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其血糖及胰岛B细胞功能缓解的情况,强化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结果。方法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1、2、3个月3组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B细胞功能水平,及停止强化治疗后,有多少患者可以进入"蜜月期",单纯通过饮食和运动就能保持血糖达标。及观察蜜月期的长短。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达标,胰岛功能均明显改善。2个月、3个月组较1个月组胰岛素早时相分泌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且使血糖平稳达标,适当延长胰岛素强化治疗时间能更好的恢复胰岛素早时相分泌,从而使血糖长期平稳。且强化治疗的时间越长,达到"蜜月期"后,单纯通过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保持平稳的时间就越长。  相似文献   

2.
张敏华 《海峡药学》2013,25(5):198-199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甘舒霖30R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32例)、降糖药物组(30例),均观察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FPG 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时间,并同时比较两组C肽释放试验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和HbAlc均显著下降(P<0.05),甘舒霖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另外甘舒霖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快于降糖药物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甘舒霖组C肽指标显著升高(P<0.05);但降糖药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比常规口服降糖药治疗可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预混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预混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2006年收治的80例初诊2型糖尿病,随机分成口服降糖药治疗组40例和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30R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天数、低血糖发生率,经济费用和体重变化。结果预混胰岛素30R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口服降糖药治疗组(P〈0.05);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14.6±1.5)d,口服降糖药组平均(27.2±2.1)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组发生低血糖1例(占2%),口服降糖药组低血糖0例。结论预混胰岛素30R治疗可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缩短血糖达标天数。  相似文献   

4.
初发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欣荣  于梅 《河北医药》2007,29(12):1330-1331
目的 观察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方法 治疗组3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素泵进行2周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并设对照组观察治疗3个月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胰岛素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 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分别在治疗的(3±1.8)、(7±2) d达到控制目标;3个月时HbA1c达标,对照组HbA1c不达标,治疗组治疗3个月时自身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P<0.05).结论 初发2型糖尿病早期短时间强化胰岛素治疗可尽早控制病情,改善及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联用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c〉7%),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组和甘精胰岛素组。在原有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采用每天一次注射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观察治疗前后的FBG、2hBG、HbA,c,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hBG、HbA.c均较基线下降,在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在控制血糖方面同样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6.
蔡可英  张淑贵  焦亮  赵猛 《江苏医药》2008,34(3):237-239
目的 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伴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降糖疗效及其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常规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强化组),每组25例.强化组治疗12周后,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继续观察至36周,检测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C肽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12、36周,强化组患者的HbA1C较治疗前均降低,血糖在1周时即明显减低(P<0.05),而C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常规组相比,强化组患者血糖在1周时较低(P<0.05),而C肽在12、36周明显升高(P<0.05).结论 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具有快速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后每天4次注射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每天3次注射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低血糖风险。方法 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后,随机分配至A组(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和B组(预混门冬胰岛素30),进行为期3个月的观察。比较3个月后两组血糖、HbA1c、血脂、C肽和低血糖发生频率等。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血脂、HbA1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C肽水平升高(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两组相似。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后改为每天4次注射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或每天3次注射门冬胰岛素30都能尽快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初始治疗组(对照组)20例,用基础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睡前每日1次),血糖控制不好者加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治疗组)40例,餐前速效胰岛素(人胰岛索类似物,诺和锐3次),加基础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睡前1次),治疗时间为2周.两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和口服药用量.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快,下降幅度明显(P<0.05),糖化血红蛋白<6.5%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的副作用较初始治疗组降低.结论: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效果优于初始治疗,可减轻高血糖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抑制,使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改善非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已诊断1年以上,空腹血糖≥9 mmol/L、餐后2 h血糖≥12 mmol/L,胰岛β细胞功能部分受损的非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2例,应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及餐后各时点血糖、C肽、胰岛素水平等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及餐后各时点血糖明显降低,餐后各时点胰岛素、C肽分泌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很好地控制非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空腹血糖(FPG)≥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9%的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2周严格血糖控制。对比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75g葡萄糖负荷后的胰岛素和c肽等指标。结果经短期皮下输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显著下降,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结论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和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胰岛功能的关系,为合理选择降糖药物和有效控制血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新诊断的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76例,女50例)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血脂、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按HbA1C水平分为A组(HbA1C〈7.0%)、B组(7.0%≤HbAIC〈9.0%)及C组(HbA1C≥9.0%)3组,并分别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B细胞功能(HOMA—B)及胰岛索敏感性指数(ISI)。