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清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72-174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例肺结核患者,根据患者的乙肝两对半指标与丙抗原肝抗体指标分别为乙肝e抗原阳性[HBe Ag(+)]组、乙肝e抗体阳性[HBe Ab(+)]组、单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s Ag(+)]组、丙型肝炎病毒阳性[HCV(+)]组、阴性对照组,分别为20例、26例、52例、17例、85例,均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查看比较其肝功能损伤情况。结果 在200例患者中共31例出现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5.50%。HBe Ag(+)组、HBe Ab(+)组、HCV(+)组的肝功能损害率分别为45.00%、38.46%、29.41%,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的2.35%(P<0.05);且HBe Ag(+)组、HBe Ab(+)组、HCV(+)组的中重度损害率分别为35.00%、30.77%、29.41%,显著高于单纯HBs Ag(+)组与阴性对照组的2.85%、0(P<0.05)。男性的肝功能损害率20.69%,显著高于女性的8.33%(P<0.05);且≥60岁肝功能损害发生率25.40%,显著高于<60岁的10.95%(P<0.05)。结论 对肺结核患者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容易影响患者的肝功能,尤其是6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需要提高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古浪县疾控中心老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古浪县疾控中心内的8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老年肺结核抗结核药物、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神经系统和过敏反应的发生率(P<0.05);轻度... 相似文献
3.
4.
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应用过程中产生的肝损害问题。方法对769例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肝损害的112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HBsAg(+)组、HCV(+)组、HIV(+)组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比率分别为46.9%、34.8%和52.2%,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抗结核开始后2周内的发生率分别为63.0%、75.0%和66.7%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HIV抗体检测阳性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收集1986~1994年门诊老年肺结核107例,选择在接受抗结核化疗期间,出现严重的药物过敏或毒性反应17例,进行分析。临床资料107例肺结核病人,男88例,女19例,年龄60~78岁。肺结核类型:浸润型91例,慢性纤维空洞型6例,结核性胸膜炎10例。化疗基本方案:2个月链霉素(S)、异烟胼(H)、利福平(R)、毗嗪酸胺(Z)或乙胺肼丁醇(E);继之7个月HR,或4个月HRZ或HRE。107例接受化疗后出现药物反应26例(24.3%),反应严重的17例(654%)。年龄最大78岁,其反应呈以下表现。(1)4例用S后引起严重共济失调。(2)3例出现剥脱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胸腺五肽与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效果.方法 82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胸腺五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CD4+、CD8+、CD4+/CD8+)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结核丸联合抗结核化疗药物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接受抗结核化疗治疗,观察组联合结核丸,比较两组痰菌阴转及病灶变化情况,并统计治疗转归、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强化期结束痰菌阴转及疗程结束后痰菌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探讨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9 845例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发生不良反应者与未发生不良反应者的单因素,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9 845例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中有2 908例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及防治。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肺结核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分析不良反应原因,并制定防治措施。结果患者此次研究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肝脏功能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积极防治,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结核空洞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小,吸收的结核病灶在1/3以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的患者有95例,其余5例患者因出现咳血不止的情况治疗无效死亡。结论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时,需对不良反应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药物剂量和药物方案加以调整,以降低不良事件率,保障临床安全性,对提高疾病防控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指南》2019,(33)
目的观察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及胸腺五肽联合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其中的不良反应。方法以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110例肺结核患者为此次研究主体,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基于常规治疗,使用胸腺五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对比差异不大(P> 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P <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治疗中应用抗结核药物联合胸腺五肽,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改善患者肺功能,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以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该院治疗肺结核疾病的431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结核病患者HBVM是否阳性将431例患者分为两组,HBVM(+)组和HBVM(-)组,HBVM(+)组共97例,HBVM(-)组共334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出现肝损伤的例数,ALT值、TBL值、肝损伤出现的时间和肝损伤恢复时间。结果 HBVM(+)组肝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BVM(-)组(P<0.05);HBVM(+)组出现肝损伤的时间明显比HBVM(-)组快,而肝损伤的恢复时间也明显较长(P<0.05)。结论 HBV阳性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后更易发生肝功能损伤,HBV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时应密切监测患者肝功能,预防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流动性不断加大、耐多药结核的逐渐增多,这也导致了我国结核病发病率一直攀升不下。由于新药的开发滞后,结核病患者年龄趋大等因素,也促使了抗结构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呈逐渐增多的趋势[1,2]。本文则就抗结核组合药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抗感染药学》2017,(3):504-507
