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封闭式细针经皮对纵隔内肿物的穿刺活组织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CT等定位方法和穿刺活组织检查 (活检 )针的改进和完善 ,经皮穿刺活检已成为较为方便的操作手段[1,2 ] 。我们利用一种封闭式细针进行操作 ,探讨经皮对纵隔肿物穿刺活检的方法及临床应用。对象与方法 影像学检查提示纵隔肿物者 35例 ,其中中纵隔病变 8例 ,前纵隔病变 15例 ,后纵隔病变 12例 ,胸内胸腺瘤、甲状腺瘤及脂肪瘤等不列入穿刺活检范畴。术前检查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美国MILL ROSE公司生产的系列穿刺针有 18、19、2 0G三种规格 (图 1) ,各有 10、15、2 0cm三种长度[3 ] 。先选用外径较细的穿刺针 ,如果第 …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电视纵隔镜(VAM)与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对纵隔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胸外科胸部CT检查拟诊纵隔肿物(肿物短径大于1. 0cm),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126例住院患者分别行VAM、EBUS-TBNA。VAM组:75例; EBUS-TBNA组:51例。根据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结果及随访,分别计算两种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VAM诊断纵隔肿物的准确性94. 67%,灵敏度94. 12%,特异度100%; EBUS-TBNA诊断纵隔肿物的准确性88. 24%,灵敏度87. 50%,特异度100%。结论在纵隔肿物诊断方面,VAM和EBUS-TBNA均是有效的方法。从创伤、并发症、伦理等因素综合考虑,建议首先EBUS-TBNA。对于纵隔良性病变及淋巴瘤VAM可能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对于合并有肺门或邻近气管、支气管肺内肿物的患者,EBUS-TBNA在疾病诊断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在明确纵隔肿物性质和纵隔或肺门肿大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对胸部CT或PET/CT检查提示纵隔占位、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cm的患者行EBUSTBNA检查,阴性者进一步接受纵隔镜检查或胸腔镜、开胸手术明确病变性质。结果本组共203例病例,EBUS-TBNA明确诊断阳性者180例,其中诊断为小细胞肺癌54例,非小细胞肺癌119例,食管癌1例,贲门癌1例,鼻咽癌2例,淋巴瘤3例;EBUS-TBNA阴性者23例,其中5例最终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纵隔淋巴结转移,1例为小细胞肺癌,其余17例为良性病变。EBUS-TBNA在纵隔病变或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8%、100%、97%。检查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均较好,所有病人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BUSTBNA是一种对纵隔病变及纵隔肿大淋巴结定性诊断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1 病例
患者女性,54岁,因咳嗽、咳痰、气短4个月,于2006年3月20日入院。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白色黏痰,体位变动或活动后明显,痰无臭味,痰中无血丝。自服消炎、止咳药,症状无明显缓解。逐渐感活动后气短,严重时平地行走100m后感觉气短明显。于2006年3月6日就诊于当地医院。肺部CT示双肺斑片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给予青霉素类抗生素和地塞米松(具体剂量不详)治疗半个月,患者自觉咳嗽、气短好转,但胸片肺内病变未见吸收。病程中患者无发热、咯血、盗汗、咽痛、胸痛、心慌,无口干、眼干、关节疼痛、口腔溃疡、雷诺现象、光过敏、皮疹、晨僵等症状。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力下降,体重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22岁。冈胸闷气短1个月,咳嗽、咳痰10d伴发热6d以纵隔肿物于2005年1月5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尤以活动时明显。10d前冈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未予以治疗。人我院前2d发热,体温达39.0℃,畏寒,平卧时亦感气短曾在当地医院就诊.X线胸片及胸部CT显示纵隔肿物,右下肺炎,右侧胸腔少量积液,给予抗生素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无效,为进一步诊治于2005年1月5日来我院,行X线胸片、胸部CT、血常规等检查及头孢呋辛钠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病历摘要患者男 ,38岁。因发作性心悸、胸闷 10余年 ,加重伴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 1月余 ,于 2 0 0 3年 1月 2 5日入院。患者于10余年前因劳累或情绪激动出现心悸、胸闷 ,无心前区疼痛 ,无发热 ,无恶心、呕吐 ,无头痛、头晕。曾在当地医院就诊 ,给予复方丹参片、冠心苏合丸、消心痛等治疗 ,上述症状减轻 ,但仍时有发作。近 2年来上述症状加重 ,伴气短 ,双下肢浮肿。曾在当地医院就诊 ,心电图示房性异位心律 ,房颤 ,左室肥大。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 ,右房、左右心室增大。给予抗感染、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对症处理 ,病情好转。近 1个月来…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4岁,农民,因进行性吞咽困难50d,纵隔肿物切除术后15d于2006年7月7日来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31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1年,发现纵隔肿物11个月收入院。患者于1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无发热,咳嗽,咳痰,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予以抗结核治疗,但胸腔积液无吸收。1个月后行肺部CT检查发现纵隔有占位性病变(图1), 相似文献
13.
