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预防和控制鼠类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促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病媒生物的调查研究,我们通过现场监测对鼠类进行调查、研究,预防相关流行病爆发,同时还可对该工程建成后潜在疾病的预防提供对策。为了保障南水北调水源安全,应该加强对病媒生物及其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京市病媒生物监测控制现状,对南京市病媒生物监测控制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促进南京市病媒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病媒生物控制的人员、设备、技术能力和开展工作等现状,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京市病媒生物监测控制人员中工作年限>10年的占总人数的49.1%,高学历人员和高职称人员偏少,人才问题突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有独立病媒生物监控工作部门占总数的33.33%,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占总数的58.33%,病媒生物控制体系有待完善。结论应加强病媒生物监测控制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病媒控制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3.
病媒生物能够传播多种疾病,威胁人类健康。科学控制病媒生物是降低其密度、防止媒介传染病流行暴发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病媒生物控制标准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标准体系,病媒生物控制标准的发布实施给病媒生物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和评价指标。本文介绍了我国病媒生物控制标准的主要研究进展和体系框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1国外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概况病媒生物不仅能传播许多重大疾病,给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且极易成为生物恐怖的载体,尤其引发的病媒疾病易成为危及国家安  相似文献   

5.
病媒生物控制发展自蚊、蝇、鼠、蟑控制的除四害工作,又不限于四害控制。早在1952年上海市防疫站建立之初,上海市就开展蚊、蝇、鼠的监测。1988年到2018年的30年间本市的监测点数不断增加,蚊虫监测已覆盖全部街道(镇),增加了蚤、蜱、臭虫等其他病媒生物,监测方法更加科学规范。随着登革热等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频发,随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大型活动的增多,随着国民对健康生活需求的提高,病媒生物的监测和控制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市民的关注,针对上述需求,上海市建立了病媒生物监测和应急处置体系,推广病媒生物规范控制和量化控制,提高病媒生物控制的有效性,将病媒生物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病媒生物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可以传播多种疾病。上海世博会期间正值病媒生物繁殖高峰期,降低其密度,减少病媒生物性疾病的威胁,成为世博会公共卫生保障的重要环节。通过召开世博会病媒生物控制专家咨询会,接受和采纳了专家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各行业病媒生物的检查力度,制定适宜于世博会的各类控制技术文件,同时还加强了对上海市病媒生物控制专业技术人员的应急培训和演练,为世博会公共卫生保障尤其是病媒生物控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媒介生物(Vector),即病媒生物,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1]。媒介生物是多种虫媒传染病的传播媒介,给人类的健康和口岸卫生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在保障出入境旅客身体健康、防止病媒传染病在国境口岸只见相互传播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现重点对媒介生物监测与控制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今后的媒介生物监测及控制工作提供借鉴。1国境口岸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重要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媒介生物性传染病暴发、自然灾害发生和病媒生物泛滥时,开展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是应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措施。该文主要从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的目的和意义、我国目前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开展应急监测与控制工作的基础和要点、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发展机制建设等方面,对我国重要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九寨沟县"8.8"地震后灾区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工作措施和方法,探讨地震后消毒防疫工作的经验,为今后地震灾区消毒防疫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地震灾后消毒和媒介生物控制工作实施方案,对灾区安置点、水源等环境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明确饮用水以及临时安置点、公共厕所等环境为消毒的重点。监测灾区饮用水,同时监测和控制蚊、蝇等病媒生物。结果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对重点环境进行消毒和控制病媒生物,阻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同时加强对饮用水监测控制病媒生物。结论通过以上多种措施的实施,灾区未发生与地震相关的传染病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促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病媒生物的调查研究。方法通过现场监测对重要病媒生物进行调查、研究,预防相关流行病爆发。结果对该工程建成后潜在疾病的预防提供对策。