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的护理张艳瑞张愿芳杨少琴开封医专附属淮河医院妇产科(475000)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是新生儿较严重的皮肤感染症。其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空气或接触传播,造成粘膜和皮肤感染,严重者引起全身感染。新生儿易流...  相似文献   

2.
李日东  蒋喜凤 《中原医刊》2007,34(22):36-36
目的分析新生儿脐炎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防护措施。方法对本院住院的42例新生儿脐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部分患儿在家接生,大部分患儿由于脐部护理不当引起脐炎,主要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氏菌等。结论加强新生儿脐部护理对防治新生儿脐炎十分重要,对患儿脐部应予以局部处理及抗生素全身治疗。  相似文献   

3.
葡萄球菌烫伤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又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致病菌是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该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临床特点为全身皮肤红肿、大片剥脱,像烫伤一样暴露出无皮区域,是一种严重皮肤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本院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及其环境相关因素(包括母婴同室病房空气、物体物品表面、医务人员手及鼻腔)进行取样调查,分析新生儿皮肤感染的环境因素,探讨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的措施。方法:前瞻性对2015年1-12月本院产科病房进行定期取样,包括病房空气、物体物品表面、医护人员手及鼻腔,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和菌株鉴定。同期对新生儿皮肤感染取样后进行细菌培养及菌株鉴定。结果:2015年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率为1.93%,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25.0%。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19.7%,其中耐甲氧西林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检出率为5.3%。医护人员鼻腔样本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手样本(P0.001)。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新生儿皮肤感染主要的致病菌,重视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的带菌情况,加强医护人员手及鼻腔卫生的监管,可有效降低带菌率。  相似文献   

5.
<正>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是新生儿较严重的皮肤感染症。其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此菌常寄生于正常人的皮肤和粘膜,可通过空气吸入呼吸道或通过手的接触将细菌带到体表而造成感染,严重者引起全身感染:合并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此病特点是:发病突然,病程进展快,传染性极强,易在新生儿室造成流行。因此做好新生儿金葡萄烫伤样综合征的护理及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6.
0 引言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ET)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水疱性皮肤病,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表皮剥脱为特征,主要累及新生儿和幼儿,儿童病例死亡率约为3%~4%[1].  相似文献   

7.
不同换药法治疗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柱英 《广西医学》2004,26(6):899-900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又称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综合征,是由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第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发展可继发感染、败血症、支气管肺炎而导致死亡。因此加强皮肤换药在治疗中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生儿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及药敏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79例新生儿呼吸道标本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情况。结果379例新生儿取标本379份检出病原菌261株(其中复合菌14例),革兰阴性杆菌194株,占74.33%,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是主要病原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加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61例,占23.3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米诺环素敏感较高,未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革兰阴性菌是新生儿肺炎的主要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临床用药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 25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培养及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在1 25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培养中,细菌培养阳性172例,阳性率为13.7%;检出最多的病原菌是表皮葡萄球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78.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结论表皮葡萄球菌为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主要病原菌。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培养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是临床诊治其并发败血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由凝固酶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该菌可产生一种表皮松解毒素使表皮坏死及剥脱呈烫伤样.其皮损特点为全身广泛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表皮脱落.SSSS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常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好发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患儿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其主要特征为全身泛发性暗红色红斑,其上表皮起皱伴大片表皮剥脱,粘膜常受累,类似浅表烫伤,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致病菌为凝固酶阳性嗜菌体Ⅱ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我院2003年2月~2006年10月共收治此类患儿21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62例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2例中,黄疸41例,占66.1%,并发皮肤黏膜、脐部感染56例,占90.32%,药敏试验,头孢呋辛有效率为84.3%,头孢曲松钠有效率为82.7%。结论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多有生后感染,皮肤黏膜感染、脐部感染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临床具有一般败血症的特点,但黄疸发生率高,其中部分病例以黄疸为首发症状及主要就诊原因。头孢呋辛及头孢曲松钠有较高的敏感性且能透过血脑屏障,临床可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剥脱毒素经血行播散引起,曾称为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本症是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大多发生于新生儿及6岁以下儿童,偶见成人,该病患者多为年幼儿,皮损范围较大并伴剧烈疼痛,除正确治疗外,护理是康复关键,护理不当易导致各种并发症,使病程加长,增加患儿痛苦,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10例患儿的护理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败血症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比较新生儿败血症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及病原病变化特点。方法:比较80年代组与90年代组新生儿败血症异同点。结果:(1)两组相比脐部皮肤呼吸道感染始终是主要感染途径。(2)体温异常,喂养困难,精神差及黄疸均是两组常见的临床表现。(3)在两组中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细菌。(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E)80年代感染率为0,90年代则上升为主要致病菌。结论:注意新生儿脐部皮肤护理及呼吸道感染减少新生儿败血症发病,加强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和清洁以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36例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新生儿晚期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合并肺炎并发脓气胸者较其他年龄组少见;新生儿期皮肤出现皮疹、脓疱疹、黄疸、或黄疸持续时间延长,伴有精神、食欲变化者应早期作血培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新生儿重症监护组中,眼部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发病率和预后。设计:非干预性病例序列。方法:在13月中,因新生儿重症监护组中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爆发,29例新生儿被集中隔离。在患儿被集中和感染期间进行跟踪随访。记录眼部感染的发生频率和类型,根据临床需要对患儿进行治疗。结果:发现11例患儿有化脓性结膜炎,这些患儿随后未发现任何严重的眼部病变。部分患儿自愈,其他患儿在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好转。结论:除了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性感染外,未发现严重的眼部感染。新生儿重症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15例。感染途径以脐部及上呼吸道为主。对新生儿易患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可能因素、发病与性别关系、感染途径、临床表现、抗菌素的选择、预防等方面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重症剥脱性皮炎又称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致病菌是凝固酶阳性第Ⅱ噬菌体金黄色葡萄球菌,该菌可产生一种可溶性毒素——表皮松解毒素,使表皮颗粒层细胞解离。该病主要特征为全身泛发性紫红色斑,其表皮皱缩,伴大片表皮剥脱,粘膜常受累,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由于表皮松解毒素,从而易被误诊为大疱表皮松解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樊香艳  莫利香 《华夏医学》2014,27(6):151-152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主要是由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Ⅱ组(尤其是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严重皮肤感染[1].该病发病凶险,可危及生命,多发生于婴幼儿,曾称为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以全身泛发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我科于2014年3月16日收治1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患儿,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1周后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新生儿皮肤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发展快,起初为局部浅在性水疱,迅速蔓延全身,引起表皮松解和剥脱。表皮剥脱后,出现大片糜烂面,并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抢救,易并发肺炎、败血症而死亡。我科于1981年9月,收治一例出生13天并发败血症的严重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经我科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