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近十余年,无创伤性心功能检测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心阻抗血流图(ICG)即其中之一。ICG 的主要研究是从 Kubicek提出心阻抗血流图的微分和每搏量公式开始的。以后,Penhey 从理论上对 Kubicek 公式进行了阐明 Sramek 等对 Knbicek 公式进行了修正,Berstein 等提出新的每搏量公式,国内况明星等提出心阻抗图的园台园柱体组合模型理论以及与 Kubicek 公式不同的非线  相似文献   

2.
心导纳微分图与心阻抗微分图测量快速射血指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基础阻抗(Z0) 对心导纳微分图(dy/dt) 与心阻抗微分图(dz/dt) 两种方法测量快速射血指数(REI)的影响。方法 观察实验犬胸部不同Z0 时心导纳微分图最大射血速率(dy/dtㄧmax) 及其快速射血指数(REIy) 与心阻抗微分图最大射血速率(dz/dtㄧmax) 及其快速射血指数(REIz) 的变化,并对照分析。结果 dy/dtㄧmax 及REIy 不受Z0 改变的影响,而dz/dtㄧmax 及REIz 则随Z0 增大( 减小) 而增大( 减小) 。结论 在无创性心功能检测方法中,dy/dt 似较dz/dt 更为合理。REIy 不象REIz 那样受Z0 的严重影响,它是一项能较客观地反映心脏收缩强度的理想参数  相似文献   

3.
心阻抗图非线性法对胆石症术前术后心功能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阻抗图非线性法对胆石症术前术后心功能的对比观察束芳明刘淑君(江苏省淮阴市第二人民医院,淮阴223002)胆石症是腹部外科中常见疾病,胆石症引起心肌损害受到临床学家的重视。本文采用心阻抗图非线性法观察了60例胆石症患者七项心功能指标,心肌收缩力及泵血...  相似文献   

4.
关于心阻抗图非线性理论的研究──兼复况子雯和简治芳等况明星,彭录生,黄学顺(江西医学院物理教研室南昌330006)1966年,Kubicek等基于Nyber圆柱体模型,提出了测定心排血量的方法,即Kubicek公式,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该公式在体型、...  相似文献   

5.
用心阻抗微分图检测年龄对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心阻抗微分图检测年龄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曾龙,高巧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200334解放军85医院)用心阻抗微分图检测了140例20~90岁健康人的心功能参数,并进行对比,找出年龄对心功能的影响和变出规律。1 检测对象选择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血糖、...  相似文献   

6.
心阻抗图波形重建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 0 0 1年作者设想用阻抗波形重建来解决从胸部体表的混合阻抗信号中获得左心室、右心室及胸部各大血管本身的阻抗化。经过一年多研究 ,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数学模型和测量方法 ,研制了一台心阻抗波形重建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重建心阻抗容积图测定高血压病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和血管功能。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n=50)和高血压患者(n=45)的重建心阻抗容积图,用重建非线性公式计算每分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左室作功指数(CWI)、左室射血分数(LEF)、左室收缩力指数(LHI)、总外周阻力(TRP)、主动脉顺应性(AC)。结果:高血压病观察组用重建阻抗法的测量的CI、CWI、LEF、LHI、TRP、AC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重建阻抗法能够反映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和血管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测定心脏病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 ,对于指导临床分型和治疗、评价药物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左心室射血分数是反映心脏收缩功能最好的指标。X线左心室造影 (左心室造影 )是临床测定左心室收缩功能最准确的方法[2 ] 。心阻抗微分图是一种简单的无创性测定心脏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心功能指标的方法 ,临床应用日益增多。本文以左心室造影为标准 ,对心阻抗微分图测定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准确性进行探讨。1 材料及方法1 1 研究对象1998年 11月~ 1999年 5月对 2 5例心脏病患者作了同期左心室造影和心阻抗微分图检查。本研究共 …  相似文献   

9.
应用呼吸阻抗图和肺阻抗图探讨肺心病与膈肌疲劳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希彤  熊盛道 《现代康复》2001,5(2):36-36,39
目的 探讨,肺心病与膈肌疲劳的关系。方法 对64例肺心病患者进行呼吸阻抗图和肺阻抗图检测,分组统计膈肌疲劳图形阳性率;并对阳悸 组和阴性一组进行肺阻抗图各参数比较。结果 (1)肺心病伴与不伴呼衰组膈肌疲劳图形阳性率分别为75%与21.9%;(2)肺心病伴与不伴心组膈肌疲劳图形阳性率分别为80%与46.3%;(3)膈肌疲劳阳性组与阴性组肺阻抗图各参数均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肺心病的呼衰、心衰与膈肌疲劳互为因果,但肺心病严重程度与膈肌疲劳不一定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心阻抗图非线性公式法观察产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以下简称妊高征 )患者心功能改变。方法 :使用 SB- 42型多导生理记录仪 ,对产前妊高征患者及正常孕妇各 30例进行心阻抗图非线性公式法计算 ,通过电脑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HR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增高 ,泵血功能 SV、CO、CI、TPR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高征患者比正常妊娠心脏负荷明显增高 ,但无心脏合并症者产前没有潜在性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1.
国内心阻抗法非线性公式测定心输出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66年,Kubicek等基于Nyboer的血管园柱体阻抗模型[1],提出了用心阻抗微分图测定心输出量(CO)的方法,即Kubicek公式[2]。80年代初,Sramek等提出了锥台模型的计算公式,对Kubicek公式进行了修正[3]。通过大量的临...  相似文献   

