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省原有35个县(市、区)流行血吸虫病,1958年余江县宣布消灭血吸虫病以来,迄今已有14个达到消灭、8个达到基本消灭标准,尚有13个流行尚未控制,疫情仍很严重。1992年,围绕世行血防贷款项目的全面展开,加快了全省血吸虫病防治的步伐。 1 查灭螺情况 1992年,在207个乡、943个村开展查螺,查螺总面积为50736.52万m~2,在143个乡、432个村中发现钉螺,分别占查螺乡、村的69.08%和45.81%,发现1个新流行村。有螺乡比上年上升11.3%,有螺村比上年下降20.52%。共查出有螺面积24309.96万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36.28万m~2,查出易感地带面积22813.74万m~2,分别占查出钉螺面积的0.15%和93.85%。  相似文献   

2.
1991年,湖北省继续采取分类指导,控制传染源和消灭易感地带钉螺的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成效。全省现有16个县(市),141个乡、镇、场和744个村消灭了血吸虫病。达基本消灭县(市)4个,乡、镇、场69个,村3955个。未控制流行的县(市)仍为24个。现将1991年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1 查、治病 1.1 人群查、治病 1.1.1 查病 全省用粪检和间接血凝查病3762496人,占全省应检人数的81.95%,查出病人272670人,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的血吸虫病疫区原有14个县、70个乡、319个村,病人67551人,病牛6223头,钉螺面积2728万余m~2。经过30多年的防治,1986年达到全省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87年后进入监测阶段。4年来开展残存钉螺和外来传染源等监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的血吸虫病流行于4个地(州),17个县(市)、85个乡(镇)、460个行政村,历史累计查出病人32.5万,查出病牛2万多头,查出钉螺面积2.2亿m2,受威胁人口477万。现将1992~1998年的疫情报告如下。1流行现状1.1概况经过历年的积极防治,全省现有10个县(市)达到了血吸虫病消灭标准,2个县(市)达到基本消灭标准,尚有5个县、42个乡(镇)、254个行政村未控制流行。1998年,全省尚有85个行政村查出病人(牛)、292个村查出钉螺。1.2钉螺面积及螺情指标见表1。1998年度有钉螺面积2932万m’,比1992年度的3560万m‘下降1764%。到1…  相似文献   

5.
常德市位于洞庭湖西北部,境内有沆水、澧水和淞滋河贯穿,沿目平、七里和围堤等湖泊一带以防洪大堤分为垸内垸外.全市所辖15个县(市、区、农场),有12个流行血吸虫病,累计查出钉螺面积9.59亿m~2,血吸虫病32.8万人.到1993年,已有5个县(市、区、农场)、87个乡(镇、分场)、642个村达到消灭或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现尚有7个县、市(区、农场)的70个乡(镇、分场)、727个村未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现对有关流行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流行现状至1994年,安徽省血防工作已经过40余年。流行的39个县(市、区),4个省属农场,505个乡(镇),3557个行政村中,已有13个县(市、区),1523个村达到了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基本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23个县(市、区),2783个村占总流行县(市、区)的57.5%,流行村的78.2%,钉螺分布面积  相似文献   

7.
我县是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县,全县35万人口。有2乡、1镇、16个村流行血吸虫病。历史累计有螺面积4 782 496m~2,累计病人9 658人。开展防治工作的30多年来,取得了较大成绩,到1987年,全县钉螺面积下降97.2%,治愈病人99.7%。有4个村达到了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8个村达到了“基本消灭”的标准。但是近3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防治工作时断时续,全县钉螺面积徘徊,如果发展下去,必然导致疫情反复。 一、目前在血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苏州市消灭血吸虫病后5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苏州市历史上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 ,有 6个县(市、区 )、1 39个乡 (镇 )、2 32 7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历史累计有螺面积 4.1 3亿 m2 ,历史累计病人1 0 3万 ,其中晚期血吸虫病 (以下简称“晚血”) 2 5463人。经过几十年的反复防治 ,至 1 995年全市达到了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 ,转入巩固监测阶段。现将1 995~ 1 999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监测方案1 .1 螺情监测 对 5年内查到钉螺的乡 (镇 ) ,在春季对 5年内有螺村进行普查 ,其余村查 1 /2的应查面积 ;对 5年以上未查到钉螺的乡 (镇 ) ,以村为单位查 1 /3的应查面积 ;对 2 0年未查到钉螺的…  相似文献   

