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患者男性,61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示窦性P-P间期0.70~0.74s,频率81~86次/min,匀齐。Ⅰ、aVL呈qR型,Ⅱ呈Rs型,Ⅲ、Ⅴ1呈rS型,aVR呈QS型,aVR呈rs型(r〈s),V5呈qRs型(图略)。图1为Ⅱ导联连续记录。除窦性QRS波外,尚有:①R2.5,12、15、22、25、32、35,为交接性异位节律。随窦性心律后的偶联间期为0.40~0.46s,其副波后的ST-T处均有一未下传的窦性P波。随室性心搏后的偶联间期为0.90s,其剐波的前、中、后均有一窦性P波重叠其中。 相似文献
3.
4.
患者女性,4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于1983年5月19日连续描记心电图Ⅱ导联(附图)。一、P波多数直立,顺序发生,P-P0.75秒,P-R0.18秒,窦性下传QRS呈qR型,时间0.08秒,R波降支近顶端处略有挫折,为窦性心律。二、房性QRS和窦性者相同,前与逆行P(P′)相关,P′-R0.16秒,为起源于心房下部节奏点;其和前一心搏距离P-P′为0.60—0.70秒,P′-P′间最大公分母平均值1.505±0.025秒,变异系数为±1.66%,可判为房性并行心律(APSR)。三、定性QRS呈“R”型,时间0.12秒,“R”升支明显错折,前无相关P波。b行R_1后呈“正负双向”P′波,R-P′0.20秒,为“R”型QRS逆传心房和窦P之房性融合波。“R”型QRS之间最大公分母平均值0.408±0.018秒,变异系数±4.41%,a行R_7前有逆P,R_7形态介于房性和室性之间,为双重异位灶之室性融合波。联律间距0.52—0.68秒,为定性并行心律(VPSR)。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60岁,临床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体检:心率88次/分,律不齐,P_2=A_2,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浊音界正常。肺无殊。附图(见第172页)为Ⅱ导联连续记录,可见多种形态的P波。Ⅱ_aP_(6-10、15)、Ⅱ_bP_(1-8)直立,频率76次/分,P-P间期互差>0.16秒,为窦性心律不齐。Ⅱ_aP_(1-3),Ⅱ_bP_(9、12-14)浅例,用A_0表示。每个A_0后均有QRS波。QRS波形态和时限正常。P′-R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68岁。因突发心悸、胸闷 1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入院当天查心电图示房扑 ,静推西地兰后复查心电图示房颤。心脏彩超示左房扩大。次日心悸、胸闷缓解 ,予以复查心电图 ,图 (略 )为常规 12导联 ,PⅡ、Ⅲ、aVF 倒置 ,PⅠ、aVL、V5、V6 直立、双峰状 ,峰距 0 0 8s,宽达 0 12s。PR间期0 16s,QRS呈室上型。图 1ⅡA~D 系连续记录 ,上条末和次条初为重印。图中PP 0 80s( 75次 min) ,可见提前出现的P′ -QRS -T波 ,P′波直立 ,与主导心律P波不同。P′波直立 ,与主导心律P波不同。P′R间…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3岁,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功能Ⅲ级。心电图I 导联连续记录(附图)示窦P 规律出现,频率83次/min,并可见2种异位形态的室性搏动,均具有并行心律的特性,各有自己的频率,互不影响。一种QRS 波形较宽大,固有周期为1.60—1.72s,大多为1.64s。I a R_(10)形态介于窦性与室性之间,其前有窦P,P-R 间期为0.08s,比窦性激动P-R 间期缩短0.05s,为室性融合波。另一种QRS 波群振幅较低,固有周期为1. 相似文献
8.
9.
10.
