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往往伴随着肠道菌群的变化,因此调节肠道菌群,使其正常化成为缓解疾病的一种机制。中药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具有治疗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双重功效。目前已有研究证明,中药在治疗某些疾病的同时也调整了肠道菌群结构,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对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近年来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治疗疾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肠道菌群失调被认为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文章就肠道菌群失调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由多种因素共同致病。肠黏膜屏障受损是UC的基本病理改变,肠道菌群紊乱是UC的重要特征之一,肠道菌群通过调节肠黏膜免疫及炎症反应以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屏障,在UC的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西医治疗该病具有起效迅速,短期疗效显著等优势,但长期使用疗效欠佳,并伴随诸多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因此,探索长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的治疗新方法迫在眉睫。大量研究显示,中药能够多靶点、全方位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菌群稳态,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屏障,从而遏制UC进展。众多研究表明,中药活性成分或单体、中药复方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以改善肠黏膜免疫,降低肠黏膜炎症反应,从而恢复肠黏膜屏障正常生理功能,从而有效拮抗UC,为UC防治提供新策略。虽然当前有一些关于中药调节肠道菌群以防治UC的研究,但其研究均存在着系统性与全面性不足的缺点。因此,该文基于UC的研究现状、肠道菌群及中药治疗等,综述了肠道菌群与UC的关系,以阐明肠道菌群在UC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对近5年来靶向调节肠道菌群以治疗UC的中药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以期为UC治疗提...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9,(3)
在中药多糖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肠道菌群是一道重要的桥梁,该成分在其作用下降解为短链脂肪酸、CO_2等,进一步参与机体能量代谢、免疫应答等,同时也对宿主肠道菌群的丰度、种类及比例等产生重要影响。一些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中药多糖通过扶植肠道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生长调节各菌群之间的平衡,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本文通过整理归纳中药多糖对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与利用中药多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肠道菌群失调是其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功能障碍、肝细胞解毒功能下降、宿主抵抗力降低、门脉高压形成等因素,导致肠-肝屏障受损,当肠道内菌群失调时,使有害阴性杆菌大量繁殖、裂解,释放大量内毒素,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并发各种细菌感染、内毒素血症和脓毒血症等。长期或反复的肠道菌群失调致内毒素升高,对肝脏造成进一步损害,可加剧肝功能障碍、门脉高压症、肝性脑病和肝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肠道菌群失调是其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功能障碍、肝细胞解毒功能下降、宿主抵抗力降低、门脉高压形成等因素,导致肠-肝屏障受损,当肠道内菌群失调时,使有害阴性杆菌大量繁殖、裂解,释放大量内毒素,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并发各种细菌感染、内毒素血症和脓毒血症等。长期或反复的肠道菌群失调致内毒素升高,对肝脏造成进一步损害,可加剧肝功能障碍、门脉高压症、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从而影响肝硬化预后。现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肝硬化的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家族性肾阳虚患者与正常人的粪便标本,获取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基本特征。方法:结合肾阳虚中医辨证标准与临床生化指标,在成都地区纳入2个典型肾阳虚家系(命名为CDZ家系、PXC家系)。在清晨收集肾阳虚患者和正常人的粪便标本约0.5g,用生理盐水稀释自10^-7后接种于肠道菌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并计数,将菌落形成单位数取对数值后,采用t检验(PEMs3.0)分析不同组别的统计学差异显著性。结果:2个肾阳虚家系的肾阳虚患者都出现较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2个家系之肠球菌、大肠杆菌等肠道需氧菌显著增加,葡萄球菌在CDZ家族患者组也显著性增加;②双歧杆菌在CDZ家族患者组显著下降,而乳酸杆菌在PXC家族患者组显著下降;③需氧菌与厌氧菌总数之比值在肾阳虚家族之中,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④霉菌总数与不同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肠球菌、大肠杆菌等肠道需氧菌的异常增加,以及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等益生菌显著下降,体现肾阳虚患者脾胃功能受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6,(1)
近年来,肠道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肠道菌影响机体健康一方面是对宿主的生理、病理进程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对体内药物代谢的影响,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或者药物的其它作用。研究表明,许多中药疗效的发挥与人体肠道微环境的改变有密切关系,或是中药可直接调整肠道菌群结构进而影响健康,亦或肠道菌群影响口服中药在体内的吸收、代谢、转化等而改变中药疗效的发挥。对此,本文对近年来关于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与归纳,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中药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任维敏 《光明中医》2011,26(2):210-211
苦寒碍胃,有伤中之弊,已被古今不少学者所认同。苦寒伤胃,不宜用于脾胃病,特别是脾胃虚寒的病人。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脾为太阴湿土,喜燥恶湿;胃为阳明燥土,喜润恶燥。苦寒药大多有清热燥湿,并有泻下之功,能耗气伤阴,《血证论》云:"苦寒药能大伐生气"。苦能燥湿,燥伤阴,阴伤则胃无以受纳,寒能伤阳,阳伤则脾的运化功能受损,脾胃功能失调则消化吸收不良,出现痞满、隐痛、腹胀、腹泻等一系列症状。  相似文献   

