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和支气管炎等不同呼吸系统疾病气道反应性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Astograph法气道反应性测定技术,对42例哮喘患儿、3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36例支气管炎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分别对反映气道敏感性和气道反应性的Dmin、SGrs、PD35等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估。结果哮喘组、CVA组和支气管炎组患儿的Dmin、SGrs、PD35等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CVA组与支气管炎组患儿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哮喘组与CVA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病、CVA和支气管炎等不同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气道反应性及气道敏感性均高于健康儿童,而不同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气道反应性、气道敏感性变化也各不相同,以此可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肺常规通气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 5月至2011年5月确诊为哮喘或CVA的患儿140例,分为哮喘急性发作组(发作组,50例)、哮喘缓解组(缓解组,50例)和CVA组(40例);同期正常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4组儿童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25%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用力呼气75%流速(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75/25)等7项肺功能指标。结果:发作组患儿各项肺功能指标如大气道指标FVC、FEV1、PEF、FEF25及小气道指标FEF50、FEF75、MMEF75/25的实际值/预计值平均水平均<80%,且以FEF50、FEF75、MMEF75/25等小气道指标下降为著。CVA组患儿小气道指标FEF75、MMEF75/25实际值/预计值的平均水平<80%。发作组各项肺常规通气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缓解组、CVA组FVC、FEV1、FEF25及 MMEF75/25实际值/预计值的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发作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缓解组和CVA组;CVA组与缓解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存在大小气道功能障碍,以小气道功能障碍为主;CVA患儿以小气道功能轻微障碍为主,与哮喘缓解期相似。  相似文献   

3.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55例肺功能改变与临床表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对该院哮喘门诊1998年8月至1999年9月收治的5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进行肺功能测定与临床表现分析。方法 对该组患儿进行变应原试验及肺功能测定,并与15例哮喘儿童(哮喘组)及1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肺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咳嗽变异性哮喘组肺功能FEV1.0,FEV50,PEF值分别为79.6±14.3,63.1±17.4,81.4±16.5;对照组为98.9±8.6,89.6±14.7,103.4±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4.59,4.59,4.61,均P<0.01。而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误诊的原因主要为对CVA缺乏认识,未做肺功能测定及变应原试验,CVA与哮喘有相同的病理基础,部分CVA可发展为典型哮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支气管激发试验及小气道功能改变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在三家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儿353例,年龄(7.45±2.58)岁,分别进行常规通气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及问卷调查,对比分析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及阴性患儿肺功能的差异。结果在353例慢性咳嗽患儿中,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并符合CVA诊断的患儿200例(56.66%)。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组患儿夜间咳嗽及剧烈干性咳嗽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而晨起/日间咳嗽及湿性咳嗽的比例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组患儿有特应性皮炎和鼻炎病史比例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组反映小气道功能的FEF75(%)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气道高反应性和小气道功能下降是CVA重要的病理特征,支气管激发试验及常规肺功能检测对CVA的诊断及慢性咳嗽病因的相关性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快速脱敏疗法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 45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快速脱敏组 (A组 ) 2 4例和常规脱敏组 (B组 ) 2 1例 ,选用皮试阳性反应最明显的一种为脱敏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全部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 6个月后进行气道反应性和肺功能测定。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 83.33% ,B组为 46 .72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治疗后气道反应性和肺功能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快速脱敏疗法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的近期疗效、气道反应性的降低和肺功能的改善均优于常规脱敏法 ,更能尽快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6.
