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云南省德宏州2007年和2010年蚊虫及蚊媒病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云南省德宏州蚊虫和蚊媒病毒分布特点。方法 2007年和2010年的7月在德宏州5个县市利用诱蚊灯采集蚊虫标本,采用C6/36和BHK-21细胞分离病毒,RT-PCR和序列分析方法鉴定病毒分离物。结果 共采集到6属29种43 634只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构成比高达78.69%,中华按蚊构成比为14.77%,其他蚊种数量较少。从蚊虫中分离到6株病毒,经RT-PCR和进化分析表明,其中3株为基因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JEV),均分离自三带喙库蚊;1株盖塔病毒 (GETV) 分离自三带喙库蚊; 2株淡色库蚊浓核病毒 (CppDNV) 分别分离自三带喙库蚊和迷糊按蚊。结论 三带喙库蚊是德宏州优势蚊种和蚊媒病毒主要传播媒介,当地存在基因Ⅰ型JEV、 GETV和CppDNV的流行,并与以往云南省及我国其他地区的分离株有较近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山西省运城市蚊虫及蚊媒病毒的种类和分布。方法 2012年8月在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和永济市采集蚊虫标本, 经鉴定分类和分批研磨后, 利用细胞(C6/36和BHK21)培养方法分离病毒, 对阳性分离物使用蚊媒病毒种属特异引物进行RT-PCR扩增鉴定。结果 采集4属7种10 455只蚊虫, 临猗县和永济市优势蚊种分别为淡色库蚊(91.96%)和三带喙库蚊(72.85%)。经鉴定分析, 从标本中分离到15株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JEV)、4株库蚊黄病毒(CxFV)、3株淡色库蚊浓核病毒(CppDNV)和1株盖塔病毒(GETV)。结论 首次从山西省分离GETV和CxFV;三带喙库蚊仍是运城市优势蚊种, 目前当地自然循环的JEV仍以基因Ⅰ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辽宁省采集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了解虫媒病毒分布情况。方法2008年夏季在辽宁省丹东和锦州市采集蚊虫标本,利用C6/36和BHK-21等细胞分离病毒;对新分离病毒利用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在辽宁省丹东和锦州市共采集蚊虫标本3属5种9296只,包括库蚊属的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伊蚊属的刺扰伊蚊、背点伊蚊和按蚊属的中华按蚊。从蚊虫标本中共得到4株病毒分离物,其中1株为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丹东市的三带喙库蚊),2株为版纳病毒(锦州市的中华按蚊),1株为辽宁病毒和版纳病毒混合(锦州市的中华按蚊)。新分离乙脑病毒属于基因Ⅰ型乙脑病毒,E基因编码病毒毒力和抗原表位的位点未发生改变。结论在辽宁省再次分离到乙脑病毒,并首次证明辽宁省存在辽宁病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蚊虫种类及所携带虫媒病毒分布状况。方法使用诱蚊灯于18:00至次日06:00进行蚊虫标本采集,分类鉴定后液氮保存并运送至实验室备检;通过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并对病毒分离物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新分离病毒的序列进行分析,完成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 2011年8月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7个县(市)共采集到蚊虫标本3属6种24028只,其中刺扰伊蚊最多,占采集总数的32.80%(7880/24028),淡色库蚊占30.26%(7272/24028);通过细胞培养分离到1株可以引起两种细胞(BHK-21和C6/36细胞)病变的病毒分离株(GS11-155);此外在32批蚊虫标本中检测到病毒(库蚊黄病毒、盖塔病毒、辽宁病毒)基因阳性,对其中11批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发现,1批为蚊传黄病毒,3批为盖塔病毒,7批为辽宁病毒。结论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优势蚊种为刺扰伊蚊,且蚊虫携带多种虫媒病毒,包括蚊传黄病毒、盖塔病毒和辽宁病毒。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蚊虫中乙型脑炎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2007年浙江省采集的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方法 2007年在浙江省采集蚊虫标本,用金黄地鼠肾细胞(BHK-21)分离病毒,对新分离的病毒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采集到4735只蚊虫,分离到2株致BHK-21细胞病变的病毒,经免疫荧光和RT-PCR试验鉴定为乙型脑炎病毒(JEV),利用病毒PrM区段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新分离的2株病毒属于基因Ⅰ型JEV.对这2株病毒的E基因区段进行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0%和98.8%.与疫苗株SA14-14-2相比,核苷酸同源性在87.7%,氨基酸同源性在96.4%以上,共有14个共同的氨基酸位点差异.结论 在浙江省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到2株病毒,经鉴定为基因Ⅰ型JEV,是浙江省近年来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湖北省荆门市蚊虫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携带状况。方法 2022年7-8月在荆门市3个镇/街道选取7个点采集蚊虫标本,采用形态学方法鉴定蚊虫种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JEV核酸,计算蚊种的批阳性率和最低现场感染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JEV的E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 共采集4 920只蚊虫标本,其中致倦库蚊、白蚊伊蚊、骚扰阿蚊、中华按蚊分别占56.10%、41.46%、1.83%、0.61%;仅2批次致倦库蚊的JEV核酸检测阳性,批阳性率、最低现场感染率分别为6.67%(2/30)、0.07%(2/2 760)。