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泰安市及辖区内县(市、区)、乡镇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促进泰安市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泰安市及辖区内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病媒生物防治的人员、设备、技术能力和开展工作等现状的基础数据,并对相关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目前泰安市及辖区内县(市、区)、乡镇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计11家,其中有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专业部门的占81.82%,均可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病媒生物监测完成的达88.89%。从事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共计37人,仅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职人员的0.2%。年龄偏大,年龄≥50岁的占24.32%,≥40岁占32.43%,其他年龄占43.25%;工作经验丰富,连续工作年限≥10年的占51.37%,≥5年的占29.73%,<5年的占18.92%;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59.46%,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占27.03%。结论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体系有待完善,应该持续地加强病媒生物防治机构建设,培养和引进病媒生物防治的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四川省市(州)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现状,为加强病媒生物防制专业队伍建设,科学开展监测与防制工作,提高防制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全省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全省21个市(州)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人员情况、部门设置、办公室与实验室、监测与防制工作开展情况、工作经费、培训督导、科研与获奖、存在问题等,将数据录入数据库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川省市(州)级疾控中心共有病媒生物防制专业人员73人,学历以大学本科和大专为主,占82.19%;技术职称以中级和初级职称为主,占78.08%;67.12%人员从事病媒工作在5年以下;科室设置、办公室和实验室条件均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市级财政和单位自筹经费占较大比重;各单位均能开展病媒生物密度监测,仅2家开展了抗药性监测;全省培训覆盖率100%,送到国家疾控中心进修20余人次;近年仅有市级科研项目5项,获得科研奖励3项。结论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基本掌握了四川省市(州)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防制专业情况,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改进工作,制定全省病媒生物防制中长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慈溪市2008年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鼠类监测用夹夜法;蚊类监测用诱蚊灯法;蝇类监测用笼诱法;蜚蠊监测用粘捕法。结果鼠类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72.22%;蚊类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49.81%;蝇类以家蝇和大头金蝇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蝇总数的24.64%和27.87%;蜚蠊类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81.20%。鼠类活动高峰在春秋两季,蚊、蝇、蜚蠊的高峰均在7-9月。结论基本掌握了慈溪市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福建省病媒生物监测及控制开展情况,促进该省病媒生物监测控制工作水平的提高。方法对福建省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规划。结果目前福建省整体病媒生物监测控制工作存在多方面缺陷,需进行规划和改革。结论通过摸底调查,总结问题并制定发展规划,这对促进全省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推动学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充分发挥病媒生物及相关疾病监测的作用,提高对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将现行的"病媒生物相关疾病监测"与"病媒生物种群密度监测"整合为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综合监测,达到公共卫生资源共享及合理配置。方法从4个层次探索综合监测工作机制:①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综合监测机制;②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综合监测机制;③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综合监测机制;④特殊大型企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综合监测机制。结果应急监测采集到长角血蜱、森林革蜱和血红扇头蜱共89只,捕获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2000余只;常规综合监测各监测点共捕获蚊虫42766只,其中淡色库蚊30871只,占捕蚊总数的72.18%,三带喙库蚊10211只,占23.88%,中华按蚊1322只,占3.09%,白纹伊蚊89只,占0.21%,其它蚊种273只,占0.64%。各监测点共捕鼠321只,捕获率为2.03%,其中褐家鼠、小家鼠、黑家鼠、黑线姬鼠分别占捕鼠总数的40.81%、36.76%、19.94%和2.49%。黑家鼠均在胶南市捕获。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在应急监测中,病原体检测蜱阳性2只(均为长角血蜱),蚊虫均为阴性;常规综合监测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论媒介生物性疾病监测与病媒生物种群密度监测整合的综合监测机制能够实现疫情信息、媒介标本及病原体检测结果的共享,对媒介性疾病发生流行的预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防止病媒传染病借交通工具、货物在集安口岸传人传出,为执法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朝鲜入境的8283/7289次国际联运客货混合列车每旬进行1次携带病媒生物情况调查,对捕捉到的病媒生物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结果]全年共调查15列次,检查31节车厢,携带病媒生物车厢20节,携带率为64.51%。8月份密度最高为3.80%。共捕获病媒生物70只,分类为:蝇2科4属6种,占捕获病媒生物总数的57.14%;蚊2属3种,捕获病媒生物总数的30%;其他占12.86%。[结论]入境列车病媒生物携带率较高,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应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南京市病媒生物危害现状与趋势,以及居民对病媒生物知识认知情况。方法 使用夹夜法、诱蚊灯法、笼诱法和粘捕法分别监测鼠、蚊、蝇和蟑螂密度;采用问卷法调查南京市居民对病媒生物知识认知情况。结果 鼩鼱、三带喙库蚊、家蝇和德国小蠊是南京市的优势种群,而德国小蠊是绝对优势种,占96.42%。鼩鼱和三带喙库蚊主要分布于郊区或农村。鼠、蚊和蟑螂密度峰值出现在2014年,蝇密度峰值出现在2017年。居民对病媒生物知识认知均分为15.17,不同地区、文化程度和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媒生物优势种群发生改变,年际呈动态变化,农村和郊区病媒生物危害上升,应加强居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倡综合害虫管理(IPM)计划,综合防制病媒生物。