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补天丸方论     
熟地、补骨脂各六两,天冬、枸杞子各四两,鹿角霜、龟版各三两,用黄芪、黄精各十二两煎膏,糊丸。坎卦,阳陷阴中,水中有火之象。水腾而上升则为精、为液,火之蒸动而关门利也;水聚而上泛则为痰、为饮,火无以薰灼而关门阻也,其注于下则为白浊、梦遗,移于膀胱则为淋闭、消渴;壅于内则为水肿胀满。病因虽不同,而元火者居其大半。则补火为最急。然左右两侧1,水火平分)真阳真阴,互为根柢,法当两建,以培本原,此补天丸之所以作也。方中熟地、天冬,金水相生;辅以龟版,而冲任理;补骨脂、胡桃肉2,木火同气;佐以鹿角,而督脉通;用二黄大建脾胃之阳,以补金之…  相似文献   

2.
风温风温,为感受风温病邪而致的新感温病。多发于冬春两季,尤以春季为多见。临床以发热、烦渴、喘咳为特征。初起,温邪上受犯肺,严重者逆传心包,邪扰肝经,则动风发痉。《温病条辨·解儿难》称为“风温痉”。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谓:“风温者,春月受风,其气已温,经谓春病在头,治在上焦,肺位最高,邪必先伤,此手太阴气分先病,失治则入手厥阴心包络,血分亦伤。”因风乃天地之阳气,温乃热化之邪,两阳相灼,先伤上焦,然其病变,总不外乎“手三阴为病薮”。陈平伯《外感温病篇》指出:“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明确了风温的发病,主症及其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暑温署温是发于夏季的急性热病。临床以突然发病、身热、痉厥、津液易伤,传变迅速为特征。《素问》简名为“暑”或叫“伤暑”。署亦名“喝”。《金匮》以痉湿喝同论。小儿肌肤脆嫩,神气最怯,不奈天暑下迫,地湿上蒸,尤易罹惠,且易见窍闭动风,气阴欲脱的危候。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小儿暑温,身热,卒然痉厥”。雷少逸《时病论》谓:“暑邪袭人。有伤暑、冒暑、中暑之分,且有暑风、暑温、暑咳、暑瘵之异”。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素问·热论》:“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生气通天论》:“因于暑,汗,烦则喘渴,静则多言”。概括了暑的发病与证候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方由天竺黄、雄黄、硃砂、麝香、胆南星诸药组成,甘草水为丸。用于小儿急惊,痰热内壅、身热昏睡、呼吸气粗、四肢抽搐等症。有清热化痰,开窍安神之功。  相似文献   

5.
《伤寒方论》(以下简称《方论》)系清代伤寒著作,作者至今未定。该书于1984年7月,由中医古籍出版社按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书(汪午桥秘藏方书版)印行。《方论》共记载伤寒方112首,分五类,不采《伤寒论》原文,进行逐方研究。笔者读后殊觉:方论简洁实用,辨证精当可取,注重病因、传变,不但是研究《伤寒论》方剂之佳著,而且又是研究伤寒学的优作。笔者不揣简陋,评述于下。  相似文献   

6.
辨体用方论(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琦  倪诚 《天津中医药》2009,26(2):93-95
不同个体与所应用方剂有不同的适应性与反应表达,辨体用方,即以人的体质类型与状态为依据,使之"方为人所用","方须人所宜".从而提高临床用方的疗效与安全性."辨体用方论"概念的提出,不仅是中医方剂学新的视角.而且使人们在临床上从"方-证"、"方-病"的思维角度,转向"方-体"的思维角度,即以体质特征与状态为前提,整体把握以人为本,从而产生思维方式的转换.改善体质将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新途径,在方药研究方面也将产生新的思路与成果.  相似文献   

7.
辨体用方论(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个体与所应用方剂有不同的适应性与反应表达,辨体用方,即以人的体质类型与状态为依据,使之"方为人所用","方须人所宜",从而提高临床用方的疗效与安全性."辨体用方论"概念的提出,不仅是中医方剂学新的视角,而且使人们在临床上从"方-证"、"方-病"的思维角度,转向"方-体"的思维角度,即以体质特征与状态为前提.整体把握以人为本,从而产生思维方式的转换.改善体质将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新途径,在方药研究方面也将产生新的思路与成果.  相似文献   

8.
本方由黄柏、龟版、知母、熟地黄、陈皮、白芍药、锁阳、虎骨、干姜诸药组成,蜜丸,淡盐汤下。用于肝肾阴亏所致之腰膝酸楚,筋骨痿软,腿足瘦弱,步履不便,舌红少苔,脉细弱等症,有滋阴降火,强壮筋骨之功。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方论》系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肾气丸一方源于《金匮要略方论》,故后世称之为金匮肾气丸.考究《金匮要略方论》原文,肾气丸见于《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和《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等5篇中,分别用于治疗脚气、虚劳、痰饮、消渴以及妇人转胞等5种疾病,可谓仲景“异病同治”的典范.经现代临床研究,肾气丸的功效被不断发掘,现将笔者临床应用体会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从肾气丸的运用与"异病同治"的渊源、有关肾气丸的思考与"异病同治"的发展、肾气丸的"现象"与"异病同治"的升华3方面入手探讨《金匮要略方论》中肾气丸异病同治的应用,指出不论是学者们对肾气丸的作用及其本质的研究还是对风湿性疾病的理解和临床灵活运用,只有细致入微地观察疾病的特点和规律,准确无误的辨证,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异病同治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宋代《小儿痘疹方论》中医药治疗小儿痘疹用药规律的研究.方法:将宋代名医陈文忠撰《小儿痘疹方论》中治疗小儿痘疹疾病的中医复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治疗小儿痘疹中药复方78首,涉及中药128种,总用药次数为551次.药类依次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化痰平喘药为主,占总用药的81.09%;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计频率达90.47%;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计频率达98.10%;归经以脾、肺、心、胃、肝为主,累计频率达80.40%.结论:临床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化痰平喘药等中药运用较多;使用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人参、茯苓、当归、白术、白芍、防风、黄芪、柴胡、黄芩、川芎等.  相似文献   