报告一例骶前巨大肿物伴贫血患者行肿物切除术后的护理经验。术后护理重点:由于术中骶前大出血,采用纱布条填塞压迫止血,术后陆续将纱布条取出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预防再次出血;同时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预防术后并发症;另外注意加强心理疏导,减轻患者恐惧。本文就此例患者诊治过程中的一些护理经验予以总结和分享。 相似文献
14.
目前影像学检查对判断肺癌是否有纵隔淋巴结转移以及诊断纵隔疾病仍有一定困难,而电视纵隔镜近年来以其安全可行且准确率高的特点,逐渐成为纵隔疑难疾病诊断和肺癌病理分期的最佳手段,在胸外科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回顾性分析50例颈入路电视纵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电视纵隔镜对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或纵隔肿物的诊断作用及其在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病历摘要患者女 ,18岁。 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 ,咯鲜血30 ml/ d,面色苍白 ,无发热、恶心、腹痛等症状 ,院外应用抗生素、止血药等治疗无好转 ,于 2 0 0 3年 7月 10日收入院。查体 :T36 .5℃ ,P90次 / min,R2 2次 / min,BP70 / 5 0 mm Hg。营养稍差 ,神清 ,自主体位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气管居中 ,甲状腺无肿大 ,无颈静脉怒张 ,胸廓对称 ,双肺呼吸音粗 ,双下肺可闻及湿性罗音 ;心界无扩大 ,心率 90次 / min,律齐 ,未闻杂音 ;腹平软 ,肝脾未触及 ,双肾区轻微叩痛 ,移动性浊音阴性 ;神经系统无异常。实验室检查 :WBC7.6× 10 9/ L,N0 …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患者 ,女性 ,44岁。 1999年 5月始出现脸变圆、变红、多毛、月经紊乱、高血压 (最高达 180 / 10 0mmHg)在当地医院查血皮质醇检查 :晨 8时为 3 5 5 .9μg/L ,16时为 410 .8μg/L ,2 4时为3 66.4μg/L ,空腹血糖 15 .6mmol/L ,肾上腺CT扫描提示为左侧肾上腺增生 ,诊断库欣氏综合征。于 2 0 0 0年 6月 15日在当地医院行左侧肾上腺切除术 ,术后病理诊断左侧肾上腺增生。患者术后血压下降 ,脸红、头昏症状消失 ,月经恢复正常 ,血皮质醇水平下降。但术后 4个月起患者上述症状复发 ,于当地医院再次复查血皮质醇升高 ,血ACTH 175 pg/ml,CT检… 相似文献
20.
病历摘要患者女,42岁。半年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发热(体温37.5~38.6℃,下午重)、胸痛、咳嗽、呼吸短促,并反复咯血,每次量5~20ml,当地医院诊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经肌注链霉素、口服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治疗20余天无效而收住院。既往有类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