9.
2013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13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和近年来变化趋势,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2013年"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血吸虫病防治统计数据和2004年以来的血防年报表数据,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结果截至2013年底,全省推算血吸虫病人19 816例,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报告,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6 199例;现有钉螺面积27 396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34.5hm2,复现钉螺面积8.6hm2;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数41 949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为0.31%;全省共有9个县(市、区)、76个乡(镇)、191个村(居委会)新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个乡(镇)、14个村(居委会)新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008~2013年全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耕牛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面积、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均呈现下降趋势,钉螺面积在2.73亿m2~3.10亿m2间波动。结论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钉螺的分布状况仍不容乐观。为实现2015年前全省达到传播控制血吸虫病的目标,仍需加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0.
简阳市于1955年发现钉螺,截止1978年有钉螺分布乡10个,36个村,136个组。1970-1994年共检查血吸虫病239952人次,在丘陵地区的老龙乡查出慢性血吸虫病18例,其余9个乡均无血吸虫病人。1995年在分析历年查病资料的基础上,对有爆乡进行全面普查血吸虫病,调查阳性钉螺和无血吸虫病流行的原因。1调查方法1.1搜集历年查清资料以乡为单位,经三次普查未发现本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称有钉螺分布无血吸虫病流行乡(简称有螺无病乡)。1.2普查血吸虫病采用循环抗原酶标法(EIA)对历史有螺村、社6-60岁人群进行普查,EIA阳性者进行三送三…  相似文献   

11.
高淳县有血吸虫病流行的乡镇12个,114个行政村,分别占总乡(镇)数和总行政村数的50.0%和33.7%,流行区人口14.4万,占总人口的35.6%.经过30多年的血防工作,在1985年达到了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转入了监测阶段.1989年7月,在沧溪乡杨家湾村发现大面积内陆钉螺.钉螺回升后,全县立即行动起来,真抓实干,再送瘟神.  相似文献   

12.
常熟市于1989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1992—1993年先后在辛庄乡范巷村、冶塘乡西张村和珍门乡吴楼村查获钉螺.为摸清血吸虫病在当地人群中是否再次构成流行,我们对上述3个村和对照组藕渠乡庞浜村居民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情况范巷村原为血吸虫病重流行村,人口1301人,有血吸虫病治疗史(有史)居民占49.7%;西张村原为血吸虫病中度流行村,人口1661人,有史居民占12.8%;吴楼村历史上未查到过钉螺,人口1870人,有史居民占1.2%.1992—1993年先后在上述3个村查出有螺面积分别为80m~2、2000m~2和100m~2.钉螺密度(只/0.11m~2)分别为15.2、5.0、5.8,分别解剖钉  相似文献   

13.
鹤庆县是云南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县之一,全县中有7乡1镇、54个村公所(镇)、284个自然村流行血吸虫病,154631人受到血吸虫病的严重威胁,占全县总人口数的60.46%。据1958年的调查,全县粪检平均阳性率为44.9%(2.2%-62.7%)。累计钉螺面积为26764380m2,累计病人48890人。自1954年以来经过44年的防治,1998年底,全县已有33个村(镇)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占流行村(镇)的61.1%;有13个村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占流行村的24.1%;仅有8个山区村的血…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状况—2001年抽样调查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为了准确掌握全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方法 建立流行村疫情管理系统,为全省流行村建立耕牛登记卡、钉螺登记卡和晚期血吸虫病登记卡,为传播未控制区和控制区的794万人建立了血防户口册。随机抽样调查居民653569人,查牛15600头,查螺70106598m^2。结果全省流行县(市、区)62个,流行乡810个,流行村6212个,流行县总人口3092万人,流行村总人口945万人,流行村耕牛存栏222567头,历史累计钉螺面积27617万m^2,现有钉螺面积6716万m^2,活螺密度0.43只/0.11m^2,钉螺感染率0.0697%,感染螺密度0.003只/0.11m^2。全省现有晚期血吸虫病1568人,2001年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3例,全省血吸虫病感染79391人,病牛14427头。结论传播未控制区应加大人、畜查治病力度,降低感染率和感染度。传播控制区各级政府应加大血防经费投入,尽快控制疫情迅速回升势头。“十五”期间计划达标的县(市、区)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达标时就建立完善的监测巩固措施。  相似文献   

