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阴阳相关论“肺与大肠相表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特色理论之一。多年来,对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研究是多方位的,除了中医理论内涵的阐述,还包括借助现代医学实验手段从微观水平研究肺与大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通过病例观察和临床疗效分析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临床指导意义。文章主要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希望能够追源溯流,从根本上认识"肺与大肠相表里",并从阴阳学说出发,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表里以及关系,以便更好的理解"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计算机技术对《中华医典》内肺与大肠表里关系文献进行研究,以探讨其理论基础。方法:依托java web技术建立"肺与大肠相表里"文献数据库,检索《中华医典》408部古代医籍相关文献录入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寻肺与大肠功能关系在文献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筛选出符合条文2126条,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肺与大肠表里关系中,频数所占比例较高的功能关系依次为经络络属、气机升降、津液相关、呼吸作用及糟粕传导作用。结论:根据分析得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形成依据为经络络属关系,气机升降和津液相关功能是肺与大肠表里的功能基础,鼻和魄门是肺与大肠表里的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3.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源于《内经》"脏腑相合"的观点。《诸病源候论》中"大肠为腑主表,肺为脏主里"是这种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唐代医家孙思邈,明确提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说法。"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一个丰富的理论体系,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与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广泛用于指导肺肠相关疾病的防治。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肺肠表里关系实现需要四个基础。其中,气机上升降相因是功能基础、气血津液是物质基础、经络系统是沟通基础、阴阳学说是哲学基础。现代实验研究进展认为,肺肠组织均来源于胚胎原始消化管的内胚层、拥有共同的黏膜免疫系统、肺肠病理上发病的相关性包括组织形态和生化指标的改变、微生态菌群变化的同步性等方面,进一步证实了肺肠表里相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黄帝内经》开始历经各代医家在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中的不断阐发,内容变得十分繁杂,缺乏系统性。本文将其内涵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经脉络属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基础、升降相因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核心、病理相传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表征、肺肠同治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应用原则四个方面,指出气机升降失常是肺肠病的病机重点之一,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肺与大肠疾病的关键。肺病及肠最常见的症状是便秘,另外还有泄泻、痢疾、脱肛、腹胀等。肠病及肺多表现为肠病致喘、肠病致咳。肺肠同治可以大大提高肺肠疾病的临床疗效。文章旨在为系统认识这一理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应用蛋白质组学探讨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季幸姝  周福生  侯丽颖 《中医杂志》2008,49(12):1065-1067
既往研究认为,中医的"肺和大肠"基本上与现代医学的肺与肠道相吻合,肺与大肠存在某种物质及功能的联系,但其生理及病理的功能关系上存在模糊性.期待从蛋白质角度阐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内涵,深化对肺与大肠之间表里、升降等功能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中医脏腑相关理论,提升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中医脏腑表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代研究也证实肺与大肠存在某种物质及功能的联系,认为肺与大肠有共同的发育学基础,相互影响的气体排泄途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均参与了肺肠相关的物质基础,但其生理及病理的功能关系上尚存在模糊性。因此本文提出从系统生物学角度阐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代谢组学变化,为肺与大肠表里关系寻求物质基础和科学内涵,是具有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的探索性工作。  相似文献   

7.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基础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裴静波(浙江省岱山县中医医院岱山316200)关键词肺大肠表里关系理论基础临床应用“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脏腑表里学说之一。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是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认识也日趋深入.本文试图通过对古今有关"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及机理研究的综述,加深对其理论与临床研究探讨,以期对该理论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肺-肠轴”的发现为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了现代生物学内涵,在微观上证明了肺脏疾病(包括肺癌)的发生发展与肠道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传统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现代医学“肺-肠轴”的关系,进一步从肠道菌群探究肺癌的防治前景,特别是中医中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防治肺癌的潜在价值,促进“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学认识创新和发展的同时,为肺癌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医有"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肺和大肠二者在生理病理上均有重要联系,基于此理论,临床治疗常有肺肠同治,肺病治肠,肠病治肺,糖尿病中上消与肺相关,其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也被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容易引起结肠癌,两者在治疗上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此文就"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来论述糖尿病与结肠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微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肠病及肺"的机理.方法:建立大鼠便秘模型,观察其结肠和肺部微生态变化.结果:便秘模型组的肠道需氧菌、真菌、大肠杆菌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而厌氧菌、类杆菌和双歧杆菌显著减少(P<0.01);同时,便秘模型组的肺部需氧菌增多,厌氧菌显著减少(P<0.05),真菌显著增多(P<0.01).结论:肺肠微生态学上的菌群对应规律性变化可能是"肠病及肺"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众多代谢紊乱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近年来,运用中医理论解释以及应用中医药治疗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已成为研究热点。"脾主运化"理论是脾藏象学说的核心,通过探索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与"脾主运化"理论相似性,从脾主运化理论、胰岛素抵抗病因病机、胰岛素抵抗与脾主运化关系、运用脾主运化理论治疗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对胰岛素抵抗进行全新认识,为临床治疗胰岛素抵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4.
