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进发  古彩喆 《河北医药》2013,(17):2638-2639
外伤性脑梗死是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脑功能损害加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预防或减少外伤性脑梗死发生及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积极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脑梗死是急性颅脑外伤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发病率不高,但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大的影响,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共收治外伤性脑梗死患者13例,就该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1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梗死面积决定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按GC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3例,中残5例,重残3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时可能并发外伤性脑梗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一定死亡危险,针对此症应该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龚健  贺安勇  郑晨  黄文达 《安徽医药》2018,39(3):337-339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障碍的关系,分析其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梗死部位的分布情况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182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外伤性脑梗死24例,发生率为13.19%。15例梗死病灶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占62.50%,9例位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占37.50%;GOS评分预后良好148例(81.32%),预后不良34例(18.68%)。血小板计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异常、D-二聚体水平升高及DIC评分≥ 5分是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 5分、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纤维蛋白原异常、D-二聚体>2 mg/L、DIC评分≥ 5分及外伤性脑梗死是颅脑损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凝血功能障碍是外伤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机制,监测和干预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1年9月本科收治的4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本组恢复良好19例,中度残疾10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的及早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胡安 《北方药学》2012,9(5):69-69
目的:外伤性脑梗死,是头部外伤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较大范围梗死,更进一步加重脑部功能的损害,意识障碍增加,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的目的是,通过部分临床病例试验分析,进一步提高外伤性脑梗死的手术治疗的疗效,降低死亡率。方法:降低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对于所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要注意是否合并或继发脑梗死的存在,并尽可能在发生梗死前实施手术。结果:临床中,原发性损害的症状往往掩盖了继发性脑梗死的症状和体征,使得外伤性脑梗死的早期发现及诊断相当困难。结论:现进行对比回顾性分析,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诊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3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伤后1年按格拉斯哥(GOS)分级判断预后.结果 恢复良好14例,中残10例,重残4例,死亡4例.结论 颅脑损伤后脑血管受压、痉挛、损伤,血流及血液状态改变:伤后自由基反应,生理和解剖因素等是导致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14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赖勇  庞永  徐力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198-1199
目的: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4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时机、术式、疗效进行分析。其中5例外减压;9例行内、外减压。结果:14例患者全部存活,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减压术是治疗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重要救命措施,但要把握手术时机和术式,术前强力脱水后瞳孔回缩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效果,为降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供帮助。方法对45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伤情(GCS评分)、颅底骨折、脑疝、低血压或创伤性休克、脱水药、止血药等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措施。结果伤情重、脑疝、颅底骨折、低血压或创伤性休克、脱水药过度使用及止血药使用不当等因素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本组病例经积极治疗恢复良好12例,中残18例,重残6例,死亡9例。结论预防外伤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发生,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可减少外伤性脑梗死的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脑梗死(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是颅脑外伤后严重并发症,在临床比较少见,随着检查手段不断进步,检出率也呈逐年增加趋势。颅脑外伤后合并脑梗死,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致残致死率,尤其是合并大面积脑梗死往往预后不良,因此越来越受到神经外科医师的重视。本文收集本科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外伤性脑梗死3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倪晓玲  唐勇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425-3426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评估病情,加强对脑外伤后脑梗死高危人群的监护,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结果:外伤性脑梗死一般出现在外伤后3天之内,结果死亡3例,重残5例,中残6例,良好11例,肢体偏瘫9例,语言障碍4例,偏身感觉障碍7例,偏盲2例。结论:及早发现外伤性脑梗死使患者并得到及时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16例诊治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因素、发病机制、急性期诊断治疗。方法对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16例,进行CT、MRI检查分析,采用开颅清除血肿加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或单纯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为主。结果按GOS评分预后:良好6例,中残6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不同程度的偏瘫8例,其中有3例偏瘫较术前好转,其中2例患者为偏瘫进行性加重,1例患者出现失语。随访1年,无死亡的患者均有好转,其中能生活自理7例,复查头颅CT脑梗死患者约3例。结论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诊断依靠临床表现、CT、MRI可作出诊断;及时开颅手术减压,增加脑血流量可使缺血区内神经细胞恢复功能,对于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治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其中,开颅手术7例,保守治疗19例。结果随访6个月,按GOS评分评价治疗结果,良好15例,轻残4例,重残6例,死亡1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发生机制较复杂,预后差,临床上应充分运用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6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用CT及MRI辅助检查诊断,根据诊断结果采用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方式,治疗后采用康复疗法帮助患者恢复。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7%。治疗后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STREAM、AD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的C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外伤性脑梗死尽早确诊对后期治疗有较大意义,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脑梗死是颅脑外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颅内血肿致脑疝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几率明显增加,如救治不当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收治的颅脑外伤脑疝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病案资料,并总结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1月至2011年8月本院共收治颅脑外伤脑疝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3例,其中男15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脑梗死(TCI)是颅脑损伤后常见并发症,如不能及时发现诊治,病情将会加重,影响预后。而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梗死患者往往因原发病情较重,难以及时发现,从而造成不良后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3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并总结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意外伤害在我国居民死亡原因中比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颅脑损伤约为9%~21%[2]。外伤性脑梗死常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性期,发生率为1.9%~10.4%[3]。本研究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与未发生患者的早期临床特点、治疗手段及预后差异。1资料与方法1.1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08年1月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35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按GOS评定标准评定疗效,非手术治疗19例,手术治疗16例,患者出院时恢复良好20例,中残9例,重残4例,死亡2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发生机制较复杂,预后差,临床上应充分运用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24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评价:良好8例,中残7例,重残3例,死亡6例。结论头外伤后积极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发病后及早的诊断与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Ⅰ组(常规治疗加用依达拉奉)、治疗Ⅱ组(常规治疗加用依达拉奉并联合高压氧)、对照组(常规治疗)各50例,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平均积分及治疗有效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Ⅱ组疗效更佳(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结合高压氧治疗会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