15.
广西血吸虫病流行区有6个地区、19个县(市)、64个乡镇、244个村,历史有螺面积为2 689 910m~2,历史病人77 865例,病牛为4 454头。流行区全属岩溶(喀斯特)地貌。按地质结构和地理环境分为峰丛洼地、峰林谷地和孤峰溶蚀平原三种类型。1938年在宾阳县王灵乡首次发现钉螺,50年代中期开展全面防治工作,到1972年全区达到基本消灭,1981年至1988年全区19个县(含1983年和1985年新发现的2个县)先后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并转入监测巩固阶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江苏省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82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的监测调查。结果 全省监测村中有42个测村发现了钉螺,占监测村的51. 22%;有10个监测村发现了感染性钉螺,占监测村的12. 20%。监测村发现的钉螺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27. 86%,发现的感染性钉螺面积占总有螺面积的17. 35%。监测村总的钉螺密度为0.16只10.1nl2,总的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 44只10.1 mz。结论全省螺情仍不容乐观,有可能成为2010年实现江苏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全省在今后的防治策略上,仍应如强钉螺,尤其是感染性钉螺的控制工作,以从根本上消除和降低血吸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江苏省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82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的监测调查。结果全省监测村中有42个监测村发现了钉螺,占监测村的51.22%;有10个监测村发现了感染性钉螺,占监测村的12.20%。监测村发现的钉螺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27.86%,发现的感染性钉螺面积占总有螺面积的17.35%。监测村总的钉螺密度为0.16只/0.1m2,总的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44只/0.1m2。结论全省螺情仍不容乐观,有可能成为2010年实现江苏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全省在今后的防治策略上,仍应加强钉螺,尤其是感染性钉螺的控制工作,以从根本上消除和降低血吸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台州地区有3县(市)、31个乡(镇)、229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历史累计钉螺面积1367万余m~2,病人16414人,属山丘型.经过积极防治,1972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至1983年,有11个乡(镇)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现将1984—1991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宝应县血吸虫病消灭后11年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应县位于江苏中部,地处里下河地区,是全国血吸虫病流行最北界(北纬33°15'),属水网型地区。全县29个乡(镇)465个村中,有13个流行乡(镇)、70个流行村,历史累计有螺面积4391029m2,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23926人,病牛613头。经过20多年综合防治,1987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88年开始转人巩固监测阶段,11年来坚持巩固监测工作,至1998年末发现活钉螺和新感染病人。1方法与结果1.1螺情监测1.1.1全面普查1988~1994年,每年春季组织人员对13个流行乡(镇)、70个流行村和毗邻的非流行乡(镇)、40个非流行村普查,方法是sin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告并分析2017年全省血吸虫病疫情状况与近年的变化趋势。方法对2004年以来,特别是2017年的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9个市、50个县(市、区)流行血吸虫病,其中23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17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0个达到消除标准。2017年,全省共血检179. 1万人,发现阳性18 836人,共粪检17. 4万人,发现1例阳性,为输入性病例;全省现有病人数为6 398人,其中推算慢性病人767例、晚期血吸虫病5 631例和急性血吸虫病0例,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 09%;全省流行村牛存栏26 127头,共血检836头,粪检15 667头,未发现病牛。全省共调查钉螺83 031. 8 hm^2,查出钉螺面积21 397. 0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161. 8 hm^2、复现钉螺67. 7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新查出1个有螺无病的流行村;累计药物灭螺面积10 766. 0 hm^2,消灭钉螺面积239. 9 hm^2,年底尚有钉螺面积26 521. 0 hm^2。2017年,全省51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病情监测未发现病人、病畜,钉螺监测显示有螺框出现率11. 0%,活螺平均密度0. 39只/0. 1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7年,全省人群和牛的平均感染率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并分别下降了89. 2%和100%,有螺面积在2. 65~3. 10亿m^2间徘徊波动并有小幅下降,已连续5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例和感染性钉螺。结论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局部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乃至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仍需要加大防治及监测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