从药食同源,辨证组方;药食分用,食助药力;饮食宜忌,关乎病程等对《伤寒论》中药食并用作了探讨。指出:《伤寒论》药食并用贯穿全书,体现了扶阳气,保胃气,存津液等固护正气的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15.
“以痛为输”与“阿是穴”:概念术语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o JS 《针刺研究》2010,35(5):388-390
一般认为"以痛为输"和"阿是穴"属同一概念。分析表明,二者有相同也有区别,反映不同层次治病经验。"以痛为输"是直接取病症处针刺的一般治疗经验;"阿是穴"为局部反应点,亦即刺灸敏感点,是取病症处反应点针灸的特殊经验。"天应穴""不定穴"同"以痛为输",而不同于"阿是穴"。现在对"以痛为输"的解释与运用已经泛化,与"阿是穴"混淆使用。本文对致误原因亦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五轮学说源流简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光 《天津中医药》2009,26(5):393-395
五轮学说是中医眼科独有的辨治理论,自形成以来即有效指导眼科临床至今,历代不断丰富发展.简略回顾其形成、发展过程,分析其优缺点,并设想今后研究方向,希冀将这一独特的理论发扬光大,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心包经“天泉”穴区与心脏相关联系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本研究采用电生理学与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猫心包经“天泉”穴区与心脏联系的途径。方法 :电生理学部分共用健康猫 3 4只 ,乌拉坦 ( 50 0mg/kg)与氯醛糖 ( 50mg/kg,i.p .)混合麻醉 ,用双极铂金丝电极和针灸针分别记录“天泉”穴区的皮神经放电和肌电。形态学部分 :共用健康猫 1 0只 ,1 %戊巴比妥钠 ( 40mg/kg,i.p .)麻醉 ,在左侧“天泉”穴区皮神经、肌肉和左侧心下神经、星状神经节分别注射PI(PropidiumIodide)和bB(bisBenzimide)。结果 :依次分别切断脊髓T2 ~C7节段的背根腹根后 ,电刺激猫左心下神经诱发“天泉”穴区肌电和肌皮神经放电反应所需阈值逐渐增大 ,尤以T1 、C8和C7为甚 ;左侧“天泉”穴区皮神经、肌肉内和心下神经、星状神经节内分别注射微量PI与bB后 ,单标及双标神经元也以C7、C8和T1 节段背根节内居多 ,其中C8最多。结论 :心包经与心脏之间的相互联系主要发生在C7~T1节段  相似文献   

18.
脓毒症是涉及机体多个系统甚至多个脏器的复杂病症,“三证三法”是中医研究脓毒症总结出的经典证型,而肺在病程发展中是机体常见的受累器官,且肠道菌群多样,故肺与大肠相表里是脓毒症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系。凉膈散是温病经典组方,以清上泻下解毒为功效,组方原则体现了肺肠关系,根据脓毒症各个证型阶段灵活用药,有助于拓展脓毒症中医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经>"天人相应"的学术思想.方法 查阅、复习文献资料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结果 <内经>从五方面论述了"天人相应"的学术思想:①人是应天地自然的运动变化规律而产生;②天地自然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只有与天地自然相适应才能正常生存;③人体的生理结构、脏腑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与天地自然相适应:④人体的病理变化与天地自然有直接关系;⑤"天人相应"是"四时五藏阴阳"理论的重要学术思想.结论 <内经>把"天人相应"思想运用于医学,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摄生等方面,从而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且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0.
"精血虚衰"理论在中医延缓衰老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精血虚衰”理论在中医延缓衰老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机理,在追溯历代医学文献相关论述和对老年人群中医辩证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以补肾、益气、健脾、活血等治则的不同复方对老年大鼠延缓衰老作用的组间比较,以及不同的补肾或补益精血同类组方间作用的比较研究,证实“精血虚衰”是产生衰老变化的重要机制,有利于精血化生是不同方药具有延缓衰老作用的共同结合点。提示在补益精血方面选择中医治法,远比选方用药更为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