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尿激酶脑室内灌注冲洗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重度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采用一侧或双侧侧脑室交替或同时引流,尿激酶灌注冲洗及早期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综合治疗。结果救治28例重度原发性脑室内出血患者(GCS评分≥9分),存活率89.3%(25/28);死亡率10.7%(3/28)。结论早期应用尿激酶脑室内灌注冲洗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重度原发性脑室内出血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林颖  刘苹  李云华 《黑龙江医学》2009,33(4):293-294
目的探讨双侧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在脑室内出血治疗中的相关问题。方法对38例脑室内出血病人行双侧脑室引流,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进行纤溶治疗。结果38例中,恢复良好者12例,生活能自理者9例,需人照顾者8例,植物生存者2例,死亡7例。结论双侧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治疗脑室内出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侧脑室穿刺尿激酶灌注治疗急性脑室内出血的疗效。方法:在强化及局部麻醉下行钻孔侧脑室穿刺,尿激酶灌注溶解血块外引流治疗82例急性脑室内出血。结果:82例治愈37例(45.1%),好转23例(28%),死亡22例(26.8%)。结论:侧脑室穿刺尿激酶灌注治疗急性脑室内出血方法简便易行,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侧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注对重型脑室内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对双侧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注治疗重型脑室内出血2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动态CT观察脑室出血全部消失时间为7~14d,平均9.75d,痊愈15例,遗留一侧肢体偏瘫3例,呈植物生存状态1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20.83%。结论:双侧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注治疗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室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法,降低脑室出血的死亡率。方法 早期采用双侧脑室引流,同时尿激酶灌注液化血凝块。结果 49例脑室出血病人存活率73.5%(36/49),死亡率26.5%(13/49)。结论 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室出血病例,探讨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4例行脑脊液置换脑室出血患者采取脑室外引流(单或双侧)、灌注尿激酶、腰椎穿刺、鞘内注药等方法治疗。结果根据GOS(Glasgow outcome scale)评判标准,将疗效分为5级:Ⅰ级:死亡52例(21.7%);Ⅱ级:植物生存20例(8.3%);Ⅲ级:重残14例(5.8%);Ⅳ级:良好108例(45.0%);Ⅴ级:痊愈46例(19.2%)。结论早期采取脑室外引流、灌注尿激酶、腰椎穿刺等方法治疗脑室出血,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残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脑室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5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Graves评分8分以上)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双侧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及早期腰穿脑脊液置换。结果:治愈者7例,显著进步者9例,进步5例,死亡4例,病死率16%。结论:双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及早期腰穿脑脊液置换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继发铸型性脑室出血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洪民  朱家伟  雷琳  黄建军  刘旭 《四川医学》2006,27(10):1063-1064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铸型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积极处理原发出血灶的同时,根据脑室出血铸型的情况选择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结合尿激酶脑室内灌注溶解治疗继发脑室出血铸型患者56例。结果痊愈或好转39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15例,病死率26.8%。结论尽早引流出脑室内积血,有效降低颅内压,恢复脑脊液循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采用穿刺引流结合尿激酶溶解治疗继发铸型性脑室出血是微创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脑室外持续引流加尿激酶灌洗治疗重症脑室出血62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重症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以期降低重症脑室出血的病死率。方法 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 ,同时尿激酶灌注 ,早期改善脑血液循环、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果 术前GCS评分4~ 12分的重症脑室出血患者 6 2例 ,存活 4 8例 ,其中良好 4 4例 ,中残 4例 ,存活率 78% ;死亡 14例 ,其中 6例术后3d内死亡 ,8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 ,病死率为 2 2 %。结论 尽早解除梗阻性脑积水 ,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微循环、防治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脑室外引流加上尿激酶灌注是治疗自发性重症脑室出血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伍海青 《海南医学》2009,20(6):59-60
目的总结脑室尿激酶灌注辅以腰大池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治疗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行单侧或双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并尿激酶灌注,次日行腰大池外引流,与单纯脑室外引流常规治疗20例(对照组)相比较,比较两组病人脑室内血肿消除时间、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28例随访12个月,应用GOS评估预后,良好13例(46.4%),中残8例(28.6%),重残4例(14.3%),植物生存0例,死亡3例(10.7%),脑室内血肿消除时间(5.32±2.16)d,脑积水2例(7.1%);对照组20例,良好4例(20%),中残4例(20%),重残2例(10%),植物生存1例(5%),死亡9例(45%),脑室内血肿消除时间(10.12±2.34)d,脑积水5例(25%)。结论早期脑室尿激酶灌注辅以腰大池外引流能明显缩短脑室内血肿清除时间,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法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文章报告钻孔引流尿激酶注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6 1例 ,方法是在CT引导下行钻孔置管引流 ,同时用尿激酶 40 0 0U加入 3ml生理盐水注入血肿腔 ,以水解纤维蛋白 ,溶解凝血块 ,改善脑血液循环而达到治疗目的 ;结果术后恢复优良率达 6 7.2 % ,手术致残率为 2 3.0 % ,病死率为 9.8%。认为疗效高低与GCS评分指数高低 ,血肿量的大小 ,血肿破入脑室与否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尿激酶经颅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对50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均采用侧脑室前角钻孔引流术,术中应用尿激酶间断液化血肿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单纯引流,不用尿激酶。分别从脑室积血吸收时间、脑积水发生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病死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置管引流时间为3~7d,脑室积血清除率首次平均62%;术后1周平均89%;术后2周为100%,术后1个月发生脑积液1例。痊愈24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8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置管引流时间为7~15d,脑室积血清除率首次为平均32%,术后1周为平均42%,术后2周为60%,100%清除率为0例,术后1个月发生脑积液5例。其中痊愈O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12例,死亡10例,自动出院15例。总有效率50%。结论经颅脑脊液置换术操作简便,在治疗重症脑室出血中创伤小,神经功能恢复快,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钻孔小骨窗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在CT引导下行钻孔形成直径1.5~3.0cm的小骨窗,置管吸除50%~70%血肿后引流,同时术后用尿激酶1~2万U加入5mL生理盐水中注入血肿腔,以水解纤维蛋白,溶解凝块,改善脑血液循环而达到治疗目的。结果 术后恢复优良率达67.2%,手术致残率为23.0%,病死率为9.8%。结论 疗效高低与GCS评分指数高低、血肿量的大小、血肿破入脑室与否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14.
