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期和哺乳期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干预对子代哮喘大鼠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Smad3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1,25-(OH)2D3干预组和对照组。受孕第7天起,以隔天灌胃的方式分别给予低、中剂量及高剂量组2、10、20 μg/mL 1,25-(OH)2D3,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直到子代大鼠生后21 d断乳为止。制备子代大鼠哮喘模型。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TGF-β1和Smad3的表达变化。结果:(1)各组仔鼠哮喘模型支气管炎症程度不同,与对照组相比,低、中剂量组炎症反应减轻,而高剂量组则加重。(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及pSmad3在低、中剂量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在高剂量组则表达明显增高(P<0.05)。(3) 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中剂量组TGF-β1和Smad3 mRNA表达降低(P<0.05),而高剂量组两者的mRNA表达增高(P<0.05)。结论:在大鼠哮喘模型中,1,25-(OH)2D3可能通过维生素D受体信号通路,进而调节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鼠生命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气道高反应性及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鼠生命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气道高反应性及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用性成熟的雌性Wistar大鼠共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各8只.于受孕第7天起隔天以灌胃的方式给于各组大鼠不同剂量的1,25(OH)2D3(浓度分别为2、10、20μg/ml),直到子代大鼠生后21 d离乳为止;对照组以DMSO-PBS代替.子代大鼠离乳后,用卵清蛋白作为致敏原制备哮喘大鼠模型.通过测定跨肺压和气体流速来计算大鼠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并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LAF)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细胞计数.结果 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大鼠气道阻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气道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低剂量组大鼠肺顺应忤较中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但两者气道阻力的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鼠生命早期适量的1,25(OH)2D3干预,可改善哮喘大鼠的肺功能,减少嗜酸性细胞浸润,而过量则具有有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表达的影响及维生素D参与控制哮喘气道炎症及与激素协同作用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维生素D干预组、布地奈德干预组、布地奈德联合维生素D干预组,每组8只。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肺组织RANTES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RANTES的含量;实时定量PCR测定RANTES mRNA的表达。结果:哮喘组大鼠气道炎症反应最明显,出现炎症细胞浸润、气道狭窄变形及平滑肌的断裂,各个干预组较哮喘组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布地奈德干预组的缓解程度优于维生素干预D组;联合干预组的病理改变最轻,与正常对照组相近。哮喘组大鼠肺组织及BALF中RANTES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干预组的表达较哮喘组有不同程度下降,除维生素D干预组与哮喘组BALF中RANTES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干预组与哮喘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干预组肺组织及BALF中RANTES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单独使用布地奈德及维生素D组(P<0.05);哮喘组RANTES 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各干预组较哮喘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但各干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联合干预组RANTES mRNA表达的下降幅度最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大鼠BALF、肺组织中的RANTES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维生素D干预可以降低其表达水平,提示维生素D可以通过调节RANTES的表达来减轻气道炎症反应;且维生素D可以协同布地奈德进一步降低RANTES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生命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大鼠哮喘模型的影响与机制.方法选用性成熟的雌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各8只.于受孕第7天起隔天以灌胃的方式给予各组大鼠不同剂量的1,25(OH)_2D_3,对照组以DMSO-PBS代替.子代大鼠离乳后,从每组中随机取出8只制备哮喘模型.HE染色肺组织切片;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0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I(ICAM-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肺组织病理变化: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气道炎症和嗜酸性细胞浸润均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则明显高于对照组.(2)血清及BALF中IL-10浓度:血清中,低剂量组[(30.2±2.8)pg/ml]和中剂量组[(51.5±6.6)pg/ml]IL-10浓度均高于对照组[(18.7±4.7)pg/ml](P<0.05),且中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0.05),而高剂量组[(15.4±3.5)pg/ml]无明显变化(P>0.05);BALF中,与对照组[(59.1±14.4)pg/ml]相比,低剂量组[(58.1±3.4)pg/ml]无显著性变化(P>0.05),中剂量组[(90.0±14.3)pg/ml]IL-10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45.3±6.5)pg/ml]低于对照组(P<0.05).(3)ICAM-1在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命早期适量的1,25(OH)_2D_3干预可改善大鼠肺部炎症,减少嗜酸性细胞浸润,而过量则加重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1,25(OH)_2D_3对IL-10及支气管上皮ICAM-1表达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哮喘小鼠肺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卵清蛋白混合液致敏并雾化吸入建立哮喘小鼠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在每次激发前分别按1、4、10μg/kg给予腹腔注射1,25-(OH)2D3混合液,对照组和哮喘组以生理盐水替代。