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外科手术是当前治疗胰腺癌并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方法。但剖腹探查术时仅有15%以下的患者肿瘤为早期而可行切除手术。由于胰及肝区动脉的异位解剖常见,在胰腺大部切除手术时,正常的及不同类型的异位动脉解剖知识十分重要,对异位动脉的忽视可导致重要血管的损伤。因此术前细微的了解肝及胰周的血液供应可减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某些作者指出胰腺的异位动脉是行胰腺切除手术的禁忌症。在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总结了至1985年前的5年期间120例胰腺和胰周恶性肿瘤患  相似文献   

2.
全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是指腹腔镜下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并完成包括胰肠吻合、胆肠吻合、胃肠吻合,最后经脐下小切口取出标本.此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是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也是反映外科医生成长的标志性手术. LPD手术流程包括探查、切除和消化道重建3个主要步骤.患者采用人字卧位,头端抬高30°,采用V型5孔法,通过脐下戳孔进入腹腔内置入观察镜,主刀站位于患者的右侧,主操作孔位于右下腹,助手位于患者的左侧.腹腔内探查包括腹腔探查及解剖性探查,腹腔探查主要是排除肝脾及腹腔内有无转移结节,解剖性探查是通过对胰腺周围的血管的解剖,确认是否可行手术切除.包括:①探查胰腺下方,确认肿瘤与胰后肠系膜上血管有无侵犯;②探查胰腺上方,确认肿瘤与腹腔血管有无侵犯;③作Kocher切口,探查肿瘤与腔静脉,腹主动脉有无侵犯.通过解剖性探查,确认肿瘤无动脉侵犯后贯通胰后隧道,悬吊胰颈,以便于进一步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流程包括上段空肠离断,远端胃离断,切除胆囊,在胰颈部离断胰腺,钩突部全系膜切除,最后离断肝总管.淋巴结清扫包括:括幽门上和幽门下淋巴结(No.5、6);肝总动脉前方淋巴结(No.8a);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包括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管淋巴结(No.12b1、12b2、1 2c.);胰十二指肠背侧上缘和下缘淋巴结(No.13a~b);肠系膜上动脉右侧淋巴结(No.14a~b),胰十二指肠腹侧上缘和下缘淋巴结(No.17a~b) 完整切除钩突,肠系膜下静脉的右侧需做到骨骼化 消化道重建采用Child法,将上段空肠经横结肠后方系膜穿出在结肠上依次与胰体尾部行胰肠端侧吻合术、与肝总管行端侧吻合术,与近端胃行吻合.最后经脐下小切口取出标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腹部肿瘤侵犯胰腺组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30例上腹部恶性肿瘤侵犯胰腺及胰周组织患者,采用原发癌肿根治性切除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3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死于多脏器衰竭。胆囊癌伴胰头后方转移淋巴结融合固定者术后平均随访35个月,胃窦癌侵犯胰头部粘连固定者术后平均随访31个月,胃癌复发侵犯胰头部者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结肠肝曲癌侵及胰头十二指肠者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肝门部胆管癌伴胰头后方转移淋巴结融合固定者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结论对上腹部肿瘤侵犯胰腺者及时行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可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可望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侵犯胰周动静脉CT诊断标准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i H  Zhou KR  Jin DY  Lou WH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2):147-150
目的评价CT诊断胰腺癌侵犯胰周动脉或静脉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多层螺旋CT(MDCT)检查诊断为胰腺癌的72例患者中,4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胰腺导管细胞癌。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手术探查认为肿瘤不可切除者28例。术中仔细探查胰周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肝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主干。共发现受侵胰周动脉16支,未受侵胰周动脉61支;受侵胰周静脉42支,未受侵胰周静脉38支。结果胰周动脉受侵的CT诊断标准为动脉被肿瘤包埋、或肿瘤包绕动脉大于管周l/2且管壁浸润或管腔狭窄,其敏感性(75.O%,12/16)较传统胰周血管受侵的CT诊断标准(87.5%,14/16)低,但特异性(95.1%,58/61)较后者(90.2%,55/61)高。