CT定向小骨窗开颅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胜利  吴坤  刘涛  曹刘  唐超  赵俊山  王强  王林  丁毅 《安徽医学》2011,32(11):1857-1859
目的 探讨CT定向小骨窗开颅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性.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病例13例,采用CT定向、小骨窗手术方法清除脑内血肿,血肿腔内留置引流管.术后尿激酶灌注引流1周.计算手术血肿清除率及灌注后7d血肿清除率.结果 术后血肿清除率65%~ 90%,灌注后7d血肿清除率84% ~ 96%.随访时间3~24...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的观察要点 ;方法 将 5 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 2 8例 ,B组 3 0例。均在尿激酶灌注后进行夹管 ,A组采用夹管 2h开放引流管 ,B组采用夹管 4h开放引流管 ,对患者的夹管时间 ,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及病情进行观察 ;结果 两组患者的出血部位、年龄、病情无显著性差异 ,从夹管时间、出血吸收时间对比 ,经X2 检验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即夹管 4h优于夹管 2h ;结论 尿激酶灌注引流能缩短脑室积血的清除时间 ,使患者的病情缩短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磊  邹文俊 《医学综述》2009,15(19):3025-3026
目的分析和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额钻单孔置管引流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9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在发病5~72 h内经额部钻单孔置管引流,尿激酶溶化血肿。结果该组病例术中血肿抽吸清除量达总量2/3以上者82例。术前GCS评分9~15分42例均存活,6~8分38例中存活30例,3~5分18例中存活5例。出院时治疗效果按GOS分级:良好42,轻残21例,重残11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21例。结论经额部钻单孔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简单易行,不受年龄限制,创伤小,意识恢复快,神经功能恢复好,病死率低,适用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7.
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注治疗重症脑室出血4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注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数小时后行脑室内尿激酶灌注。结果生存35例,占76.1%;其中ADL级18例;ADL级13例;ADL级4例;ADL级1例;死亡11例,占23.9%。结论及时正确的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脑室内灌注治疗重症脑室出血,能迅速引流脑室内积血,畅通脑脊液循环通路,降低颅内压,减轻积血对脑组织的压迫,有效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自发性脑出血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A组患者接受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B组患者接受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发现,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现,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患者出血相关因素,以及脑AVM病灶组织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与不同年龄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130例脑AVM患者资料,对脑AVM出血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在130例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在术中切除的脑AVM组织石蜡标本作为研究组,其中按是否出血分为颅脑出血组(24例)、颅脑未出血组(16例),并按照年龄分为<20岁组(12例)、20~50岁组(15例)、>50岁组(13例)。另选取同期8例癫痫手术患者大脑皮质石蜡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两组脑组织标本中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2)阳性表达以判断鉴定EPCs;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进行KDR2、CD34阳性定位以判断EPCs定位,并进行SDF-1表达检测。  结果  脑AVM病灶大小<3 cm、深部脑AVM及单一静脉引流是引起脑AVM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研究组AVM病灶组织中KDR2、CD34阳性表达,而对照组脑组织无表达;免疫荧光双染显示,EPCs主要位于血管壁边缘,而SDF-1能与平滑肌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共染,脑AVM组织中SDF-1表达高于对照组。<20岁组AVM组织EPCs数量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P<0.05)。颅脑出血组与未出血组间EPCs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病灶<3 cm、单一静脉引流和发生于脑深部的AVM易出血,需引起关注。SDF-1可能参与了EPCs的调控,EPCs可能参与了AVM中的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20.
张棋 《吉林医学》2012,33(3):552-553
目的:分析小骨窗开颅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采用改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6个月经过格拉斯哥(GCS)评分:34例(50.00%)为恢复良好,15例(22.06%)为中度残,10例(14.71%)为重残,3例(4.41%)为植物生存,6例(8.82%)为死亡。结论:改良小骨窗开颅术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