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病人围术期心血管致险事件的预测要素与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老年病人围术期发生的心血管致险事件(risk events)系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主因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体能为心血管致险事件的主要预测要素;术前存在的心血管疾病在急诊或大手术时发生率增加;老年人自主神经系统发生退行性改变,其交感神经系统遇应激反应时活性增强,致使β-肾上腺素受体逐渐脱敏感;围术期心脏致险事件发生率不能单纯以年龄作论。预测、防治措施的新观念与要点为:MET体能评估法;区域阻滞麻醉或辅以全麻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与优点;麻醉与手术过程中血压、心率、血球压积的维持及可乐定的应用。并阐述了孤立性高收缩压性高血压的防治要点及新观念。  相似文献   

2.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于200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住院病人逐渐增多.根据权威资料显示:2001-2020年我国每年将增加老年人口 596万,增长率为3.28%;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2.48亿,80岁以上者达3067万人;2021-2050年,每年将增加老年人口620万(人口可能为负增长),2050年老年人将达4亿,占总人口的30%,80岁以上者将有9448万,占老年人的21.8%.2023年老年人口预计与<14岁的少儿人口相等,为2.7亿.2051年老年人达峰值4.37亿,为少儿人口的2倍.  相似文献   

3.
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的预测和防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高龄老人和冠心病病人手术的不断增加 ,心肌缺血已成为围术期常见的病理现象。严重或长时间的心肌缺血可引发心肌可逆性损害如心肌顿抑或不可逆性损害如心肌梗死 (心梗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心原性休克 ,是老年和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若对此重视不足或处理不当 ,可造成严重后果。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据文献报道 ,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为 8%~ 37% ,最高可达 78%。若术前并存有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或曾有心梗老年患者 (超过 6 5岁 )则更高 ,围术期心肌缺血发生率可高达 90 %以上 ,若发生心梗 ,其死亡率高达 5 0 %~83% …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在围术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Cochrane Library、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正式发表的中英文文献,收集NSAIDs在围术期使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研究等,通过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来评价NSAIDs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15 623例患者,其中非选择性NSAIDs文献有5篇(n=13 019),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文献有3篇(n=2 604)。NSAIDs在围术期使用减少了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OR=0.59,95%CI 0.45~0.77,P=0.000 1),非选择性NSAIDs在围术期使用减少了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OR=0.42,95%CI 0.31~0.58,P0.001),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围术期或短期使用增加了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OR=2.53,95%CI 1.26~5.09,P=0.009)。结论具有心血管风险的患者围术期建议使用非选择性NSAIDs。  相似文献   

5.
体能评估与围手术期心血管意外事件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能是机体有氧代谢所允许的活动能力,受心、肺功能及活动器官氧供等因素影响。体能相关指标被临床广泛用于指导心血管疾病诊治。现就体能评估的手段和方法及其在预测心血管疾病尤其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合并心血管疾病老年病人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非心脏手术病人日渐增多.由于手术可以增加老年病人的心脏负担,而合并心血管疾病又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病人在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明显增加.加强和优化这些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提高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合并糖尿病老年病人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糖尿病病人已经达到5000万,据统计上海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已达18.4%.文献[1]报告50%的糖尿病病人一生中至少经历过1次手术,而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非糖尿病者高5倍左右.老年糖尿病病人心脑血管并发症多,血糖达标率低,对手术的耐受性差.因此,做好合并糖尿病老年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自1940年开始应用白蛋白制剂以来,有关白蛋白应用合理性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目前,仍有一些医学中心在进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探讨白蛋白的规范、合理使用问题.我国在白蛋白应用上仍存在许多误区,甚至有临床滥用现象.老年病人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围手术期,原发疾病、合并疾病、潜在的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及手术打击都会对白蛋白的代谢产生影响.因此,了解白蛋白制剂的药理学特点、准确评估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和病理生理学基础,有针对性地应用白蛋白制剂,在临床转归和卫生经济学上均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高龄心血管手术病人围术期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危重病人接 受重大手术的治疗,围术期的麻醉处理面临严峻挑战。本研 究拟对本院1998年至2003年75岁以上心血管手术病人围 术期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总结。 临床资料 75岁以上心血管手术病人91例,其中男79例,女12  相似文献   