结论加强对病媒生物及其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保障南水北调水源安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病媒生物性疾病对军人健康危害和军事行动的影响,分析了外军病媒生物监测体系对军事行动中疾病防控的支撑作用及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体系对相关疾病防控的保障作用,并根据军队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的现实需求,分析探讨了构建军队病媒生物监测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闻伟虹  高科  张燕  范可英 《中国校医》2012,26(6):419+421-419,421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了解常熟市主要病媒生物密度,初步掌握其数量、种类、分布及季节变化,为相关部门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病媒生物控制的策略和措施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根据《江苏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要求,常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人力物力,第1次对常熟市病媒生物进行了监测,相关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监测准确地掌握本辖区内的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媒介疾病的流行学分析和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依据。宁波市镇海区根据形势发展,积极探索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模式,借助有害生物防治业(PCO)的力量开展监测工作。现就镇海区PCO公司在病媒生物监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为今后监测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所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近几年先后下发了《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和《辽宁省病媒生物监测实施细则》。我们作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病媒生物监测和防控工作人员,承担了包括对区县的培训、分工和检查;按时收集、分析、上报监测结果和资料等等。这就要求作为病媒生物控制和监测的具体工作人员要熟练地掌握本地区四害的常见种,进一步掌握省内四害常见种检索技能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02—2007年江苏省主要病媒生物密度与构成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无锡、南京和徐州3个市病媒生物的调查,分析江苏省2002-2007年鼠、蚊、蝇和蜚蠊的发生动态,为江苏省病媒生物防治及其传播疾病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鼠和蜚蠊密度全年监测,分别选择夹夜法和粘蟑纸法;成蚊密度和蝇密度监测时间为4-11月,分别选择人工小时法和笼诱法。结果江苏省蚊、蝇和蜚蠊密度2002-2007年年际间消长呈单峰型曲线,高峰值出现在2005年或2006年;鼠密度逐年下降;优势种淡色库蚊构成比呈下降趋势;白纹伊蚊、黄胸鼠构成比总体呈逐年上升,2007年分别在10%和25%左右;优势种德国小蠊构成比越来越高,2007年高达97%。2002-2007年逐月密度分析,蚊类在7月和9月出现2个高峰,蝇类6-9月呈单高峰且高峰值在9月,蜚蠊在8-9月出现高峰,鼠类在各年每月间波动较大,高峰值多出现在3月和8月。结论2007年江苏省对病媒生物的控制有效,但仍需加强病媒生物高峰季节前的控制,同时白纹伊蚊和黄胸鼠有可能成为次优势种,与此相关的传播疾病危险性增强。建议加强对病媒生物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预警、控制对策和措施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30年来深圳市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寻找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查阅深圳建市以来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的历史资料,对其现状进行评价。结果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及控制方法研究,做好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是深圳市有效控制虫媒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根本保证。结论病媒生物控制必须坚持综合治理原则,并且走专业化、法制化道路,建立长效防控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媒生物防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所谓病媒生物,指的是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常见的病媒生物有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能够通过叮咬或者食物污染等多种方式,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一些病媒传染病如登革热、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等都与病媒生物息息相关,只有不断强化病媒生物监测技术,并对病媒生物进行控制,才能够长久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本文就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的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前人类的传染性疾病中有2/3与医学媒介生物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其中由病媒昆虫传播的热带疾病,飞机可在其潜伏期内围绕地球飞若干次,使携带病原的昆虫在自身未发病前,就可随飞机从一地飞到另一地,从而传播疾病。有文献报道,入境国际交通工具可携带大量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传人我国,而且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可携带重要病原体,将境外的传染性疾病传人我国,造成传染病在国际间传播流行的非常巨大的风险性和危害性。因此,加强对病媒昆虫通过飞机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然灾害灾后常见病媒生物应急监测、控制方法和措施。方法分析灾后病媒生物危害和特点,结合相关规范标准,总结监测控制的方法及措施。结果自然灾害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媒生物的孳生繁殖,造成灾区病媒生物局部密度升高、种群结构和生态习性变化,增加了防治难度,极易导致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发生。结论通过加强灾后病媒生物应急监测和控制,开展风险评估,采取以环境治理和化学防制相结合的防控措施,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可降低媒介生物性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风险,确保大灾后无大疫。  相似文献   

20.
病媒生物控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世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对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特别是对尚无有效疫苗控制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一个非常重要的防控手段[1],也是预防绝大多数媒介生物性疾病如疟疾等病原体传播的主要措施[2].尽管目前许多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在一些地区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人类与病媒生物及其相关传染病之间的斗争却无丝毫减弱之势[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