10.
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天然产物中的成分经肠道菌群代谢处置的研究已经被许多国家学者所重视 ,并成为一个受国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近20年来 ,肠道菌群对中药的有效成分的代谢作用 (包括药理作用和毒性作用 )进行了综述 ,对研究较深入的一些中药成分的代谢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肾精和肠道菌群是中西医界对机体内精微物质的不同解读.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精在机体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等多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肠道菌群数量庞大,从生命伊始即不断影响着生命进程,在多个维度起着重要作用.二者表述不同,名词各异,但其在人体生长壮老已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基本生命规律相似.肠道菌群与肾精的定义、内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大肠癌作为世界上发病率第三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而肠道菌群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辅助治疗大肠癌,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从手术、放化疗、中药单体和复方对大肠癌肠道...  相似文献   

13.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可引发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引起关节破坏、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人体内约1/3的尿酸通过肠道代谢,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中药在降尿酸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可能与肠道菌群的调节有关。运用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及宏基因组学等测序技术分析口服中药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及基因表达的变化,阐述中药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机制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综述总结了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
External therapy, which has been used for millennia to treat disease, has now become the newest member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therapies. A growing number of clinical studies and animal experiments have shown that external therapy exert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intestinal flora.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research related to external therapy on various systemic diseases and focus on changes in the intestinal flora. We found that studies on external therapy are dominated by acupunctur...  相似文献   

15.
林瑞芳  俞赟丰  阳凌峰  喻斌  徐寅 《陕西中医》2022,(11):1647-1650
肠道菌群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生理状态下,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是人类肠道微生物群的优势菌群(>98%),两者的比值是反映肠道微生物群紊乱的重要指标。在病理状态下,紊乱的肠道菌群通过影响胃肠动力、破坏胃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紊乱脑-肠轴功能及影响药物吸收代谢等机制参与FD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中医药能够通过扶植益生菌生长和抑制有害菌增殖来逆转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减轻FD患者的临床症状。白术、炙甘草、枳实、神曲等中药,以及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焦三仙、调中健脾汤、胃祺饮等复方均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起到治疗FD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叶敏  万军  王李俊  章黎明  刘志强 《中草药》2022,53(22):7279-7284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致残性且长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菌群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目前,临床上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增效减毒、疗效可靠的优势。通过总结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将中药、肠道菌群和类风湿关节炎三者关联起来,以期寻找新的突破口,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魏乐乐  顾永哲  罗云  谭婷  刘月  廖正根  杨明 《中草药》2023,54(18):6185-6194
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但近年来随着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加剧,心脑血管疾病患病呈低龄化趋势。许多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其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衡、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均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优势,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晰。为此,基于肠道菌群在结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从肠道菌群的角度阐明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和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肠梗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只采用抗感染、胃肠减压等西医治疗。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中药方剂内服、胃管灌注中医治疗。结果:治疗组68例患者,治愈60例,治愈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治疗率较高,具有无创伤、痛苦小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肠道菌群角度,评价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用于中药汤剂抑苦的适宜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苦味强烈的盐酸小檗碱(berberinehydrochloride,BH)溶液为模型药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研究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天然甜味剂(蔗糖)与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连续给药2周后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BH经过两亲性嵌...  相似文献   

20.
程安然  崔德芝 《中草药》2024,55(8):2792-2799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作为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全球范围内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死亡率逐年上升。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DC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治疗DCM的潜在靶点。基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调控疾病的特点,目前已证实其在改善DCM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故通过总结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中药治疗DCM的机制与优势,为DCM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