李敏  李兰  宋丽  张蕾 《临床儿科杂志》2008,26(5):430-432
目的 探讨气道反应性检测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38例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年、2年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同时吸人浓度倍倍递增的乙酰甲胆碱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最大呼气流量(PEF)、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最(MMEF)及比气道传导率下降35%或以上时吸入乙酰甲胆碱浓度(PC35 sGaw).PC35 sGaw≤8 mg/ml为激发试验阳性,观察随防时间为2年.结果 所有患儿对吸入糖皮质激素 长效β2激动剂(ICS LABA)的联合治疗反应良好,97.4%的患儿达到临床完全控制.治疗后肺功能仅2例存在轻微异常,FEV1、MMEF、PEF随治疗时间的增加明显升高,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道反应性测定在治疗后3个月、1年、2年PC35 sGaw浓度分别为(0.735±0.573)mg/ml、(1.47±1.289)mg/ml及(3.827±2.258)mg/ml,但至2年时仍有57.9%的患儿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均为轻度气道高反应.结论 哮喘临床指标达到完全控制的时间早于气道反应性达到理想水平的时间,气道反应性指标在联合治疗长期随访以及调整治疗方案中的价值优于临床症状和肺功能,PC35 sGaw可作为评价疗效、指导治疗方案调整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神经心理发病机制,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有利的干预措施。方法将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220例随机分为常规GINA方案吸入治疗1组(116例)和常规GINA方案吸入治疗加脑电生物反馈治疗2组(104例),同时选择保健门诊同性别,同年龄,家族中无精神病、癫疒间及智力低下儿童80例为对照组。三组儿童(哮喘患儿一经诊断明确后在未治疗前)均检测血清皮质醇(8 am和4 pm)、神经生长因子(NGF)、脑电波θ/β比值;哮喘患儿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再次复查对上述指标。结果哮喘患儿与对照组儿童的脑电波θ/β比值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治疗2组θ/β比值接近正常对照组儿童。哮喘患儿在治疗前,8 am和4 pm皮质醇数值均较对照组儿童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组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组6个月后皮质醇8 am测定值较未治疗前明显上升,下午则无明显变化;哮喘组患儿治疗前的NGF数值明显较对照组儿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组治疗后NGF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组NGF数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度的神经心理调节可协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初始治疗前气道炎症类型与病情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以87例轻-中度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ICS)前进行痰液诱导及诱导痰细胞学分析,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痰液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ELISA法检测痰液IL-8、TGF-β1,儿童肺功能仪检测基础肺功能和小气道通气指标、乙酰甲胆碱(Mch)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气道高反应性(AHR)。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例轻-中度哮喘患儿根据诱导痰液EOS%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哮喘组(EA)64例,非嗜酸性粒细胞哮喘组(NEA)23例,EA与NEA组ICS治疗前痰液细胞学构成比、诱导痰上清液ECP、IL-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FEV1%预测值(FEV1%pred)、PEF%pred、中-重度AHR%、小气道阻塞(%)、痰液TGF-β1水平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S治疗4周后EA组基础肺功能指标、气道高反应性、小气道通气功能明显改善,而NEA组改善不明显。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初治痰液EOS%、FEV1%预测值、痰液TG...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儿童慢性咳嗽尤其与哮喘相关的慢性咳嗽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117例5~16岁慢性咳嗽患儿的血清ECP和肺功能,其中哮喘发作组53例,哮喘缓解组3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组22例,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组12例;另设24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血清ECP水平在哮喘发作组及咳嗽变异型哮喘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缓解组、PND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最大呼气峰流速(PEF)预计值、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3)预计值、用力肺活量(FVC)预计值哮喘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哮喘缓解组、PND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变异型哮喘组PE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V3、FV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ECP是导致气道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重要介质,血清ECP水平可反映气道高反应性发展的早期阶段,在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具有特异性及敏感性。ECP可作为慢性咳嗽鉴别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可用于筛选不典型哮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与哮喘患儿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273例哮喘患儿,测量肺功能并同时完成C-ACT评分,以第1秒用力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作为通气功能指标与C-ACT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乙酰甲胆碱激发实验将气道反应性分为重度、中度、轻度和极轻度4级,比较各级间C-ACT得分及大小气道通气功能指标的差异,研究C-ACT与通气功能及气道反应性的关系。