10.
体能评估与围手术期心血管意外事件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能是机体有氧代谢所允许的活动能力,受心、肺功能及活动器官氧供等因素影响。体能相关指标被临床广泛用于指导心血管疾病诊治。现就体能评估的手段和方法及其在预测心血管疾病尤其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陈政文  张玲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1):1070-107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的糖尿病患者358例,记录术中、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射血分数(EF)<50%]等心血管事件,根据有无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和无心血管事件组,比较两组年龄、血糖、血脂、血压等,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发生心血管事件组代谢紊乱情况明显,术前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年龄、心衰、微量白蛋白尿增高、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的发生率均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以上危险因素均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年龄、糖尿病合并症(冠心病、心衰、肾病)是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许多新技术手段已应用于围术期心血管系统监测。先进的ECG监测手段可确诊心律失常的性质。几种连续无创血压监测方法已应用于手术中。改进的心电描记法及ECG新分析法已经用于围术期心肌缺血监测,超声新技术能真实监测心肌缺血和心室功能。心阻抗、多普勒超声等无创技术及温度稀释法等有创技术已用来连续监测心输出量。心肌灌注显象法、改进酶测定法及ECG新分析技术能精确探测心肌梗塞;对危重病人,需采用多系统监测以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3.
围术期高血压防治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围术期高血压是指原高血压正常的病人,围术期血压骤然升高超过21.3/12.0KPa(160/90mmHg)或高血压病人收缩压或(和)舒张压再升高4.0kPa(30mmHg)以上,本文对围术期高血压的危害、病因,预防及治疗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4.
老年病人常合并多种呼吸系统疾病,部分病人有吸烟史,气道局部防御能力较低,因此术后较容易出现急性或慢性气道炎症反应。腹部手术可影响病人的呼吸功能,行气管插管吸入全麻的病人,多种因素对气道的刺激,可诱发气道痉挛、炎症和水肿。气道炎症反应使平滑肌张力增高,气管黏膜水肿,气道口径减小,呼吸系统顺应性下降,从而影响肺通气功能。布地奈德是经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有较强的气道局部抗炎作用,近年已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但其对全麻下腹部手术老年病人肺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观察腹部手术前及术中吸入布地奈德时老年病人围术期肺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许多新技术手段已应用于围术期心血管系统监测、先进的ECG监测手段可确诊心律失常的性质,几种连续无创血压监测方法已应用于手术中,改进的心电描记法及ECG新分析法已经用于围术期心肌缺血监测,超声新技术能真实监测心肌缺血和心室功能。心阻抗、多普勒超声等无创技术及温度稀释法等有创技术已用来连续监测心输出量,心肌灌注显象法、改进酶测定法及ECG新分析技术能精确探测心肌梗塞;对危重病人,需采用多系统监测以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4~2004年接受非心血管手术后17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结果病人平均年龄68岁,男9例,女8例,其中急诊手术占35%,15例病人接受全麻,2例病人接受硬膜外麻醉。7例病人术前有明确冠心病史,5例病人有高血压病史,8例病人术前心电图检查显示ST-T改变;术中有13例病人出现低血压同时伴有心率增快。10例于术后3 d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表现,8例于心肌梗死发生后死亡。结论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可能的诱发因素为术中持续低血压和心率增快,同时高龄、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也与其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围绕心血管疾病患者手术围术期之血液保护有诸多研究. 目的 就心血管手术围术期血液保护进展作一综述. 内容 综述心血管手术输血指征及安全输血;围术期自体血液回输;自体血预充;血液稀释,血液麻醉等相关技术与方法. 趋向 综合运用多种血液保护方法已取得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但个体化的血液保护策略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高龄普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减少高龄患者普胸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手术疗效 ,探讨其防治措施。 方法 分析 86例 70岁以上普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术前心电图检查结果、术前合并心血管病情况和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高龄普胸手术患者术前合并心血管病发生率 (34.9% )和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2 0 .9% )均较高 ,明显高于术前未合并心血管病患者 (χ2 =5 .75 ,P<0 .0 5 )。行肺叶、全肺切除术的患者 ,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术式 (χ2 =4 .0 4 ,P<0 .0 5 )。 结论 高龄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重点为术前全面检查 ,发现并系统治疗合并的心血管病和隐匿性心脏病 ;对高龄肺癌患者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在尽可能根治的前提下 ,适当缩小手术范围 ,保护心肺功能 ;术后消除心血管并发症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9.
老年病人围术期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应用心率变异性 (HRV)的分析方法研究老年病人围术期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特征。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胸腹部成人择期手术病人 2 4例 ,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 ,每组各 12例。观察两组术前、麻醉后、术后清醒时、术后 1天、术后 3天及术后 7天各时间段心率变异性频阈分析各成份的变化。结果 麻醉和手术后两组心率变异性总功率 (TP)、高频 (HF)、低频 (LF)及极低频 (VLF)均较术前基础值下降显著 ,至术后 1周恢复。两组间比较 ,麻醉和手术后老年组的TP、HF、LF均较中青年组低 ,尤以麻醉后显著 ,老年组的低频标化 (LFnorm)也普遍较中青年组低 (P <0 0 5 )。LF/HF在两组均术后清醒时下降明显 ,但老年组尤其显著。结论 麻醉及手术后老年人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受损害程度重 ,容易发生张力失衡 ,且较中青年人更易受麻醉的影响 ;HRV监测分析可较好地评估围术期机体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患者,男性,62岁,无刺激性咳嗽,无血痰,在查体时胸片显示左肺中叶可见一团块状密度增高影,直径约2cm,边界清楚,无透光区,CT提示:右肺圆形占位性病变,肺脏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发现左肺阴影后2周入院。 既往患有糖尿病5年,使用胰岛素控制满意。5年前偶感左胸前区憋闷,目前仍偶有发作,无夜间憋醒史,上四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