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2010年医疗废物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了解深圳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方法 :制定统一的监督检查表格,组织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对深圳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的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共计2 569家,其中三级医疗机构4家,二级医疗机构41家,一级医疗机构105家,社康中心747家,其他医疗机构1 662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8家,采供血机构2家。结果 :2 129家医疗机构有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占调查总数的82.9%;2 176家医疗机构设有监控部门或人员,占调查总数的84.7%;1 726家的医疗机构能提供相关培训记录,占调查总数的67.2%;2 286家医疗机构能提供医疗废物登记记录,占调查总数的89.0%;2 188家的医疗机构能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占调查总数的85.2%;2 158家的医疗机构能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包装,占调查总数的84.0%;2 014家医疗机构其医疗废物贮存设施基本符合规定,占调查总数的78.4%;2 366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占调查总数的92.1%;2 225家医疗卫生机构与有资质的机构签订收集协议,占调查总数的86.6%。结论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医疗机构要合理配备并加强医疗废物的日常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病媒生物控制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内容,按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本文对疾控开展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常规监测开展情况、现状形成原因及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连续3年对北京市奥运场馆的主要病媒生物密度进行监测,了解奥运场馆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为2008年奥运会病媒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虫监测采用CO2诱蚊灯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蜚蠊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奥运场馆蚊虫的优势种为淡色库蚊,占捕获蚊虫总数的96.94%;蝇类的优势种为麻蝇亚科蝇类,占捕获蝇类总数的46.13%;鼠的优势种为小家鼠,占捕获鼠类总数的63.30%;蜚蠊的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在奥运场馆仅捕到该种。2008年与2006年、2007年相比,主要病媒生物密度显著下降,在奥运会期间均处于低密度水平,蚊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8.57%和89.26%,蝇密度下降率分别为69.88%和81.63%,鼠密度下降率为100%,蜚蠊密度下降率为99.98%。结论北京市针对奥运会开展的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使得2008年奥运会期间主要病媒生物密度大幅度下降,实现了确保奥运会不受病媒生物危害影响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30年来深圳市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寻找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查阅深圳建市以来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的历史资料,对其现状进行评价。结果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及控制方法研究,做好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是深圳市有效控制虫媒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根本保证。结论病媒生物控制必须坚持综合治理原则,并且走专业化、法制化道路,建立长效防控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媒生物防控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发研制病媒生物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用于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病媒生物密度消长监测数据的保存、管理和查询。方法基于Eclipse开发平台,采用MySQL数据库和相关开发工具,建立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软件界面,将现场监测数据和信息录入软件数据库。结果该软件可实现信息录入、检索查询、数据统计和用户管理等多项功能,可对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病媒生物监测数据进行自动汇总、统计和结果展示,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结论该软件的开发研制可实现监测数据网络化收集、管理、分析和质量控制,对提高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积极作用,为病媒生物防制和卫生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咸阳市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依据2009年国标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成蚊密度调查采用灯诱法,蝇类密度调查采用笼诱法,鼠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蟑螂密度调查采用粘捕法。结果蚊类有4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75.33%;蝇类有6种,家蝇和棕尾別麻蝇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71.38%和14.07%;鼠类有小家鼠、褐家鼠2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2.00%,47.80%;蟑螂有3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99.40%。蚊类总密度为0.66只/(灯·h),以牲畜棚和公园较多;蝇类总密度为8.92只/笼,以农贸市场最高;鼠类总密度为0.21%,以城乡结合部最高;蟑螂总密度为0.18只/张,以餐饮行业和居民区较高。鼠类活动2个高峰,分别在在4月和11月;蚊类也呈现2个活动高峰,分别在6月和9月,以6月为最高;蝇类活动呈现单高峰,8月份最高;蟑螂的活动高峰期不明显。结论相关部门在病媒生物活动高峰期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同时,做好相关传染病的监测预警与控制。蚊虫控制的重点在公园和牲畜棚,苍蝇在农贸市场,鼠类在城乡结合部,蟑螂在餐饮业和居民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宁夏银川市兴庆、金凤、西夏3个区开展病媒生物调查,分析银川市2006-2010年鼠、蚊、蝇和蜚蠊的发生动态,为病媒生物防治及其传播疾病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鼠和蜚蠊密度全年监测,分别选择夹夜法和粘蟑纸法调查;成蚊及蝇密度监测时间为5-10月,分别选择人工小时法和笼诱法调查。结果银川市蚊、蝇和蜚蠊密度2006-2010年年际间消长呈单峰型曲线,高峰值出现在2009年,2010年密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鼠类平均密度为0.46%,在每年3-5月和9-10月出现2个高峰,城市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农村自然村以小家鼠为优势种;蚊类平均密度为2.87只/人工小时,高峰期在每年的7-8月,优势种为淡色库蚊,占捕获总数的92.90%,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构成比逐渐上升;蝇密度高峰期出现在每年的7-9月,家蝇、绿蝇、麻蝇为优势种;蜚蠊平均密度为1.66只/张,平均侵害率17.14%,每年4-6月和9-11月出现2个高峰,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91.42%,美洲大蠊构成比逐年上升。