12.
心阻抗微分图是一种无创性测量心输出量的方法。由于其操作简便、安全、结果稳定、重复性好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采用CACH - 2 0 0 2无创血流动力监测系统对正常人、高血压病及冠心病病人进行检测 ,分析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及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体检确诊近期无心血管疾病者2 5 4人为正常对照组 ,男 12 9人 ,女 12 5人。平均年龄 6 1± 13岁 (35~ 70岁 )。符合WHO确定冠心病诊断标准 42 1例 ,男2 17例 ,女 2 0 4例 ,平均年龄 6 2± 12岁 (38~ 72岁 )。心功能分级按NYHA标准 :Ⅰ级 2 16例 ,Ⅱ级 138例 ,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舒张期主动脉向外周的供血量。方法基于心阻抗图非线性理论,导出舒张期流向外周的供血量(Vd)、流量(FQ)、流量指数(FQI)的计算公式,分别测量心衰组(n=52)和正常对照组(n=50)的Vd、FQ、FQI。结果心衰组的Vd、FQ、FQI非常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1),但收缩期向外周的供血量下降不多。结论患者心输出量的减少,对收缩期向外周的供血量影响不大,而主要表现为舒张期向外周供血的减少。  相似文献   

14.
心输出量(CO)是衡量心脏功能的基本指标,心输出量及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监测对于临床上危重病人的抢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肺动脉漂浮导管"热稀释法"是被公认检测 CO的"金标准".但由于是有创性检查,操作复杂并可引起一些严重并发症,护理要求高,费用大,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电阻抗无创心输出量(ICG)监测是一项无创、连续、简便、安全、可靠的新型监测技术.电阻抗无创心输出量(ICG)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胸阻抗血流图(胸部生物电阻抗技术:TEB)的一种间接测量方法,利用心脏射血所引起的胸部血流阻抗的改变来计算每搏射血输出,进一步计算出心排血量和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一些研究表明,电阻抗测定心排血量与有创性方法有很好的相关性[1-4].  相似文献   

15.
应用呼吸阻抗图和肺阻抗图探讨肺心病与膈肌疲劳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肺心病与膈肌疲劳的关系。方法对64例肺心病患者进行呼吸阻抗图和肺阻抗图检测,分组统计膈肌疲劳图形阳性率;并对阳性组和阴性组进行肺阻抗图各参数比较。结果(1)肺心病伴与不伴呼衰组膈肌疲劳图形阳性率分别为75%与21.9%;(2)肺心病伴与不伴心衰组膈肌疲劳图形阳性率分别为80%与46.3%;(3)膈肌疲劳阳性组与阴性组肺阻抗图各参数均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肺心病的呼衰、心衰与膈肌疲劳互为因果,但肺心病严重程度与膈肌疲劳不一定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心阻抗图与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监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常规治疗前后中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常规治疗前后的BNP。利用心阻抗监测仪器观察治疗前后每搏心输出量(stroke volume,SV)、每分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肌收缩加速度指数(acceleration index,ACI)、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外周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左心室做功指数(left cardiac work index,LCWI)、胸腔液体量(thoracic fluid content,TFC)、射血前期(pre-ejection period,PEP)、左心室射血时间(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time,LVET)、收缩时间比率(systolic time ratio,STR)(STR=PEP/LVET)等多项参数的变化,并分析治疗前后参数差值与BNP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比较治疗前后的心阻抗参数和BNP,提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且其中CO、ACI、STR、TFC与BNP水平间具有相关性(r=-0.428、-0.845、0.564、0.410,P均  相似文献   

17.
谢龙山  苏祖佑 《临床荟萃》1997,12(14):637-639
心肌炎时,由于心肌受损可导致心功能障碍。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左室功能的研究,而对其右室系统及其受损情况报道甚少。本文用肺阻抗微分图检测64例小儿心肌炎右室收缩时间间期(RSTI),借以估价其右室收缩功能变化,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 阻抗血流图(简称血流图)可用以记录脑、心、肺、肢、肾等部位的搏动性供血情况,作者应用XLJ—71—2型晶体管血流图仪接入心电图机进行描记对20例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肾血流图的测记,并与24例青年人对照分析,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20例老年人,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在60~68岁之间,平均62.5岁,对照的青年组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在20~30岁之间,平均26岁,测定前已作有关检查排除高血压、冠心病、肾脏及其血管疾病,检查时通过高频电流测两个电极间的肾电阻抗变化,联接心电图机,分左右两侧肾记录,电极采用镀银方形板。电极位置:右肾取第一腰  相似文献   

19.
郝彩莲  解宝鑫 《中国康复》1990,5(3):117-119
本文观察了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脑阻抗血流图改变,并与我院开展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报研究(简称中风预报)的监察资料加以对比分析。结果示:中风预报值越高,脑阻抗血流图结果异常改变者所占比例越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人体位改变对脑阻抗血流图各参数的影响。方法 应用阻抗测试仪描记90人静息状态下坐、卧位时的脑阻抗血流图并测量出图形特征参数值。通过性别、年龄分组,计算每组受检者不同体位9个指标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建成参考值范围表。对坐、卧位各参数值行配对t检验。结果 坐及卧位所测枕乳和额乳的大部分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临 床实验中应注意体位改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