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9年成都市50岁及以上有非婚异性性行为的男性高危人群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知晓、高危行为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现况,为制定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4-6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1 200名成都市50岁及以上男性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调查对象血液进行HIV、梅毒和丙肝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共发放1 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197份,问卷有效率为99.75%。目标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4.97%(658/1 197),HIV、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34%、3.59%。该人群在最近1年与暗娼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坚持使用比例为6.37%(67/1 052),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如一夜情等)安全套坚持使用比例为3.42%(17/49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暗娼发生性行为时,文化程度为初中(OR=6.187,95%CI:2.747~13.932)、高中及以上(OR=10.674,95%CI:3.766~30.250)和集中居住(OR=3.283,95%CI:1.360~7.923)人群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更高;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OR=16.526,95%CI:2.835~96.335)人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更高。结论成都市中老年男性高危人群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对本地艾滋病防控带来挑战。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积极推广安全套使用,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套使用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广西部分地区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的危险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广西南宁市、柳州市和贺州市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招募MSM,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其社会人口学、行为学、艾滋病相关知识、安全套使用等基本信息。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最近6个月同性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计算OR(95%CI)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75名MSM中,认为当地MSM疫情严重占56.3%,曾经吸食过新型毒品占5.1%,最近6个月同性肛交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仅占58.4%,最近6个月性伴数3人以上占25.9%,最近6个月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占1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上[OR=1.86(95%CI:1.01~3.43)]、认为当地MSM艾滋病疫情严重[OR=3.79(95%CI:1.61~8.95)]、最近1年做过HIV检测[OR=1.93(95%CI:1.18~3.15)]、最近1年患过性病[OR=0.36(95%CI:0.14~0.90)]为最近6个月同性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结论 广西MSM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低,需结合不同特点的MSM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男性性服务者HIV、梅毒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滚雪球的方式招募调查对象,由经培训后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集血样检测HIV和梅毒,采用逐步后退的Logistic回归分析鉴别影响HIV、梅毒感染及保护性性行为的因素. 结果共计调查男性性服务者190人,年龄(24.2±6.0)岁,最近6个月平均男性性伴数为8个,最近一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为73.7%,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保护性肛交的比例为44.7%.HIV感染率为11.6%(22/190),梅毒感染率为11.1%(21/190).梅毒感染是影响男性性服务者人群HI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OR=3.8, 95%CI:1.3~11.2).高文化程度(OR=1.5, 95%CI:0.5~4.5)和HIV感染(OR=4.7, 95%CI:1.5~15.3)是影响梅毒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未婚(OR=4.9, 95%CI: 1.5~15.9)与首次性行为性伴是女性(女性 vs 男性:OR=2.8, 95%CI: 1.5~5.1)是影响保护性性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男性性服务者HIV和梅毒感染率高,性伴多,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低,将促进艾滋病在MSM人群中的快速传播,并作为桥梁人群促进艾滋病由MSM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4.
潘菊鲜  苏媛  茅乃玲 《中外医疗》2014,(13):157-158,160
目的了解北海市男性流动人口非婚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的情况。探讨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使用《流动人群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对象400例,最近1年发生商业性行为占17.75%,每次都用安全套占47.89%;最近1年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占13.00%,每次都用安全套占23.08%。商业性行为中,年龄、户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对安全套的使用率差异显著。结论加大艾滋病知识宣传,推广使用安全套,遏制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宜兴市老年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宜兴市131例50岁及以上老年HIV/艾滋病(AIDS)病例,以及按照年龄、性别匹配的普通居民200名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未婚或离异/丧偶(OR=9.272,95%CI:4.253~20.214)、有性病史(OR=11.617,95%CI:3.721~36.263)、有商业性行为(OR=3.397,95%CI:1.129~10.224)、有同性性行为(OR=6.015,95%CI:1.367~26.470)、非婚性行为不总是使用安全套(有时/不使用)(OR=17.972,95%CI:2.665~121.182)是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宜兴市影响老年人感染HIV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性病史、同性性行为、商业性行为、非婚性行为不总是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居民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问卷的方法,对越秀区6个社区居民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的调查,采用x2检验χ2、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居民每次或经常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60.3%.多因素结果提示,女性和已婚者每次或经常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低于男性和未婚者,其OR为0.53和0.32.艾滋病知识得分高和支持"合法、安全的性行为可预防控制艾滋病"者每次或经常使用安全套比例高于得分低和不支持者,其OR为1.81和2.08.结论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防治态度对居民安全套使用的影响比较大,应继续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艾滋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兰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性行为,为兰州市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感染者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对2012年7~12月在本市长期居住的已经确诊的HIV/AIDS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一对一基本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等信息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232例,63.79%(148/232)的调查对象报告有固定性伴,诊断为HIV后最近6个月,68.92%(102/148)报告与固定性伴发生过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43.14%(44/102),诊断前后与固定性伴性行为的比例明显下降(χ2=24.788,P<0.05),安全套坚持使用率明显上升(χ2=30.426,P<0.05);27.16%(63/232)的调查对象报告有非商业非固定性伴,诊断为HIV后最近6个月,14.29%(9/63)报告与非商业非固定性伴发生过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66.67%(6/9),诊断前后与非商业非固定性伴性行为的比例明显下降(χ2=37.852,P<0.05),安全套坚持使用率明显上升(χ2=4.940,P<0.05);21.98%(51/232)的调查对象报告有商业性伴;诊断为HIV后最近6个月,47.06%(24/51)的调查对象人报告与商业性伴发生过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16.67%(4/24),诊断前后与商业性伴性行为的比例无明显变化(χ2=0.039,P>0.05),安全套的坚持使用率也无明显变化(χ2=0.091,P>0.05)。