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时间长、进展迅速,不易缓解,心电图改变明显,大部分经治疗转变为稳定性心绞痛,少部分最后恶化为急性心肌梗塞.我院数年来收治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在住院期间,有11例恶化为急性心肌梗塞,其中透壁梗塞9例,心内膜下梗塞2例,对于整个治疗过程分析有助于发现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注意,减少以后工作中不稳定心绞痛恶化为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1临床资料1.1对象 均为数年来收治入院的不稳定心绞痛恶化为急性心肌梗塞的 11例病人,诊断符合 WHO的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其中透壁梗塞9例,心内膜下梗塞2例…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塞后心绞痛是心绞痛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生于急性心肌梗塞后的早期。患心肌梗塞后心绞痛的病人易发生再梗塞和猝死,其近期死亡率较高,可达17%~50%。目前对此病,单纯用西药治疗效果不甚显著。自1992年以来,我们以中药专方为主,治疗心肌梗塞后心绞痛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余自成 《上海医药》1998,10(4):35-37
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一种急性心肌局部缺血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它是介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为一种暂时状态,可以转变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以随症状消失而自然缓解,有9%~25%的UAP患者会转化为心肌梗塞,也有猝死于室性心律失常者。UAP是心性猝死及急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对其对预后评价,分别测定了13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1例变异性心绞痛、22例稳定性心绞痛和20名健康人的心肌肌钙蛋白T和肌酸磷酸肌酶同工酶。结果,在51例Ⅲ级不稳定性心绞痛中有24例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平均浓度为061μg/L,3例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升高者心肌肌钙蛋白T也同时升高。在21例变异性心绞痛、22例稳定心绞痛、20名健康人和88例Ⅰ、Ⅱ级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心肌肌钙蛋白T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无一例阳性。在24例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的Ⅲ级不稳定性心绞痛中,有2例在院内发生猝死,7例在院外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为375%。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升高的患者和所有心肌肌钙蛋白T阴性者未发生猝死或急性心肌梗塞。心肌肌钙蛋白T阳性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者预后较差,易发生猝死或急性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5.
心绞痛:长程β阻滞剂治疗心绞痛,突然停药可能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塞。Anderson等报道6例停服普萘洛尔后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3例发生心肌梗塞,1例死亡。Miller等报道20例β阻滞剂治疗者中,突然停药后2例可能因缺血加重而死亡,3例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如在治疗1~2日后停药、或在静息时而不在活动时停药则很安全。心肌梗塞:β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停药后,新的缺血现象似不增加。这可能因为这类患者同时应用其他抗缺血药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型心绞痛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包括了初发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和各型自发性心绞痛在内。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积极的临床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防止急性心肌梗塞与猝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1 对象与方法 观察的60例病人均为1997-1999年以来本院的住院病  相似文献   

7.
关宇宏 《黑龙江医药》2004,17(4):314-314
不稳定心绞痛(UAP)是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对象。约有10%的UAP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约50%以上的急性的心肌梗塞由不稳定心绞痛发展而来的。为了有效控制减少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观察丹奥(奥扎格雷,辽宁丹东制药厂)的药效,我们用丹奥治疗常规治疗症状不理想的不稳定心绞痛,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梗塞后心绞痛是指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后24小时至1个月以内的心绞痛而不伴有新的心肌梗塞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的升高。本文就我院1985年8月至1994年7月收治的梗塞后心绞痛43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讨论,旨在探讨梗塞后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积极探讨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近3年来针对5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并与同等数量未服用该药的患者作一对比分析.证实氯吡格雷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临床用药经验探讨异舒吉与降纤酶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痛的临床价值。方法为选择不稳定型心纹痛病人102例,分为治疗组54,给予异舒吉与降纤酶静点。对照组48例,给予硝酸甘油及蝮蛇抗栓酶静点,观察心绞痛缓解率、心肌梗塞发生率及猝死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解率98.1%,心肌梗塞发生率5.6%,猝死率1.9%。对照主绞痛肝率79.2%,两组比较P〈0.01。结论:异舒吉与降纤酶可作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1.
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性心绞痛包括恶化性劳力型心绞痛,初发性劳力型心绞痛,心梗前状态及心梗后心绞痛。亦有将变异性心绞痛包括在内者,本组专指前4者。不稳定性心绞痛往往是心肌梗塞及猝死的前驱信号。因此,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总结了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体会。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66.6岁。恶化性劳力型心绞痛10例,初发性劳力型3例,心梗前状态2例,心梗后心绞痛5例。其中有3例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2例发生了再发心肌梗塞。1·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常规给于卧床、吸氧、镇静、止痛,祛除诱因…  相似文献   

12.
查济东 《海峡药学》2010,22(11):106-108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及对照组(70例,常规抗心绞痛西药治疗)。观察心绞痛缓解情况、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及部分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95.7%,对照组80.0%,心律失常发生率治疗组15.7%,对照组35.7%;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治疗组1.4%,对照组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及部分心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且能减少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心绞痛(UAP)是指稳定劳力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约10%可发生心肌梗塞。自1993年2月~1997年5月我们在常规治疗UAP未获显效的基础上,加用肝素LDH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中初发UAP 16例,恶化劳力型AP 12例(有陈旧心梗史2例),自发UAP 9例(有陈旧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病情进展迅速,临床症状重,如处理不及时、不合理,可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近年来对UAP的治疗十分重视。我们对41例UAP患者进行了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组缺血性心脏病症候群。它常是急性心肌梗塞或严重心律失常以至猝死的先兆,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很有必要。现将我院自1970年至1980年收治的21例小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1例中,男16例,女5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42岁,平均54岁。既往有心绞痛史10例,心肌梗塞史3例。其发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19例,糖尿病2例,高脂血症8例,肥胖12例。发病前有过劳、饱餐者6例,有精神紧张因素者10例。二、本组病例系入院前4周内新发生心绞痛,或以往有心绞痛最近增剧,或卧位(包括睡眠)发生心绞痛者。其发作频度,每日1次1例,每日3~6次12例,不规则者6例,持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易并发心肌梗塞及猝死,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范畴,其病理特点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导致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减少,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绞痛,有报道[1]奥扎格雷钠具有明显改善心绞痛患者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患者临床表现,笔者应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64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潘昶 《天津药学》2007,19(3):34-36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是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对象,约有15%的不稳定心绞痛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约50%以上的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不稳定心绞痛发展而来[1]。因此,对不稳定心绞痛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笔者使用逐瘀通脉胶囊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76年1月~83年5月收治糖尿病255例,其中合并冠心病92例,对临床表现及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可能因素做如下分析: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肯定,除外其他心脏病,并有下列表现之一或以上者:(1)典型心绞痛;(2)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伴心电图及酶学改变或陈旧性心肌梗塞有病理性Q波者;(3)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  相似文献   

19.
杜福昌  于洪杰 《江苏医药》1992,18(10):525-528
对11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了为期2.5年的前瞻性观察。于此期间发生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塞6例,冠心病猝死1例,非心源性死亡3例。急性心肌梗塞的平均年发生率为2.2%。其中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为4.0%,68例稳定型心绞痛为1.2%。经单因素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绞痛程度、病型及阵发性缺血型ST-T 改变的程度为其影响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吸烟及动脉血压增高也为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4例符合不稳定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通过心肌标记物测定排除非ST抬高心肌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氯吡格雷75mg,1次/d,口服,共1月;对照组应用低分于肝素、拜阿司匹林及调脂治疗,根据病情再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等药物。观察两组心电图改变、症状控制、主要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5),1个月内心肌梗死及心脏猝死等主要终点事件下降,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