结论 2010年银川市对病媒生物的控制有效,但仍需加强病媒生物高峰季节前的控制;褐家鼠、淡色库蚊、家蝇、绿蝇、麻蝇、德国小蠊为银川市优势种,与此相关的传播疾病危险性增强,建议加强对病媒生物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预警、控制对策和措施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重要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媒介生物性传染病暴发、自然灾害发生和病媒生物泛滥时,开展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是应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措施。该文主要从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的目的和意义、我国目前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开展应急监测与控制工作的基础和要点、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发展机制建设等方面,对我国重要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四川省一直以爱国卫生为抓手,积极推进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并在完善监测网络和科学开展综合防控等领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在病媒生物的可持续控制和全球气候环境改变带来的媒介生物变化等问题中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四川省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的历史与现状,认为在以往防控工作的基础上,还需加强各地和爱卫办的沟通协作能力,结合健康中国要求和新时期病媒生物性疾病的变化,研究适合于本省的病媒生物精准防控策略,同时提升跨学科和跨部门交流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农家乐是当下较为流行的休闲娱乐方式,其公共卫生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之一。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农家乐病媒生物性疾病,通过人员访谈及现场地毯式搜查方法,对济南市城郊农家乐病媒生物孳生地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研结果显示,在抽查的农家乐室内外共查到病媒生物孳生地/物1080处,其中鼠类孳生地/物328处,阳性率28.05%;蚊虫孳生地/物586处,阳性率33.79%;蝇类孳生地/物107处,阳性率56.61%;蟑螂孳生地/物159处,阳性率1.89%。因此,应重视和加强农家乐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做好病媒生物孳生地的治理工作,从根本上降低农家乐病媒生物性疾病传播、暴发和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监测调查,了解近3年南京市农村环境卫生健康的危险因素,为政府部门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现状,进一步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市浦口区和高淳区2个监测点,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的方式收集农村集中供水、卫生厕所改造、垃圾污水处理、病媒生物防制情况。结果 40个监测点均为集中式供水,2015 - 2017年卫生厕所户比例分别为86.76%,96.66%和9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垃圾多采用统一收集方式,三年来生活垃圾再利用的比例分别为2.50%、2.50%和20.00%,生活污水管道排放分别为65.00%、77.50%和75.00%,排放点为处理厂的比例分别为50.00%、70.00%和77.50%。3年进行病媒生物防制的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低于1/3。结论 南京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和卫生厕所覆盖率较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生活污水管道排放及病媒生物防制普及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措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9.
沈阳市妇幼保健机构群体保健工作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沈阳市妇幼保健机构群体保健工作现状,为机构自身建设和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方法:依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和相关调查表,对沈阳市16个妇幼保健机构群体保健工作状况进行调查。结果:①沈阳市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55.3%,其中群体保健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5.9%。②沈阳市妇女保健工作区级机构开展比例为90.9%,县级机构为87.8%;儿童保健工作区级机构开展比例为97.7%,县级机构为96.1%。③孕产妇评审不可避免死亡3例,占60.0%,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例,占40.0%;5岁以下儿童死亡市级不可避免死亡5例,占100.0%,县(市、区)级84例,占70.6%;县(市、区)级可避免死亡35例,占29.4%。④沈阳市妇幼保健机构举办群众性健康教育活动280次,制作宣传品136种,发放宣传册204055册,夫妻学校进行宣教5666人次,孕妇学校进行宣教17596人次,儿童家长学校进行宣教6735人次,在公众媒体进行宣传396次。⑤沈阳市妇幼保健机构举办各类培训班140期,培训11849人次,470.38人次,接待基层进修人员12人,群体保健人员下基层业务指导739个机构,指导工作8814天。⑥沈阳市保健人员经费支出占人员经费支出的37.5%,群体保健人员经费支出占人员经费支出的20.8%;群体保健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占总支出的8.0%;群体保健信息工作的经费占日常公用经费支出3.4%,行政部门拨款占群体信息工作经费的28.7%。结论:①沈阳市群体妇幼保健人力资源不足。②沈阳市开展的群体保健服务与《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要求的一致。③群体保健工作经费不足。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政府在妇幼卫生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制定一系列妇幼保健机构内部服务和管理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标准"和"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服务的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对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影响。方法配对选择20个卫生城市和20个非卫生城市,分析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政府重视因素、工作开展因素和防治效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国家卫生城市建成区面积和人均GDP与非卫生城市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国家卫生城市与非卫生城市的管理制度、防治经费、编制人员、抗药性监测工作、病媒生物密度达标情况、病媒生物防治效果经统计学分析P0.01;专业机构、专业机构管理间P0.05;国家卫生城市均优于非国家卫生城市。结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对推动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