结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发生性行为比例较高,安全套坚持使用率较低,应加强该人群的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年份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为今后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于2006年和2016年在北京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数分别为1 800人和3 001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性行为及相关高危行为情况、安全套使用意向、艾滋病健康教育情况。 结果:与2006年相比较,2016年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平均分有所下降 [(12.78±1.95) vs. (11.90±2.56), t=12.91, P<0.05],各题知晓率均有所下降。除安全套使用信念外,2016年大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和自我效能得分均低于2006年。与2006年相比,2016年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金钱(物品)交易性行为的发生率有所上升[6.53% (16/245) vs. 17.65% (33/187), χ2=13.003, P<0.001],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有所上升[4.13% (10/242) vs. 15.43% (29/188), χ2=16.356, P<0.001]。与2006年相比,2016年接触色情信息的主要途径由书籍变为网络(41.15%)。2016年大学生安全套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为男性(OR=0.713)、安全套购买自我效能(OR=0.876)、大学前未接受过性教育(OR=0.752)、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OR=1.135)、安全套使用信念(OR=1.775)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OR=1.136)。结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已发生改变,艾滋病健康教育应在当前大学生特点上深入开展,注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性观念和性责任,加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苏省扬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高危行为特征?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采取分类滚雪球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5月起,对扬州市范围内的MSM人群就艾滋病知识态度?高危行为特征的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以及血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及其他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调查300例MSM中,82.7%最近6个月发生过同性性行为,其中79.4%有多个同性性伴;48.7%曾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其中21.2%有多个异性性伴;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2.0%,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该比例为21.2%?均采集血样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确证HIV阳性22例,阳性率为7.3%;确证梅毒抗体阳性66例,阳性率为22.0%;未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常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OR=1.93,95%CI:1.01~3.67)和最近6个月曾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OR=0.45,95%CI:0.25~0.79)与最近6个月同性性行为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梅毒感染(OR=3.17,95%CI:1.25~7.99)与HIV感染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扬州市MSM人群无保护性性行为及多性伴现象较为普遍,HIV和梅毒感染率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该人群的行为干预以防止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蔓延以及传播至一般人群?  相似文献   

10.
桂林市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健康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兆胜 《华夏医学》2007,20(6):1268-1269
目的:调查桂林市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性行为特点、吸毒情况,为制定预防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针对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合格问卷100份。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平均为81.63%。调查对象第1次性行为多发生在24岁以前(75%),而与客人发生第1次性行为也多为24岁以前(72%)。调查对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只有51%,而与配偶或同居男友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只有15.3%。承认吸过毒的2人(2%)。结论:应在各种媒体上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对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宣传健康的性行为,推广使用安全套,同时宣传吸毒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女性流动人口生殖感染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深圳市罗湖区女性流动人口共1304名,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流动人口自我报告生殖感染率较高,1年内感染率为58.9%。年龄、婚姻状况、社会经济地位、生殖卫生习惯直接影响女性流动人口生殖感染,生殖卫生知识掌握程度间接影响女性流动人口生殖感染。生殖卫生知识掌握程度与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结论女性流动人口生殖感染受到多因素影响,在制订对女性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干预措施时,应注意考虑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5年来梅毒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探讨导致梅毒发病增长的因素,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2年深圳市平湖地区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来该地区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平均报告发病率54.26/10万高于男性发病率44.09/10万。以性活跃人群20~39岁报告发病率为高。梅毒报告病例中,隐性、Ⅰ期、Ⅱ期梅毒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8.76%,中学文化程度者占76.99%;家居待业、工人占总构成的73.81%;梅毒患者中已婚者高于未婚者;以非户籍人口为主。结论根据该地区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控制梅毒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98年在上海闵行区开展的“以现居住地为主”的计划生育综合干预项目中外来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管理状况进行分析,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以了解她们的计划生育管理状况及对计生管理的态度和要求,评价计生管理干预对改善本市外来育龄妇女的计生管理状况及提高她们对计划生育管理的认知的效果。结果显示:通过管理干预,外来育龄妇女携带原籍计划生育证明的比例和持有计划生育信息卡的比例以及暂住证上加盖计划生育合格章的比例均明显增加,妇女对计划生育服务的满意度也明显增加。认为“以现居住地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有助于计划生育管理,应进一步加强流入地与流出地的联络、协调与积极配合,加强流动人口的计生双向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城市老漂族生命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漂族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对无锡市60周岁及其以上的非本地籍老年人568名进行生命质量调查.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老漂族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四个领域得分分别为12.69±2.46、11.87±2.65、12.86±2.66和10.57±3.35。