结果 C-ACT与FEV1%、PE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5和0.34(P<0.01),去除就诊前4周患上呼吸道感染和小于7岁的患儿后,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2和0.52(P<0.01);气道反应性重度和极轻度组间C-ACT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和轻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CT评分与哮喘患儿通气功能、气道反应性有较好的相关性,就诊前4周内是否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和年龄是影响其相关性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132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56例次),其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44例次)、感染/感染后咳嗽(22例次)、变应性咳嗽(8例次)、胃食管反流性咳嗽(5例次),3例次为其他病因。感染/感染后咳嗽在婴儿组(<1岁)、幼儿组(1岁~)、学龄前儿童组(3岁~)、学龄期儿童组(6~14岁)间的病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8,P=0.001),其中<1岁的婴儿组感染/感染后咳嗽的比例高于其他3个年龄组(P<0.05)。感染/感染后咳嗽是婴儿组(<1岁)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幼儿组(1岁~)、学龄前儿童组(3岁~)、学龄期儿童组(6~14岁)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变应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有较高比例的个人过敏史、不良外界环境接触史以及家族过敏/哮喘史。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感染后咳嗽是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不同年龄组患儿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不同。具有个人过敏史、不良外界环境接触史以及家族过敏/哮喘史的慢性咳嗽患儿更易患变应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方法 对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02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2例患儿的病因分布为:感染后咳嗽81例(40.1%),咳嗽变异性哮喘71例(35.1%),上气道咳嗽综合征43例(21.3%),异物吸入3例(1.5%),胃食管反流性咳嗽1例(0.5%),多发性抽动症2例(1.0%),先天性呼吸道疾病1例(0.5%)。119例(58.9%)慢性咳嗽是单病因所致,83例(41.1%)有多种病因。不同年龄组(< 1岁、1岁~、3岁~、6~14岁)和不同咳嗽性质组(湿咳、干咳)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儿童慢性咳嗽的前三位主要病因为: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咳嗽性质的患儿其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慢性咳嗽常见病因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其对各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 - 2009年12月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初诊患儿496例,按慢性咳嗽诊断程序作出慢性咳嗽初步诊断并按时随访,根据随访患儿治疗效果得出最终诊断.结果 496例患儿中感染后咳嗽(PIC)69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和变应性咳嗽(AC)219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139例.CVA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夜间咳嗽、干性咳嗽、特应性体质;UACS的临床特征主要为湿痰咳嗽、晨起咳嗽.结论 儿童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为CVA、UACS、AC和PIC.各种病因的慢性咳嗽具有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其病因构成及临床特征可为经验性诊治慢性咳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病因及与瞬时感受器离子通道受体1 (TRPV1) 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对195例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患儿首次就诊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以明确病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 (PCR-RFLP)方法对其进行TRPV1基因rs222747、rs222748、rs8065080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析。205例健康或无慢性咳嗽的外科患儿作为对照。结果:195例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患儿病因分布如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96例(49.2%)、CAV合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CVA+UACS)48例(24.6%)、感染后咳嗽34例(17.4%)、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17例(8.7%)。 TPPV1基因rs222747、rs222748、rs8065080位点均可检出3种基因型:rs222747(CC、GC、GG);rs222748(CC、TC、TT);rs8065080(CC、TC、TT)。rs222747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不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故未进行下一步分析。慢性咳嗽组和对照组比较rs222748位点、rs8065080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经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患儿中CVA、UACS、感染后咳嗽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TRPV1基因rs222748和rs8065080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5.