12.
宋·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内经》有病无方的状况,对《内经》理论指导临床有巨大推动作用。本文对《内经拾遗方论》的流传与成书作了考证,认为该书或为明代刘浴德、朱练撰述《增补内经拾遗方论》时的托名著作,其底本可能是金代刘完素所著《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一书前两卷。  相似文献   

13.
本书由清·魏念庭撰。魏荔彤字念庭 ,一字庚虞 ,号怀舫 ,柏乡 (今属河北省 )人。《金匮要略方论本义》成书于康熙五十九年 (1 72 0 )。魏氏对《金匮要略》的研究相当精深 ,其注文详明细致 ,每一条文后所写之按语 ,简括病证之病因、病机、症状、兼证、治法、方药等内容 ,并能瞻前顾后 ,纵横比较 ,旁征博引。在每一病证之后 ,又附众论 ,概述该病证的因证机理、治则用药 ,分析透彻。魏氏以《内经》理论为本 ,结合喻嘉言等名家之论 ,对《金匮要略》原文详予阐注发挥 ,层层剖析 ,了无剩义。本书现存有康熙五十九年首刊本 ,雍正、乾隆间刊本及 1 9…  相似文献   

14.
《伤寒明理方论》是宋金时代医学家成无己所著,成氏对仲景的制方理论,言不离《素问》,以《内经》理论发《伤寒杂病论》组方用药之用,组方选药不离《神农本草经》。成氏对仲景方之用法禁忌,也做了阐释。成氏论方,重视病药相宜。成氏认为:病与药对,药与病宜,虽苛毒重疾,必获全济之功。成氏对仲景方名也有阐释。成氏论方,以《内经》理论为主线,还能参考诸家之论。  相似文献   

15.
《伤寒方论》(中医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出版)内容提要称“本书撰者不详”,“为清代精抄本,扉页题‘汪午桥秘藏方书”,“系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所藏孤本,从未刊行”。又云“清代徐彬撰《伤寒方论》(又名《伤寒百十三方发明》),与本书同名,但内容不同”。笔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吴仪洛所著《伤寒分经卷八  相似文献   

16.
从《脉经》看《金匮要略方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经》卷八、卷九保存了《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的大部分内容。通过对比分析两书中的相关内容,发现:《金匮》中“脏腑经络先后病”及“五脏风寒积聚病”的许多内容在《脉经》中没有反映;《金匮》中的许多方证原文《脉经》未记载;妇人病的内容,《脉经》明显比《金匮》多;《脉经》原文有助于对《金匮》的理解。认为:造成两书内容差异的原因存在多种可能性;《脉经》对《金匮》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伤骨科历史悠久,疗效独特。清代伤科著名医家钱秀昌汲取古人正骨经验,结合师授特技秘诀,辅以自身实践经验,于1808年著成《伤科补要》一书,全书共四卷。书中对内治法、手法、外治法等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张治疗以肝经为主,宜疏肝、调血、行经,且对疾病预后的判断有着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钱秀昌撰写的《伤科补要》绘人穴、骨度、器具,制三十六则,集医方为歌,附各家秘方、急救方,在内外治疗及手法、用药、经验、创新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当时伤科的统一诊断标准提供了基础依据,也为后世精确测量和诊断等奠定了基础,填补了伤科空白,在中医骨伤方面有巨大的贡献与影响,对研究中医骨伤学科及学术思想具有重要价值。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所载,《伤科补要》的现存版本包括清嘉庆23年刻本4种,其他清刻本2种,清抄本2种,民国石印本2种,影印本4种。今据已有3种刻本进行比较,浅析该书成书与版本情况,考证不同版本之间的异同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医门补要》,清·赵濂著。赵氏字竹泉,江苏丹徒人。该书刊于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裘吉生先生把它收载在《珍本医书集成》中(1936年世界书局出版)。该书约九万言,分上、中、下三卷。上、中卷论述内、外、妇、儿多种疾病的证治要点,尤以外科疾病和刀针手法论述颇详,下卷记载赵氏医案196则。并附载“先哲察病生死秘法、五运六气全图要诀、脉诀纂要”  相似文献   

20.
治少阴水气为患,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其人或咳或呕,或小便利而下利者。用此加减。 组成白术二两,茯苓二两,白芍二两,大附子一枚(炮),生姜二两(切),以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予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去附子加生姜,足成半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