2株JEV分离株均为基因Ⅰ型,与中国浙江省和陕西省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结论 调查地区2022年蚊虫标本JEV携带率较低,蚊虫中存在基因Ⅰ型JEV循环。需持续开展蚊种JEV监测,警惕乙脑流行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天津市部分地区蚊虫携带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状况,为乙脑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7-9月,使用灯诱法,每月在天津市5个区(县)采集蚊虫2次,用RTPCR检测乙脑病毒核酸;扩增的目标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用Mega 4.0软件以邻位相连法构建进化树。结果共捕获成蚊10285只,2属3种(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一组淡色库蚊样品,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呈乙脑病毒感染阳性,命名为TJ01(HQ718463),基因分型为Ⅰ型乙脑病毒。结论天津市蚊虫中存在基因Ⅰ型乙脑病毒感染,与上海市乙脑病毒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蚊虫中虫媒病毒的分布特点,为虫媒病毒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7月在弥勒县采集蚊虫标本,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对病毒分离物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从采集到的三带喙库蚊4400只和中华按蚊2200只中分离到9株阳性分离物,经分子生物学鉴定,7株分离物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JEV),均分离自三带喙库蚊;2株分离物为淡色库蚊浓核病毒(CppDNV),分离自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结论首次在红河州弥勒县分离到乙脑病毒,从病原学证实弥勒县是乙脑流行区。流行株同源性和分子遗传进化分析证实为基因Ⅰ型乙脑病毒,为滇东南地区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不同地区2008年虫媒病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贵州省不同地区虫媒病毒分布状况,对采集的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方法 2008年7月在贵州省黔西、德江、榕江和从江县的4个标本采集点使用诱蚊灯采集蚊虫标本,通过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并对病毒分离物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新分离病毒的序列进行分析,完成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采集到3属4种共计9160只蚊虫标本,从中分离到9株病毒,鉴定结果显示8株为盖塔病毒,1株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贵州省新分离盖塔病毒与原型株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94.5%~94.9%,氨基酸同源性为97.4%~97.6%;新分离JEV与基因Ⅰ型JEV的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属于基因Ⅰ型JEV。结论在贵州省分离到盖塔病毒和基因Ⅰ型JEV。盖塔病毒新分离株与我国其他省份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JEV新分离株与四川省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海南省虫媒病毒种类及分布变化。方法于2017-2018年在海南省野外采集吸血昆虫标本,所有吸血昆虫标本实验室处理后用BHK-21细胞和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同时使用RT-PCR平行检测吸血昆虫标本中虫媒病毒基因。结果共采集到4属(库蚊、阿蚊、伊蚊、按蚊)15062只蚊虫和11360只蠓虫。采集的蚊虫中三带喙库蚊居多,占蚊虫采集总数92.88%(13990/15062)。经组织培养细胞共获得4株病毒分离物,其中3株乙型脑炎(乙脑)病毒、1株盖塔病毒,在5批三带喙库蚊标本中检测到乙脑病毒基因阳性。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3株乙脑病毒和5批PCR筛检阳性的标本均属于基因1型乙脑病毒。当地乙脑病毒的最低感染率为0.57‰(8/13990)。在5批蠓虫标本中检测阿卡斑病毒基因阳性,当地阿卡斑病毒的最低感染率为0.44‰(5/11360)。基于病毒S基因和M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这5株阿卡斑病毒处于单独进化分支形成独特的地理分布特征。结论继1980年代以来,从海南省的蚊虫标本中再次分离到乙脑病毒和盖塔病毒、蠓虫标本中检测到阿卡斑病毒。应加强乙脑病毒、盖塔病毒和阿卡斑病毒对人畜动物感染状况及疾病负担的监测,以减少对当地公共卫生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继续调查湖北省蚊媒和病毒种类及其分布状况。方法 2010年夏季在湖北省恩施州、神农架林区、江陵县和随州市采集蚊虫标本,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阳性病毒分离物进行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新分离病毒进行序列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采集到3属4种12 845只蚊虫标本,共分离到38株阳性分离物,经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32株阳性分离物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5株阳性分离物为盖塔病毒,1株为JEV和盖塔病毒感染混合株。JEV E基因序列进化分析显示新分离JEV均为基因Ⅰ型JEV。盖塔病毒NS2基因序列进化分析显示新分离病毒与中国河北省和韩国毒株同源性最高,与俄罗斯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远。结论首次在湖北省分离到盖塔病毒,并再次在湖北省分离到基因Ⅰ型JEV。