胰周静脉受侵的CT诊断标准:静脉管腔闭塞、肿瘤包绕静脉大于管周1/2、管壁浸润、管腔狭窄、肠系膜上静脉呈泪滴征,具备上述表现之一即判为静脉受侵。其敏感性(92.9%,39/42)较传统标准(69.0%,29/42)高,特异性两者相似(均为97.4%,37/38)。结论胰周动静脉的不同CT诊断标准,较传统胰周血管受侵CT诊断标准的判断准确性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CT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胰体癌切除术是治疗胰体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因其确诊晚 ,手术切除率低 ,预后差 ,临床报道较少。本资料回顾我院胰体癌手术治疗情况。临床资料我院 10年间共收治胰体癌 11例 ,男 7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6 0岁。 11例患者均以上腹疼痛为首发症状 ,并伴有腰背部放射 ,伴腹泻 2例 ,明显消瘦 2例 ,11例均无黄疸 ,体检可及上腹肿块者 4例 ,上腹饱满者 3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最短 2个月 ,最长 2年 ,平均 10个月。 11例共手术 4例 ,胰体尾并脾切除 1例 ,胰体尾、脾切除、肝左叶楔行切除 1例 ,胰体尾、脾切除、肝动脉、门静脉置管 1例 ,胰腺、肠系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胰病灶同步切除治疗胰腺癌肝转移(pancreatic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es,PCLM)的安全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盛京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7例行肝胰病灶同步切除的PCL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并分别通过与27例行胰腺根治手术的无肝转移胰腺癌患者及20例行姑息性旁路手术的PCLM患者比较,评估肝胰病灶同步切除的意义。结果:对27例肝胰病灶同步切除的胰腺癌肝转移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进行多因素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变量为:肝转移灶个数、γ-谷酰胺转肽酶(GGT)。接受肝胰病灶同步切除的PCL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低于单纯行胰腺切除的无肝转移胰腺癌患者[(5.3±0.5)个月vs (12.1±0.3)个月,P<0.001],与行姑息性旁路手术的PCLM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0.5)个月vs (4.1±0.1)个月,P=0.932]。肝胰病灶同步切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多于单纯胰腺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胰病灶同步切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均多于姑息性旁路手术组。结论:肝胰病灶同步切除治疗PCLM可以相对安全的进行,个别患者可能从中受益,其中GGT无明显升高的孤立性PCLM患者,预后相对较好。但现阶段对预后改善有限,且并不明显优于姑息性旁路手术,不能明显提高整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张浩 《肿瘤学杂志》2008,14(7):607-608
[目的]探讨恶性胰腺实质性假乳头状肿瘤(SPT)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对2001年~2005年收治的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恶性SP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例恶性SPT患者中,1例为老年男性患者,伴后腹膜转移,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后腹膜淋巴结清扫术。术后10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另1例为年轻女性,行胰体尾切除+脾脏切除,术后随访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恶性胰腺实质性假乳头状肿瘤大多生长缓慢,具有典型的影像及病理特点,积极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近期合并症及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壶腹周围肿瘤的切除率以及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胰漏的发生.方法:1995年3月~2000年12月本院行胰十二指肠术126例,除经典的手术步骤,作者对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完整切除胰腺钩突,在门静脉与胰头粘连时应仔细分离,受到浸润时可合并门静脉侧壁或部分切除,胰肠端侧吻合时,将胰腺残端确切地套入空肠,并在吻合口两角危险区及前壁覆盖一束大网膜.结果:胰十二肠切除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切除率和生存率,而且并发症并未增加,本组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48.6%;胰肠端端吻合胰漏的发生率为4.8%,端侧吻合加吻合口周围附以带蒂大网膜无胰漏发生.