妥洛特罗贴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妥洛特罗贴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6例CVA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给予妥洛特罗贴剂,用法:1~3岁0.5 mg,>3~9岁1.0 mg,>9~12岁 2.0 mg,每日1贴.对照组给予盐酸丙卡特罗片剂,用法:6岁以下1.25 μg·kg-1·次-1,6岁以上25 μg·次-1,2次·d-1.治疗2周后进行咳嗽症状评分,根据咳嗽程度的转变进行疗效判定,观察不良反应,并测定其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肺通气功能异常者(FEV1、PEF一项以上<80%)行支气管舒张试验,肺通气功能正常者行运动激发试验.结果 1.治疗组第3天咳嗽症状明显减轻,较对照组止咳见效时间更短(P<0.05);2.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79.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FEV1、PEF明显改善(Pa<0.05);4.妥洛特罗贴剂与盐酸丙卡特罗片剂在减轻呼吸道高反应性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5.妥洛特罗贴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依从性好.结论 妥洛特罗贴剂在儿童CVA治疗中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小儿慢性咳嗽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小儿慢性咳嗽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以干咳为主的263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肺功能检测,其中气道阻力增高者加做支气管舒张试验,改善率>20%为阳性。结果115例支气管舒张试验中阳性共71例,支气管舒张前后呼吸阻抗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有助于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诊断,在小儿慢性咳嗽鉴别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儿童慢性咳嗽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的临床症状,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或呼气流量的变异率异常。支气管舒张剂对咳嗽治疗的有效性是该症的基本诊断条件,肺通气功能和气道高反应性检查则是诊断的关键方法。在临床上应注意CVA与其他疾病的鉴别。使用抗炎药物的早期干预,有利于预防典型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福州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ng SP  Liu YL  Dong L  Hua YH  Guo YH  Lu Q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2):103-105
目的 探讨福建省福州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 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与<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8年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的标准,对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哮喘专科门诊诊断的364例慢性咳嗽患儿,按照指南的诊断流程询问病史,进行体检、辅助检查,初步确定病因后,并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分别在初诊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对患儿进行随访,根据辅助检查及疗效判定病因诊断,进而分析病因构成比.结果 364例慢性咳嗽患儿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171例(47.0%),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04例(28.6%),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58例(15.9%),胃食管反流17例(4.7%),支气管异物3例(0.8%);引起慢性咳嗽只有单一病因的299例(82.1%),同时有2种病因的56例(15.4%),同时有3种病因的9例(2.5%).结论 福建省福州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胃食管反流、支气管异物;不同年龄组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不同;部分患儿合并有2或3种病因,表明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呈多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is a common pediatric symptom with complex causes and its diagnosis is difficult; chronic cough affects the life of children in both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also learning.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in Fuzhou area of Fujian province. Method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364 children with chronic cough who visited the asthma specialist clinic of Children's Hospital of Fuzhou, Fujian Province from March 2009 to April 2010. The diagnosis was made according to Guideline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Cough in Pediatrics published in 2008. Among the patients, 241 were boys and 123 girl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age groups: group 1, 1 to 3 years old (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group, n =75); group 2, 4 to 6years old (pre-school group, n =215 ); and group 3, over 7 years (school-age group, n = 74), the mean age was (4.8 ± 1.1) years (3 months to 14 years), course of the illness was (4.5 ± 1.8) months (4 weeks to 38 months ). Mycoplasma pneumoniae was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Result The causes of chronic cough were as follows: 171 cases (46. 98% ) had cough variant asthma; 104 cases ( 28.57% ) had 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58 cases ( 15.93% ) had respiratory infections; 17 cases (4.67% ) ha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3 cases (0.82% ) had foreign bodies. Totally 9 cases (2.47% ) had chronic cough associated with 3 causes; 56 cases ( 15.38% ) had 2 causes and 299cases ( 82.14% ) had single cause. The main causes of cough in the group of pre-school children were cough variant asthma and 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The proportion of the 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in school-age children group was the highest among the 3 age groups, which is flowed by cough variant asthma.Conclusion The causes of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were cough variant asthma, 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cough after infectio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and foreign bodies in Fuzhou area of Fujian province. Children with chronic cough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had different etiology, in about 18% of the children the etiology of chronic cough was associated with 3 or 2 causes, indicating that the causes of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are multifacto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