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气道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HMGB1、IL-17蛋白表达的变化,RT-PCR检测HMGB1及IL-17m 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哮喘组气道壁厚度、HMGB1和IL-17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低、中剂量组气道壁厚度、HMGB1和IL-17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哮喘组,且上述指标在中剂量组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但高剂量组中气道壁厚度、HMGB1和IL-17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哮喘组(P0.05)。结论 HMGB1及IL-17可能参与哮喘气道重塑过程;适量1,25-(OH)2D3能改善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大剂量1,25-(OH)2D3可加重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分析维生素D及其受体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泌尿外科收治的因UPJO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患儿为UPJO组(n=10),因肾脏肿瘤行肾与输尿管切除术的患儿为对照组(n=8)。收集两组术前血标本检测维生素D三项(25-羟维生素D 2、25-羟维生素D 3及总25-羟维生素D的含量)。取两组术中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转化生子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及钙黏蛋白E的含量。结果两组术前血标本中25-羟维生素D 2、25-羟维生素D 3及体内总25-羟维生素D的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UPJO组VDR、TGF-β、钙黏蛋白E的平均值分别为(771.6±70.57)ng/每克总蛋白,(131.0±10.33)ng/每克总蛋白及(125.5±10.98)ng/每克总蛋白;对照组分别为(2128±251.8)ng/每克总蛋白,(82.3±6.834)ng/每克总蛋白及(386.6±78.71)ng/每克总蛋白。两组UPJ标本中VDR、TGF-β、钙黏蛋白E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JO组VDR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VDR可能与UPJO发生相关,初步推测其机制可能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VDR表达量减少引起TGF-β表达量明显升高,使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组织纤维化加重,进而导致或加重UPJO。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1,25-(OH)2D3 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30 只雌性BALB/c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1,25-(OH)2D3 干预组。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联合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干预组于每次激发前0.5 h 给予腹腔内注射1,25-(OH)2D3,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气道结构变化;采用RT-PCR 法从mRNA水平及免疫组化法从蛋白质水平检测HMGB1 及TLR4 表达的变化;同时对相关变量进行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 哮喘组气道壁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干预组较哮喘组气道壁增厚程度明显减轻(P<0.05)。哮喘组HMGB1、TLR4 的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均P<0.05);而干预组HMGB1、TLR4 的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哮喘组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肺组织内HMGB1 蛋白与TLR4 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HMGB1 mRNA 及TLR4 mRNA 的表达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在哮喘气道重塑模型中,HMGB1 及TLR4 可能参与哮喘气道重塑过程;1,25-(OH)2D3 可改善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哮喘小鼠肺内HMGB1 及TLR4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日光暴露方式的紫外线强度变化以及添加维生素D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用21 d断乳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直接日光暴露、正常饲料组(直晒+D组),直接日光暴露、缺乏维生素D饲料组(直晒缺D组),双层玻璃遮挡下日光暴露、正常饲料组(隔晒+D组),双层玻璃遮挡下日光暴露、缺乏维生素D饲料组(隔晒缺D组),避光正常饲料组(避光+D组)及避光缺乏维生素D饲料组(避光缺D组).实验期60 d.ZQJ-254型紫外线测定仪检测B波紫外线强度.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肾脏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表达情况及胫骨骨小梁矿化沉积率(mineral addition rate,MAR)的差异.结果 ①室外紫外线强度为0.042 9 w/m2,双层玻璃遮挡后紫外线强度为0.006 4w/m2,紫外线强度衰减了85.1%.②直晒缺D组的肾脏VDR表达(0.56 ±0.14)与隔晒缺D组(0.56 ±0.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避光+D组(0.46 ±0.07)与避光缺D组(0.47 ±0.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8.③骨矿化沉积率直晒缺D组[(0.91 ±0.23)μm/d]与隔晒缺D组[(0.72 ±0.18)μ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避光+D组[(0.71 ±0.19)μm/d]与避光缺D组[(0.64±0.21)μ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3;直晒+D组[(1.24 ±0.26)μm/d]与直晒缺D组[(0.91 ±0.23)μm/d]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4;直晒+D组/避光+D组,P<0.001.结论 日光暴露是大鼠骨矿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虽然双层玻璃遮挡后的紫外线强度削减了85.1%,但在暴露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隔着玻璃进行日光浴可以使大鼠肾脏VDR的表达接近直接日光暴露组;添加维生素D可增强日光暴露对骨矿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使正在生长的骨骼在成骨过程中不能正常沉着钙盐而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目前认为环境因素及营养因素等是主要致病原因,但遗传因素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正逐渐受到重视.维生素D是人体内钙稳态和骨代谢的主要调节因子之一,其在体内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是1,25-(OH)2D3.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是介导1,25-(OH)2D3发挥生物学效应的核内生物大分子,VDR是由VDR基因编码,因此VDR基因是研究骨代谢性疾病遗传基础的候选基因之一.文章就VDR基因多态性与佝偻病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类固醇激素,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结合构成1,25 (OH)2D3/VDR信号通路参与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糖代谢、脂代谢、水代谢等多种生物功能的调节.