结论:随着外科学的进步,胰十二指肠切除及合并门静脉部分切除已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胰肠端侧吻合加吻合口周围覆盖大网膜能有效地避免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胰腺肿瘤病人常用的手术方式为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者胰体尾脾切除术。若是病人胰腺肿瘤在胰腺上弥漫性存在,单一的手术类型难以切除干净,全胰腺切除适用于此类病人。全胰腺切除术后病人胰腺的内分泌及外分泌系统受到影响,病人可能出现糖尿病、脂肪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时威胁病人生命,所以术后严密观察及处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提高发生于胃肠道的肿瘤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近10年收治14例术前考虑为胃肠道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异位胰腺组织,对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预后等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14例,男11例,女3 例,年龄32~67岁。8 例有上腹不适症状,6 例体检偶然发现。10例发生于胃,3 例发生于十二指肠,1 例发生于空肠。术前影像学检查仅1 例CT提示“异位胰腺”,1 例胃镜考虑“异位胰腺”,其余均考虑为胃肠道间质瘤或恶性肿瘤。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8 例行局部切除术,3 例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2 例行胃癌根治术,1 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随访均无复发或死亡。结论:肿瘤型异位胰腺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检查手段,易与其它肿瘤混淆。手术治疗是有效治疗手段,能明确诊断及避免其它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有学者认为胰腺切除无助于胰腺癌的治疗,但很多报告推荐全胰及淋巴管、淋巴结的切除可用作根治胰腺癌的方法,对于肿瘤的区域性浸润甚至可切除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作者采用经侧后腹膜途径的扩大根治性手术治疗胰腺癌,并对其中53例胰头癌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初步评价本术式的疗效。 本术式的关键在于经侧后腹膜途径彻底切除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的淋巴结和神经丛,充分的淋巴管道切除包括自胰周和肾上腺到腹主动脉分叉处全部腹膜后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出血是肝癌的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甚高,应紧急手术止血,而手术虽可采用压迫填塞,缝扎,肝动脉结扎或肝动脉塞加肿瘤内注射无水酒精等,但其疗效预后差,本文报告2例肝癌破裂出血行一期肝切除后,患者已分别生存3月、6月以上,结果显示,肝切除手术的疗效显著优于其他疗法。作者认为,对肝癌破裂出血有肝切除手术指征者,并具有条件切除的应尽是争取行一期肝切除。  相似文献   

13.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附3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癌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 ,手术切除是唯一可带来治愈希望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早期诊断困难及胰腺周围组织解剖结构复杂 ,根治性切除率很低。据文献 [1]报道 ,约 85 %患者就诊时肿瘤已不可切除。我院 1994年 2月— 2 0 0 0年 2月对 35例不可切除的胰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RCC)根治性手术后胰腺转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RCC根治性切除后发生胰腺转移的特点,对首次手术情况、转移时间、再次手术或第3次手术处理情况进行了探讨,并对患者的生存期进行了分析,术后随访192个月.结果 第1次手术至发现胰腺转移的时间为14~144个月,平均79个月.病理分期为T2NOMO 2例,T3NOMO 1例.肿瘤发生在右肾2例,左肾1例.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不同,1例无症状,1例表现为上腹隐痛、体重下降、皮肤黄染瘙痒和大便颜色变浅,1例表现为不规则低热、体重下降和黄疸.胰腺病灶的CT影像学均为动脉期高强化肿瘤表现,胰腺孤立转移瘤者1例,2个转移瘤者1例,多发转移瘤伴肝转移者1例.3例患者中,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其中1例加部分胰尾切除,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后30个月发生腹腔内转移,行第3次手术;1例行介入灌注化疗.行手术治疗的2例患者分别存活103个月和192个月;行介入治疗的1例患者在11个月后死于胰腺和肝脏广泛转移.结论 RCC术后多年也会发生胰腺转移.