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惠男教授从事脾胃病研究30余年,结合"气化升降理论"及"络病学说"对脾胃病进行辨证,中西辨证辨病相结合,选方用药重视三因制宜,重视日常调护,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心律失常是心内科常见、多发疾病,各种原因均可引起。在中医上可以归于"心悸"、"怔忡"辨证论治。薛一涛教授治疗心律失常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并注重从"气有余便是火"的中医理念出发,采用"滋阴降火,理气化瘀"之法治疗本病,并三因制宜进行加减,疗效明显,现举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
心脉病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思维辨证方法繁多,各具特色。辨病基础上分型辨证,辨病基础上辨方证,辨体质、辨病、辨证相结合,专病专方与辨证施治相结合,均体现中医临床思维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重要性。脏腑辨证是中医理论体系"以五脏为核心"学术思想的体现;标本虚实辨证体现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正虚与邪实的矛盾关系;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虽来源于温病辨证方法,对心脉病证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辨证思路具有复杂性和殊途同归性,辨证方法复杂多样,目标相同,运用时也可互通互化,如同武术招式、门派纷繁复杂,每种招式各具特色,只有掌握多种拳法,灵活选取,才能出奇制胜。全面掌握不同种类辨证方法,发挥中医多种临床思维优势,才能拓宽临床诊疗思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王祖龙教授应用桂枝茯苓丸治疗男科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病例、查阅文献等方法,对王师运用桂枝茯苓丸治疗"瘀结型"男科疾病的理、法、方、药进行总结。结果:王师认为"久病多瘀"是男科疾病迁延难愈的根本,在治疗男科疾病时,要紧抓"瘀结"之病机,强调异病同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结论:王师主抓"瘀结"病机以治疗男科疾病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竹英教授认为四时气候、地域环境、禀赋体质之差异均影响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在治疗时李竹英教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从"三因制宜"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时令气候、地域环境、体质特点提出了"因时制宜,冬病夏治""因地制宜,温肺润燥""因人制宜,辨体论治"3种治法,从而组方用药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三因制宜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法则。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南北地域不同、气候差别、人体体质各异,北方地区感受疫毒之邪病因病机与湖北武汉有所区别。北方地域气候、生活习性、饮食习惯易致体内郁热,病邪具有"郁、湿、热、毒"特点,易伤阴从热化。临床防治应扶正祛邪、三因制宜,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杨琪  王东  王瑞辉 《吉林中医药》2020,40(5):581-584
探析"三因制宜"思想的内涵,提炼、分析《黄帝内经》原文中相关论述并与临床实际相对应。从时间、地理环境、人文因素3个方面分析表明,在针灸治疗疾病中"三因制宜"思想对针刺前的辨证诊断、针灸取穴,针刺深浅、补泻方法以及治疗后判断疗效、调护机体有现实意义。研究"三因制宜"思想在针灸中的应用可明晰中医对疾病的认识过程及诊疗思路,建立全方位、多维度、辨证的临床诊治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病程迁延,容易反复,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尤其对美沙拉嗪不敏感的具有良好的疗效。林一帆教授从其病因入手,总结其发病与体质、时节、环境等因素相关,注重"三因制宜"的治疗思想。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急性发作期以健脾化湿、清肠化毒、祛瘀通络为原则,临床缓解期以顾护脾肾、扶正祛邪、寒热兼顾为原则,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是脊柱关节病的特殊类型,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其病机主要为先天不足、肾督亏虚、感受外邪、瘀血痹阻。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提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未分化脊柱关节病。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将该病分为肾虚督寒、寒湿阻络,肝肾阴虚、湿热痹阻,经络不利、瘀血阻滞三型,同时病证结合,分期制宜,并选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对疾病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药物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病下辨证是将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结合起来,在明确疾病诊断前题下进行辨证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中医学理论选方用药进行诊治。病下辨证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活应用在诊断、治疗、用药等各方面。刘教授认为凡是在疾病过程中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充分发挥中现代医学互补优势的思路皆可应用,临床可根据疾病的性质,患者的体质,用药是否特殊,或偏于辨病,或偏于辨证,或病证结合灵活变动,以诊疗消化性溃疡为例说明,临床常从三个层面出发:一是先辨病以确立总则;二是将现代医学中消化性溃疡的分期与中医辨证结合起来,使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三是辨病用药使病证结合。刘教授灵活运用病下辨证诊疗消化性溃疡临床优势明显,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浅谈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琳  李明 《亚太传统医药》2007,(5):22-23,57
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一直都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根本法则。中医在临床上既重视辨证,也重视辨病,历来都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病、症、证是三种不同的概念,中医的病也不完全等同于西医的病。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41-143
金保方教授从事男科临床和科研工作20年,对男科疾病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文章通过4个典型验案进行分析,初步总结了金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经验,突出了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13.