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滇东北等地区蚊虫及蚊传虫媒病毒分布特点,为虫媒病毒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在滇东北等地区的6个县采集蚊虫标本;蚊虫经分类鉴定后,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对病毒分离物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共采集到4属(库蚊、按蚊、阿蚊、伊蚊)24种18562只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为主要蚊种,构成比分别为58.37%和28.45%;从蚊虫标本中分离到15株病毒,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中2株(YN0911和YN0967)为基因I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均分离自三带喙库蚊;1株(YN0922)为版纳病毒,分离自中华按蚊;12株为淡色库蚊浓核病毒,其中9株分离自三带喙库蚊,3株分离自中华按蚊。结论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为调查地区的优势蚊种,并携带乙脯病毒、版纳病毒和淡仁.库蚊浓核病毒:滇东北地区首次分离到乙腩病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虫媒病毒调查,了解乙脑主要流行区蚊虫及其虫媒病毒的分布状况,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08年在调查点蚊虫孳生高峰期采集蚊虫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并用BHK细胞分离病毒,连续3代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收获细胞病变阳性分离物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MEGA3.1生物学软件完成氨基酸序列和病毒进化树分析。结果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为乙脑流行区优势种群,分离11株虫媒病毒,其中8株经IFA和RT-PCR鉴定为乙脑病毒(JEV),均属于基因Ⅰ型JEV。E基因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比较发现,8株病毒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1%~100.0%和99.7%~100.0%;与2004年四川分离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7.8%~99.6%,氨基酸同源性在99.3%~100.0%。另外3株病毒在BHK细胞上出现病变时间较JEV快,用20种不同种属的虫媒病毒免疫腹水IFA鉴定和相关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四川省乙脑流行区有5种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为优势种群,乙脑病毒由三带喙库蚊携带,其E区核苷酸和氨基酸相对保守,有利于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同时,分离出3株不能鉴定的虫媒病毒,提示为我国不常见种型或尚未发现的新毒种,其生物学特性和对人类的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安徽省不同地区开展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病原学调查,了解当地JEV的基因型别及分子特征。方法 2010年8月在安徽省阜阳、淮南、安庆市的3个标本采集点使用诱蚊灯采集蚊虫标本,通过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并对病毒分离物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新分离病毒的序列进行分析,完成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采集到3属3种共计7651只蚊虫标本,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分离得到11株病毒分离物,鉴定结果显示均为基因Ⅰ型JEV。安徽省JEV新分离株与基因Ⅰ型JEV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为96.8%~99.5%,氨基酸同源性为97.8%~100%。结论在安徽省首次分离到基因Ⅰ型JEV,与我国上海市及浙江省JEV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蚊虫及其携带病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蚊虫分布特点及所携带病毒情况,为当地防治虫媒病毒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电动吸蚊器、捕虫网捕捉成蚊,并进行分类。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用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毒鉴定。结果 2006-2009年共捕获蚊虫10528只,包括5属30种,其中三带喙库蚊5981只,占捕蚊总数的56.81%;骚扰阿蚊、中华按蚊、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分别占33.36%、4.95%、3.29%和0.95%,待定种占0.64%。从蚊虫中分离到1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1株版纳病毒(BAV)和15株未知RNA病毒。结论三带喙库蚊是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的优势蚊种,蚊虫携带JEV和BAV等虫媒病毒,应在该地区加强相关蚊虫及虫媒病毒的调查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山东省济南市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并确定其基因型别及前膜蛋白(Precursor Membrane,PrM)基因片段和包膜蛋白(Envelope,E)基因区段分子特征。方法对2008年采集的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新分离的病毒进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新分离JEV的PrM、E区段核苷酸序列,测序后应用Clustal X(1.83)软件做碱基配对分析,MEGA3.1完成病毒进化分析,GENEDOS(3.2)软件完成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共采集15700只蚊虫标本,包括库蚊、骚扰阿蚊、伊蚊、按蚊。