临床医师对于胰腺占位患者,如既往有RCC病史,应不除外胰腺转移癌可能;在处理上应考虑积极手术,患者可能会获得较长的生存机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保留胰腺在贲门癌D2手术中的适应证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将同期手术的Ⅱ期及原发灶无胰腺侵犯的Ⅲ期贲门癌分为两组:保留胰腺手术组(保胰组),胰脾联合切除组(切胰组);从术后近期效果、11组(脾动脉干)淋巴结清扫、生存率三方面,对保胰组120例与切胰组43例贲门癌D2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保留胰腺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保胰组手术近期效果优于切胰组,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P<0.01)。两组行11组淋巴结清扫的疗效相近;两组的D2术后3、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贲门癌D2术保留胰腺手术适应证为Ⅱ期、原发灶无胰腺侵犯的Ⅲ期病例、11组淋巴结肿大但未与胰腺实质浸润者;保留胰腺手术并发症低,近期效果好,如将11组淋巴结彻底切除,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一、根治性远侧胃大部切除Ⅰ型:原发灶:远侧切断线:十二指肠至少切除3cm。(可疑时作冰冻切片决定)。近侧切断线:小弯侧在贲门下2~3cm 处,大弯侧距肿瘤近侧至少5cm 处。淋巴范围:切除全部大网膜,包括远侧两支胃短动脉,全部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的前叶,横结肠系膜的浅叶及胰腺被膜,根部结扎切除胃左、右及胃网膜左、右动脉。Ⅱ型:Ⅰ型+清扫肝总动脉前,贲门右及胰十二指肠后的淋巴区。  相似文献   

17.
肝癌的临床治疗近40年来取得了三个飞跃,即大肝癌手术切除、小肝癌手术切除及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后再切除,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肝固有动脉或左、右肝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及栓塞剂治疗中、晚期肝癌是目前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经一或几次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肿瘤组织缺血坏死,抑制了肿瘤组织产生的机体毒素,使病人临床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高及机体免疫能力又得到培植,部分患者获得了Ⅱ期手术切除机会。1991年7月至1995年7月我们行肝动脉栓塞(TAE)治疗肝癌中有28例得以Ⅱ期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胰腺韧带样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5例胰腺韧带样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诊治特点和效果。结果:5例患者都进行手术治疗,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胰体尾脾切除术2例,术后出现胰瘘患者2例,随访时间内,失访1人,随访4人,无复发无转移及死亡病例。结论:胰腺韧带样瘤是一种罕见的纤维组织肿瘤,低度恶性,局部侵袭易复发,无转移,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术后辅以放疗可降低复发几率,术后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9.
胰管内乳头状肿瘤包括胰管内乳头状瘤、弥散性胰管内乳头状腺癌及胰腺原位癌,临床上相对少见,且可经全胰切除而治愈。作者报道了6例胰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诊治体会。男女各3例,平均73(64~79)岁,其中4例因疑为胰腺癌而作全胰切除术,1例为肝硬化伴肝细胞癌,1例在尸检时发现胰腺肿瘤。胰腺肿瘤切除标本作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及电镜检测。结果如下。6例胰腺切除标本显示胰腺增厚,呈结节状且质地坚硬,切面有单个或多个肿瘤,其中4例患者的胰管内肿瘤从乏特氏壶腹部扩展至胰体部。肿瘤较软,质脆,呈褐色及灰白色,分泌粘液的肿瘤局限于胰管壁,无明显侵犯胰腺实质及转移。光镜下,胰管内肿瘤为一种分化良好的乳头状或乳头管状肿瘤。乳头的纤维血管蒂由卵圆形和少数多形性核位于基底部的柱状上皮细胞组成,有丝分裂少见,偶见核假  相似文献   

20.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双重供血及外科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3年来,住院治疗的68倒成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男31例,女37例.年龄36~67岁,平均43岁.肿瘤直径3.5~29cm.手术包括单纯肿瘤切除,肝脏楔形切除,肝叶切除,肝动脉TH胶栓塞或99.8%酒精注射.TH胶异位栓塞致死1例.肝动脉和门静脉造影显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系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肝动脉栓塞,硬化疗法和结扎的适应证;有症状的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切除困难或有较大的手术危险性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