目前蒙西医结合迅速发展之际,谈一谈正确运用蒙西医结合的方法。蒙西医结合的途径:蒙医与西医的结合不只是单纯的蒙医药与西医药的相加,而是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一个放大效应,辨病就是分清具体的疾病,辨证则是根据蒙医三诊“望、问、触”所收集的资料,运用蒙医基本理论,对疾病的性质、部位、正邪盛衰等状况所作的一个整体概括,辨病与辨证的有机结合是要求在辨病的前提下辨证,使辨证与临床更加符合,使临床治疗方法和用药更为恰当,从而对疾病的主要矛盾和特殊性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蒙西医结合病例选择及疗效判断:由于蒙医与西医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096-2098
系统介绍了张士舜主任医师如何从三辨理论、重视引经药使用、浊病理论、传统中药与现代研究成果相结合等方面治疗癌症,认为癌毒是其特异性病因,治疗肿瘤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只有三辨结合,在临床上才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宋成鑫 《吉林中医药》2012,32(9):879-880
徐力教授辨治恶性肿瘤提倡分阶段和辨病辨证结合治疗.因围放化疗期、维持治疗期、姑息治疗期3个阶段在中医病机特点、处方用药上明显不同,准确辨析方能提高疗效.更因肿瘤病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应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手段,深知现代医学知识,把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有机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提高疗效.辨病:辨病位、病理类型、免疫组化,辨证:辨总证、主证、兼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层层递进,建立完善的恶性肿瘤辨治体系.  相似文献   

16.
李曰庆教授从医50余载,在中医外科和泌尿男科领域辛勤耕耘,勇于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在临床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泌尿男科等疾病进行治疗,经过多年临床积累了很多极具特色的用药经验。在慢性前列腺炎的诊疗上李曰庆教授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因证施治,综合治疗。在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上,李教授提出从肾虚、血瘀、痰浊论治的辨证思路,采取温肾、活血及化痰的治疗方法。主要围绕李曰庆教授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理论及思路展开论述,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7.
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作为我国现代中医男科学奠基人,对男科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临床经验。对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治疗,提出"阳痿从肝论治"的观点。临床上,遵循"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模式,注重体质,辨病辨证加减。以"主病主方"的制方方法,灵活运用经方、名方加减化裁。处方为小方,方精药简,慎用温补壮阳之品。效专力宏,辨证准确,可收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通过系统分析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李东垣、张子和、朱丹溪的学术著作,挖掘其中的"三因制宜"学术思想,认为金元四大医家虽然在立论与风格上各有千秋,但他们对"三因制宜"的学术思想都是相当熟悉和精通的,并且在具体运用上也有很多体现.指出"三因制宜"是一种为不同学派所共同遵循和运用的学术思想和治疗准则,具有普遍性和必需性.在临床辨治中如能详别三因,做到"法取于因、方适于因",必将能够提高医生治疗疾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翁维良教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经验。结合病例总结临证辨治风湿性心脏病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方法,即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主,兼顾护阴液;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注重三因制宜;处方灵活,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辨证施治与辨病专病专药相结合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 用确有疗效的中草药 ,不同制剂、不同剂量的专病专药与临床分型、西医药理类型相互渗透组成方剂施治。结果  2例典型病例均治愈。结论 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西医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相结合 ,专病专药与整体内外因相结合 ,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