结果3组平均年龄和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bA1C的增加,TG依次递增,HDL—C则依次递减。C组的FPG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B组表现为HOMA—IR明显增高,ISI下降。C组HOMA—B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B细胞分泌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在所有患者血糖达标并稳定2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胰岛B细胞功能指标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肽葡糖糖负荷曲线下面积(AUCcp)、胰岛素早相分泌功能指数(IG30)及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活力(ROS)、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2组患者血糖达标且无显著性差异时,治疗组患者TG、TC、LD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Homa-IR较对照组下降(P<0.05),Homa-β、AUCcp、IG30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ROS、MDA明显低于对照组,GSH、SOD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可有效改善体内代谢异常,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和体内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疗效。方法将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120例初诊T2DM患者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作为治疗组;另选取120例初诊T2DM患者予口服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2个月后各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变化情况。强化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结果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FBG、PBG、HbAlc等显著下降,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高糖毒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细胞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口服降糖药西格列汀治疗初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31例初诊断并未给予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及体重变化,并记录服药后是否出现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结果:经西格列汀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了FPG(P〈0.05)、2h PG(P〈0.01)、Hb A1c(P〈0.05),患者体重和体质指数(BMI)均有所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患者血压、肝肾功能、血脂、血红蛋白、白细胞无明显变化。用药期间均能耐受治疗,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西格列汀可有效地降低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可降低体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初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仍未达标者40例,在继续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腰围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的FPG、2 h PG、Hb A1c、腰围、BMI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有恶心、腹泻等症状,但均可耐受,无低血糖发生。结论对于初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二甲双胍后血糖未达标,加用利拉鲁肽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应用磺脲类药物和二甲双胍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补充第3种药物控制血糖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19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56.1±14.0)岁,糖化血红蛋白A(1HbA1c)(9.1±1.6)%)分为3组,分别随机补充甘精胰岛素、罗格列酮、阿卡波糖,根据血糖调整3种药物用量。补充药物治疗24周前、后,分别测定3组患者的HbA1c、空腹血糖(FPG)、体质量等指标变化。结果:甘精胰岛素组血糖(HbA1c(-1.66±0.24)%,FPG(-3.68±0.28)mmol·L-1)改善比罗格列酮组(HbA1c(-1.15±0.17)%,FPG(-2.85±0.26)mmol·L-1)、阿卡波糖组(HbA1c(-0.75±0.22)%,FPG(-1.85±0.26)mmol·L-1)更明显(P<0.05)。与口服降糖药(罗格列酮或者阿卡波糖)比较,甘精胰岛素组患者外周水肿、胃肠道反应等发生几率更少或更轻微(P<0.05),仅体质量增加比阿卡波糖组明显(P<0.05)。3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和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应用磺脲类药物和二甲双胍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补充甘精胰岛素比补充口服降糖药(罗格列酮或者阿卡波糖)降糖效力更强,且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甲亢患者糖耐量的改变及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糖耐量的改变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甲亢糖耐量减低者52例,为A组。甲亢糖耐量达诊断糖尿病标准者32例,为B组。正常对照组24例,为C组。进行空腹及早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测定,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标(ISI)、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指标(HOMA-I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比较。结果:IAI、HOMAIR:A、B两组与C组相比明显低下或增高(P〈0.05)。HOMAIS:A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相比明显低(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可影响糖代谢,出现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存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及3个月后复查糖基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情况,从而改变糖尿病的临床进程。方法6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2周时间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改口服降糖药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直接口服药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及3个月后糖基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情况。结果治疗组血糖达标达标时间为(2.5±0.8)d,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为(7.5±1.6)d,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糖基化血红蛋白情况,治疗组为(5.4±1.5)%,对照组为(6.3±1.8)%,2组数据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并维持长时间血糖的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8例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C-肽(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治疗后2组的FPG、2hPG、HbA1c、FINS、C-P、HOMA-IR、HOMA-β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PFG、2hPG、HOMA-IR下降指数较对照组明显,FINS、C-P、HOMA-β升高指数较对照组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改善血糖和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的强化治疗,并探讨改善B细胞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50例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并与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50例患者做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空腹C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均值均恢复到正常范围,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oma-β和糖化血红蛋白比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Homa-IR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C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糖毒性的解除和胰岛细胞休息学说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均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