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局部溶栓加抗凝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对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法均分为局部溶栓加抗凝组(A组,n=20)和单纯抗凝组(B组,n=20).比较2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 局部溶栓加抗凝治疗方法具有平均起效时间快、疗程短等优点,总有效率优于单纯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溶栓加抗凝治疗方法优于单纯抗凝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主要指血流在静脉血管内不正常的凝结 ,造成肢体缺血以致坏死的一种急性疾病 ,它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取出栓子 ,药物溶栓治疗[1 3 ] ,现将我科 1998年 4月~ 2 0 0 1年 9月对 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药物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归纳如下。1 病例资料本组 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其中女 2例 ,男 3例 ,最大年龄 87岁 ,最小年龄 6 6岁。平均年龄 70 5岁 ,左下肢 5例中 ,外伤性脾脏破裂术后 1例 ,左股骨颈骨折术后 3例 ,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 1例。术程为 2~ 4h。症状出现为手术后 2 4h 1例 ,4例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患肢静脉点滴尿激酶,脐周皮下注射抗凝剂,口服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活血化瘀药物等.结果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愈率为90%,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 患肢溶栓、抗凝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介入置管溶栓联合抗凝与单纯抗凝治疗产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DVT)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6年2月34例产后合并中央型或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单纯抗凝组和介入治疗组,其中单纯抗凝组23例,介入治疗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随访6~14个月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单纯抗凝组比较,介入治疗组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与单纯抗凝组比较,介入治疗组Villalta评分及各等级例数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置管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产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优于单纯抗凝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25-28,34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知情同意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量肝素结合华法林进行单纯抗凝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置入腔静脉过滤器,并采用经腘静脉介入导管,给予尿激酶进行导管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下肢患侧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实验组静脉通畅评分优于对照组[(5.02±1.22)分vs(8.07±1.12)分],深静脉通畅程度显著改善(P0.05)。实验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44.19%vs 27.91%,90.70%vs 67.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性溶栓治疗能获得优于单纯抗凝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抗凝治疗与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序贯抗凝方案,对照组采用溶栓方案.通过下肢静脉再通情况和生化指标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D—D)水平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纤维蛋白原(FIB)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多于治疗组。结论序贯抗凝治疗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均好,但序贯抗凝治疗方法简便,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9.
抗凝溶栓联合用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联合用药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溶栓效果.方法将72例ADVT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平衡液500ml加尿激酶25万U;第2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平衡液500ml加尿激酶50万U;第3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尿激酶25万U,生理盐水加东菱克栓酶(Batroxobin,DF-521)10BU为主,3组均口服华法令抗凝.36例患肢静脉给药,36例上肢静脉给药.以多普勒检查及患肢消肿时间判断治疗效果.结果第1、2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3组疗效明显优于第1、第2组(P<0.05),各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效果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类型有关,联合应用尿激酶、东菱克栓酶、华法令、低分子右旋糖酐是治疗AD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是血管外科临床常见疾病,LEDVT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抗凝治疗等。对于急性LEDVT的患者目前主要采用溶栓治疗或者手术取栓。溶栓治疗是LEDVT的主要治疗方法,最常用的溶栓药物是尿激酶。近年来发展的导管溶栓治疗对急性LEDVT形成有较好的疗效。该文就其适应证、溶栓药物和并发症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纳入该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降压、吸氧、脱水、抗感染、营养神经等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加强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死亡率、护患满意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死亡6例;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9例,比较满意15例,不满意6例。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无患者死亡,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12例,比较满意18例。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死亡率较低,护患满意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加强预防性护理,有助于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减少死亡率,并能增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和单纯抗凝治疗用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该院进行治疗的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各为39例。传统组采取单纯抗凝治疗;观察组采取介入溶栓治疗和单纯抗凝治疗,对比传统组与研究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传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3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介入溶栓治疗和单纯抗凝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病情,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在临床治疗上值得因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该院2014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115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对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115例病例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发生率5.2%,常规护理加下肢气压泵护理可有效的减少骨折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长期卧床患者,应采取常规护理加下肢气压泵护理,以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妇科手术后发生下肢DVT的83例患者为病例组,同期行妇科手术但未发生下肢DVT的83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年龄、职业性质、体重、合并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月经时期、恶性肿瘤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VT发病与年龄、体重、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手术方式、职业性质有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职业性质是影响DVT发病的独立因素(P〈0.05),其中前两者为危险因素,职业性质为体力劳动是保护性因素。结论有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妇科恶性肿瘤为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危险因素;体力劳动是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与对应护理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卧床高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积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7例高龄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与对应护理的疗效。结果 37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3.8%。结论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与精细规范的护理是治疗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减少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方法 2008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孕产妇15 367例,在宣传教育、心理指导、饮食控制、下肢运动与机械预防、药物预防等方面采取预防措施,观察分析DVT高危因素及预防效果。结果收治的孕产妇15 367中,有12例出现妊娠期下肢DVT,发病率为0.078%,与一般DVT发病率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产前发生率为83.33%,左下肢发生率为75%,髂股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结论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DVT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治疗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玮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4):99-102
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病因病机,并从内治法、外治法及其他治法三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医治疗该病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37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溶栓效果及出血并发症。方法:37例使用尿激酶25万U/d~30万U/d,连续治疗5d~10d,监测双侧肢围差,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静脉闭塞程度(STEN),凝血指标。结果:双侧肢围差均值2周较入院时明显减少(P<0.05),STEN均值2周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凝血指标(PT、PA、APTT、APTTA、PLT)变化均处于正常范围(P>0.05)。结论:尿激酶25万U/d~30万U/d治疗ADVT5d~10d,对患肢疼痛肿胀程度的减轻,静脉闭塞程度的改善治疗有效,对凝血指标影响不大,不会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彭波黄淑君时德任红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45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治疗效果及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5例患者中,治愈219例,显效26例,有效100%。结论:置管溶栓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