随机抽取20批标本,从其中的1批三带喙库蚊标本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过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属于基因1型JEV。新分离JEV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E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8.0%和97.2%,存在14处氨基酸位点差异。结论从山东省首次分离到基因1型JEV。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四川省的蚊、蠓以及相关虫媒病毒种类及分布。方法 在自然界使用灯诱法采集吸血昆虫标本,形态学分类后分装,液氮保存备用。蚊虫、蠓虫研磨上清液接种BHK-21细胞和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病毒基因检测。使用BioEdit 7.0.5.3、MEGA 6.0等软件对病毒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在四川省东南部3个县的7个自然村共采集到3属4种蚊虫17 019只,蠓虫12 700只。三带喙库蚊占蚊虫采集总数的79.4%(13 519/17 019),其次为骚扰阿蚊(11.1%,1 897/17 019),致倦库蚊占采集蚊虫标本总数的5.5%(930/17 019);中华按蚊最少(4.0%,673/17 019)。蚊虫标本接种组织细胞后,在合江县采集的三带喙库蚊标本获得3株可以稳定传代的病毒分离株,经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为基因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在合江县采集的7批蚊虫中检测到乙脑病毒基因阳性。蠓虫标本接种细胞后未获得病毒分离物,在合江县采集的4批蠓虫标本经分子生物学检测,显示阿卡斑病毒基因阳性。结论 三带喙库蚊是四川省东南部3县的优势蚊种,四川省东南部存在经蚊虫传播的乙脑病毒及以蠓虫为媒介的阿卡斑病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河北省部分地区蚊虫种类及蚊媒病毒分布,为该地区虫媒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在自然界使用诱蚊灯采集蚊虫标本,形态学分类鉴定后分装编号,液氮保存,组织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蚊虫携带病毒种类。使用生物学信息软件对病毒核苷酸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 2019年9月在河北省平山县、威县、平乡县采集蚊虫3属4种共2 638只,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69.6%(1 835/2 638);其次为骚扰阿蚊,占20.5%(541/2 638)。从平乡县油召乡的蚊虫标本获得1株可以稳定传代的病毒分离物,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浓核病毒,基因型属短浓核病毒属成员。结论 该次河北省调查地区的优势蚊种各不相同,威县和平乡县以淡色库蚊为主,平山县以骚扰阿蚊为主,并在平乡县油召乡淡色库蚊中分离到一株浓核病毒。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深圳市龙岗区蚊虫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自然感染状况,为预测该地区乙脑发病趋势及流行强度,制定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灯诱法捕捉蚊虫标本并进行分类鉴定,以JEV的NS3基因区段设计特异引物,通过实时荧光RT-PCR (real-time RT-PCR)对蚊虫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进行检测,阳性标本经测序后再在GenBank中进行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比对.结果 捕获的蚊虫隶属3属5种,致倦库蚊是优势蚊种;1 533只蚊虫分成25批,从3批致倦库蚊标本中检出JEV核酸阳性,阳性率为12%.阳性标本与GenBank中报道的JEV参考株间相应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均属于JEV Ⅰ型病毒.结论 龙岗区存在着蚊虫自然感染JEV,致倦库蚊是区内乙脑传播的主要蚊媒,有流行人间和畜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潜在危险,提示应进一步完善疫苗接种和免疫监测,积极开展消除蚊虫孳生地,灭蚊、防蚊工作,以控制和切断乙脑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蚊媒携带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浙江部分地区蚊媒及猪携带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情况以及浙江省存在的乙脑病毒基因型别.方法 于2007年5月至10月在浙江省仙居、龙泉和慈溪3个县人房及猪舍采集蚊虫标本和猪血清,共采集10 662只蚊虫和204份猪血清,蚊虫标本中以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为主.利用病毒分离和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蚊虫携带乙脑病毒,应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方法对猪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细胞分离株进行病毒鉴定;利用RT-PCR方法扩增新分离乙脑病毒PrM基因,并对细胞分离到的病毒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在蚊虫标本中检出7批乙脑病毒核酸阳性样本,并分离出3株病毒,经鉴定3株病毒均为乙脑病毒,基因分析表明3株病毒均属于基因Ⅰ型乙脑病毒.猪血清有121份阳性,总阳性率为59.3%.6月份有50%以上的猪血清中乙脑病毒抗体呈阳性.结论 浙江省部分地区存在着乙脑的传播媒介,在蚊媒和猪中携带有乙脑病毒;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到3株病毒,经鉴定为基因Ⅰ型乙脑病毒,是近年来在浙江省首次分离到的基因Ⅰ型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