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业余爱好和是否患慢性疾病等因素对老漂族的生命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老漂族的生命质量整体较低,应重视其医疗服务需求及慢性病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新增确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病人(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HIV-1亚型分布及耐药株流行状况,为当地的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龙岗区2016-2019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开展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按年分层随机抽取432例HIV/AIDS患者血清并提取病毒RNA,...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龙岗区坪地外来工亚健康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深圳市龙岗区坪地外来工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预防亚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表格对 12 68深圳市龙岗区坪地外来工进行调查。结果 :外来工的平均年龄为 ( 2 4.96± 6.10 )a ,其亚健康状态总体发生率为 65 .3 0 %,男性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 63 .2 1%,女性为 67.91%,男性和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健康状态主要影响因素为 :结婚与否、睡眠时间、工作时间、加班时间以及工作是否有压力和居住环境差等因素 ,而与吸烟、饮酒、文化程度等因素无相关。结论 :深圳龙岗区坪地外来工中普遍存在亚健康状态 ,其发生较高且与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加班时间有密切关系 ,故应引起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加强对外来工的健康保护  相似文献   

17.
A study of nasopharyngeal cancer (NPC) mortality over the period of 1970-1976 shows lower disease risk in the Guangzhou non-Guang- dong migrants. The mortality rate was 3.6 per 100,000 for the migrants and 10.9 for the local Guangzhou residents. The standardized morta- lity ratios of migrants of 5-9 years standing and more than 15 years standing were 0.31 and 0.14. Both groups had a significant level at 0.01. T'he same results showing mor'e NPC in Guangdong people were obtained in Shanghai over the period of 1965-1975. The NPC Grrtortality rate was 7.1 per 100,000 for Guangdong migrants and only 2.7 for indigenous Shanghai reside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dif- ference between Guangdong migrants in Shang- hai and Yuexiu district residents in Guangzhou was insignificant. The reasons for these dif- ferences are discussed, a genetic explanation of the susceptibility cannot be entirely ruled out.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婚育观念与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现况调查方法,从上海市近效城乡结合部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选取1个镇)作为调查单位,对2488例外来育龄流动妇女进行调查,着重调查婚姻和生育情况、生育意愿与生育决策、理想子女数和对子女性别的偏爱、节育状况、人流状况等。结果显示: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认真贯彻实施,外来流动人口的婚育观念及节育模式发生了改变,但有一些人仍保留着传统的婚育观念,提示应加强这些流动人口的计生宣教和计生服务。  相似文献   

19.
This data article describes the dataset from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Chinese internal migrants in 2017. The survey was part of the Chinese Migrants Dynamic Survey, which is an annually conducted large-scale national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internal migrants. The respondents in the described dataset were migrants and registered local residents aged over 15 years old. A multistage stratified probability-proportionalto-size (PPS) sampling method based on the 2016 annual report data of China Migrant Population was adopted. The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to collect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of respond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intention of migration or settlement, health status, health services accessibility, social integration, and epidemic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mon diseases, including hypertension, type 2 diabetes, diarrhea, fever, rash, icterus, conjunctival redness, cold, and other illnesses or injuries. The sample population in this survey include 13,998 internal migrants and 14,000 registered local residents from eight domestic cities / prefecture / districts across China. It is the most widely covering and highly representative dataset on common diseas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ernal migrants in China. The dataset can be used to study common diseas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floating Chinese population. It provides data support for government to improve healthcare accessibility and the equity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s for internal migrants in China.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verweight or obesity and the risk of the various hypertension hemodynamic subtypes in Yi farmers and migrants.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2 358 Yi farmers and 1 392 Yi migrants was carried out in the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Sichuan,China in 2007.Results The standardized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in female Yi farmers (6.22%) was higher than in males (3.15%),whereas in Yi migrants 31.56% of males and 18.78% of females were overweight.The standardized prevalence of obesity was 0 and 0.61% in male and female Yi farmers,compared to 3.91% and 5.57% in male and female Yi migrants,respectively.For both genders the standardized prevalence of ISH,IDH,and SDH was higher in Yi migrants than Yi farmers.Overweight and obese Yi men and women had a higher risk for IDH and SDH (P<0.001) than non-overweight/obese individuals.However,an association of overweight or obesity with ISH was observed only in men.Conclusion Yi migrants have substantially higher proportion of overweight and obese individuals,as well as individuals affected by ISH,IDH,and SDH,than do Yi farmers.Overweight and obesity are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in Yi peo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