2016-01—2019-12期间在我院急诊死亡的58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性别、年龄、死亡的原因、季节分布、到急诊室的抢救时间等。结果:男性(419例)死亡人数明显多于女性(169例),男女比例2.48∶1,46~65岁是急诊死亡的高发年龄。患者达到医院高峰时间段为6:00~10:00和16:00~20:00。到达急诊时诊断为到院前死亡的病例占61.90%。急诊死亡原因中,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心源性猝死、脑血管性疾病、各种严重创伤,其中创伤疾病死因以车祸和坠落伤为主,高龄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内科系统疾病。结论:人口老龄化的城市,急诊死亡的特点需要引起重视,加强院前急救、院内急危重病患者的救治,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应注重慢性病的健康管理,给予高龄患者必要的监护,有助于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王伶俐  姜慧  金尤荣  张丹  赵旭东  顾玉慧 《全科护理》2021,19(20):2743-2746
目的:分析南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急诊入室抢救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及疾病谱.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急诊入室抢救病人14752例,纳入年龄≥14岁,收集病人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出院诊断、转归等疾病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14752例急诊入室抢救病例中,男:女=1.51:1,年龄14~101(60.65±17.59)岁,入室抢救病例最常见于61~70岁;病例日分布以午后及夜间居多,全年分布以冬季(1月1351例,12月1340例)及秋季(10月1302例)人数居多;6月最少,为1104例;病人疾病谱前3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消化系统疾病,占60.57%,均为男性多于女性,其中,循环系统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为首,以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约有59.45%的病人收治住院,以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为主要收治科室,仅有1.76%的病人在抢救室滞留超过3d.结论:应更加关注老年男性群体,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好应急储备,以提高救治成功率,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诊死亡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近7年来我院急救中心死亡病人565例临床资料。结果:本院急诊死亡的患者涵盖各年龄层,以老年人为主;疾病涵盖各专科,猝死和不详原因死亡发生率高;春秋季是死亡高发季节。结论:减少急诊死亡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急诊救治水平和完善急救网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规律和特点,以提高院前及医院急诊抢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0年3月1日~2013年2月28日261例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诊死亡病例涵盖各年龄层,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死亡原因中疾病涵盖各专科,前三位死亡原因为猝死、心血管病和各种创伤;死亡病例最多的月份是12月和1月。结论:应提高院外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教育和培训;简化急诊检查程序,重视院内猝死的发生;重视院前急救,强调急诊创伤联合中心抢救制度;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0.
急诊抢救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临床护理值得探讨的领域。本文对7年中急诊抢救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并探讨配合抢救工作的护理对策。1 材料和方法我院急诊室1991年1月~1997年12月急诊抢救的各种危重病人数为2849人,急诊抢救死亡(经抢救无效于24h内死亡)病人数为404人,病死率为142%。以危重病人抢救登记本为依据,诊断符合危重病人诊断标准。2 结 果21 死亡病人年龄分布特点年龄从出生后6h~95岁,其中60~80岁为最多,占438%,≤10岁为4例,≥90岁为4例,平均年龄为5883±1744岁,男∶女=15∶1。22 死亡病种构成特点,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