目的:分析门诊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ADR)的护理及用药依从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50例,根据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过敏情况,给予其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并对ADR进行相应护理,观察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并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的治疗情况,采用护理满意度问卷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率,观察其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结果:50例患者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其中2例患者因发生剥脱性皮炎而住院治疗,故未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其余48例患者在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后有针对性的调整了药物治疗方案;患者均顺利完成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6.00%,出院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为98.00%。结论:在医院门诊治疗肺结核患者过程中,如患者对抗结核药物出现ADR,应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减少药物ADR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抗结核分枝杆菌常用药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及药物毒性。方法:对某院100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进行研究,分析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药物动力学,并对给药途径和给药种类产生的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喹诺酮类药物片剂生物利用度95%~100%,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25%,可经肾、肝排出,清除半衰期较长;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给药共11例发生不良反应,显著高于环丙沙星(P0.05)、氧氟沙星(P0.05);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环丙沙星4.0%、氧氟沙星5.0%,左氧氟沙星显著较高(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药物毒性轻微、安全性高,具体用药方案需结合患者自身实际,联合用药时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作为免疫调节剂治疗某些难治性疾病现已普遍重视.我院应用干扰素辅助化疗、治疗老年肺结核60例,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观察120例,男78例,女42例,年龄为60~84岁,平均71岁.其中浸润型肺结核98例(81.6%);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8例(15%;血型播散型肺结核4例(34%).初治结核95例.复治结核35例.初复治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剧例,所有病人无合并症及肺外结核.1.2治疗方法观察组,每日应用异烟济0.3g十链霉素0.759十毗咳酸肢1.sg,同时给予干扰素10o万U肌注.每周二次,共用3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74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474例患者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52例(10.97%)。60岁以上肺结核患者肝损害患病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复发肺结核患者肝损害患病率明显高于初发患者,HBsAg阴性患者肝损害患病率明显低于阳性患者,在疗程开始3个月内患者发生肝损害率高于3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率11.26%,与女性10.5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患者经过保肝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高龄、复发、HBsAg阳性及疗程开始3个月内是肺结核抗结核药物治疗发生肝损害的高危人群及时间,应密切观察患者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有助于顺利完成抗结核化疗疗程。 相似文献
18.
张海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8):196-196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老年肺结核患者70例,老年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注意记录老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对老年患者采取饮食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不良反应护理措施等,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7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消化道系统不良反应32例,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25例,过敏不良反应25例;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后,本组患者有35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明显好转患者32例,剩余3例患者死亡。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住院期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而精心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抗感染药学》2016,(6):1256-1257
目的:分析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痰菌转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30例,从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发热、咳痰、咳嗽、咯血、胸痛、气急),分析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痰菌转阴的临床疗效。结果:30例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痰菌阳性患者为27例占90.00%;痰菌阴性患者为3例占10.00%;经抗结核药物治疗1月痰菌转阴患者为10例,治疗2月痰菌转阴患者为8例,治疗3月痰菌转阴患者为7例,对抗结核药物耐药患者为2例且痰菌呈持续阳性以及痰菌阴性患者为3例。结论:对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值基础上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以最大程度提高痰菌的转阴,缓解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发生肝损害的临床情况。方法61例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和64例乙肝病毒标记物阴性的肺结核患者(对照组)均采取相同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变化和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及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较早,而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晚(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造成明显的肝损害,所以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应检查乙肝病毒标记物,治疗过程中应用保肝药物,并要经常检查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