患者男性,55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5年,再发加重伴咳喘3月入院。体检血压138/79mm-Hg,心率77次/min,心尖部可闻及4/6级粗糙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脏彩超示二尖瓣脱垂致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房颤,左房扩大(74mm),左室扩大(71mm),右房、右室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EKG示心房纤颤,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70岁,因心慌、气短20余年,加重3个月入院。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心电图(图1)录自Ⅱ导联,前3行为连续记录。基础心律为心房颤动,下传心室波呈R型。室性异位QRS波群存在2种类型:①其中一源(波幅较大者,如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1岁。因胸闷、心悸伴下肢浮肿三天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2 心电图特征 图示常规12导联并和长Ⅱ导同步记录,着重分析 长Ⅱ导。①窦性节律:P_(2、3、5、6、8、9),P_(?)埋在R′_(?)中,P外形及时间正常,可测出之P—P为0.74~0.84s(81~71次)P—R间期0.13s,下的QRS呈qR型。②房性并行 相似文献
13.
宋金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5,(6)
交替性双重性室性并行心律一例宋金钟交替性双重性室性并行心律至今甚少报道,现将作者所见的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54岁。因急性胃肠炎合并电解质紊乱、冠心病入院,入院后1小时突然发生心脏骤停,心电静止,在复苏过程中心电图为心电静止→室性逸搏心律→加速室性...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 ,76岁。因胸闷、心悸 10年 ,加重 1W ,临床以冠心病、心律失常收住院。心电图 (图 1)分别是V3 及aVF连续记录示 :P波规律出现 ,心率 75次 /min ,P R间期 0 15s,QRS波于胸导联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肢导联呈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图形。V3 中可见R6、R12 、R15提前出现 ,其QRS形态与主导心律相同 ,此提前的QRS前均有P波 ,P R间期不固定 ,但均 <0 12s,故为交接性QRS与窦性心律形成的房室干扰 ;R3 、R9呈“交接性逸搏”形式 ,仔细观察提前出现及延迟出现的交接性QRS之间间距基本相等 ,故为交接性并行心律 ,V3 提前的R… 相似文献
15.
病历摘要患者男,39岁,住院号228075。1974年发现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代偿期,先后五次发生心房颤动,于1976年3月24日入院,同年4月3日施行二尖瓣交界分离术。入院时心电图呈窦性心律,电轴右偏,不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左房及右室肥大。术后第五天开始服用地高辛0.25mg,每日2次,4天后改为0.25mg,每日1次。术后当天下午起发热,体温一直持续在38℃左右,汗多,进食少,并有 相似文献
16.
17.
18.
并行心律(PSR)并不少见,双重性PSR则较罕见,继发于房性PSR(APSR)之反复心搏更少,现报告1例如下: 患者男,78岁,高血压病合并动脉硬化,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于1990年3月7日入院。附图示Ⅱ导联,窦性P波直立状稍高,达2.5mV,P-R间期O.18s,有Ⅱ_a的P_(1、4、5、7~11、13~16),Ⅱ_b的P_(1、3~8、10~14、17),Ⅱ_c的P_(2、4、6、9~11、14~16)。窦性下转QRS正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7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aVF导联连续记录(附图)示P波规则出现,P-P间距1.08秒。P波与QRS波完全无关,为窦性心动过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值得注意的是有两种不同形态的室性异位搏动交替出现,经分析都是间歇性并行心律;一、QRS波振幅较大的E_2自身节律为37次/分(R_1-R_3=1.60秒),R_2、R_6均较早出现,适逢E_2的3相传入阻滞保护期,未打乱E_2的自身节律。而R_4、R_8出现较晚,E_2已失去保护性传入阻滞,故侵入E_2并使其重建周期,重建的周期R_4-R_5恰等于E_2的基本周期:二、QRS波振幅较小 相似文献
20.
以过速型“左房”心律为主导心律、并有房、室双重性过速型并行心律者罕见。最近笔者在整理旧存心电图时发现1例,报告于下。患者男性,68岁。临床诊断:慢性气管炎,肺部感染,冠心病合并肺心病,洋地黄中毒。于1975年11月23日入院。图1为入院后首次心电图。图2为V_1导联连续记录。现将图2划分为基本相同的5组(如图2所示)。以1组为例进行描述。每组中心房波自左向右统以1—7为序,而以 P′与P″区别不同起源的异位心房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