水通道蛋白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疏水跨膜蛋白,在特殊的组织或细胞中如肾小管、内分泌腺、红细胞等细胞膜上特异表达,参与体内水平衡及代谢的调节.维生素D可以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糖尿病肾病等疾病中起积极的作用,而水通道蛋白作为评价肾脏疾病进展及肾脏功能的新指标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有研究证实维生素D在参与调节水通道蛋白的表达,维生素D和水通道在肾脏损伤及慢性肾脏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维生素D 受体(VDR)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中的表达动态变化和作用。方法 选取120 只4 周龄雄性BALB/c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80),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B3 病毒制备VMC 模型,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DMEM 液作为替代。分别在注射3、7、14和28 d 后各处死15 只实验组小鼠和10 只对照组小鼠,取小鼠心脏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VDR 的表达动态变化,并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的病理变化。结果 实验组小鼠接种病毒后VDR表达显著升高,并在第7 天表达水平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在第28 天仍处于较高水平(PPP结论 VDR可能参与了VMC发病的炎性免疫过程。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遗传因素是否参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目前尚未明了。拟通过研究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探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159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童和78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I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组之间VD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VDR基因FokI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FF(37%),Ff(51%),ff(12%)和FF(18%),Ff(55%),ff(27%),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χ20.01(2)=9.210,χ2=13.3880,P<0.01);佝偻病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VDR基因FokI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F(63%),f(37%)和F(46%),f(54%),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χ2=6.18,P<0.05)。佝偻病患儿F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63%vs46%)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而佝偻病患儿f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7%vs 54%)。结论:VDR基因FokI酶切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孕期维生素 D(VitD)缺乏对子代大鼠肺形态发育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VitD 缺乏模型组(每组6只)。对照组正常饲养;模型组予以避光、不含 VitD 的饲料喂养,2周后与成熟 SD 雄性大鼠交配,每组取孕20 d的胎肺及生后1 d 新生鼠肺,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肺形态结构, RT-PCR 及 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肺组织PDGF-A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光镜下,模型组子鼠肺泡平均表面积、平均呼吸膜周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平均肺泡间隔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电镜下,模型组子鼠的板层小体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成熟细胞器较少见。RT-PCR 及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子鼠肺组织PDGF-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 VitD 缺乏抑制孕晚期胎鼠及新生大鼠的肺形态发育。VitD 缺乏能显著抑制肺组织 PDGF-A 表达;PDGF-A表达减低可能是VitD缺乏抑制大鼠肺发育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Ai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s and vitamin D was studied in a case‐series that included effects of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Methods: Serum 25OH vitamin D (25OHD) levels in 54 Swedish depressed adolescents were investigated. Subjects with vitamin D deficiency were given vitamin D3 over 3 months (n = 48). To evaluate well‐being and symptoms related to depression and vitamin D status, the WHO‐5 well‐being scale, the Mood and Feelings Questionnaire (MFQ‐S) and a vitamin D deficiency scale were used. Results: Mean serum 25OHD in the depressed adolescents was 41 at baseline and 91 nmol/L (p < 0.001) after supplementation. Basal 25OHD levels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well‐being (p < 0.05). After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well‐being increased (p < 0.001)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eight of the nine items in the vitamin D deficiency scale: depressed feeling (p < 0.001), irritability (p < 0.05), tiredness (p < 0.001), mood swings (p < 0.01), sleep difficulties (p < 0.01), weakness (p < 0.01), ability to concentrate (p < 0.05) and pain (p < 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melioration of depression according to the MFQ‐S (p < 0.05). Conclusion: This study showed low levels of vitamin D in 54 depressed adolescent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vitamin D and well‐being, and improved symptoms related to depression and vitamin D deficiency after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