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漏报率,分析漏报原因,制订对策,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效率。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和2006年1月份的所有出院病历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定期下科室进行前瞻性调查的方法。结果 医院感染漏报率2005年1月为42.86%、2006年1月为11.11%。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可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提高监测资料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评价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及监测效果,降低院内感染.方法 以我院2007感染管理方案及元月~12月医院感染监控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全年共出院病人13482例,发生医院感染298例,感染率2.21%,比2006年下降0.7%,漏报17例,漏报率为5.7%,比2006年下降5%,其他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结论 加强管理与监控能降低院内感染率和漏报率,制定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漏报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统计了我院2000~2002年的所有出院病历18773例。结果:漏报率从2000年的29.1%下降至2002年的8.7%。结论:健全组织,宣传发动,强化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加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学习,实施过程中与考核挂钩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冯峥  银金存  曹静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1):123-124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漏报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429例医院感染病例漏报情况。结果出院54414人,1035人发生1101例次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1.9%;其中漏报429人,漏报率为41.4%;漏报部位上呼吸道占35.0%,下呼吸道占25.9%,泌尿道占9.8%。胃肠道占7.9%,术后伤口占11.4%,皮肤软组织占33%,腹腔占1.2%,其他占5.6%。结论医院感染病例漏报与临床医师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缺乏正确认识。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掌握不够有关。通过提高医务人员职业责任感,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加强教育培训与医院感染监测力度。严格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考核,制定并执行抗茼药物使用管理规范,督促临床医师及时报卡,可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的真实情况,提高医院感染监测质量,防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调查的方法,对某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医院感染漏报情况进行调查和原因分析。结果4年内该院医院感染的漏报率分别为35.92%、19.00%、1.94%、2.72%;漏报率高的科室依次为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精神科;漏报的感染部位集中在呼吸道、泌尿道、口腔黏膜、眼耳鼻部和血液系统。结论加强对医护人员关于医院感染基本理论、诊断标准和预防方法的培训,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对住院病人疑有医院感染时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耐药监测,对避免医院感染漏报和有效防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监测我院医院感染率,探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策略。方法 采用监测组调查和医生报告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两年共调查出院病人25290人,全院平均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7%,漏报率为14.1%;医院感染率以下呼吸道、泌尿道及胃肠道感染列前3位;医院感染排名前6位的科室依次是:普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血液科、骨科;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结论 采用监测调查方法,强化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意识,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提高临床医师的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减少漏报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的调查。结果调查住院患者16714人,医院感染发病率3.69%,漏报率6.33%。结论我院医院感染监控及管理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落实到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该院3年医院感染发生率、漏报率。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1.92%-5.40%,平均3.26%,漏报率13.95%,实际发生率3.58%。其中,上呼吸道为31.20%,下呼吸道为28.72%,皮肤软组织为12.98%,各科各部位医院感染构成比不同。结论:呼吸道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病种,应针对各科发病特点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开展医院感染监控的医院11677例出院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监测结果果进行调查分析,其结果是,实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88%,报告院感发病率为2.06%,两者相关2.4倍。医院感染漏报率为57.72%,波动在20%-100%。从而暴露了医院感染监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对医院感染报率高,报告医院感染发病率与实际医院感染发病率相关较大等问题所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了相庆的对策与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正确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提高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外科系统2013年10月1日—10月31日出院患者进行了漏报率调查分析。结果共调查病例1128例,查出医院感染病例23例,感染率为2.04%,漏报病例4例,漏报率为17.39%。结论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而临床医生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又是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监测是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反映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又可以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为了解我院的医院感染监测水平 ,找出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原因 ,降低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现将我院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医院感染漏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1 材料与方法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全部出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 ,找出医院感染漏报病例进行分析。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印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2 结果与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结果见附表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某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方法 对全院10698例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10698例住院患者中有339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17%。漏报例次25例,例次漏报率7.12%。标本送检率28.77%,阳性率61.31%,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55.30%。结论 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及时对医院感染各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反馈、并提出对策,采取控制措施,督促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保红  郭宏  田希星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2912-2913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减少漏报率,提高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12月10日和2008年3月28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共284例。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0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52%。医院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4例(40%)、泌尿道感染4例(40%)、表浅切口感染2例(20%),检出病原菌6株,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各1株。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3.59%。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快捷有效,为制定医院感染下一步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医院感染病例的及时发现、准确填报是医院感染监控的关键,是最大限度的减少漏报,便发病率监测接近实际发病率的决定性手段,同时也是为采取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预防医院感染(暴发)事故发生的根本依据。我院1995年在116if例患者中发现医院感染883例,上报116例,未报717例,漏报率用.2%。比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高出4倍,这易对医院感染的控制造成误导。为此我院在创等级医院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规范医院感染管理,严格各级工作制度,普及宣传医院感染控制知识,进行检查评比,提高了职工对院内感染的自报意识。19…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院内感染漏报原因,探索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的对策.方法 对我院1999年至2008年出院的病历进行医院感染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院内感染年漏报率平均为15.33%,但在逐年下降.结论 应加强医疗质量基础监督、监测管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相似文献   

16.
心胸外科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及其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通过目标监测和回顾性调查对心胸外科1998年-2000年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心胸外科,3年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1998年为5.96%,1999年为5.30%,2000年为4.41%,提示年感染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根据心胸外科疾病的特点,加强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上的管理,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分析我院1994年13137例出院病人的医院感染情况。医院感染总发病率为7.18%。其中漏报率为58.32%;医院感染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死亡率为9.46%;临床抗生素使用率为84.86%,菌株耐药率为51.06%;感染部位的下呼吸道,胃脾性道及术后伤口列前3位;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占优势。分析认为,应进一步提高监控意识,加强管理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院感染漏报情况,探讨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调查我院2009年1月-12月的6 227份出院病历的感染率、漏报率.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266例,已报158例,漏报108例,漏报率为40.6%.结论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落实好各项职责;建立良好通畅的报告流程;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宣教;加大监测力度,前瞻性观察与回顾性分析结合;及时反馈信息的干预措施,降低漏报率.  相似文献   

19.
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控,提高医院感染填报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漏报率,是全面了解医院感染情况、制定控制策略的重要前提[1]。为了准确地评价医院感染监测质量,提高监测资料的准确性,笔者对我院2007年3月1日-4月30日的出院病历进行了回顾性漏报率调查,分析造成漏报的原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使医院感染工作走向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医院感染漏报率监测是医学院感染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评价医院综合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我院在实际工作中强化管理机制,使科室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现象逐年减少。现将我院6年来感染漏报率监测效果评价如下。1 医院感染漏报情况 通过对25622例出院患者的病例监测,发现医院感染736例,科室漏报率见表12 漏报病例的感染部位 上呼吸道163例次,下呼吸道103例次,其他60例次,胃肠道35例次,伤口27例次,泌尿道27例次,皮肤及软组织25例次,血液1例次。3 漏报原因 (1)相关人员知识缺乏,重视程度不够;(2)临床医师对医院感染的病例报告缺乏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